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嗑CP还得嗑真夫妻——品一品杜甫和妻子发的糖

嗑CP还得嗑真夫妻——品一品杜甫和妻子发的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2843 更新时间:2024/1/6 1:22:23

这是哪位CP粉发出了真情实感的呐喊?对于打工到身心俱疲的年轻人来说,嗑CP大过天。只是现在工业糖精充斥,假糖吃多了反胃,好多人看着手里的历史书不禁两眼放光,简直来到了CP粉的天堂。

还是古代CP好啊,除非挖出墓葬,否则永不塌房。

嗑学家公认“嗑CP就嗑真夫妻”的铁律,放在古人CP圈也同样适用——比如杜甫和他的妻子。

洛阳唐宫中路东汉墓C1M120壁画《夫妇宴饮图》

杜甫的妻子姓杨。元稹给杜甫写的墓志铭中记载:“(杜甫)夫人弘农杨氏女,父曰司农少卿怡,四十九年而终。”

弘农杨氏是汉末赫赫有名的家族,袁绍引以为傲“四世三公”的家世,唯有弘农杨氏可与比肩。到唐代弘农杨氏依旧人才辈出。杜甫妻子杨氏的父亲杨怡,官至司农少卿。

杜甫出身京兆杜氏,十三世祖杜预为魏晋间名臣。杜甫的祖父杜审言,官至膳部员外郎,也是有名的大诗人;父亲杜闲,曾任兖州司马,杜家既为书香门第,又是官宦世家。

清 佚名《燕寝怡情12帧》(局部)清内府设色库绢本

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杜甫二十九岁,杨氏十九岁,两人在洛阳偃旗首阳山下成亲。京兆杜与弘农杨,登对;少年才子与名门闺秀,绝配。

后人了解杨氏,除了元稹在墓志铭里写的那句话,就只能通过杜甫的诗句。杜甫说杨氏长得很好看,月光中简直像仙女。深夜时杨氏倚窗望月,染香的雾气打湿了她的鬓发,清冷的月光使她玉臂生寒。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杜甫《月夜》

这是透过杜甫一双情人眼看到的杨氏。古人写女子美貌的诗句多,但直写自己妻子美貌的文字少。一向沉稳得有些过头的杜甫,在写妻子美丽时却直白大胆,坦荡明朗。他能欣赏妻子的美,这种欣赏建立在尊重的基础上,丝毫不带狎狔。

南宋 佚名《江妃玩月图》 上海博物馆藏

杜甫又很懂得维护妻子的美。唐肃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杜甫从凤翔回到家中,和妻儿团聚。他一路风尘仆仆背回家的包袱里,有专门带给妻子的化妆品。

粉黛亦解包,衾裯稍罗列。

瘦妻面复光,痴女头自栉。

——杜甫《北征》

如果西汉时的张敞认识杜甫,两个男人一定很有共同语言。张敞爱给自己的妻子画眉,《汉书》记载“(张敞)为妇画眉,长安中传张京兆眉怃”,这件事情成为政敌弹劾他的理由,张敞画的眉毛很好看整个长安城的百姓都知道,舆论把这事儿当绯闻八卦听。

为此汉宣帝专门找张敞问话,问他是否却有其事,张敞承认地很爽快,他并不觉得给妻子画眉有什么不妥,宣帝也没有责备他。

后世有词牌“眉妩”,便来源于这个典故。

清 佚名《燕寝怡情12帧》(局部)清内府设色库绢本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杜甫将妻子家人送去鄜州避难,自己孤身一人追随刚刚在灵武即位的肃宗。半路上杜甫被叛军抓去长安。这时候的长安城被叛军占据,到处断壁残垣。杜甫与妻子不能相见,分隔异地。

天宝十五年,杜甫因为想念妻子,写下《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清代文人浦起龙分析这首诗,说“诗从对面飞来”,明明是杜甫自己思念妻子,却偏写妻子思念自己,表现手法”精妙绝伦”,故而情感“悲婉微至“。

南宋 马远(传)《松阴玩月图》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表现手法是一回事,但诗说到底是心的产物,用情深才能写得深。思念先在心里生根,又在文字里发芽,最后在每个读到这首诗的人心里,开出温柔的花。

