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诛杀权臣董卓后,王允本有机会扭转乾坤,为何仅月余便兵败被杀?

诛杀权臣董卓后,王允本有机会扭转乾坤,为何仅月余便兵败被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791 更新时间:2023/12/23 3:52:07

01.居功自傲,没能迅速稳定政局

关于董卓被杀,实际上并没有所谓的“王允巧施连环计”,只是王允利用董卓和吕布的矛盾,对吕布进行拉拢后,实施的一次朝堂政变而已。在这次事件中,王允是首要功臣不假,却也不至于独享其功,吕布、士孙瑞等同样功劳不小。

当初,在董卓掌权时,有不少朝中大臣或自愿或被迫的投效于他,如今董卓被杀,如何处理这些大臣,无疑是是稳定人心和朝局的首要任务。然而,因诛杀董卓得以“录尚书事, 总朝政”的王允,非但没能对这些人妥善处置,反而将大部分人都推到了对立面

当时,总览朝政的王允,无论是声望还是地位都达到了顶点,然而不知道他是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还是性格使然,竟然将功劳全部据为己有,这令士孙瑞等人极为不满。

而同为诛杀董卓功臣的吕布,此时也被任命为奋武将军,假节,仪比三司,进封温侯,受命与王允同掌朝政。然而王允却“素轻布,以剑客遇之”,这令吕布也极为不爽,结果便是“亦负有功劳,多自夸伐,既失意望,渐不相平”,两人关系逐渐疏远。

更为要命的是,王允在处理蔡邕事件时的态度。当初,董卓掌权时,对蔡邕极为赏识,因此蔡邕虽是迫于压力才入朝为官,但有感于在董卓对自己的知遇之恩,在得知董卓的死讯后,还是不由得发出了一声叹息,结果就因为这一点,竟然当即便被王允下狱问罪。

有口难辩的蔡邕,为了继续完成汉史,只得陈词谢罪,表示愿意承受刺剑削足的酷刑以保全性命。当时,很多士大夫都很同情蔡邕的遭遇,纷纷设法营救,太尉马日磾等更是亲自拜见王允求情,但王允就是油盐不进,最终导致蔡邕冤死狱中。

蔡邕之死,不仅让那些文人士子心生怜悯,那些董卓的旧臣,无论曾经是主动投效还是被迫屈服,都难免生出兔死狐悲之感

王允如此行事,不仅让那些董卓旧臣离心离德,就连原本忠于汉室者也难免多有怨言,结果便是“是以群下不甚附之”(《后汉书·王允传》),非但没能稳定政局,反倒是弄的人心惶惶

02.错判形势,没能正确处理西凉军队

在董卓出现之前,朝堂上即便有争斗,也都是政治斗争,最过分的不过就是搞搞暗杀,直到董卓凭借军队更换皇帝后,天下群雄这才意识到,出身才学都不再重要,手里有兵才是根本,而王允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正如《后汉书·王允传》中所说,“卓既歼灭,自谓无复患难”,或许在王允看来,在诛除权臣董卓之后,自己便已经力挽狂澜挽救了大汉江山,天下便再也没有任何危难了,他根本没有意识到掌握军队的重要性。正因如此,在如何处理西凉军队的问题时,王允才会反复无常,结果导致局势进一步恶化

王允原本打算赦免董卓部曲,吕布也曾数次规劝,但后来王允又担心的对群臣解释道,“这些将领士兵本来无罪,只不过是听从董卓的差遣罢了。现在要是把他们称为罪臣叛贼又特别赦免,岂不是反而会让他们心生疑虑,这不是用来安定他们的办法”。吕布又建议用收缴的董卓财物来赐予军队将领,王允仍然没有采纳。

对于这些凉州兵来说,在董卓死后本就人心惶惶,如果这个时候能够一道圣旨赦免他们,无疑是稳定军心的最佳办法,结果由于王允迟迟无法下定决心,反而使得西凉将士们人心浮动不安

后来,王允在手中仅有少量禁军的情况下,又企图利用关东兵来压制凉州兵,然后削夺凉州将领的兵权,进而解散凉州兵。

对于这个提议,当即便有人劝谏,表示凉州兵和关东兵本就有仇怨,如果让他们来牵制凉州兵,恐怕反倒会让凉州兵恐惧之下祸起萧墙,并建议任命黄埔嵩为将军,让其担任凉州兵的统帅,以便安抚军队。

谁知王允竟然反驳道,“关东兵是反董卓的义兵,与我们是同一条阵线,如果我们为了安抚凉州兵,而冷落了关东兵,岂不是又让关东兵对朝廷多有怨言?”

