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孔子:先做正确的事,再正确地做事

孔子:先做正确的事,再正确地做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3199 更新时间:2024/2/4 2:06:14

宽窄说做正确的事,正直勇毅;正确地做事,精微集智。

我明明很努力,为何业绩总是比不上那个看上去优哉游哉的隔壁老王?我每天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为何公司营收还是很惨淡?

这种感慨,相信大家都不陌生。

付出很大、收获很少的原因是什么呢?

很可能,你掉进了努力陷阱。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用战术的勤奋掩盖了战略的懒惰。”

如何破局?我们看一看孔子的观点。

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女,通汝,你。这句话翻译出来的意思是:

孔子教育子夏说:“你应该学成君子儒,不要学成小人儒。”

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蕴藏着求知做事的大智慧。

我们先来看看被教育对象子夏的履历。

子夏,姓卜名商,春秋末期晋国人,孔门十哲之一,比孔子小44岁。子夏聪慧勇武,尤擅文学,与子游并称“游夏”。他看待问题犀利深刻,深得老师孔子赏识,是孔子学说最重要的传承人和发扬者。儒家三大学派:公羊学派、传经学派、谷梁学派,都源自子夏。而汉代大儒董仲舒就是公羊学派的传人。

孔子去世之后,子夏继承老师衣钵,到魏国传道授业。而他教出来的学生,个个声震华夏:李悝吴起鬼谷子公叔痤、田子方、段干木、公羊高、禽滑离,还有一个更为显赫,就是魏国第一明君魏文侯

公叔痤后来教出一个徒弟,名叫商鞅

子夏的徒孙商鞅,后来开创了影响中国2000年的郡县制度。

毫不夸张地说,子夏推陈出新,不仅成为儒学的一代宗师,也是法家的奠基人。

而他的经世致用的思想,就来源于孔子的这句指点。

我们来研究一下孔子的这句话。

所谓君子儒,就是求实求真,为自己学;所谓小人儒,就是求虚求名,为他人学。

为自己学,大家都理解。孔子为何告诫子夏,不要为他人学呢?

为他人学,就是学习的出发点不是为了掌握新思想和新方法,而是为了炫耀。一知道什么新东西,不是想着怎么践行,而是四处广播,发朋友圈,唯恐别人不知道。

孔子看出来子夏冰雪聪明,担心他争强好胜,掉入这个学习的窠臼,所以有了这句振聋发聩的劝告。

孔子的这句话,有什么含义呢?

  • 先修性情,而非先修技术;
  • 专注于内,而非专注于外;
  • 行知合一,而非知行合一。
  • [var1]

    01、先修性情,而非先修技术

    孔子生活的时代,礼崩乐坏,天下板荡。这个时候很多当政者的人才观,都是实用主义,唯“才”是举。他们眼中所谓的“才”,就是能做实事,至于道德品质如何,性情人格如何,则很少考虑。

    这样做事,确实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放远眼光来看,一定会给国家和社会带来极大的隐患。孔子目光如炬,看出这种人才结构的偏颇,立刻对自己的爱徒确立了生死攸关的底线:君子儒。

    你学习,不是只学技术,而是先学仁爱和正义。有了君子之心,再掌握各项技能,这才是好的教育。如果不顾性情修养,只关注技术,那就是小人儒,不如不教不学。

    知识就是力量,但良知才是方向!

    孔子对子夏的当头棒喝,子夏领悟很深。他为人师表之后,尽管收入不丰,但非常讲究气节。涉及到原则和利益,子夏曾经讲到:“诸侯之骄我者,吾不为臣。大夫之骄我者,吾不复见。”子夏不但自己身体力行,而且把这个思想谆谆告诫自己的徒弟们,培育出一大批德技双馨的人才。

    [var1]

    02、专注于内,而非专注于外

    一切向内求,不仅是找原因,也是查结果!

    如果我们的学习是为了让别人知道,给自己增加名头和利益,那么就会急功近利,浅尝辄止。而且在这种急迫的功利心之下,很难把知识学实学深,更难创新。这是小人儒最大的原发性缺陷。

    而一旦我们关注知识本身,关注自己领悟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就能忽略外界的杂音,聚精会神地深入到学习本身,不但进步快,而且容易实现举一反三,带来思想的突破和创新。

    时代越是浮躁,越是要求每个人能够遵循自己的律令,不会“乱花渐欲迷人眼”,而是“咬定青山不放松”,越能成为那个笑到最后的人。

    03、行知合一,而非知行合一

    孔子一向认为行大于知:能够出悌入孝,亲近贤德,就是君子,就是值得大家尊敬的人。先把这些做好了,“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学习,是做人到位之后的事。

    进一步: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实践,而不是为了空谈。

    魏晋南北朝那些喜欢玄学的大知识分子,都忘记了孔子要求的君子儒的学习态度。

    孔子自己说过:“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大家注意,这个语意,不是孔子看不起这些粗活,反而是把做这些工作当成多才多艺的进阶之路,骄傲地告诉太宰和子贡的。

    君子儒,要求学者用以致学,学以致用,做事和读书互相参照,交互提升。而小人儒就是知大于行、断章取义、卖弄词藻,而疏于从新锐的实践工作中持续汲取营养,最终一定成为故步自封的“守知奴”。

    先修性情,专注于内,行知合一,这三点结合起来,就是做正确的事,就是战略定位。有了正确的方向,再去考虑精微提升,就是正确地做事。

    做正确的事,是非线性的;正确地做事,是线性的。如果非线性的事没有最好,即便你把线性的事做到极致,也是停留在加法和乘法的层次,没有指数效应。

    如果你很努力,却一直没有隔壁老王赚得多,那就好好思考一下孔子的“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吧。

