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皇考修建后妃花园,作为后妃和母亲的殡仪馆。闵妃只有一人,皇考曾下诏:在琉璃花门内宝城附近的陵寝暂歇,进入宝城。今秦循帝查原旨,奉敏妃母居于宝城。
雍正这番话,让已经病逝20多年的闵妃,被追封为贵妃,葬在景陵,这是康熙帝的本意。当然,了解雍正的人都知道,这只是雍正的一种手段。毕竟康熙此时已经病逝。虽然有人怀疑这不是康熙的意思,但也无从证实。
闵妃在康熙朝的最高身份是妃子。按照清代宗祠制度:只有皇后才能与皇帝同葬。闵妃只是个妃子,哪有资格?
闵妃虽然一下子升了两品,成为了贵妃,但还是不能和康熙合葬,只能说是合葬。但是,无论是合葬还是伴葬,靖敏妃都有权安葬在竟陵;而比靖敏贵妃尊贵的文熙贵妃,和比靖敏贵妃生下更多皇子女儿的容妃,都平葬在贵妃陵中,何等德行能力是她?
这篇文章让我们认识一下与康熙一起葬在景陵的四位皇后和一位贵妃。他们有什么特别之处?
01清朝什么样的女人才有资格当皇后?
《汉书》中有句谚语:皇帝的生母是皇太后,皇帝的祖母是皇太后,所以被称为皇后。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不管之前皇帝的生母身份如何,只要她的儿子登基称帝,她就可以被尊为太后;皇太母也同样被尊为皇太后。具备这种资格的人,才配称为女王。
比如康熙的生母孝康皇后佟佳氏,在顺治帝在世时只是未成年的妃子,母亲凭借儿子的尊称被称为太后;“孝康章皇后供奉于太庙。
又如雍正的生母吴雅氏,在康熙年间地位最高的是德妃。雍正即位后,生母吴雅氏被尊为圣母,死后追谥孝恭仁皇后。
无论是童嘉儿还是乌芽儿,都不能在丈夫在的时候被封为皇后,因为只有他们的儿子登基称帝才有资格成为皇后。皇帝的生母被灭后,他自然有资格成为皇后,还有一种皇后是皇帝在世时立的,尤其是原皇后,地位更高。
比如康熙的姨母孝惠章皇后,虽然不是康熙亲生的,但是在康熙即位之后,仍然被尊为太后,地位仍然高于康熙的生母太皇太后。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可以称为皇后:你养了皇帝,而皇帝又不是你亲生的。比如孝敬皇后就曾扶养咸丰帝。咸丰帝即位后,尊其养母为皇太后,后世称其为孝敬皇后。
这样一来,我们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四皇后陪葬康熙了。
02陪葬康熙的四位皇后
始皇太后:孝成仁皇后
孝承仁皇后是康熙的妻子,也是康熙心目中唯一的“白月光”。虽然孝承仁太后是孝庄太后为了除掉鳌拜而选择的,但是康熙和孝诚仁太后的关系着实让人羡慕。
孝成仁皇后出生于满洲正黄旗赫舍里氏。她的祖父是康熙幼年时的四大辅政之首桑尼,父亲是桑尼的长子伽布拉,叔叔是苏尼的三儿子索额图。
康熙四年,也就是康熙十二岁的时候,为了让“老狐狸”索尼心甘情愿地效忠于康熙,与鳌拜一争高下,孝庄直接册封索尼的孙女赫舍里为宫中皇后。
这一年,康熙12岁,赫舍里13岁。事实上,两者之间的时间差只有三个月。
康熙和赫舍里虽然婚前素不相识,但婚后却非常的融洽。康熙八年,赫舍里生下长子成虎。成湖是康熙的次子,长子成睿是容妃所生,但早夭;成虎成了康熙真正的嫡长子,而且是皇后所生,自然地位尊贵无比。
何况成虎自幼聪明伶俐,深得康熙宠爱;可惜成虎年仅四岁就死了。
“太后长子程湖芳,今年四岁,生性聪慧,我十分宠爱。”
长子的死对康熙和赫舍里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打击。所幸赫舍里次年再次怀孕,生下次子宝成,又名银凤。因为在胤礽出生之前,康熙的六位皇子已经死了。为了让次子胤礽健康成长,他模仿汉人的做法,给次子取名宝成。
康熙对夫妻二人又多了一个儿子感到非常高兴。毕竟,康熙受汉文化熏陶,想要“立儿子”为太子。但是康熙一时高兴不起来,赫舍里出生两小时就死了。赫舍里是清朝唯一一位难产而死的皇后。
对于大悲大喜的康熙来说,妻子的突然离世让他一度失落,对政事也漠不关心。康熙看到赫舍里的硬儿子胤礽时,心情很复杂。他痛恨他要了他妻子的性命,又心疼他早早失去了母亲,比自己还惨。生而无母。
康熙把对赫舍里皇后的爱全部转移到了这个可怜的孩子身上。胤礽不到两岁时,就立他为太子,亲自培养。
对于爱妻赫舍里,赫舍里病逝时,康熙并没有修建皇陵的打算。就近找一块万年利地,地宫等建筑的建设可以先行延后,让皇后早日下葬。
康熙二十年,地宫终于竣工,孝承仁皇后和孝昭仁皇后合葬于景陵。
那么孝昭仁皇后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要和孝承仁皇后合葬?
