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蒙攻宋45年,宋朝这些年是如何应对的?为何没有想出克制的办法?

蒙攻宋45年,宋朝这些年是如何应对的?为何没有想出克制的办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4203 更新时间:2024/2/13 23:41:17

蒙攻宋45年,宋朝这些年是如何应对的?为何没有想出克制的办法?播报文章

文城历史纪实观

2023-02-10 08:22

山东

历史领域创作者

已关注

其实南宋朝廷在第一时间就想出了应对的办法了,可惜还是因为权斗亡在自己手中。

1227年,成吉思汗病危于甘肃的清水县,他在临终前千叮嘱万嘱咐,一定要联合南宋一同夹击金朝,以此获得蒙古对金朝战争的胜利。

从客观角度来说,当时的蒙古实力如日中天,以一对多毫无压力,如果是正常的政治家,那么肯定不会帮着强大的蒙古夹击金朝,自古以来有“驱虎吞狼”之计谋,更有“唇亡齿寒”的真理,那么成吉思汗的遗言,为何笃定南宋就一定会帮助蒙古伐金呢?

被人看透,是一件很糟糕的事情,而一个国家的统治者心理被人看透,那么将会陷入别人设计好的埋伏中,成吉思汗深知南宋君主对于收复国土、报靖康之耻大仇的执念,所以他吃定了南宋会做出这种“愚蠢”的选择。

忍住对金朝的仇恨,不动手,那根本不是南宋朝廷的性格。

在不适合的时朝向着不适合的对象出手,这才是宋人一直以来都在做的事情。

而南宋朝廷方面,得知了蒙古成吉思汗有这么一个“遗言”后,便开始了剧烈的争吵,并以此为理由开了一轮新的党争。

关于“联蒙灭金”,朝廷出现了两个意见鲜明的派别:

一个是“一雪前耻派”

一个是“唇亡齿寒派”

一雪前耻很好理解,那就是这一批官员大力赞成联蒙灭金,对于北宋的“海上之盟”的教训完全视若无睹,坚持要剿杀金人,以此来报神州之仇。

反之,就是唇亡齿寒的理论派,他们十分理性,认为金朝如果亡了,那么南宋很快就会跟着完蛋,当年靖康之耻就是因为辽朝这么一个缓冲带被消灭了,金人才能肆无忌惮南下,如果答应联蒙抗金,那么南宋将会走北宋的老路。

面对两派的争吵,宋理宗并没有太多头绪,只能一直拖延着,可到了绍定五年(1232年),蒙古方面派出使者与南宋朝廷“结盟”,蒙古给出的条件很诱人,答应在胜利后将金人掠夺的南宋土地全部奉还,这个看似很赚的买卖,还真的把宋理宗给忽悠到了,于是南宋朝廷同意了。

所以成吉思汗对宋朝皇帝的“弱点”分析是一点都没错,收复燕云之地,这是宋太祖赵匡胤立国之后的执念,十几代宋朝皇帝都是为此而拼搏,所以既然是宋徽宗都抵御不了的诱惑,不管宋什么宗,都会再上一次当。

而联蒙灭金的计划开启,就是南宋末日倒计时的开启。

1234年,金朝廷最后的火种被围困到了蔡州城中,蔡州是金人最后的据地,一旦失守,金朝将彻底覆灭。

而上天显然也不眷顾金人,蔡州之战根本没有任何悬念,宋蒙联军一起打下了蔡州城,这也意味着金朝的彻底灭亡,宋朝廷得到了金人皇帝的骸骨,以此拿到太庙前告慰祖宗,从这个角度来看,似乎南宋最大的利益得到了,可蒙古答应给回的领土呢?

蒙古人装傻充愣,说班师回家休整庆功,一副暂时搁置的态度。

宋理宗则表示不愿意等待,在端平元年,南宋朝廷在没有和蒙古商量的情况下派出六万大军收复三京(洛阳、开封、商丘),而此时的三京残破不堪,六万大军没有后勤,被准备撤离的蒙古军队杀了一个回马枪,数万大军直接溃败,这意味着端平入洛的失败。

但失败的代价,绝不仅于此。

蒙古人有了宋人“擅自”北上的借口,于是组织大军正式向南宋宣战,“告慰祖宗”的辉煌还没上演时候,唇亡齿寒的报应立即灵验,1235年,蒙古大汗窝阔台下令发动数十万大军攻打南宋,南宋朝廷知道此事后,震惊派和理智派纷纷上线,在朝堂演绎了一波“鸡飞狗跳”。

