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商王朝的“盐”:考古发现重塑历史,难怪纣王会“克东夷而陨”

商王朝的“盐”:考古发现重塑历史,难怪纣王会“克东夷而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1689 更新时间:2024/1/23 7:57:54

1959年,在山西运城夏县,距离二里头遗址不远的地方,考古发现“东下冯遗址”。在该遗址内,考古发现了密集的圆形建筑基址群,通过对土壤的分析,证实此地是储存山西南部解州盐池的仓库,储量上限高达12075吨。

问题在于,“东下冯遗址”处于夏朝到商代前期,年代大致在前19—前16世纪,那么商代晚期的食盐基地何在?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东下冯遗址”的规模来看,商朝对食盐的需求很大,不是一般的盐矿可以满足。近些年的考古研究,慢慢揭开了其中的秘密,也解释了纣王为何不顾周人威胁而拼命攻打东夷。

纣王为何不征姬周

所谓“历史是胜利者的宣言”,武王克殷之后,为了政治需要,周人的确隐瞒了一些商周关系,但无论怎么隐瞒,可以肯定的是,商人从未主动攻打周人,哪怕周人已经明目张胆的造反了。

公亶父迁岐之后,姬周犹如坐火箭般变强,迅速从一个落难部落成长为西部霸主,于是就引起了商朝的猜忌,文丁囚杀季历就是如此,后来纣王担忧激反周人而对姬昌“囚而不杀”、乃至释放。

但在此后,先是姬昌僭越称王,以及攻打位于山西长治的黎国(商人盟友,距离朝歌极近),灭掉了商朝在西部的重要棋子崇国等,后有姬发召集起义诸侯在孟津观兵,实质计划伐商,只是姬发觉得准备不足而放弃。因此,周人不是偷偷摸摸的造反,而是明目张胆的造反,纣王焉能不知?

既然周人早有造反之心,为何纣王从不武力惩罚周人,以至于最后被周人一战灭掉?原因很简单,商朝有更大的火要灭。

东夷造反战争爆发

东夷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始于大汶口文化,曾一度与夏族结盟,标志是东夷人伯益辅佐大禹治水,但夏排挤伯益而夺得大权,为后来埋下隐患,后羿代夏标志着夏夷反目,最终在少康时才打服东夷。商朝之后,东夷一度臣服商朝,但随着商朝实力下降,东夷蠢蠢欲动。

《后汉书·东夷列传》记载:“武乙衰敝,东夷浸盛,遂分迁淮、岱,渐居中土。”武乙是纣王的曾祖,那时东夷就已入侵淮、岱(泰山)地区,而两地距离商朝核心统治区很近,可以说近在咫尺。

面对东夷入侵淮岱,商人有何反应,没有相关文献记载,但到纣王时期,纣王在黎国狩猎时,东夷明确造反了,甲骨文记载“东夷叛之”,接下来又记载“在十月又二,往征夷方”、“在十月,王来征夷方,在攸侯喜”、“在三月,来征夷”,甚至纣王多次亲征东夷。总之,商夷战争非常激烈,持续时间很长,直到武王伐纣时,商朝还有军队征讨东夷,所以牧野之战中才仓促武装起10多万东夷俘虏。

东夷反叛,又离商都较近,纣王必然需要征讨,但问题在于,周人实力强大且步步紧逼,纣王为何不能暂缓攻打东夷,偏偏要与东夷拼个你死我活?考古显示,因为盐路等的问题,纣王有着不打不打东夷的原因。

东夷扼住商朝盐路

商朝前期,“东下冯遗址”已经停止运营,说明商朝晚期吃的不是解州池盐,那么纣王吃的是什么盐呢?考古证实为海盐。

在山东阳信李屋、寿光双王城等遗址中,考古发现多处商代晚期至西周时期的制盐作坊,数量和规模都相当可观。在作坊群不远的内陆地区,还发现了相当数量的盐工定居聚落群,其中晚商文化的聚落,比中商时期骤然增至400余处以上,人口数量明显增多,说明当时制盐业的繁荣与发达。学者估计:整个商王朝控制的沿海地区,直接从事盐业生产的人数应在5000人以上,制盐作坊总数超过500个,规模非常巨大。

中科院文章《商王朝的“海洋资源”开发》中指出:夏王朝和商王朝前期开发利用的是晋南的池盐,商王朝晚期开始转向东部沿海,大规模开发了海盐资源。

然而,东夷主要活跃于山东、江苏一带,早在帝乙时就已入侵淮、岱地区,纣王时又大规模造反,必然会对商朝盐路造成威胁,甚至经常切断商朝盐路。因此,从食盐安全上讲,纣王没有办法暂缓与东夷的战争,只能与之血战到底。(上图中的人方,就是夷方,与莱夷都属于东夷)

除此之外,武丁时任命妇好攻打东夷,其中就有“取玉”、“正(征)玉”的记载,妇好墓中的玉、贝很多都是来自南方;西周初期,周人也攻打东夷,目的是为了产于南方的各种“吉金”。因此,纣王攻打东夷,除了盐之外,还与青铜、玉石、贝壳等战略物资有关。

或许,武乙时东夷入侵,并没有触及商朝痛处,故而双方没有爆发大规模战争,但纣王时东夷造反,切断了商朝资源输入路线,导致纣王不得不打。

最后,纵观人类战争史,主要就围绕着“资源”展开,或为了获得资源支配权,或为了掠夺资源,或为了维护资源通道等等,只不过经过一系列的包装,或贬或褒,用正义或邪恶的言辞描述,于是就将本质隐藏了,导致“纣王克东夷而陨其身”的长期商夷战争就是如此,不是纣王好战、莽战,而是商朝有不得不打东夷的苦衷。