第二任皇后:孝昭仁皇后
孝昭仁皇后果然福祉甚大。她年纪轻轻就病逝,没有给康熙留下一个半儿子。可见康熙对孝昭皇后是敬而不爱的。当然,这也与孝昭人皇后的出身不无关系。有关系。
倒不是孝昭人皇后的背景不好。孝昭仁皇后出身贵门牛祜禄氏:
祖父阿义都:开国五杰之一;
他的父亲叶碧龙:康熙的侍从之一。
可以说门庭若市,所以孝昭仁皇后年少时就被选进了宫,册封为妃子。
清初,包括康熙初年,后宫的妃子制度并不完善,并没有特别健全的妃子等级制度,我们在《甄嬛传》和《延禧攻略》中看到:皇后、贵妃、贵妃妾。、妃子、妃子、贵人、常在、无极,以及最低级的官妇。一般地位低下的宫女,受到宠爱后,都会从官妇开始算起。
康熙初期,后宫弃妃的等级比较简单:皇后、贵妃、贵妃、妃子、福晋、小福晋、贵妃
比如康熙的生母童佳,由于出身普通,刚入宫时只是一个等级低于萧福晋的妃子。许多曲目。
孝昭仁皇后初入宫时是妃子,可见她的贵族出身对她着实用处;当然不能和进宫时身为皇后的孝承仁皇后相比。拜尔亲手挑选的女婿。
牛葫芦的家世也不差。之所以没有被直接册封为皇后,其实和他的父亲夜碧龙有很大的关系:一,但是夜碧龙并不像他的父亲鄂一都勇猛好战,相反,他胆小懦弱.,而在强大的鳌拜面前,他选择与鳌拜结缘。鳌拜肆意妄为,甚至下令诛杀大臣。叶碧龙身为顾冥臣,并没有阻拦,也没有指责,而是选择了明哲保身。康熙八年除掉鳌拜之后,自然不想放过曾经依附鳌拜的叶碧龙。按照康熙的旨意,康太子介书等人商量了叶碧龙的罪状。商议的结果是,叶碧龙一共犯下十二大罪,处死他,并削去太师之位。
不过,康熙并没有处死叶碧龙,而是免除了他的罪名,只是免去了太师之位,由他的儿子继承一等侯爵位。可以说,康熙对国家元首是仁慈的。要是叶碧龙再强硬一点,坚定地站在康熙这边,我想康熙夫人的位置还真有可能是牛祜禄的。
易必隆因无党派结党,免去重罪,但被免去太师之职,后加封为侯,原一等侯仍留在易子身边。”
而且,孝昭仁皇后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鳌拜的养女。康熙对鳌拜恨之入骨,义女康熙嫌弃他也很正常。
但历史无法假设,而是在康熙十六年,牛祜禄被册封为康熙皇后。康熙之所以选择册封钮祜禄为皇后,而不是更宠爱的堂妹佟佳(即后来的孝义仁皇后),其实是孝庄的重要性。
孝庄太后之所以多次力劝康熙让牛祜禄氏即位,与当时清朝的情况有关,即孝庄完全是为了朝政的待遇。作为一国之君,政事永远比感情重要。
而且叶碧龙虽然被康熙诛杀,但是叶碧龙背后的家族牛祜禄家族在清朝还是有影响力的。
从康熙十二年开始,以吴三桂为首的三藩市开始造反,朝廷开始了长达八年的叛乱。为了统一满清贵族,康熙遵从孝庄太后的意愿,立钮祜禄为皇后。
钮祜禄被封为皇后后,竟有一位慈母敬世的风范。她请求康熙为她的父亲叶碧龙建造一座家庙。康熙接受并亲自撰写了庙文。康熙之所以如此看重为叶碧龙祖师修建家庙,是因为他通过此举告诉满洲的老贵族,朝廷并没有忘记你们。
这样一来,这些八旗子弟就会更加忠心地为朝廷效力。