南宋不是没有能人,其实两宋时期,再腐败再糜烂的朝政,都总是有能人出现,面对蒙古的来势汹汹,理智派想出了两个对策:

一、固守蜀口的“三关五州”,防止蒙古人从利州路方向杀进中原。

二、固守荆襄防线,抵御蒙古人的正面进攻。

事实上,这两个主要防线的防御只要做到位,那么蒙古人是根本拿南宋没办法的,而南宋朝廷在短时间之内,真的做到了齐心协力,暂时放下内斗,转而物色合适的将领与官员经营这两道防线,只要稳住,就一定不会输。

纵观历代北方政权南侵,能杀进宋朝南方的机会,就只能在这几个节点寻找,而蒙古在攻打金朝的时候,也因为金朝固守“潼关—黄河”防线,不得不从南宋方面借道攻打金朝。

1127年,成吉思汗就曾命令大军攻打阶州与和州,吓得当时的四川制置使郑损弃地逃跑,郑损的逃跑,导致蜀口内三关:仙人关、武休关、七方关被蒙古轻而易举得到,但随后蒙古也没有坚持控制三关之地,反而是对三关的防御工事大肆破坏,让三关的防御大大削减。

蒙古之所以这么做,一是因为他们根本没有充足的人手占领三关之地,二是他们也害怕未来和南宋交战,被南宋堵住蜀口无法入侵,因此在做了这一系列的事情。

既然蜀口重要,那么就得牢牢守住。

可蜀口防线,在宋元之战初期,也十分不理想,1235年,窝阔台派出两位儿子分别攻打荆襄防线、蜀口防线,次子阔端攻打四川,三子阔出攻打襄阳,而当时的四川制置使赵彦呐在得知蒙古大军到来后,便第一时间决定弃守沔州,虽然还有沔州知州高稼死守阵地,但实力的差距并不能创造奇迹,高稼也也以身殉国。

所幸后来有利州都统制曹友闻率军击退蒙古,收复仙人关,这才遏制住了蜀口防线的溃败。

为了解决主政者胆小怕事、能力不足的问题,1241年,朝廷任命余玠为兵部侍郎、四川制置使并且兼任重庆府的知府,这意味着,余玠成为了蜀口防线的新布局者。

而余玠也不负朝廷众望,到了蜀地之后,将巴蜀的地形优势全部发挥出来,并且果断地建立新的“八柱”,将原来破旧的平土,即云顶、运山、大获、得汉、白帝、钓鱼、青居成都、蓬、阆、洋、夔、合、顺庆、隆庆这八个地方。

余玠的经营,将巴蜀之地打造成真的“山城”,这让蒙古人难以在四川方向打主意,而为了应对南宋的防御之法,蒙古人后来征服了吐蕃,目的就是盯紧巴蜀之地,而后来在四川钓鱼城战死的蒙古蒙哥汗,验证的正是余玠经营巴蜀的成果。

因为余玠的经略,蜀口有了反击之力,到了1250年,余玠主动出击,虽然没有获得太大的成果,但这意味着蜀口的防线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可问题来了,余玠这样的人才,在南宋这种扭曲的朝廷里,可以善终吗?

事实上,余玠就是不得善终。

1252年,蒙古军再度侵扰成都,围攻乐山,而余玠再次击退蒙古军,这本是大功,可余玠接连的胜利,让朝廷的党派认为此时的蜀地,那是谁接手都没问题,于是在次年,宰相谢方叔构陷余玠在四川独掌大权且有异心,面对这种谗言,宋理宗全盘相信,不分青红皂白召回余玠,而余玠也没有回到朝廷,不久后在四川暴毙。

余玠的死,也有人说是服毒自尽,但归根结底,都是因为宋理宗的猜忌和权斗造成的,而余玠只是一个大的例子,除了余玠之外,南宋还有不少这样的人杰被卷入权斗之中。

比如另一位南宋战神:孟珙,他也是悲哀的人物。

孟珙是南宋后期崛起的名将,他在蔡州之战中脱颖而出,甚至受到了蒙古军队的尊敬,而在宋蒙战争爆发后,被南宋人经营了近百年的襄阳陷于蒙古手中,三十万石粮食、二十四库的军械全部被蒙古军队收缴,除了物质上的损失,襄阳的失守更意味着南方开始受蒙古的威胁。

