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中国历史商朝时期的几个历史事实考证

中国历史商朝时期的几个历史事实考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4652 更新时间:2024/1/11 10:15:26

商汤之初,其国并不太大,后来由于四出征伐,灭掉许多小国,商王国的版图才逐渐扩展趄来。特别是攻灭昆吾、夏,“尽有夏商之民,尽有夏商之地,尽有夏商之财”(《吕氏春秋•分职篇》)后,便拥有东自洛水,西至羌境的广大地域,建立起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战国策•齐策四》云:”古大禹之时,诸侯万国及汤之时,诸侯三千”。《吕氏春秋•用民篇》又云:“当禹之时,天下万国,至于汤而三千余国”。这种“国”即部落数字的减少,正是成汤不断进行统一战争的结果。

商族战胜夏族的过程,就是商王朝建立的过程。中国国家形成的形式,与雅典式的不同,和罗马式的也不一样。这就是说,它既不是直接从氏族社会内部产生,也不是在氏族社会形成的一个集团同氏族社会外另一个集团的对立中产生,而是在氏族社会的内部分化成氏族贵族和平民阶级,在氏族社会发展起来的阶级对立中,“作为征服外国广大领土的直接结果而产生的”。灭夏后的商族,在不能把夏族部落成员吸收到自己氏族团体里来,又不能通过氏族团体去统治他们的情况下,如同恩格斯所说:“氏族制度的机关便必须转化为国家机关,并且为时势所迫,这种转化还得非常迅速地进行。但是,征服者民族的最近的代表人是军事首长。被征服地区对内对外的安全,要求增大他们的权力。于是军事首长的权力变为王权的时机便来到了,这一转变也终于实现了”。成汤可能就是这样逐渐变成商王朝的第一个统治者的。周人灭商后,周公口中的成汤,是个“克即宅”、“克即俊”(《尚书•立政》),“明德恤祀”(《尚书•多士》)的圣王,所以上帝信任他,命令他吊民伐罪,殄灭那暴戾天下的夏桀,建立了商王国,成为万民之主。春秋初年,宋襄公作《商颂》也歌颂成汤的事迹说:古帝命武汤,正域彼四方。方命厥后,奄有九有肇例如,敬王四十二年(公元前478年)楚灭陈。元王元年,越围吴;到元王三年(公元前473年),越灭吴。在此后十九年,晋国的赵氏灭代。越和代都可以说是新兴的国家。

成汤时期的国家权力已经初步确立,奴隶制的社会秩序亦已稳固。但是,成汤死后,却发生了“伊尹放之(太甲)于桐”(《孟子•万章下》)的王室内部斗争。我们知道,商王国的王位继承制度,以兄终弟及为原则,太丁既然早死,王位则应当由太丁弟外丙继承。但是,太甲却没有遵照这个原则,自立为王,这自然是个严重“不遵汤法”(《史记•殷本纪》)的行为。所以作为一个以庖人出身,媵有莘氏之妇,而力成汤的“小臣”或“小臣令”地位,辅助成汤灭夏而王中国的伊尹,便不能不起而维护“汤法”把他“放之于桐”了。不过,太甲虽曾一度被逐,后来由于他能“悔过自贡,反善,于是伊尹乃迎帝太甲而授之政”(《史记•殷本纪》)。太甲重新复位,并且有所作为,获得了“太宗”圣君的称号。由此可见,商王国建立伊始,王室内部的斗争就是如此尖锐和剧烈。仲丁以后,《史记•殷本纪》载,在仲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沃呷、祖丁南庚以至阳甲之间,一直闹着“(诸)弟于或争相代立”,形成了“九世乱”。按照商代继承制度,仲丁为大戊长子,其子祖乙本无继承权,王位应当传给河直甲子,但是仲丁子祖乙却用非法手段夺去了河亶甲子的合法继承权。特别是祖辛、祖丁、阳甲三代,王位争夺尤为剧烈。按照当时的继承制度,祖辛传位于弟沃甲后,再传下一代时,王位本应由沃甲子南庚继位,但却被祖辛子祖丁夺去了。祖丁死后,沃甲于南庚又重新夺回王权。南庚夺回王权后,按理祖丁家系本应永远失去继承王位的权力,但其于阳甲又再次夺得了王权。由于当时王位不能按照规定秩序继承,因而也就造成了王室内乱,削弱了商王国的统治力量,出现了“隋侯莫朝”(均见《史记•殷本纪》)的政治局面。这就是盘庚迁都的直接原因,也就是说,盘庚即位后所以那般极力主张迁都,主要是为了解决由于王位争夺而产主的王室内部的纠纷。