但可以说,无论是孝承仁皇后还是孝昭仁皇后,都对康熙的政绩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孝昭仁太后仅在上半年就病逝了。
孝昭仁皇后病逝时,康熙帝陵还未完工。康熙二十年,随孝成仁皇后葬于竟陵地宫。
第三任皇后:孝依人皇后
孝义仁皇后佟佳按照辈分应该称康熙为“表妹”,因为佟佳的父亲佟国威是康熙的舅舅。因此,孝依人皇后也被称为“天下第一夫人”。
其实佟佳一开始的家世并不高,出身于汉军正蓝旗。但因为他的姑姑萧康章皇后和姑父童国纲,全家被扛上了满洲黄旗,顺利进入了清朝贵族的行列。
佟佳于康熙十五年入宫,入宫时只是公主;次年,康熙封六宫时,她被封为贵妃,至今仍深受康熙宠爱。
孝昭仁皇后病逝后,仍是贵妃的佟佳成为后宫事实上的主人,处理六宫事务;康熙二十年,康熙二封六宫时,她被封为贵妃。
佟贵妃紫儿。鱼生名声在外。辅佐中闺。文慧的心。良好的道德。林放治于土氏、苏野卫秦。表一凡于恒皇,有一定的言辞。谨奉太后恩旨,以书宝册封你为贵妃。
其实,以佟佳的出身、能力,以及康熙对她的宠爱,封她为皇后也算公道;但接连失去两任皇后的康熙认为自己是“保妻”,不再封皇后。
佟佳氏曾为康熙生过一位公主,但公主早夭,此后便再无生育。康熙悲痛欲绝,信任佟佳氏,便将吴雅氏所生四子胤禛,当时还是名妓的身份,留给佟佳氏抚养。
胤禛就是后来的雍正皇帝。雍正皇帝非常感谢养母对他的栽培。他即位后,仍称赞养母的德行。他在他的宫殿里长大了一段时间。
需要康熙的信任,才能让佟佳氏抚养其他妃子所生的儿子。
但康熙二十八年,童佳病重。博尔济吉特太后(康熙的姑姑)心疼她,想起佟佳多年来抚养太子的功劳。没有主子,他给康熙下了一道圣旨:让康熙立佟佳为皇后。
七月初九,康熙下旨,正式册封佟佳氏为皇后。因佟佳生命垂危,交皇后之礼日夜准备,定于农历七月初十举行。可佟佳诗实在是倒霉,当天下午就病逝了。
才坐了半天后座,她就成了整个清朝坐后座时间最短的皇后。
康熙非常不高兴,下令按照皇后的规格安葬佟佳氏。
第四任皇后:孝恭仁皇后
康熙的前三位皇后都是康熙在世时亲自册封的。只有孝恭仁太后是“母重于子”。因她的儿子胤禛继承了皇位,被尊为太后,有权与她相伴。康熙陪葬。
孝恭仁皇后武雅氏出生于满洲正黄旗,父亲是权贵中的一员。吴雅诗是通过选秀入宫的。起初她只是一个身份低微的妃子(有说吴雅氏原是孝仪人皇后宫中的侍女),受到康熙宠爱后怀孕生下胤禛。吴雅氏一共生了六个孩子,是给康熙生孩子最多的妃子之一;但一子二女早夭。这样看来,康熙还是更喜欢吴雅士的。
因为乌雅的长子胤禛地位低下,无力抚养太子,所以胤禛被送到孝仪人太后抚养。后来,乌雅家族因为生育了两个儿子(一个早夭)和三个女儿(只有一个长大),自然没有精力去担心二宫抚养长大的胤禛。
孝恭仁皇后,吴衙氏,参与领导军队的权势女侍卫。葬礼周末。康熙十七年世宗诞生。十八年,为德妃。二十年,晋德飞。世宗即位,尊为圣母太后,拟尊号为仁寿皇太后
尤其是对于小儿子胤禔,吴雅氏高兴之极,但对胤禛态度却十分冷淡。胤禛怎么能不觉得生母厚此薄彼呢?