清 张廷彦《青女素娥轴》(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作为是杜甫的粉丝头子,白居易也曾在某个深夜有过这样的思念。某年冬至,白居易一个人在邯郸驿站孤单地过,他想念家人,落笔却是“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他深切思念着的家眷里,灯下闲聊时话里都是他。

与妻子分开的日子里,除了思念,杜甫也会胡思乱想,到底不知道妻子死活,他心中充满忧虑和惊恐。

他皱着眉头,眼睛里汪着泪水,脑补家中的惨象:茅草屋中寂静如坟墓,不见一丝人影,或许有未化掉的白骨堆在冰冷的地面上。

山中漏茅屋,谁复依户牖?

摧颓苍松根,地冷骨未朽。

几人全性命?尽室岂相偶?

——杜甫《述怀》

十个月前他曾给鄜州寄过一封信,最开始盼着鄜州的消息,日复一日,煎熬到绝望。到后来他害怕鄜州的消息,怕妻子已经不再人世,他幻想的相会场景皆成虚妄,漫长的后半生只剩他一个人孤单伶仃,悲苦到老。

自寄一封书,今已十月后。

反畏消息来,寸心亦何有?

汉运初中兴,生平老耽酒。

沉思欢会处,恐作穷独叟。

——杜甫《述怀》

唐肃宗至德二载(公元757年),杜甫终于再次和家人团聚了。他以前只能在月夜思念妻子,朦胧月色下是他的朦胧幻想,幻想中他和妻子泪痕未干,映透月光。到这时真正重逢的场景,又比月色更加朦胧,缥缈如梦。

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

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

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

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

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

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

——杜甫《羌村三首》

“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这一句是说杜甫和妻子因为重逢心情过于激动,以至深夜犹不能入睡。又或许是不忍入睡。夫妻两人就着烛光彼此凝望,也不说话,都疑心自己是不是在做梦。

战乱的日子里聚少离多,后来杜甫携家去了蜀中。在成都浣花溪畔的草堂里,杜甫和杨氏带着孩子度过了一段快乐的日子。此时整个大唐仍处在安史之乱的余波中,这里简直像世外桃源,杜甫的诗到这里变得晴光烂漫,明媚无比。

明 文伯仁《南溪草堂图》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杨氏是个很会生活的女人,没有棋盘便在纸上画出格子,夫妻俩一起在家门口下棋,堂上燕子来去自由,水中白鸥相亲相近,恰如杜甫夫妻。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杜甫《江村》

有时候杜甫也会和杨氏趁着天晴去江上泛舟。一叶小舟,盛着杜甫与杨氏,还盛着许多瓷罐,瓷罐里装着茶水和甘蔗汁。不远处他们的小儿子快乐地扎进水中,溅起的水花碎金粼粼,这样的场景让夫妻二人很知足了。

昼引老妻乘小艇,晴看稚子浴清江。

俱飞蛱蝶元相逐,并蒂芙蓉本自双。

——杜甫《进艇》

宋 佚名《柳塘泛月图》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杜甫总是称呼自己的妻子为老妻,明明两个人里他才是老的那个。不过杜甫的“老妻”之称只是一种亲昵的调侃,真论起来,他对妻子有爱有敬,还有愧。

何日干戈尽,飘飘愧老妻。

——杜甫

《自阆州领妻子却赴蜀山行三首》

负责任的人常常会心怀愧疚。宋神宗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苏轼因为乌台诗案险些被处死,他在狱中给苏辙写的绝笔信中有一句“身后牛衣愧老妻”,同样表达了对妻子的愧。称呼妻子为“老妻“不知是不是学的杜甫,“身后牛衣”则用了西汉王章的典故,说起来,这也是一对儿恩爱夫妻的故事。

王章家中贫困,因为品行优异精通典籍被选为诸生(汉代太学生),去长安深造。长安虽然繁华,却物价高昂无所依傍,日子很不容易过,每个朝代的京城都是如此。王章和妻子两人在长安贫无立锥之地,只能在寄居在别人家的牛棚下裹着草席取暖,在凄寒冬夜里相拥而泣。后世用“牛衣对泣“形容贫贱夫妻。