《尚书•盘庚》三篇,是对“众感”、“众”、“百姓”和所谓“邦伯、师长、百执事之人”的训话。当时因为人民不愿迁徙,反对盘庚的迁都计划,他才集合人民公开说明迁都的理由。他在讲话中时用花言巧语安慰池们,时而以严刑峻法威胁他们,有时又用先公先王的神灵恐吓他们。例如盘庚对商王族“在位共政”的“众感”们说:迁都的计划遭到了反对,是由于你们贵族当政者对公社农民众人的煽动。我向你们表明,我要迁都是继承先王的基业,以平定四方(“绍复先王之大业,底绥四方”),我将仍象先王一样任用旧人共事(“人惟求旧,器非求旧,惟新”);同时,我还劝告你们不要欺负老成人,也不要欺侮弱小孤苦的幼年人(“汝无侮老成人,无弱孤有幼”),我警告你们,以后要做好分内的事,不要再散布流言,否则将不客气地处罚你们,侮而不及(“罚及尔身,弗可侮”)。他对“众”即公社农民则说:你们不应该不体谅我(“汝不忧朕心之攸困”),而听信坏人的话(“恐人倚乃身,遇乃心”);在我的朝廷中有了乱政的人,贪图横财(“兹予有乱政同位,具乃贝玉”),而我所以迁都正是为要使得你们的生活安固,并不是为了你们有罪,要罚你们这般(“承汝傅汝,惟喜康共,非汝有咎,比于罚”)。他威胁那些敢于再反抗的民众说:我将要把你们杀戮了,绝灭了,不使得你们恶劣的种子遗留一个在这个新邑之中(“我乃劓珍灭之,无遗育,无俾易种于兹新邑”)。最后,他号召民众说:去吧!去寻求安乐的生活吧!现在我要把你们迁过去了,在那边,永久安定你们的家(“往哉,生生!今予将试以汝迁,永建乃家”)!