更多文章

  • 苏妲己和嫦娥竟是这种关系,伯邑考变得兔子是玉兔吗那妲己不就是她…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妲己最后是追着月亮上的伯邑考影子,然后魂魄追上伯邑考,一起去了月亮上。那么问题来了,妲己是嫦娥吗?要知道伯邑考死了之后,是变成了一只兔子的,而妲己又最后和伯邑考一起去了月亮上,那么妲己是不是就是嫦娥呢?如果说嫦娥按神话来说是后羿的妻子,那么她应该是夏朝人。夏的重要事件叫少康中兴,其实后羿是个著名的暴

  • 苏妲己只是女娲的一枚棋子最后结局惨遭姜子牙斩杀原因不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话说《封神榜》中阐教与截教纷争,众仙之争,最终演变成了以商纣王和周文王、周武王的人间战争。结果当然纣王自焚,武王赢了天下,是姜子牙封神成功,但有一处却让人匪夷所思,商纣王被封神为天喜星,申公豹被封神为分水大将。众所周知,在殷商阵营里一直以妲己、申公豹、商纣王为核心的人间反封神阵营,而纣王、申公豹都封

  • 姜子牙没进封神演义实力排行前10鸿钧老祖却被他狂甩好几条街!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封神榜姜子牙有多厉害,封神演义姜子牙真的很厉害吗,封神英雄榜姜子牙到底有多厉害

    1.鸿钧老祖鸿钧老祖作为天下道术的祖师爷,排名第一无可争议,老子等三大弟子在万仙阵战役尾声的时候,面对老师毕恭毕敬,可见一斑。而根据封神中的规律,一代不如一代,第四代的哪吒,在上一代的师叔道德天尊等面前,没有招架之力,束手就擒,而第三代的佼佼者多宝道人,在老子面前,如蹒跚学步的儿童般无力。门风如此,

  • 妲己被狐狸精附身后才变坏的妲己才是封神榜最大的功臣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妲己本来不是坏人,而是被申公豹找来的一个千年九尾狐附身,才变坏的,而且坏的也不是妲己,而是这位占了妲己身体的狐狸精。不过都说妲己是千古罪人,但其实妲己真的有错吗?为什么说妲己才是《封神榜》中最应该封神,也是最大的功臣呢?首先来看看妲己为什么到纣王身边:因为纣王对女娲娘娘不敬,看到女娲娘娘的雕像,

  • 妲己到底爱不爱商纣王?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妲己爱纣王吗,妲己是真的喜欢纣王吗,妲己三姐妹跳舞迷惑纣王

    好久没写古代女子的故事了,因为总觉得故事都很相似,看得太憋屈。妲己是个例外。之前很多读者让我写妲己,一直没来得及写,前几天看书,正好看到她的名字,所以今天就写写她。妲己是一个被污名化的人。这要从《封神榜》说起,这部剧几乎人人都看过,而在剧里,妲己的人设是狐狸精。以至于小时候我一直以为,妲己真的就是狐

  • 电影《姜子牙》抛给观众一道选择题:救一人还是救苍生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姜子牙电影,86封神榜老版姜子牙,姜子牙火烧琵琶精

    而姜子牙想要看清楚的到底是什么?·当年,在诛杀九尾的“封神大战”中,看到的姑娘,到底是真实还是幻象?·当年,师尊的命令,是否真如师尊所说,他是为了黎民百姓,天下苍生谋福祉?·当年,他放走了九尾体内的元神,到底是对是错?时间没有给出答案,时间给了他一个小九:一个经常做梦梦到别人要砍掉她耳朵的小九。一个

  • 秦国是从哪里来的?开始不在周武王分封之列,但最后得以统一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前1046年,经牧野之战,武王灭商建立周朝,史称西周。而后大肆分封,《荀子》记载“兼治天下,建立七十一国,姬独活五十三人”。其中,这些分封王不但有皇室成员、重要英雄以及功臣,还有古代先贤、尧、舜、夏、商等王朝的后裔。在这么多的诸侯国里面,看不见“秦”的身影。秦人是汉族西迁的一支,秦之先祖为先贤博

  • 2800年的西周铁剑,改写中国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河南博物院镇馆之宝之一,制造于西周时期,距今2800年左右,1990年出土于河南省三门峡市虢国墓地额虢季墓。玉柄铁剑制作精美,剑柄中空,里面插有铜制的芯,用来连接剑身和剑柄,在剑身和玉柄接合处又镶嵌有绿松石,是中国考古发掘中出土的时代最早的一件人工冶铁制品。以前发现的人工冶铁文物最早到春秋时期,这件

  • 为什么说商纣王是最后一位“人王”?商朝覆灭真的是因为妲己吗?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都说,纣王死后,人族再无气运加身,此后人间再无九九人皇,有的,只是天子。为什么一个以残暴著称的昏君,会让后人为其产生这么大的分歧。历史上,商纣王真的是昏君吗?难道商朝的灭亡,就只是因为纣王宠幸妲己这么简单吗?本文以历史与神话结合的形式,带你看懂纣王的“人王”历史。多数人对商朝和纣王的印象,都是从《封

  • 山西运城西吴壁遗址商代墓地考古成果公布,为晋南地区商代学术研究提供证据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出土铜礼器(图源:山西省考古研究院)专家对随葬陶器和铜器进行了类型学研究,并参考以往研究成果,初步将这些墓葬分为早、中、晚三段。早、晚段分别与二里岗下层一、二期的时代大致相当,中段介于二者之间。碳十四测年结果表明,西吴壁墓地的形成时代大致在公元前16世纪至前15世纪。△陶单耳鬲(图源:山西省考古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