乌雅家族在康熙朝的最高地位是德妃。康熙病逝后,母亲凭借儿子成为太后。
康熙病逝后,吴亚氏悲痛万分,不吃不喝,愿与康熙皇帝合葬;在大臣和雍正皇帝的劝说下,吴雅氏才作罢。
虽然雍正已经登基称帝,但九王的皇位争夺仍在继续,雍正用了数年时间才彻底除掉仇人。胤禩虽然是自己的亲弟弟,但是因为支持八子胤禩争冠反对雍正,所以被雍正软禁在家。
关于吴雅氏之死,有一种说法:吴雅氏想见小儿子被雍正拒绝,吴雅氏一气之下撞柱而死,因此雍正被指责为“逼死生母””。但雍正在后来的《大义觉迷录》中为自己开脱。
但吴亚的死,其实很离奇。他在康熙病逝后不到半年就去世了,但从发病到死才不过不到两天,其实也很可疑。
乌雅氏生前对继承皇位的雍正百般反对,拒绝迁入太后居住的行宫,拒绝雍正赐予的徽章。
吴亚病逝后,并没有立即下葬,因为康熙的灵柩还停在景陵隆恩殿。雍正元年8月18日,吴雅与康熙合葬于景陵。
03被雍正“逼”到景陵的贵妃
与康熙同葬的除了四位皇后,还有一位贵妃——靖敏的贵妃张嘉氏。
按照清朝的规矩:皇帝和皇后合葬一处。在让贵妃安葬在皇陵方面,雍正是第一人。
雍正通过九位国王的争夺,好不容易才登上了皇位。他为何敢违背祖制,将贵妃葬在竟陵?
雍正之所以封已经病逝20多年的闵妃为贵妃,不为别的,而是看在对自己忠心耿耿的十三弟伊胤祥亲王的面子上。胤祥是靖敏贵妃的独子。他和雍正虽然不是同母所生,但是两人的关系非常好,可以用“亲密无间”来形容。
在康熙晚年夺位的九位国王中,胤祥是唯一支持雍正夺位的兄弟。
雍正继位后,胤祥被封为太子和硕义,任丞相。
雍正即位初期,能够信任和回收的人并不多。胤祥作为他的心腹,自然是要回收的。为显示自己对胤祥的重视,让胤祥更加忠于自己,雍正将胤祥的生母、病逝20多年的闵妃封为皇贵妃。
张佳本人呢?
张嘉世在康熙年间生有一子二女。可见康熙对张嘉世还是不错的。非常好。
张佳为人温和善良。康熙三十八年康熙病逝后,康熙赐谥号“闵妃”。
张嘉死后不到百日,皇三子胤禛擅自剃发(按清朝规矩,妃子死了,皇子和王公大臣不准剃头)剃发),康熙大怒,下令将胤植关押在宗府。
胤禛的最后待遇,就是免去郡王爵位,贬为贝勒。
不过,不管康熙多么喜欢张嘉氏,在康熙朝对张嘉氏地位最高的还是闵妃。闵妃万万没想到,死后20多年,她竟然升了二品,被追封为贵妃,与康熙一同葬在竟陵。
可见,生儿子还是个技术活,因为生了个好儿子胤祥,清朝第九代铁帽子王,雍正的心腹,才有这样的谥号。
结语
康熙是清朝的第四位皇帝,也是清朝的第二任皇帝。那是清朝的关键时期,面临着很多问题:鳌拜、三藩之乱、黄河等等。当然,需要钱的地方也有很多,更何况康熙还很年轻,自然在那里.没有必要急于建造陵墓。
然而,孝承仁皇后的突然离世,迫使康熙不得不提前几千年选择吉祥之地,开始修建陵墓。
康熙二十年,康熙帝陵终于先行完工,孝承仁皇后和孝昭仁皇后安葬。
孝仪人皇后病逝后,由康熙亲自陪葬于竟陵地宫。
事实上,康熙建陵时,根本就没有给靖敏贵妃留位,因为按规矩,靖敏贵妃必须安葬在贵妃陵内;雍正继位后,下旨将靖敏贵妃葬于地下竟陵宫。因此,我们普遍认为,靖敏贵妃是被雍正“逼”到景陵的。不管康熙是否有意,靖敏妃能与康熙合葬,当然是无上的荣幸。
(图片侵删)
参考:
《清宫密室》
《清史通鉴》
《康熙帝陵—大清陵墓解密》
# 创作挑战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