也是在这个时候,孟珙提出一定要收复襄阳。

1238年,孟珙在朝廷的支持下,使用高机动性战术收复了荆襄防线的大部分地区,特别是襄阳府,重回南宋手中,而当孟珙经略襄阳的时候,就开始了质的改变。

经略襄阳数年,孟珙将蔡州、息州的降兵编为忠卫军,将回归襄州、郢州的逃兵编为先锋军,这大大充实了襄阳的实力,也同时是在增加孟珙的底蕴。

可孟珙不知道的是,南宋皇帝,畏惧权臣更甚于畏惧敌人。

1244年,孟珙率军北上打草谷,用蒙古人侵扰中原的办法侵扰蒙古的屯田,果不其然,蒙古人面对熟悉但却毫无办法的“战术”,一次次败在孟珙面前,到了1246年,原本投降蒙古,被蒙古任命为河南行省长官的范用吉向孟珙请降,孟珙得知后,欣喜若狂,因为一旦得到范用吉,那么南宋军将大有前途可进。

于是孟珙上奏宋理宗,请求接受范用吉的归降。

也是这个时候,幺蛾子出现了,宋理宗看着孟珙一步步变得强大,内心早已经不安,假如真的让范用吉再归降孟珙,那么孟珙的势力将无人可制,于是宋理宗拒绝孟珙的请求,不允许范用吉的归降,也是这一次安排,让孟珙保家卫国的心气全然泄掉,不久之后,孟珙得病并请求退休,面对孟珙的要求,宋理宗迫不及待答应。

不久之后,孟珙病逝于老家,这位被称为南宋的只有一个神将的男人,也是因为权斗落寞退场。

虽然孟珙去世后,荆襄防线还是被南宋人牢牢把控住,但是之后的经略却比不上孟珙的经略了。

特别是在吕文德经略荆襄防线的时候,吕文德一方面和南宋的“赛存孝”刘整进行政治斗争,最终把刘整逼得在1261年不得不投降忽必烈,另一方面则是中了蒙古人的计谋,接受了蒙古人的贿赂,同意在襄阳府开辟“榷场”,让蒙古人借着修筑榷场的借口,暗中修筑大量工事,直接截断了襄阳对外的交通渠道。

吕文焕本来看出来这就是蒙古人的计谋,两次给吕文德致信说明利害,可利欲熏心,吕文德当作没听见,直到蒙古人在襄阳府外修筑了堡垒后,吕文德才追悔莫及,大呼误国的人,就是他自己。

而在吕文德去世后,吕文焕接手襄阳的防守,直面“襄樊之战”,吕文焕对蒙古人的抵御可谓是尽心竭力,但在1273年,襄阳已经弹尽粮绝,为了让蒙古人不要屠城,吕文焕只能答应带着整个襄阳投降元朝,襄阳的再次陷落,成为了南宋灭亡的根源。

得到了襄阳后,蒙古军一直南下,最终在三年后打到了临安,当蒙古军兵临临安城下时,整个南宋朝廷的士大夫大部分都在逃跑,而谢太后极力指责这些忘恩负义的士大夫们,可最终还是难以阻止亡国的悲剧发生,不久后,谢太后带着年仅五岁的宋恭帝出城向蒙古将领伯颜投降,南宋第一次灭亡。

本来南宋的命脉就断绝于宋恭帝了,可宋末三杰文天祥、张世杰陆秀夫等人的极力运作,将散掉的南宋朝廷再次支撑起来,虽然也仅是多坚持了三年的时间,可宋末三杰身上彰显出的,乃是南宋忠臣不愿意亡国,也不愿意被击败的骨气。

1279年崖山海战后,南宋彻底灭亡,自1234年开始的宋蒙之战,正式落幕,南宋忠臣的百般设计最终化为了泡影,襄阳的陷落让南宋最终被蒙古人吞并,而究其原因,根子依然是出在南宋朝廷自己身上。

对有能力、无私的人百般猜忌,重用贪图名利和精于权斗的人,这就是南宋的悲哀,而这种悲哀,早在岳飞被莫须有罪名杀害时就已经上演了一次了,但南宋皇帝却不反思,还要继续重蹈覆辙。

所以南宋的毁灭,可怜也可恨,可怜汉家百姓失去以汉人为首的国家,可恨这些统治者多年以来的执迷不悟,最终失去一切。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曾经辉煌于世的北宋王朝,为什么数年间,轻易被金国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转载 曾经辉煌于世的北宋王朝,为什么数年间,轻易被金国灭亡?半开2021年5月13日22:10赵匡胤建立的北宋王朝,是历史上较为繁盛的时期之一,无论从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都曾经辉煌一时,尤其是文化,用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的话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称为文化昌隆之世,

