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作为《三国演义》“智绝”的代表,一心以恢复汉室为己任,刘备也非常欣赏其才能,把自己的儿子刘禅托付给诸葛亮,刘禅称诸葛亮为“相父”。而诸葛亮也不负刘备所托,把蜀汉治理得井井有条。可以说诸葛亮为了蜀汉是鞠躬尽瘁,最后也是死而后已。但最终无法完成恢复汉室的愿望,结果是客死五丈原。蜀汉的股肱之臣诸葛亮离世了,蜀汉上至后主刘禅,下至黎民百姓,都是沉浸在悲痛之中,但也出现了一个不和谐的声音,蜀汉的一位官员上书刘禅。按理说刘禅失去“相父”应该安慰刘禅节哀顺变,但这封奏折让刘禅看完之后是愤怒不已,这封奏折到底写的是什么呢?
《蜀志·杨戏传》记载:“吕禄、霍禹未必怀反叛之心,孝宣不好为杀臣之君,直以臣惧其逼,主畏其威,故奸萌生。亮身杖强兵,狼顾虎视,五大不在边,臣常危之。今亮殒殁,盖宗族得全,西戎静息,大小为庆。”
这就是这封奏折的内容,大概意思就是:吕禄、霍、禹可能都没有想过要背叛自己的国家和君主,孝宣也不想成为一个弑杀的君主,但臣子怕君主要剥夺自己手中的权势,君主怕的是臣子功高震主,所以相互之间会互相的猜忌。而今天诸葛亮身边聚集了很多精兵强将,敌人也虎视眈眈,君主身边没有可信任的人,所以我非常的担忧。现在诸葛亮终于死了,社稷、宗族还都安好,西边的现在也没有战争,这是一个值得庆幸的事情。
这封奏折简单来说就是:诸葛亮这个权臣死了,现在权利都回到了陛下你的手中了,你难道不应该开心吗?还哭啥呢!这是苍天有眼,蜀国有救了。也许大权回到了刘禅的手中,刘禅会开心。但能表现出来吗?当然也不能。后主即使再昏庸恐怕也能看出来诸葛亮在蜀汉的地位无人能及,现在尸骨未寒就否定诸葛之功,这不令人寒心吗?所以立刻把写这封奏折的——李邈,关进大牢之中,将其诛杀。
诸葛亮与李邈的爱恨情仇
那么李邈为什么会这样说诸葛亮呢?因为李邈诋毁上级也不是第一次了。在公元214年,刘备与刘璋经过长达一年的战斗,终于取得了益州。于是宴请群臣、封赏文武大臣。而李邈家族家族在当地非常的有声望,其中两个哥哥和一个弟弟被称为“李氏三龙”,而刘备为了拉拢益州的士族阶级,就也封赏李邈为益州从事,这个官职不大。可李邈说话就比较狂了,那么怎么说的是什么呢?
《华阳国志·卷十》这样记载:“振威以将军宗室肺腑,委以讨贼,元功未效,先寇而灭。邈以将军之取鄙州,甚为不宜也。”先主曰:“知其不宜,何以不助之?”邈曰:“匪不敢也,力不足耳。”
大意就是:刘璋请你来打张鲁,你却把刘璋的地盘抢了,这你是鸠占鹊巢吗?可见之狂妄。刘备说:“那你帮刘璋打我啊!”李邈说:“我能理解不足。”解释过来就是我能力强大早就帮刘璋打你了。愤怒的刘备要杀李邈,最终是诸葛亮为李邈求情,刘备才饶了他一命。可以说这次是诸葛亮救了李邈一次,算是李邈的救命恩人。
诸葛亮对李邈也算不错,在诸葛亮北伐曹魏的时间还带着他。但两人在第一次北伐的时间意见就出现了不同,就是在“马谡失街亭”这件事情。诸葛亮要杀掉马谡,因为马谡丢失了街亭。但李邈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华阳国志·卷十》记载道:“秦赦孟明,用霸西戎;楚诛子玉,二世不竞。”
大意就是:秦国赦免了孟明,才可以收服西戎二十余国而称伯;楚国诛杀子玉,不到两代就衰落了。简单来说,你不能杀马谡,要不然蜀国也会灭亡的。现在是诸葛亮正军法的时间,他本身也不想杀马谡,要不然也不会有“诸葛辉斩马谡”这个桥段,而李邈却在给他大谈蜀国灭亡论,忍无可忍的诸葛亮把李邈赶回了蜀地,从此不在重用。
李邈为什么要诋毁诸葛亮
从上边来看,诸葛亮对待李邈算不错的,为什么还要如此的诋毁他呢?只能说诸葛亮触犯了以李邈为代表的士族阶级的利益。诸葛亮治理蜀汉依法治国,要求公正、公平、公开的人才选拔。所以,对于士族阶级来说减少了蜀汉的朝堂的发言权,相对应的权利也变小了。他们非常羡慕曹魏的九品中正制的选拔制度,所以内心来说他们非常希望曹魏来统治益州,这也是为什么谯周劝说刘禅出城投降的根本原因。
而诸葛亮呢?一心想恢复汉室,一直的北伐。打仗肯定的需要钱粮了,从哪里来呢?当然是那些有钱、有粮的士族阶级。因此李邈内心早就对诸葛亮是不满的,知道诸葛亮死了才敢放肆的诋毁,“苍天有眼,蜀国有救矣!”那么你认为李邈说的诸葛亮是个权臣对吗?
欢迎关注,谈笑风史,感受古人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