辽与北宋形势图
辽国占地已久,经营完备
自石敬瑭献地到宋朝建国止,辽国经营燕云之地已经长达数十年。燕云成为当时辽国最繁盛的地区,人口众多,赋税来源丰富,连幽州也被经营成辽国的“南京”。更困难的是,燕云之地本就是中原门户,易守难攻,辽国多年不断加强城防,更形成了对中原的压制之势,何况西边还有北汉掣肘。燕云+太原实际构成了防止宋军北进的钢铁长城,想要突破难于登天。
燕云十六州详细地图
辽国强大,实力远超想象
考据辽国之兴,和五代时期的后梁几乎同步,一直到女真崛起,才彻底葬送这个帝国。很多人觉得辽国只是相对强盛,其实不然。论军事力量,辽国是传统的游牧民族,冷兵器时代,骑兵优势尽显,至北宋建国之初,辽国有能征善战的轻骑五十万之众,同期的北宋只有步骑三十万。论经济实力,有燕云地区加持后,辽国财政多年领先北宋,这点从北汉与北宋开战时,辽国一次性就拿出二十万斛粟的表现上就能看出来。
北宋第二次北伐行军图
短期财政困难,必不能行
同上点,北宋建国时财政不佳,可以说是捉襟见肘,加之连年兴兵,赋税难出,支撑大规模的消耗战基本无望。大家都明白,打仗打的是经济消耗,审时度势,当时的北宋确实没有力量贸然与辽国开战,所以即便是赵匡胤,也没有速胜的把握。到了宋太宗时期,财政已经不是问题了,但宋太宗只是一个军事半吊子,与他哥相差甚远,还喜欢坐镇指挥,在财政充裕的情况下两次北伐还皆败,让人惋惜。
极具传奇色彩的大辽萧太后
此消彼长,长期优势明显
从长期来看,北宋的国土潜力远超辽国,北宋的综合国力一定会越来越强,兵甲充足不是梦想,加之赵匡胤出色的军事才能(很多人对赵匡胤重文抑武的政策极为不满,实际上这是北宋后世统治者矫枉过正的结果,虽然赵匡胤忌惮军权旁落,但作为军人的他只是想集中兵权而不是废武),收复燕云十六州,进而击败辽国,实现逐鹿大漠的场景大有可能。
一代天骄赵匡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