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桧曾经也对金强硬,被抓以后逃回南宋,为什么变成卖宋的奸臣?

秦桧曾经也对金强硬,被抓以后逃回南宋,为什么变成卖宋的奸臣?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4741 更新时间:2023/12/12 22:21:09

秦桧的评价并无偏差

近些年来,为秦桧翻案的文章不在少数,而站在民族大义及爱国主义立场痛斥的翻案的人更是数不胜数,对秦桧的评价其实是已经盖棺论定的。秦桧是南宋时期的奸臣、主和派和投降派。历史上秦桧夫妇的跪像有上千对,目前存于世的有七对,最著名的是西湖边岳王庙里岳飞墓前的一对,可见对秦桧的评价是明确的。

秦桧作为南宋奸臣,主导了向金朝割地投降,用莫须有害死了抗金英雄岳飞,南宋很多大臣和老百姓都义愤填膺。但由于又宋高宗也是投降派,因此秦桧最后是病死的,而岳飞的莫须有的罪名到死后21年后,宋孝宗即位才得以平反。

不管怎么翻案,秦桧的所作所为是历史史实。虽然宋高宗也是主和投降,但是在陷害岳飞这件事情上,秦桧无疑是主谋,而宋高宗则是帮凶,所以让秦桧跪在岳飞墓前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秦桧也曾对金强硬

秦桧一开始并不是一个投降派,秦桧进士及第的时候是在北宋时期,当时还是宋徽宗在位的时候,面对新兴的金国的南侵,秦桧最初是非常强硬的主战的。在宋钦宗刚即位的时候,秦桧就上书建议对金军不能表现太懦弱的态度,这样会让北宋气势上显得弱势,不利于抗金的战争。

当金军包围汴京以后,派遣使者前来索要三镇,秦桧表现出来的态度依然是强硬的,他上书要求召集百官讨论,并且加强守备,如果要割地,最多割燕山一路,并且不能让金人的使者上殿奏对。宋钦宗不仅没有答复,还将他派往张邦昌处任职,秦桧认为这是专门为了割地求和,有违自己的初衷,因此三次上书请辞。

最终北宋朝廷决定割让太原、中山、河间三镇,派秦桧等人陪同肃王赵枢出使金营,肃王被扣在金营,等签约割地以后放回,而秦桧等人则回到开封,在后续朝廷的对策上,大多数人同意割地,有少部分人不同意,而秦桧就是不同意割地的大臣之一。

秦桧对金朝强硬至此结束,开封很快被金军攻破,徽钦二帝被掳走,秦桧也在其中。

秦桧是不是金朝的奸细?

秦桧是唯一一个能从金国放回,又当上宰相的人,这其中想象的空间就比较大,很多人认为秦桧是金国的奸细,但也没有确凿的证据,对于秦桧逃回南宋,他自己的说法是杀了监视自己的金军,抢了小船逃了回来。很多南宋大臣都持怀疑态度,秦桧并不是只身一人逃回来的,还带着自己的老婆家眷,不得不让人怀疑,秦桧与金国达成了协议才被放回来的。

秦桧返回南宋以后,马上就提出了“如欲天下无事,南自南,北自北”的南北分治方略,这正符合宋高宗的想法,宋高宗是对收复失地是有兴趣的,但对迎回徽钦二帝是一点兴趣都没有。而且宋高宗在南逃的过程中已经被金军的气势吓破了胆,不愿于金军进行正面的军事对抗,宋高宗和秦桧也算是一拍即合,很快秦桧就被任命为参知政事,接着被任命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也就是宋朝的宰相,主持对金国的议和。这才有了后来绍兴和议,最终岳飞被杀害。

从目前记载来看,秦桧大概率不是纯粹的金国奸细,大概率是跟金国的某些个实权人物达成了秘密协议。随着金国的南侵,金国内部也开始发生斗争,也开始迅速腐化堕落,在尝试多次攻宋不能成功的情况下,只能无奈接受,这个时候金国需要利益最大化,而秦桧需要回到南宋,南宋需要议和。三方各取所需,秦桧就是那个中间人。从这个角度来说,秦桧是一个不是奸细的奸细。

秦桧为什么前后变化如此大?

在金国刚开始南侵的时候,秦桧是主张强硬对待的,但为什么后来变成了卖宋投降的奸臣了呢?这跟秦桧的性格、经历都有关系。

首先从性格上来说,秦桧是一个见风使舵、不甘寂寞的人。在没有中进士之前,秦桧做过私塾先生,靠微薄的学费度日,对此秦桧非常不满意,曾经做诗:若得水田三百亩,这番不做猢狲王。秦桧早期的这种经历,让秦桧不愿意放弃荣华富贵的生活。所以他不会不择手段的保住自己的地位。

早期的秦桧之所以会要求对金强硬,一方面是没见识过金军的厉害,另外一方面宋钦宗即位以后,打赢了汴京保卫战,让秦桧看到了希望,因此才要求对金国强硬。而到了南宋对金国投降,也是看到了宋高宗内心的想法,秦桧将见风使舵体现的淋漓尽致。

其次从秦桧的经历来看,秦桧是经历过被金军俘虏的生活,阶下囚的日子并不好过,秦桧也曾尝试保持气节,但他并没有坚持住,反而在金国卑躬屈膝,获取了优待,就连宋徽宗的请求都通过秦桧去传达。而秦桧表现出的聪明也被金国的贵族赏识,从而成为了金国的一个中间人。秦桧被放回南宋以后,经历过俘虏的生活,再也不想回去,也见识到了金军的战斗力,因此努力促进议和。