盘庚对异性贵族和地方官长又说:现在我来宣布诚心,明白地把我的意见告诉你们(“今予其敷心腹肾肠,历告尔百姓于朕志”)。我并不是把罪过加在你们身上,你们不要共同对我忿怒(“尔无共怒”),互相联合在一起来毁谤我个人(“协比谗言予一人”)。我所以要迂徙是上帝恢复我们祖先的行为(“肆上帝将复我高祖之德”),安定我们的国家。我将努力地提拔你们作助手,你们要怜悯我们的民众(“予其懋简相尔,念敬我众”)。我不会任用爱财的人,你们若能共同谋生,能养护人民,能图谋人民的安居,我就铨叙你们的官爵,以示嘉奖(“敢恭生生,鞠人、谋人之保居,叙钦”)。现在已将我的意见告诉了你们,不管你们同意不同意,不要有一个人不服从我(“今我既羞告于朕志,若否,罔有弗钦”)。从这些讲话中,更可进一步证明,盘庚的迁都,完全与奢侈、河患、外寇、地力衰退和贵族与平民的斗争无关,也实在找不出这方面的痕迹来。如果真是有这类事情降临,当时人民本能容易觉察,必然是逃之不暇,那里还能起来反对呢?其实,探索这个原因,也并非绝对不可能,只要联系盘庚迁殷前的社会矛盾,只要细绎盘庚三篇的含义,还是可以找出线索的。例如,盘庚在讲话中说到:“尔谓朕:‘曷震动万民以迁?’肆上帝将复我高祖之德,乱越我家。朕及笃敬,恭承民命,用永地于新邑”。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现在有人问我:“为什么要惊动万民来迁都呢?”我告诉你们,这是因为我看到上帝要恢复我们祖先的德政,重治我们的国家。所以我必须汲汲地向着忠厚谨慎的目标前进,老老实实地建立新的秩序。他又说,这次迁都的目的是“绍复先王大业,底绥四方”,就是说,是要继承并恢复先王的伟大事业,使天下安定。在这里盘庚把迁都的原因托词于“恭承民命”,当然是骗人的鬼话,但是结合盘庚以前的“九世之乱”看来,他要重新建立奴隶主商王朝的新秩序倒是他的真正目的。此时盘庚已经看到奴隶主阶级内部的斗争已经到了“不能胥匡以生”,即不能互相协助着生活的程度,而且他还看出这一斗争如果继续下去,就会导致“殷降大虐”,即这个殷王国的统治颇有复灭的可能。盘庚所以如此力主迁都,主要是想通过迁徙,削弱那些具有争夺王位的奴隶主贵族的政治地位和统治力量进而强化自己的统治权力。历史事实完全证实了这一点。盘庚迁殷后,结束了“九世之乱”一类的事情重新发生,保证了王位由一个家族的父子世袭,因而一直到商未,从未出现过因争夺王位而引起的斗争。正是由于王室内部的政治纠纷的解决,商王能够加强其内政武功方面的统冶,社会生产有了显著的发展,盘庚以后的商王国也就有了长足的发展。这也就是“百姓思盘庚”(《史记•殷本纪》)的根本原因。

武丁时期的商王国盘庚死后,王位由其弟小辛继立。小辛死后,传帝小乙。小乙死后,继立的是自己的儿子武丁。在武丁统治的五十几年间,是商王朝最为强盛的时期,武丁少年时,其父小乙使他久劳于外,与“小人”居,知道“小人”的疾苦,因此在他即位之后,能够“修政行德”一度“复兴”(《史记•殷本纪》),在政治、经济各方面都有了发展。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为秦国的强盛立下汗马功劳的张仪为什么是在魏国去世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var1]根据史书记载,张仪是魏国安邑(今山西省运城市)人,而安邑是魏国旧都。按理来说,张仪应该在魏国当官。但由于某种原因(有说法是和氏璧失踪),张仪被迫离开了魏国而到了秦国。张仪刚到秦国不久就用计逼走了秦国的大良造公孙衍并立下战功,从而当上了秦相。[var1]当上秦相后不久,张仪针对公孙衍的“合

  • 鱼之大一锅炖不下,从孔子杀鱼事件看古人的鬼神观念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搜神记》是我国第一部神奇怪异故事的小说集,内容十分丰富,有谶纬神学、有神仙变幻,有精灵物怪,有妖祥卜梦,还有人神、人鬼的交通恋爱等故事。干宝可是个妥妥的恶神童,仕途一路发展下来都非常顺利,后来妥妥的成为了皇帝人命的编修史书的官员,在古代编修史书可是件大事,能够编修史书的人,那地位可想而知。董狐就是

  • 战国四公子名声显赫,为什么没有秦国,这才是秦国统一天下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战国时期的各国名家如何评价秦国,秦国各代君王对秦国的贡献,为什么秦国没有四大公子

    随着《大秦赋》的热播,战国时代的话题又热了起来,每次看到郭开就想打他,看见李斯就觉的他是个小人,韩非死了,死在了李斯的怀里。要是李信不死,赵国也不会那么快亡国,赵姬终于下线了,秦王终于可以安心完成统一大业了,大家每个人都在说着自己感兴趣的话题。通过弹幕表达着自己的真实想法,通过一个又一个具体的例子,

  • 众说峰云:大话《史记》刺客列传之荆轲刺秦王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荆轲死得有多惨,荆轲刺秦王免费观看完整版,历史故事荆轲刺秦王

