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朝的立国形势

宋朝的立国形势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1040 更新时间:2024/2/4 18:37:44

转载 总序 | 宋朝的立国形势

作者:邓小南

2018-07-01·阅读时长8分钟

401662人看过

这一讲,将由著名宋史专家邓小南老师,为我们拉开宋朝美学的序幕。邓老师是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其父邓广铭曾师从胡适、傅斯年和陈寅恪先生。本讲共分为三小节,将分别从宋朝的立国形势、文化风气以及士人对意境的追求几个方面,带你重新认识宋朝。

总序 | 宋朝的立国形势

16.9MB

00:00

18:25

三联中读的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听“宋朝美学”十讲。我是邓小南。本讲作为开篇,我们简单谈谈“宋朝历史再认识”。

我想大家对于宋朝都有一些基本的瞭解。为什么需要“再认识”呢?一是因为历史学本身就是一门强调“反思”的学问,对于历史的观察需要不断深化;另外也是因为,在我们中国古代历史上,大概没有另一个朝代,像宋朝这样面临着两种极端的认识。有的批评它“积贫积弱”,有的强调它“繁荣辉煌”。这也让我们看到,宋朝是一个丰富复杂而且处于变迁中的时代。

中国古代帝制大致延续了两千年,宋朝处于这个漫长历史时期的中段。宋朝前期的统治中心在北方的开封,因此被称为北宋;北宋灭亡后,王朝的统治中心南移至杭州,史称南宋。两宋自公元960年至1279年,大约320年的时间。当我们谈起这段历史时期时,会有一种爱恨交加的感觉:这一时期是创新与因循并存的时期,是社会经济、文化科技、制度建设都有突出成就,位居世界前列的时期;与此同时,也是受到周边民族政权的强烈挤压,面临严峻挑战,战略政策应对有诸多失误的时期。

▲《辽、北宋时期全图》,《中国历史地图集》第六册,全图画出辽天庆元年、北宋政和元年(1111年)的疆域政区和当时我国边区各政权以及民族的分布地。

▲《金、南宋时期全图(一)》,《中国历史地图集》第六册,全图画出金皇统二年、南宋绍兴十二年(1142年)的疆域政区和当时我国边区各政权以及各族的分布地。

对于宋朝这样一个历史时期的定位,中外学界有很多不同的认识。总体而言,学界对于宋朝经济、文化的发展成就都有高度的肯定;同时对这个时期面临的严峻挑战、产生的突出问题,也有严肃的讨论。

我们从赵宋王朝的立国形势开始讲起。

生于忧患,长于忧患

赵宋一朝,我想基本上可以用“生于忧患,长于忧患”这八个字简单概括。

上个世纪中期,针对赵宋王朝的整体国力,学界一直有“积贫积弱”的批评,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中就痛感宋朝是“积贫难疗”、“积弱不振”;后来许多教科书也沿用这种说法。这样的概括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这个王朝“生于忧患,长于忧患”的历史特征。

宋朝所处的历史时期,始终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外部压力,赵宋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统一王朝,用宋人的话来说,“天下大势分为南北”,事实上是中国历史上又一个“南北朝”时期,北方一直有契丹、党项、女真、蒙古等民族建立的政权与之并存。宋朝的疆域,是中国古代各主要王朝里面积最为狭小的;到南宋的时候,以淮河—大散关一线作为宋金之间的边界,更是偏安一隅。

▲《中兴四将图》南宋 无款(旧题刘松年)

中国历史上的10-13世纪,是北方民族活跃的又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一历史时期中,相对于宋朝来说,契丹民族建立的辽、党项民族建立的夏、女真民族建立的金,都不再是周边附属性的民族政权,而已经成长为在政治、军事、经济各方面都能够与赵宋长期抗衡的少数民族王朝。中原王朝的核心地位和领头作用,不再体现为统一大业的领导权,而是表现在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和思想文化的深远影响上。