  • 宋代霞帔坠与月影梅银盘:金华市博物馆特展《回眸两宋——士人一日之迹》精品巡礼2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宋代霞帔坠与月影梅银盘金华市博物馆特展精品巡礼2《回眸两宋——士人一日之迹》回眸两宋——士人一日之迹展览2022年12月31日——2023年2月28日主办单位:金华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上海市嘉定区文化和旅游局 承办单位:金华市博物馆 上海韩天衡美术馆 协办单位:韩天衡文化艺术基金会 上海百乐雅集艺术中

  • 万历三大征的最后一场战役,一战灭掉传承七百多年的杨家。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之前的宁夏之役和朝鲜之役,发动的都是对外战争。只有播州之役是一场对内用兵,从而平定内乱的战役。这场战争,也让占据播州七百多年的土司杨氏灰飞烟灭,成为了历史。播州因为位于四川、贵州、湖北,三省的交界处,情况复杂。再加上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所以历朝历代都是以安抚为主,加封杨氏为土司,以此来治理播州。而自

  • 吃喝玩乐在宋朝,为什么还被称为“弱宋”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可细心地整理历史会发现,所谓的“弱宋”却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宋朝军事力量很脆弱,与其它统一王朝相比,国土面积也要小得多,所以我们认为宋朝为弱宋。依小编之见,弱宋不过是一个假面具,我们今天就揭开这个假面具来还原一个辉煌的大宋。宋朝士兵作战时负重三十二公斤以上,训练时更高,而现在特种兵的负重只有三

  • 为何秦桧敢陷害岳飞却不敢动韩世忠?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是韩世忠运气好吗?当然不是,那么,为何秦桧不敢动韩世忠呢?实际上,秦桧并非不敢动韩世忠,早在岳飞被害之前,秦桧就打过韩世忠的主意,甚至一度想将其弄死。具体的经过,发生在绍兴十一年。当年年初,南宋抗金形势一片大好,除了岳飞取得连连胜利之外,韩世忠所率领的大军,也颇有战果。而正当韩世忠锐意进取之际,南宋

  • 明代各个朝代青花瓷器特征及鉴定方法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青花瓷器是中国古代瓷器中一朵绚丽的奇葩。青花瓷胎质细腻,釉质莹润,白地蓝花,具有中国传统水墨画的效果,给人以清新素雅的美感。自元代以后,经久不衰,其丰富的造型、精美的纹饰、高雅的气质,深受国人喜爱,成为明清瓷器的主流。不仅如此,青花瓷还远销海外,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受到中国周边国家的

  • 考古重现北宋东京州桥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作者:王三营) 核心阅读 州桥是北宋东京城中心的一座标志性建筑。州桥及汴河位置的确定,为东京城提供了可靠的时空坐标,对研究城市布局结构具有重要意义。北宋是我国石刻艺术成熟的重要时期,州桥石壁代表了宋代浮雕艺术水平,也是目前国内发现的体量最大的北宋石刻壁画。州桥遗址的发掘,展示了自唐宋至清代汴河开封

  • 历史上疆域最大的十个帝国,唐朝第七,元朝第二,第一没有争议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元朝和唐朝疆域哪个大,唐朝元朝疆域图特征,唐朝版图大还是元朝版图大

    第十:罗马帝国西方文明的共同始祖,西方最为强盛的帝国,地中海为其内湖的版图神话,称雄世界五个世纪之久,对世界的影响可谓深远。面积500多万平方公里。第九:葡萄牙帝国葡萄牙帝国,葡萄牙和西班牙一样,是最早的殖民国家之一,主要占据巴西,非洲南部,印度尼西亚部分地区,面积1040万平方公里。第八:法兰西第

  • 将士们为什么要在陈桥驿拥立宋太祖赵匡胤为帝?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表面看推举赵匡胤为皇帝,是军心所向,实际上这里面君臣之间都有各自的算盘。赵匡胤当时有一定的军事实力,祖上在唐朝时就担任御史中丞、刺史等要职,可以说他出身于根基深厚的军人之家,当不当皇帝对他来说,暂时是无所谓。即使不当皇帝,以他的实力做一方土皇帝或者权臣是绰绰有余,尤其当时的情况幼帝只有七岁,他根本没

  • 国产剧又上热搜了!显微镜下的大明王朝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王俊俊今天是第2136天硬核不断更分享马伯庸原著《显微镜下的大明》之《丝绢案》看完前四集,实为马伯庸作品改编电视剧里,最有趣的开头。显微镜下的大明之丝绢案此故事根据真实历史案件改编:明朝徽州人丁丝绢税,最早从朱元璋时期就算错的一笔糊涂帐,百姓白白多交了200多年的税。遇到一个算术天才帅嘉谟,在中国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