    上天给了我无上的权利,却剥夺了我所有的情意……![var1]我叫政政生于邯郸,从记事起我就随母亲漂泊,底层的生活让我尝尽人间冷暖,甚至一度对社会无比厌倦。也许是上天的安排,在我最绝望最沮丧时,遇见我一生中最好的伙伴丹丹。他给了我最为美好的童年。我们一起学习,一起谈天说地,他还教我燕国官话,我教他摔跤

  • 《春秋霸业》主题赛季千人国战实录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春秋霸业手游国战视频,春秋霸业主线任务,国战春秋霸业什么职业好

    [var1][var1]此次世纪之战,攻守双方整体战力均衡,唯一落差为双方人数。据战后统计,攻方蜀国参战人员有300余人,而守方燕国超过600人,面对二倍于己的人数优势,蜀国将如何应对?守方燕国又将如何利用自己的人数优势,坚守住江山?【边境之争】攻方蜀国没有选择云梯、飞鸢偷袭粮草营的战术,而是将第一

  • 50年前的一部老电影,故事讲述了战国末年,军事强大的秦国!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秦国统一六国全过程电影,4分钟看完大秦历史,历史纪录片秦国帝国系列

    [var1]其中一个女孩为报杀父之仇,用表演骑马射箭的机会来暗杀秦始皇,但是并没有成功,而秦始皇却看上了这个漂亮的女孩,不顾众人的反对,册封她为朱贵妃,秦始皇面对这个数次想要暗杀自己的女人,并没有强人所难,而是希望她能回心转意,不久后,秦国大军兵临燕国边境,燕王惶惶不可终日[var1]而太子舟孤掷一

  • 《皓镧传》赵丹有历史原型吗?上任第一年就联合齐国逼退了秦国!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赵丹个人资料照片,孙道临和赵丹谁的名气大,赵丹赵王

    在《皓镧传》中赵丹是历史上著名的赵孝成王。《皓镧传》虽然延期播出,但是热度一直只增不减。这部剧主要讲述的是李皓镧与吕不韦还有嬴政之间爱恨情仇的故事,而李皓镧就是历史上的赵姬。赵姬可是出了名的淫荡,不守妇道,不仅与太监混在一起,还和吕不韦的关系不清不楚的。《皓镧传》中,赵丹是一个很厉害的人物,他是历史

  • 《皓镧传》皓镧终到秦国,看到异人妻妾,观众们都生气了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var1]异人初到秦国,除了吕不韦身边就没有一个可信之人,他拉拢华阳和群臣,收下了华阳夫人送的丝萝和其他人送的美女,知道的认为异人这是在为迎回皓镧做准备,不知道以为异人变了一个人。皓镧在赵国受煎熬八年,终于等到了异人成为太子,本以为自己终于要和异人团聚了,没有想到这一路困难重重,到了秦国之后连异人

  • 《皓镧传》赵王被人玩弄于股掌之间,力挽狂澜的却还是他自己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var1]很多人都说赵国有危机了,赵王自己被人玩弄于股掌之间,公子蛟是心狠手辣之人,公子羽也是一个青铜玩家,更不要说公子逸这个不喜欢权势的人。三个儿子不顶用,一个女儿在生活中也一直围绕在秦国质子嬴异人身边,赵王身边的宠妃琼华更不是一个等闲之辈,让人非常担忧赵国的处境。[var1]很多人都骂赵王实在

  • 《皓镧传》剧情高能节奏快,历史上秦国三年经历四次帝王更迭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在《皓镧传》中,女主李皓镧是一个被继母迫害的家破人亡、身败名裂的人,第一集皓镧的继母就接连发了三个盒饭,让人感慨这个继母真的是一个硬茬子。很多观众都以为前两集的有些片段被吞了,节奏快到飞起,短短的时间内皓镧就和吕不韦达成一致,不得不说聪明的人和聪明的人说话真的很轻松,三言两语就能达成共同的目标。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