如果把10-13世纪的南北对峙放在亚欧大陆的视域中观察,我们会看到:中原王朝视为边缘的地区,在亚欧大陆上其实是处于中间地带、衔接部,多民族在这里交汇混居;契丹、女真、蒙古这些北方民族,恰恰是当时连接南北大陆带、驰骋于东西交通道的核心力量。这样的外部环境,给宋朝的历史带来了沉重的压力和深刻的影响。

正是在这样的整体格局之下,中原地区对外贸易交流的重点地带转向东南沿海,出现了我们经常讲到的“海上丝绸之路”。实际上,从考古发现中,我们清楚地看到,“海上丝绸之路”主要的贸易物品已经不再是丝绸,而是大量的瓷器,也有一些金银器、铁器乃至书籍等等。前些年从广东阳江海域出土的“南海一号”上面的物品正是这方面的一个范例。

▲宋代古沉船“南海一号”

▲南海一号沉船遗迹中的宋瓷

宋朝的历史呈现着许多看似矛盾的现象,从这个角度也可以说这一时期有非常开阔的研究空间。我们既看到两宋三百年在经济、文化、制度建设方面有辉煌的成就,也痛切地感觉到王朝末日的苍凉。在这样一个时代里,一方面有宋徽宗这样酷爱艺术的帝王,对“太平盛世”刻意追求、大肆渲染;另一方面,这个时期并不是三百年太平,而是始终伴随着外部环境的挑战。

宋朝的民众、士人以及征战于疆场的军队将士,用他们的脊梁撑起了这样一个时代。这些英雄人物,也有他们自己的精神寄托与生活情趣。以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和韩世忠的《临江仙》“冬看山林萧疏净”为例,我们可以清楚地感受到,他们既有征战中壮怀激烈的慷慨悲壮,也有承平时往事如烟的慨叹与闲情。在这个时期,方方面面都呈现出多重而复杂的生活情境。

▲宋徽宗

说宋朝“生于忧患,长于忧患”,并不仅仅是从战争和政权对峙的角度看。我们从黄河流域的气温变化曲线中会注意到,北宋、南宋之交,正处于气温的明显低谷期。古代中国是以农业立国,国家一定程度上仰仗农业税收,如果无霜期明显缩短,农业收成势必减产,这样对于朝廷的财政命脉肯定会有不利的影响;另一方面,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当传统上生活的地带持续寒冷、干旱时,他们便会往更加温暖的地方迁移,这种民族大迁徙会导致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之间的摩擦、冲突甚至战争。在冷兵器时代,游牧民族的骑兵战斗力非常强,对中原王朝会构成严重的威胁。

以上是“天时”的一面,再来看“地利”的一面。东汉以后黄河曾经长期安澜,唐代百姓安居乐业,大规模农田开垦导致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唐后期黄河频繁决口,宋朝接续了这样一种局面。当时黄河向北摆动夺海河口入海,两宋之交由于人为因素,黄河曾夺淮河口入海。这两者之间的广阔区域曾经沦为黄泛区,农业主产区深受其害。

在忧患中前行

在“天时、地利”不利的情况下,宋朝的经济仍然有长足的进步。英国历史学家伊懋可(Mark Elvin)在其著作The Pattern of the Chinese Past中认为,在中国中古的这段时期,发生了“经济革命”。国内很多学者也有类似的论述,比方从传统农业的发展来说,这个时期有所谓的“绿色革命”;从面向大众的商业网络的形成来看,有“商业革命”;从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也就是“交子”的出现来看,发生了“货币革命”;另外从城市形态、都市面貌的改变来看,又有“城市革命”;与此相关的,还有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技术完善带来的“科技革命”。我个人以为,称“革命”并不合适,这些发展,都不是颠覆性的变化,而是长期积累基础上的演进;但我们也确实注意到,这一时期在经济文化方面发生了突出的进步。