然而,王允只看到董卓擅权时,关东各路兵马以勤王为名讨伐董卓,却没有看到这些人为了一己私利导致讨董无疾而终,关东军队名义上是朝廷的军队不假,可谁又会服从你王允的指挥调度呢?

董卓死后,凉州将领本就已成惊弓之鸟,对自己的前途极为忧虑,如今又听说王允要削夺自己的兵权,解散凉州兵,这岂不是要将他们往绝路上逼,于是这些将领开始迅速召集军队,并相互串联起来,随时准备应对不测。不仅如此,凉州地区也到处传言,说王允要在解散凉州兵后杀掉所有凉州人,一时间整个凉州都是一片惊慌

03.识人不明,导致长安迅速失陷

汉朝时期,左冯翊、右扶风和京兆尹并称“三辅”,分别掌管着京畿附近的左冯翊、右扶风两个地区,乃是拱卫京师的重要屏障。王允掌权后,便命同郡人宋翼和王宏出任左冯翊、右扶风,给予了两人充分信任。

李傕郭汜本在董卓女婿牛辅麾下效力,在董卓和牛辅先后被杀后,在朝廷不赦免又不捕杀的情况下,李傕和郭汜一时间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无奈之下,两人便派人向朝廷请求赦免,谁知王允却以“一岁不可再赦”为由,拒绝了他们的和解请求,这无疑进一步加剧了西凉将领对朝廷的猜忌。

就在李傕和郭汜不知所措之际,贾诩为两人出谋划策,表示如果两人按照朝廷要求返回西凉遣散军队,到时候如果朝廷真的要对凉州人赶尽杀绝,岂不是一个小小的亭长就能将你们拿下,因此建议两人以为董卓报仇为名率兵反攻长安,或许还有一条活路。

于是,李傕、郭汜便和张济等人结盟,率兵反攻长安,王允得知消息后,竟然派董卓旧部将领胡轸、徐荣前去迎击,这些凉州旧部本就对朝廷怨声载道,战斗力可想而知,结果徐荣战死,胡轸率部投降。

李傕郭汜沿途收拢西凉残兵,等到长安附近时,兵力已达十余万之众。初平三年(192年)五月,李傕、郭汜又与董卓旧部樊稠、李蒙、王方等人会合,一起率部围攻长安,由于吕布部下的临阵倒戈,仅用八日便攻破长安,后又与吕布展开巷战,吕布败走,王允被擒。

李傕本想杀死王允,却又“惧二郡为患”(即左冯翊、右扶风),于是便假传圣旨征调两人,宋翼软弱无能,认为“王命所不得违”,便打算听从调遣,王宏则看出了李傕的意图,便派人约宋翼共同攻打李傕,结果却遭宋翼拒绝。

王宏心知独木难支,只好随宋翼前往京师,结果两人到京后便被捕获,连同王允一家老小全部被杀,王宏气的大骂,“宋翼竖儒,不足议大计!”黄琬、鲁旭等曾经谋刺董卓的大臣也随后被杀,且“皆灭其族”。

王允等人被杀后,李傕、郭汜乱兵于长安到处劫掠,百姓、官员死伤不计其数,而仅仅掌权月余的汉献帝,也再度沦为了傀儡,军政大权全部落入到了李傕、郭汜手中,王允诛除董卓后好不容易找到的一线转机,就此灰飞烟灭。

作家柏杨曾评价道,“王允创造了汉王朝复兴的契机,不仅不能把握,反而把汉王朝拖向谷底,使人民遭受更长的痛苦。在影响上,王允跟董卓相等,都罪大恶极”。柏杨此语或许偏激,但纵观此事,王允确实难辞其咎。

更多文章

  • 嗑CP还得嗑真夫妻——品一品杜甫和妻子发的糖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这是哪位CP粉发出了真情实感的呐喊?对于打工到身心俱疲的年轻人来说,嗑CP大过天。只是现在工业糖精充斥,假糖吃多了反胃,好多人看着手里的历史书不禁两眼放光,简直来到了CP粉的天堂。还是古代CP好啊,除非挖出墓葬,否则永不塌房。嗑学家公认“嗑CP就嗑真夫妻”的铁律,放在古人CP圈也同样适用——比如杜甫

