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试:由县官主持的称为县试。
府试:由州府官主持的称为府试。
院试:由省学政主持的称为院试。
通过县试、府试、院试才能成为秀才
但是很多人还是存在很多疑问,错误的认为通过县试即可为秀才,亦称为庠生、邑庠生等。
功名表
梁启超,字卓如,出生于清同治十二年癸酉年(1873年),贯籍:广东省广州府新会县茶坑村。
广东新会梁启超故居
梁启超少年天才,年仅10岁时,赴广东省城广州参加院试,落榜不中。两年后,即光绪十年甲申年(1884年),此时年12岁,再次到省城广州应童试(童试:院试),中榜,获取生员生份,生员即秀才。
光绪十五年(1889年),此时年十七岁,梁启超在广东省城广州参加乡试,中榜,名列第八,成为举人。
光绪十六年(1890年)春,年十八岁,梁启超赴京参加会试,不中,落榜。
首先声明:现在探讨的是清代,而非其它朝代。
错误认识一:有很多人错误的认为通过由知县主持的县试就是秀才,此时称为庠生、邑庠生。
分 析:梁启超,广东省广州府新会县人。
如若通过县试就获取生员身份,即秀才身份、即庠生、邑庠生。那么梁启超在新会县县试通过后就秀才,为什么10岁还要赴省城广州参加院试,而且落榜不中。
两年后,梁启超十二岁再次赴广州参加院试,获取生员资格,即成为秀才,即庠生。
疑 问:很多人会提出疑问,梁启超为广东省广州府新会县人,赴广州考试,可能是参加府试(府试:州府知府主持的考试),又有可能是广东省学政主持院试。
广东吴川状元林召棠故居
清代嘉庆八年(1803),林召棠来高州府参加府试和院试,中榜,名列第一名,取得生员资格,即秀才,庠生。
嘉庆十八年(1813),林召棠以秀才的资格参加选拔贡生,取得贡生资格,也就是拔贡生。
道光三年(1823年)参加礼部主持的会试,以排名28名中榜,获得贡士身份。
贡士又称为准进士,贡士参加殿试就不在淘汰,只对贡士进行分三甲排名。
吴川吴阳霞街村《乡贤林公祠》悬挂的状元及第
林召棠是吴川县人,林召棠赴高州府参加府试和院试后才获得生员资格,即秀才。从中可以了解到,通过县试只能获得童生资格,还不是秀才。
但此时还是分析不出通过府试还是院试才能获取生员资格,成为一名秀才。至少肯定的是,通过县试只能获得童生资格,还不是秀才。
从以上资料可以明白和分析,选拔出来的贡生称为拔贡生,拔贡士身份是从秀才中选拔出来的,但此时还不是举人,也就是说林召棠此时还是秀才身份,同时也是秀才中的优等生。贡生是有资格直接礼部主持的会试的。贡生也可以参加乡试。
从林召棠中举可以看出,林召棠成为拔贡生后还是参加乡试获得举人身份的。
广州花都洪秀全故居
洪秀全四次赴广州,其中参加三次院试,皆未能中榜,洪秀全一生都未能获得生员资格。
道光七年(1827年),此时15岁,第一次到花县参加花县知县主持的县试,名列前茅,获得童生资格,但此时不是秀才。
同年,道光七年(1827年),赴广州府参加广州知府主持府试,府试不通过,落榜而归,没能获得生员资格,即不能成为秀才。由于府试不能通过,自然不能参加院试。
道光十六年(1836年),第二次赴广州参加府试,府试通过。通过府试后,继续参加第一次院试,结果院试不中榜,然名落孙山,不能获得秀才资格。
道光十七年(1837年)春,第二次赴广州参加院试,未能中榜,仍不能获得秀才资格。
洪秀15岁时就通过花县县试,获得童生资格,同年赴广州参加府试,未能通过。9年后,即道光十六年(1836年)再次赴广州参加府试,府试通过,而院试未能通过。
著名鼎鼎的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未能考中秀才这是众人皆知的。
洪秀全雕像(图片来自于网络)
从梁启超、林召棠、洪秀全等历史名人的科举考试过程可以了解到,分析得出清代末年的科举考试制度中,通过县试这关只能获得童生资格,并不能成为秀才,也不是大家错误认为通过县试就是庠生、邑庠生等。同样,通过府试这关也并不能成为秀才,从洪秀全三次院试未能中榜,不能成为秀才可以分析出,只有通过院试才能获得生员资格,成为一名大家所熟悉的秀才。
童生:通过县试或者府试而未有通过院试者为童生。
生员(秀才):通过院试才能获得生员资格,即成为秀才,亦称庠生。
拔贡生:成为秀才后,在继续参加选拔贡生资格考试,合格者为贡生,也称为拔贡生。
其它关于恩贡、岁贡、拨贡、优贡、副贡、例贡生、廩生、增生、附生、庠生、监生、荫生等,其它文章再作详细解说。
特此声明:因为本人并非大学文学教授,在编写文章时,是参考大量文献资料,所以在整理上可能出现错误,在认识和分析上存在认识错误等等,请大家多多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