▲《中兴瑞应图》南宋 无款(旧题萧照),以宋代昭信军节度使曹勋所编故事为内容而绘制的长卷式连环图,是用来歌颂宋高宗赵构即位时的“上天祥应”之作。

▲《中兴瑞应图》中的宋军重骑

宋朝军事力量的不振,历来受到诟病。有学者指出:“纵观两宋与辽、西夏、金、蒙元战争的重要战役,……宋的军事失败基本上都发生在宋发动的进攻战役方面,而宋在境内抵抗来自辽、西夏、金、蒙元进攻的防御战,则宋军多能取得不俗的战绩。” “宋朝整个战略架构中最脆弱、最经不起考验的,就是从和平突然转取攻略这一个环节。”这种军事上的被动情形,与宋太宗以来“守内虚外”、“强干弱枝”的基本国策密切相关;朝廷重点防范内部变乱,而对外消极防御,这种战略格局导致了宋朝军事上的长期被动。

宋朝所处的时期,气候及自然条件并不好,外部压力十分沉重;宋朝士人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王安石在《万言书》中批评“内则不能无以社稷为忧,外则不能无惧于夷狄,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而风俗日以衰坏”;以及朱熹警示的“内忧外患相仍而起,陛下将何以为策”,等等,都是这种忧患意识的鲜明体现。

“立纪纲”与“召和气”

宋朝政治局面相对保守谨慎,“稳定至上”是朝廷政治的核心目标。对于民间文化发展、经济事业、社会生活等方面,宋廷因仍自然趋势而未予过多干预。研究者普遍认为,宋代朝政“称得上是中国历代王朝中最为开明的”。

宋朝是一个崇尚平稳、注重微调的时代。“立纪纲”与“召和气”,是赵宋统治政策与措置的关键两轴。“纪纲”其实就是法制、法规,就是制度;所谓“和气”,在宋人心目中,是一种交感于天地阴阳之间、自然运行的和谐雍睦之气。这两轴的交互作用,构成为当时的政治基调。

相对来说,宋朝文化氛围比较宽松,士人群体活跃,能够积极对国家政事发表意见。正是在这种环境下,社会充满活力,大师、精英辈出。由这种开放的氛围,孕育出一种开创的精神。

▲宋代科举考试图

对于宋朝在中国古代历史长河中的位置,近代以来的一些国学大师有过明确的评价:

上个世纪初期,蒙主义思想家严复先生曾经说:“古人好读前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亦以其文字耳。若研究人心、政俗之变,则赵宋一代历史最宜究心。中国所以成为今日现象者,为善为恶姑不具论,而为宋人之所造就,十八九可断言也。”

著名史学家陈寅恪先生勾勒了华夏文化的发展脉络,他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后渐衰微,终必复振。”

国学大家钱穆先生比较了各个历史阶段的社会变迁,指出: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朝。宋以前,大体可称为古代中国;宋以后,乃为后代中国。就宋代而言之,政治经济、社会人生,较之前代莫不有变。

几位先生的说法,都关注这一时代的变迁,包括人心、政俗之变,文化盛衰之变,以及古今社会之变。这也提醒我们注意这一时期的时代特色,注意长期历史进程中的演进。

总体上看,宋朝处于中国历史上重要的转型期,它面临着来自内部与周边的诸多新问题、新挑战,不是古代史上国势强劲的时期;但在两宋三百年中,经济、文化的发展,居于世界前列,是当时最为先进、最为文明的国家。宋朝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方面的突出成就,在制度方面的独到建树,它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与牵动,使其无愧为历史上文明昌盛的辉煌阶段。

有关宋朝立国形势的内容我们就先介绍到这。下一节,我们来看看宋代的文化风气,谢谢!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修文不让汉唐——赵宋王朝文治臻于极致浅探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新华红2022-03-17 21:59新华红官方账号已关注兴化 陈麟德内容摘要:赵宋之世,修文偃武,改革科举,贫富一视同仁。立祖训,定国策,不戮文人士大夫及谏者,给予尊重并厚待,华夏文化造极于世,成为历史上最文明的时代。乡贤施耐庵《水浒传》主题并非对北宋崇文抑武的形象否定。关键词:赵宋 修文偃武 祖

  • 三界靖魔大帝岳飞是如何被封神的,为什么雍正帝要请关羽代替岳飞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神佛妖魔大罗仙2022-01-23 13:12已关注中国的神话系统复杂,在历史长河中不断的发展变化。这许多的神祇中,有的生于鸿蒙开辟之时是先天的神祇;有的神祇是由人成神,也就是因为这个人在历史上的独特作用和地位或意义,被后人尊崇或皇帝封为神的,这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岳飞和关羽两位神明。岳飞的英雄事迹大家