    [var1]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邓邓桥】 三国古栈道 邓艾隧道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邓艾墓】批复修建,众志成城修邓艾墓 【三国战神 剑门忠魂】邓艾邓忠祭祀典礼 邓芝邓艾:同族不同阵营,一个为护蜀而 【蜀道雄关平世乱 剑门净土卧王侯】 邓邓桥位于甘肃省宕昌县城南32公里处212国道旁,在滑石峡口(观音阁)岷江之上,是融自然与人文景观于一体的著名古迹。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据《三国志

    • 同样是波尔布特的部下,乔森潘进了监狱,韩桑林却荣华富贵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桑林与柏冶的故事,乔森潘和波尔布特关系,波尔布特简介

      韩桑林和乔森潘都当过波尔布特的部下,不同的是,乔森潘进了监狱,失去了自由。而韩桑林却还是柬埔寨的达官贵人,享受着荣华富贵,而且还拥有自由,不用去监狱里度日子。[var1]乔森潘为什么这两个人的命运如此不同呢?拿一句通俗的话来说,就是“不怕拿错钱,就怕跟错人"。乔森潘本来是西哈努克的大臣,可是他一点儿

    • 占领成都之后,刘备为何一直提防着张飞?把汉中太守位置给魏延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刘备为什么让魏延守汉中,张飞魏延开荒,刘备为什么任命魏延为汉中太守

      然而在帮助刘备占领成都之后,张飞便一直吃败仗,甚至在汉中之战时张飞还输给了曹魏的实习生曹洪、曹休。在《三国志》中有明确记载:分遣将军吴兰、雷铜等入武都,皆为曹公军所没。当时是什么情况呢?很简单,刘备为了尽快取得汉中之战的胜利,于是便派遣马超、张飞攻打武都,最后想将阴平也收入囊中。可以说这次打仗乃是马

    • 汉景帝时,七国之乱被平定后,七个诸侯王都是什么下场?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汉景帝七国之乱平定,汉景帝平定七王之乱全过程,汉景帝时的七国之乱根源

      在七国之乱中,由于梁国的坚守和汉将周亚夫所率汉军的进击,叛乱在三个月内被平定。那么,问题来了,七国之乱被平定后,七个诸侯王都是什么下场呢?一、吴王刘濞刘濞是汉高祖刘邦之侄,代顷王刘仲之子,“七国之乱”的发起者。刘濞在封国内大量铸钱、煮盐,以扩张割据势力,图谋篡夺帝位。汉景帝从晁错之言,削夺诸王的封地

    • 周天子亲封的唐国,突然更名晋国,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唐国与晋国的关系,下唐国,唐国在什么地方

      (王清茗)“剪桐封弟”的典故耳熟能详,直接道出了山西或者古老晋国的由来。周成王年幼,还是周公旦摄政时候,随意将一片梧桐叶剪成玉圭形状递给叔虞。叔虞将此事告之了周公旦。周公旦向周成王求证,成王说这是戏言。不料周公旦正色而言:天子言,则史书之,工诵之,士称之。周成王认识到自己错误,亲政后便按照“天子无戏

    • 海昏侯墓出土的文物,48块西汉马蹄金,考古家:可卖5亿元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截至目前为止,海昏侯墓出土的文物并没有完全对外公开,但文物部门已经将古墓中出土的文物照片公布,已清理出土文物几万余件,但这几万多件文物不包括10余吨铜钱。要说墓中最吸引人的文物并不是出土的青铜器,而是出土失传的古籍以及“马蹄金”。马蹄金是西汉时期的称量货币,流传下来的几乎没有,我国目前现存的基本都是

    • 楚霸王项羽最终为何兵败自杀?毛泽东评价他“非政治家”,“不爱听不同意见”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项羽的兵败自杀的原因,千百年来引起了人们不断探究。开国领袖毛泽东对此也做过深思和独到的品评。1963年1月3日,毛泽东在读《史记·项羽本纪》时批示道:“《项羽本纪》,送各同志阅,几天还我不迟。”在读《史记·高祖本纪》时,毛泽东挥笔写道:“项王非政治家。汉王则为一位高明的政治家。”“项王非政治家。”—

    • 天地会残部逃到此国,建立一国家,面积比2个韩国大,至今说汉语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天地会建立的国家在哪里,太平天国与天地会的关系,天地会反清复明后成立哪个国家

      [var1]1644年,清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所以颁布了“剃发令”,但是引起了大家的不满,因为大家有着传统的思想:“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在大家的抵制下,迫使清政府撤销了此令。1645年,清朝决定强制推行“剃发令”,要求所有人在规定期限内剃发,并且还有着这样的口号“留头不留发

    • 曹操为何总爱抢别人的老婆,他都收纳了谁的老婆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在古代,男人把女人的贞操看的特别重,所以选择一个女人,她是不是处女非常重要。但是这点在曹操这里,都不是事儿。在女人面前,他不管什么清规戒律,不管什么世人说辞,只要喜欢就收。曹操收的第一个别人的老婆就是何进的儿媳尹氏。当初何进不听人劝,本来是去解决宦官的何进,结果被宦官给解决了。曹操打心里瞧不上何进,

    • 吴国有孙武,齐国有孙膑,魏国有吴起,谁是秦始皇的军事高参?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吴起和孙膑是同时代吗,吴起,吴起和白起谁厉害

      [var1]尉缭原称为缭,魏国大梁人,公元前237年入秦。此时,秦始皇已亲政,并灭掉了嫪毐和吕不韦两大集团,正全力进行统一战争。尉缭的军事思想集中体现在很有价值的军事著作《尉缭子》一书。在宋代朝廷颁发的《武经七书》中,把《尉缭子》和《孙子》《吴子》《司马法》《三略》《六韬》《唐李问对》并列为军事教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