由此可见环境能改变人,但要看一个人是否能够保持自己的气节,秦桧即使为当时的南宋换来了所谓的和平,但他的奸臣行为是无法抹去的。

更多文章

  • 王昭君死后,匈奴人给她什么待遇?学者:莫高窟一幅壁画给出答案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四大美女”每一个人都一段心酸的往事,最后都没有善始善终。唐朝诗人崔国辅在《王昭君》一诗中写到:“汉使南还尽,胡中妾独存。紫台绵望绝,秋草不堪论。”这是昭君出塞后在胡地生活的真实写照,王昭君死后,匈奴人为她做了什么?学者:莫高窟一幅壁画给出答案,让人不忍细看。一、莫高窟中的一幅壁画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

  • 吴越文脉|穿越时光,再现八百年前南宋之美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穿越时光,再现八百年前南宋之美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王峰电影《满江红》故事发生在岳飞去世后4年,在此前一年,宋高宗赐给秦桧一处府邸,正是后来被人们所熟知的“德寿宫”。无论是年前未开先火的德寿宫遗址博物馆,还是正在热映中的电影《满江红》,乃至青年作家周华诚新近出版的历史散文《德寿宫八百年》,

  • 宋玉竹马 玉擎苍两摩睺罗:金华市博物馆特展《回眸两宋——士人一日之迹》精品巡礼4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宋玉竹马 玉擎苍两摩睺罗金华市博物馆特展精品巡礼4《回眸两宋——士人一日之迹》回眸两宋——士人一日之迹展览2022年12月31日——2023年2月28日主办单位:金华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上海市嘉定区文化和旅游局 承办单位:金华市博物馆 上海韩天衡美术馆 协办单位:韩天衡文化艺术基金会 上海百乐雅集艺术

  •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杀掉了10个侄子,为何侄女却又安然无恙?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茫茫雾色笼城池,玄武门边伏帝师;兄弟阋墙宫室事,太宗凯奏贞观时;三纲易位董狐笔,四海升平天下期;日日皇城游客众,年年门上贴尉迟。——《咏玄武门之变》自古以来,皇室斗争都是极为残酷的,在权力的诱惑之下,亲情、友情变得一文不值,为了争夺权力,历史上发生过不知多少罔顾亲情的事情。就比如大家所熟悉的玄武门之

  • 明朝的俸禄有多低:县令工资居然跟马夫差不多。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明朝历史上著名的清官海瑞,在当县令的时候。都只有在母亲过生日的时候,才会舍得买两斤肉,给母亲祝寿。《明史·食货二》:“於是户部定:钞一锭,折米一石;金一两,十石;银一两,二石。” 明朝县令一般是正七品,月俸7.5石。一年的话就是90石,相当于白银45两。而给县令赶马的马夫,一年的收入都有40两白银

  • 明朝“大忠臣”含冤而死,被抄家时发生的一件事,让刽子手自尽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一、于谦 于谦何许人也?于谦,明朝的名臣、民族之英雄,官至兵部尚书,同张煌言、岳飞并称为“西湖三杰”。纵观整个大明王朝,能配得上“忠”这个称谓的官员不少,而于谦则能位列榜首。官宦世家出身的于谦,其祖辈基本都为朝廷做事,然而从他父亲那一代始,整个家族便再无一人入官。因此,于谦的父亲对他给予了厚望,希

  • 王昭君死后,匈奴人对她做了什么?莫高窟1幅壁画,让人不忍细看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匈奴王昭君简历,王昭君悲惨的匈奴生活,匈奴评价王昭君长相

    王昭君在一生当中,结过三次婚,首先第一任就是匈奴王,当时他娶了王昭君生活了不久便去世了,后来王昭君又嫁给了匈奴王的长子,令人没想到的是,王昭君下嫁不久,长子又去世了,后来,王昭君无奈又嫁给了匈奴王的孙子,感觉他们当时的传统观念怎么就这么奇葩呢?女性就像是玩物一样,一个接一个的下去。在王昭君是之后,当

  • 今日宋太祖赵匡胤诞辰,传说牌九是他发明的,故事是这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牌九认牌方法图片,牌九投注的最佳方法,牌九上的隐形药水

    然而以上介绍的为正史的内容,关于更多的宋太祖赵匡胤的事迹在这就不过多言明了。我们不如就说说民间那些有趣的传说,据说“牌九”就是他发明的,这个说法又是从何而来呢?这个传说里竟然把宋朝为何失去半壁江山的事,也给了一个原因,颇具衍说意味,一起来了解一下:话说赵匡胤建立宋朝,迅速平定各地兵匪之祸,得以使国泰

  • 瓦岗寨好汉中最有头脑的人,李密如果听他的,就不会有后来的唐朝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直到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净扫狼烟,扫灭群雄,再次建立起大一统王朝。"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隋朝的建立顺应天意民心,符合历史潮流,按理说大隋朝也应该会是一个能传诸久远的王朝。但隋炀帝的登基,却使得隋朝蒸蒸日上的发展势头戛然而止。隋炀帝在位期间,频繁掀起大规模对外战争,又征集数十

  • 宋代诗人志南:一生留下一首诗,后两句成为千古绝唱,真实身份却是僧人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对于这一问题,很多人会在第一时间联想到被誉为“孤篇压全唐”的那首诗,对,说的就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确实属于诗人高光时刻。但事实却是,张若虚并不是这一问题的完美答案。因为他还有一首名为《代答闺梦还》的诗流传了下来,所以,排除他,而且捎带一句,“孤篇压全唐”的说法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