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安史之乱中被低估的奇才,以7000余人迎战9个月,歼敌11万

安史之乱中被低估的奇才,以7000余人迎战9个月,歼敌11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1198 更新时间:2024/1/17 4:49:54

唐朝上承隋朝,下五代十国,统治289年,共传21帝。在贞观之治以及开元盛世的影响下,唐朝打造出了万邦来朝的盛况;也因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导致国力渐衰——中男绝短小,何以守王城。(杜甫《新安吏》);最后在黄巢起义中断了根基而灭亡。

大唐从盛世到中衰,就好像是一夜之间发生的事,让人猝不及防,不过仔细一想,其实使其衰亡的隐患早就有了。值得一提的是,唐朝每次乾坤逆转,似乎都与女人有着重大关联。唐高宗就因对武则天过于宠溺,让其有机可乘掌握了王权,之后给李家和大唐王朝带去了灾祸。等武则天被逼让位时,韦氏又有了掌权的欲望,直到唐玄宗登基,才算稳住了局面,恢复了大唐王朝的盛世之景。

“当日不来高处舞,可能天下有胡尘。(李商隐《华清宫》)”。唐玄宗在前期,的确是一位无可挑剔的贤君,然而杨贵妃的出现,却让朝政一度瘫痪。杨国忠为相,安禄山示忠,种种事情都在改变唐朝的命运,也混淆了唐玄宗的思绪。

因为安禄山性格姣好,又是个大胖子,每回进见都能给唐玄宗逗乐呵,后来唐玄宗甚至还坚信安禄山是个大忠臣。何曾想,就是这个憨憨的胖墩儿,掐断了唐朝的命脉。

755年,唐玄宗欲召安禄山,结果却被安禄山给推掉了,后来其子赐婚,安禄山也没到现场,这会儿,安禄山逆反的心已经显露了出来。果不其然,初冬之时,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史称安史之乱。

那些年,整个王朝都享受着太平之乐,戒备和训练相对放松,而当守城的士兵听到叛军的战鼓声和喊杀声时,却都无力应对,甚至是不战而亡。唐玄宗得知安禄山反叛的消息时更是惊讶,再三确信后才急忙募兵对敌。

安禄山在起兵路上可谓一路高歌,唐王朝临时组装起来的军队自然敌不过这支势不可挡的叛军。756年,安禄山称帝,建国大燕。安史之乱初期,唐王朝兵败如山倒,直到李光弼郭子仪等将军奋起抵御才算扳回了一城。后来叛军再度袭来,直接攻入长安,最终失守,唐玄宗则携杨贵妃一路西逃入蜀。

接着,安禄山欲向东南方进军,想要攻下江汉以及江淮地区。值得一提的是,这两处是唐朝的财税重地,理论上来说,只要拿下了这两地,唐朝就再无翻身之机。后来,谯郡太守杨万石叛变,让局势越加不利,除了真源县令张巡等人奋起反抗外,其余大多数的县令也跟着倒戈。

在当时敌众我寡、军心不定的情况下,张巡不仅没有投敌,反而是率领着几千名士兵连收复数城,给安史之乱添上了浓重的一笔。要知道,如若不是这次的叛乱,估计谁也不会将目光移到这位小小的县令身上。乱世出忠骨,这就是最直接的证明。

当时,叛变后的雍丘县令令狐潮,率4万精锐欲再度夺下雍丘。而张巡这边,却靠着仅有三千多人组成的防守力量,挡下了令狐潮一波又一波的猛攻。此次攻守战共持续了两个多月,大小战役多达上百场。

结果,令狐潮不仅没能顺利攻下城池,反而损失惨重,最后无奈撤军。而张巡趁令狐潮退兵之时,迅速起兵突围,直接将叛军杀得片甲不留,最后还擒获了数千人。令狐潮对此次大败不甘心,接着又再度发兵攻城。这回令狐潮一改之前的战略,软硬并施,使得张巡部下军心略有动摇。张巡见将士和士兵军心不定,立刻将军中动摇的士兵全部斩首,以示军威。

再过了一个月,城中弓箭尽断,于是张巡便想出了草船借箭之计,制作了数千个草人,并在夜晚将草人悄悄放在城下。叛军见城中有所动,以为是唐军杀来,便齐齐向唐军射箭,直接将草人射得千疮百孔。就这样,仅用了三天的时间,张巡便收获了叛军数万枚箭。

接着,张巡又以真乱假,派出了五百士兵奇袭敌军,这回叛军以为又是张巡的计谋,便不再理会。结果当五百唐军杀入时,叛军直接慌作一团,纷纷逃窜,五百唐军便乘势追击,大败令狐潮。此战过后,张巡又带着部下迅速前往被叛军包围的睢阳,与太守许远共同御敌。当时,城外叛军人马共十四万,而张巡、许远军队之合仅不到万人。

许远位高于张,但他深知张巡领兵作战的能力,所以便将兵权交由张巡受理。张巡也不推搡,多次率兵痛击攻城叛军,惹得敌军对其是恨之入骨。而为了肃清这个后患,叛军便决定将其困死于睢阳,直接在城外挖下了三道深沟,让睢阳成了一座死城。时间一久,城中兵粮全断,百姓和将士只能靠着树皮、野草续命,期间,张巡曾向外求兵,可却未曾收到回信。最终,叛军攻来,奇迹也没能再次出现,睢阳不攻自破,张巡被俘,随后被杀害。