金 佚名《雪栈牛车图》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大家熟知的那位出使楚国的晏子齐景公到他家做客,看到他的妻子有老又丑,便有意把自己年轻美貌的女儿嫁给晏子,晏子怎么回答的呢?他说自己的妻子也曾年轻美貌,正是因为跟自己过了这么多年,所以才成了现在这般模样。

不愧是大国外交官,他那么优秀,又那么有自知之明。晏子的回答里,也有一份对妻子的愧吧。

大历五年(公元770年),杜甫在由潭州去往岳阳的一条小舟上病逝,同一年杨氏也去世了。四十三年后,杜甫的孙子杜嗣业把他们的灵柩带回首阳山下安葬,路上遇到元稹请元稹为祖父写墓志铭,其中提到杨氏“夫人弘农杨氏女,父曰司农少卿怡,四十九年而终。”

南宋 夏圭《松溪泛月图》故宫博物院藏

杜甫与杨氏,相濡以沫三十年,彼此珍重互相扶持。杜甫的深情,是在你活着的时候便欣赏你的美,珍惜你的好。杜甫的幸运,是自始至终,都有杨氏陪在身边。

不像以下这几位。

元稹、苏轼、贺铸等大诗人都写过悼念亡妻的诗作。元稹有“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妻子韦丛去世后,世间再无女子能让他牵动情肠;又写“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展眉即眉开眼笑,与皱眉相对。韦丛嫁给元稹时元稹官职卑微家境清寒,韦丛去世之后元稹做到了监察御史“俸钱十万”。韦丛在世时为家中日日操劳,难得欢乐,去世后元稹夜夜不寐,思忆她生平,心疼她劳苦,最大的遗憾是与她共历贫贱却不能同享富贵。

(虽然元稹花心,可是他花的每一瓣心都很真

南宋 梁楷《蚕织图卷》(局部)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苏轼写“十年生死两茫茫”,那时候他的发妻王弗去世已有十年,某一天夜里忽然入了苏轼的梦,梦中的她依旧是家乡轩窗下梳妆的模样,绿鬓云鬟,粉腮朱颜。苏轼却老了,遍历沧桑,满面风霜。

贺铸与夫人赵氏(宗室济良恪公赵克彰之女)曾经在苏州城外的横塘居住过,赵氏在此期间因病去世。多年以后贺铸重回苏州,阊门外青苔斑驳,景物依旧。他写下“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原本夫妻二人相携入城的情景,如今只剩一半,悲怆无奈之情溢于言表。“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因为贺铸的悼亡,词牌“鹧鸪天”也叫做“半死桐”。

南宋 夏圭 梧竹溪堂图页 故宫博物院藏

……一对对天人永隔,妈妈我嗑的CP BE了。

但这些诗人悼亡词里的夫妻深情,分外打动人心。他们对妻子的爱情、思念、愧疚……让人看到这是一个真正懂得如何去爱的人理所应该地爱其所爱。自然而然的真情流露,大概是真夫妻CP最让人感动之处吧。

来都来了,点个在看再走吧~~~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三国:刘禅死后,司马炎送三件陪葬,每件都能把刘备气得活过来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景耀六年,曹魏攻打蜀国,刘禅没有做任何抵抗就投降了,蜀国认为刘禅没有威胁就给了他一个不错的官职。某天,司马昭设置宴席来招待刘禅,他故意让侍女演奏蜀国乐器,给他表演助兴,蜀汉大臣们想起自己的国家纷纷低头默哀,但是作为蜀国的国王却在一边拍手叫好,没有任何悲伤的表情。某天,司马昭问他:你是否思念蜀国?刘禅

  • 李世民问袁天罡:大唐国运如何!袁天罡说了11个字,后来字字应验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在唐朝时期,李世民继位以后,在自己的统治下,周边各国都对自己俯首称臣,百姓安居乐业,其乐融融,经济发展迅速,天下一片繁华,被人们称为天可汗。但是李世民有一件事情困扰着自己,就是繁华的大唐可以传承多久,于是自己找到了当时预言很准确的袁天罡。袁天罡算是历史上很牛逼的人物,他最厉害就是看相,他能够观看面相