  • 蒙攻宋45年,宋朝这些年是如何应对的?为何没有想出克制的办法?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蒙攻宋45年,宋朝这些年是如何应对的?为何没有想出克制的办法?播报文章文城历史纪实观2023-02-10 08:22山东历史领域创作者已关注其实南宋朝廷在第一时间就想出了应对的办法了,可惜还是因为权斗亡在自己手中。1227年,成吉思汗病危于甘肃的清水县,他在临终前千叮嘱万嘱咐,一定要联合南宋一同夹击

  • 曾经辉煌于世的北宋王朝,为什么数年间,轻易被金国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转载 曾经辉煌于世的北宋王朝,为什么数年间,轻易被金国灭亡?半开2021年5月13日22:10赵匡胤建立的北宋王朝,是历史上较为繁盛的时期之一,无论从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都曾经辉煌一时,尤其是文化,用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的话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称为文化昌隆之世,

  • 宋代霞帔坠与月影梅银盘:金华市博物馆特展《回眸两宋——士人一日之迹》精品巡礼2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宋代霞帔坠与月影梅银盘金华市博物馆特展精品巡礼2《回眸两宋——士人一日之迹》回眸两宋——士人一日之迹展览2022年12月31日——2023年2月28日主办单位:金华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上海市嘉定区文化和旅游局 承办单位:金华市博物馆 上海韩天衡美术馆 协办单位:韩天衡文化艺术基金会 上海百乐雅集艺术中

  • 万历三大征的最后一场战役,一战灭掉传承七百多年的杨家。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之前的宁夏之役和朝鲜之役,发动的都是对外战争。只有播州之役是一场对内用兵,从而平定内乱的战役。这场战争,也让占据播州七百多年的土司杨氏灰飞烟灭,成为了历史。播州因为位于四川、贵州、湖北,三省的交界处,情况复杂。再加上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所以历朝历代都是以安抚为主,加封杨氏为土司,以此来治理播州。而自

  • 吃喝玩乐在宋朝,为什么还被称为“弱宋”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可细心地整理历史会发现,所谓的“弱宋”却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宋朝军事力量很脆弱,与其它统一王朝相比,国土面积也要小得多,所以我们认为宋朝为弱宋。依小编之见,弱宋不过是一个假面具,我们今天就揭开这个假面具来还原一个辉煌的大宋。宋朝士兵作战时负重三十二公斤以上,训练时更高,而现在特种兵的负重只有三

  • 为何秦桧敢陷害岳飞却不敢动韩世忠?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是韩世忠运气好吗?当然不是,那么,为何秦桧不敢动韩世忠呢?实际上,秦桧并非不敢动韩世忠,早在岳飞被害之前,秦桧就打过韩世忠的主意,甚至一度想将其弄死。具体的经过,发生在绍兴十一年。当年年初,南宋抗金形势一片大好,除了岳飞取得连连胜利之外,韩世忠所率领的大军,也颇有战果。而正当韩世忠锐意进取之际,南宋

  • 明代各个朝代青花瓷器特征及鉴定方法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青花瓷器是中国古代瓷器中一朵绚丽的奇葩。青花瓷胎质细腻,釉质莹润,白地蓝花,具有中国传统水墨画的效果,给人以清新素雅的美感。自元代以后,经久不衰,其丰富的造型、精美的纹饰、高雅的气质,深受国人喜爱,成为明清瓷器的主流。不仅如此,青花瓷还远销海外,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受到中国周边国家的

  • 考古重现北宋东京州桥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作者:王三营) 核心阅读 州桥是北宋东京城中心的一座标志性建筑。州桥及汴河位置的确定,为东京城提供了可靠的时空坐标,对研究城市布局结构具有重要意义。北宋是我国石刻艺术成熟的重要时期,州桥石壁代表了宋代浮雕艺术水平,也是目前国内发现的体量最大的北宋石刻壁画。州桥遗址的发掘,展示了自唐宋至清代汴河开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