一个县令,率七千余人,守睢阳九月,迎战四百场,歼敌十万有余。此战张巡虽败,但犹荣,有如此刚烈之人,乃大唐的幸。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欧阳询《化度寺碑》敦煌残本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他与虞世南俱以书法驰名初唐,并称“欧虞”,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于初学者,号为“欧体”。代表作楷书有《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化度寺碑》,行书有《仲尼梦奠帖》、《行书千字文》。对书法有其独到的见解,有书法论著《八诀》、《传授诀》、《用笔论》、《三十六法》。所写《化度寺邑禅师舍利塔铭》

  • 狸猫换太子,为何要黑刘皇后?网友:借腹生子,无耻!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在古代小说中,《三侠五义》是一部经典存在。在小说的开篇,便铺排一个千古奇案:狸猫换太子。加上古代说书人的口口相传,将宋真宗的皇后刘娥诋毁得阴狠毒辣。我们现在都知道,刘娥是与武则天、刘邦吕后相提并论的人物,是一位女政治家,不仅帮助宋真宗治国理政,还在宋仁宗年幼之时垂帘听政,为国家长治久安立下功勋。就是

  • 玄武门事变后一个多月,李世民就匆匆称帝,他怎么这么等不及?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玄武门事变大事已定,李渊成年的儿子只剩下李世民一个。而李渊已经六十岁了,来不及再培养八岁或更小的继承人。所以,李世民的太子之位,是“实至名归”。玄武门事变发生在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庚申日(626年7月2日),到三天以后的7月5日,李渊下诏立秦王李世民为皇太子,又颁布诏书: “自今军国庶事,无大小悉太

  • 嘉靖下令选妃,秀女排队待选,一个女子却突然插队,嘉靖:就你了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如此一来,皇后贵妃都出自平民之家,家里地位低,当不了靠山,她也就没有干政的能力。除此之外,朱元璋的遗训还有很多,比如太监不得干政,皇帝必须勤勉,但被后世君王严格执行的却只有在民间选妃这一条。究其原因,就是这一条对后世君王有利。比如说太监不得干政这一条,你不让太监干政,皇帝就必须亲历其为,但这些后继之

  • 隋唐为什么一定要灭了高句丽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而后,李氏一族在隋末乱世中杀出重围建立唐王朝,唐太宗李世民亲眼目睹了隋朝的灭亡,隋朝的很多错误他都引以为戒,但远征高句丽这项国策始终未变,甚至百战百胜的李世民也在远征高句丽上损失惨重。直到唐高宗李治继位后才灭亡高句丽,完成李世民未尽的愿望。那么隋唐为什么一定要与高句丽死磕到底呢?高句丽最早出现在西汉

  • 大花腿小花臂社会小哥古代就有?纹身是种流行?宋江:我不想纹的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至于为什么会被带起来,应该归功于两类人,平时鱼肉乡里的纨绔子弟,这些人平时无所事事,天天琢磨着怎么玩,怎么闹才刺激。于是就有了这么一番景象。在宋代有一个习俗,每逢过年过节的就要进行游行,大家按自己的工作类型排好队。最后一排就是没有工作的纨绔子弟们。为他们牵马的就是在身上纹了大花腿的。(花腿就是从屁股

  • 大唐王朝皇室有多么奇葩?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大唐皇室十大美女,大唐第一咸鱼入赘皇室,大唐王朝简介

    太上皇最多的王朝纵观整个唐朝289年国祚,一共产生了6个太上皇(不含追封的老子之父李敬)。1、唐高祖李渊,武德九年六月四日,秦王李世民在玄武门发动兵变,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被杀,二个月后,李渊禅位于李世民,退位称太上皇。2、武则天,690年称帝,国号周,705年,在宰相张柬之的支持下,中宗复辟。武

  • 明朝人口最多的五大姓氏,里面有没有你的姓?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刘姓刘姓的起源较多。最早来自于祁姓,为尧帝的后裔;或来自姬姓,王季儿子被封于刘邑,其后人取邑为氏;西汉时期,也有部分少数民族改为刘姓。中国第二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汉朝,正是刘氏族人所建。他们还建立了成汉、南汉、北汉等十多个政权。刘姓在明朝大约有400万人,占人口的4.4%,排名第五位,主要分布在江

  • 九州南北朝:岛津贞久与南朝势力的缠斗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岛津简介,九州岛津四兄弟,北周如何一步步被权臣所篡

    一、新来的“国大将”岛津贞久生儿子生得晚。岛津宗久死时,岛津贞久已经七十二岁,他共有六个儿子:长子岛津赖久,已经分家出去成为川上家家督,改名“川上赖久”;次子岛津宗久,被立为世子,却意外身亡,年仅二十一岁;三子岛津师久,出生于正中二年(1325年)八月十六日,时年十五岁;四子岛津氏久,出生于嘉历三年

  • 陕西榆林这三位名人,其中一位是隋朝城市规划和建筑工程专家!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一,韩世忠韩世忠,字良臣,延安(今陕西省绥德县)人,南宋名将、词人,有清凉居士之称。与岳飞、张俊、刘光世合称“中兴四将”。韩世忠在18岁时应募从军,先平定了苗刘之乱,在黄天荡大败颜宗弼 ,为官正派,不依附奸相秦桧,为岳飞遭陷害而鸣不平。后悠悠而终。二,张献忠张献忠,字秉忠,号敬轩,陕西定边县人,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