  • 隋炀帝丧失军权的始末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隋朝完善了府兵制,兵农合一,府兵战时作战,闲时务农。战时临时指派大将统兵,战后大将回归朝堂。这就使得“兵不识将,将不专兵”,加强了皇帝对军队的控制。那么,拥兵百万的隋炀帝又是如何丧失军权并命丧江东的呢?且听小边细细道来。隋朝军队分为府兵、禁军、骁果军、州郡兵和边防军,以府兵为主,兵力保持在60万到7

  • 因曹操强占婶母邹氏,张绣怒杀其子侄和典韦,张绣最终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张绣墓,张绣嫂子邹氏结局,张绣败曹残局

    196年,张济率凉州兵南伐荆州,攻穰城(今河南邓州)时中流矢伤重而死。侄儿张绣接管了叔父张济的军队,屯驻于宛城(今南阳),与荆州牧刘表结盟。东汉献帝建安二年(公元197年),时任司空行车骑将军事的权臣曹操率军讨伐盘踞宛城(南阳)的军阀张绣。曹操率军进至淯水(今豫、鄂交界处的唐白河),张绣见其势大,料

  • 李世民的儿子起兵挑战武则天,他发给士兵每人1件东西,沦为笑柄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李治登基后,强盛一时的大唐仅仅传了三代皇帝,就在他手里面临江山易手的绝境。唐高宗李治禀性软弱,处处被强势精明的武则天挟制左右,眼看着武则天野心勃勃,实力日渐增强,他却束手无策,听之任之,最终导致李唐皇权沦落于武则天之手。李世民最担心的事终于成为现实。李渊李世民两代人辛苦得来的百战河山,即将易手他人。

  • 乱世才女蔡文姬,一生三嫁,命运多舛,却是藏在曹操心底的白月光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208年,蔡文姬听到须眉董祀行将要被杀的音问后,不顾雪窖冰天,赤脚闲逸地跑等到曹操的资料,跪拜在曹操的面前,苦苦地为她董祀说情。曹操顾念记挂着面前这个美,想起了自己与她的过往,叹了连缀……01蔡文姬(蔡琰),东汉韶华最驰名的女性文学家。他是东汉末年的大儒、史学家蔡邕的女儿。在父亲的陶冶训诲到下,

  • 隋唐好汉中,能打的过杨林的有几个?是哪几位?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首先,隋唐演义十三条好汉都是谁,其中有好几个版本,我就就着其中的一个版本说起吧:隋唐十三条好汉:1,李元霸;2.宇文成都;3.裴元庆 4.雄阔海 5.伍云召 6.伍天锡 7. 罗成 8.杨林9.魏文通, 10.尚师徒,11. 秦佣 (也有版本说是新文礼)12. 杨义臣(也有版本说是金刀左天成,也有说

  • 「诗词日历」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此诗大约写于公元758年(唐肃宗乾元元年)之后,是王维晚年时期的作品。王维晚年官至尚书右丞,由于政局变化反复,他早已看到仕途的艰险,便想超脱这个烦扰的尘世。他吃斋奉佛,悠闲自在,大约四十岁后,就开始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诗词日历·2023年2月12号

  • 体育文化 | 杜甫原来也是个健身发烧友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来源:福建省体育局)说到登山,杜甫最有名的诗句莫过于那首《望岳》中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徒步登高后还能直抒胸臆,想必杜甫一定乐在其中。要说爬树,杜甫在《百忧集行》一诗中回忆自己少年时的经历写道:“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一天爬树要上千次,虽然有夸张的成分,但不难看出杜甫儿时身手还

  • 武则天将徐世勣掘墓砍棺,发现十个木头人,武则天:老滑头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徐世勣简介,徐世勣被灭门了吗,徐世勣官居何职

    武则天是历史上唯一大一统朝代的女皇,说到古代的女皇,武则天并不是唯一一位。最早的女皇叫做陈硕真,与武则天相比,陈硕真要比武则天早很多年。只不过陈硕真没有成为大一统朝代的女皇,因此在知名度上不如武则天。无论是武则天还是陈硕真,都是对古代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尤其是武则天。从秦始皇一统天下后,秦始皇自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