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之名变迁的背后,意味着发生了重大变动,意味着皇朝的没落与新势力的崛起。
大清朝都知道,是满族人建立起来的,满族属于女真族,自古便与中原汉族征战不休,不过很少战胜成功。直到明朝末年,汉族皇朝没落,异族崛起,吴三桂一气之下大开关门,多尔衮挥师南下,占领一片又一片的疆土。女真族正式登上华夏的舞台,成为汉人的主人,建国后国号为“清”,史称大清国。为什么叫“清”呢,原因很简单,皇太极建立国号的时候,用的不是汉文而是满文,满文形式的“满族”音译成汉文,就是“清”。
最早的名字据说不是“清”,而是“后金”,只不过取名为后金的时候,疆土尚未扩充完毕,因此后金这个称号就不被历史学家认可。大清这个名字在内部叫的响亮,然而到了外国,却改了名字。比如一六八九年与沙皇打仗的时候,签订的条约上,就署名为“中国大清国”,这是中国两个字第一次在国际上出现,于是延续到后世,成为我们国家的正式称谓。
后来列强入侵,清政府无能步步妥协,各种不平等条约纷至沓来,大清国的国号在条约署名上次次更改,成为莫大耻辱。先是由大清国改为中国大清国,再改为中华大清国。要知道清政府代表的是一个国家,草民尚且行不更名,更何况是一大国。
可能是被人诟病太深,也可能是意识到了名字太长,清政府再后来的签字中又改为了大清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