  • 三国:刘禅死后,司马炎送三件陪葬,每件都能把刘备气得活过来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景耀六年,曹魏攻打蜀国,刘禅没有做任何抵抗就投降了,蜀国认为刘禅没有威胁就给了他一个不错的官职。某天,司马昭设置宴席来招待刘禅,他故意让侍女演奏蜀国乐器,给他表演助兴,蜀汉大臣们想起自己的国家纷纷低头默哀,但是作为蜀国的国王却在一边拍手叫好,没有任何悲伤的表情。某天,司马昭问他:你是否思念蜀国?刘禅

  • 李世民问袁天罡:大唐国运如何!袁天罡说了11个字,后来字字应验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在唐朝时期,李世民继位以后,在自己的统治下,周边各国都对自己俯首称臣,百姓安居乐业,其乐融融,经济发展迅速,天下一片繁华,被人们称为天可汗。但是李世民有一件事情困扰着自己,就是繁华的大唐可以传承多久,于是自己找到了当时预言很准确的袁天罡。袁天罡算是历史上很牛逼的人物,他最厉害就是看相,他能够观看面相

  • 隋炀帝丧失军权的始末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隋朝完善了府兵制,兵农合一,府兵战时作战,闲时务农。战时临时指派大将统兵,战后大将回归朝堂。这就使得“兵不识将,将不专兵”,加强了皇帝对军队的控制。那么,拥兵百万的隋炀帝又是如何丧失军权并命丧江东的呢?且听小边细细道来。隋朝军队分为府兵、禁军、骁果军、州郡兵和边防军,以府兵为主,兵力保持在60万到7

  • 因曹操强占婶母邹氏,张绣怒杀其子侄和典韦,张绣最终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张绣墓,张绣嫂子邹氏结局,张绣败曹残局

    196年,张济率凉州兵南伐荆州,攻穰城(今河南邓州)时中流矢伤重而死。侄儿张绣接管了叔父张济的军队,屯驻于宛城(今南阳),与荆州牧刘表结盟。东汉献帝建安二年(公元197年),时任司空行车骑将军事的权臣曹操率军讨伐盘踞宛城(南阳)的军阀张绣。曹操率军进至淯水(今豫、鄂交界处的唐白河),张绣见其势大,料

  • 李世民的儿子起兵挑战武则天,他发给士兵每人1件东西,沦为笑柄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李治登基后,强盛一时的大唐仅仅传了三代皇帝,就在他手里面临江山易手的绝境。唐高宗李治禀性软弱,处处被强势精明的武则天挟制左右,眼看着武则天野心勃勃,实力日渐增强,他却束手无策,听之任之,最终导致李唐皇权沦落于武则天之手。李世民最担心的事终于成为现实。李渊李世民两代人辛苦得来的百战河山,即将易手他人。

  • 乱世才女蔡文姬,一生三嫁,命运多舛,却是藏在曹操心底的白月光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208年,蔡文姬听到须眉董祀行将要被杀的音问后,不顾雪窖冰天,赤脚闲逸地跑等到曹操的资料,跪拜在曹操的面前,苦苦地为她董祀说情。曹操顾念记挂着面前这个美,想起了自己与她的过往,叹了连缀……01蔡文姬(蔡琰),东汉韶华最驰名的女性文学家。他是东汉末年的大儒、史学家蔡邕的女儿。在父亲的陶冶训诲到下,

  • 隋唐好汉中,能打的过杨林的有几个?是哪几位?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首先,隋唐演义十三条好汉都是谁,其中有好几个版本,我就就着其中的一个版本说起吧:隋唐十三条好汉:1,李元霸;2.宇文成都;3.裴元庆 4.雄阔海 5.伍云召 6.伍天锡 7. 罗成 8.杨林9.魏文通, 10.尚师徒,11. 秦佣 (也有版本说是新文礼)12. 杨义臣(也有版本说是金刀左天成,也有说

  • 「诗词日历」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此诗大约写于公元758年(唐肃宗乾元元年)之后,是王维晚年时期的作品。王维晚年官至尚书右丞,由于政局变化反复,他早已看到仕途的艰险,便想超脱这个烦扰的尘世。他吃斋奉佛,悠闲自在,大约四十岁后,就开始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诗词日历·2023年2月12号

  • 体育文化 | 杜甫原来也是个健身发烧友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来源:福建省体育局)说到登山,杜甫最有名的诗句莫过于那首《望岳》中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徒步登高后还能直抒胸臆,想必杜甫一定乐在其中。要说爬树,杜甫在《百忧集行》一诗中回忆自己少年时的经历写道:“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一天爬树要上千次,虽然有夸张的成分,但不难看出杜甫儿时身手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