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刘光子

刘光子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2219 更新时间:2024/1/16 9:40:13

刘光子,1921年出生于内蒙古杭锦后旗召庙乡团结村,1946年1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曾任63军187师561团1营排长,中国革命英雄人物。刘光子是位极老实、腼腆的志愿军战士。自己干出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却不敢部队首长汇报,甚至不愿承认这些俘虏是他一个人抓的。刘光子在枪林弹雨中英勇无畏,视死如归,功勋卓着,名扬中外;在和平环境中,他不居功自傲,贪图享受,始终保持着普通一兵的气节和劳动人民的本色,不计名利地位,吃苦耐劳,艰苦朴素,生活清贫,廉洁奉公;他几十年如一日,风里来,雨里去,与群众同甘共苦,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受到广大群众的崇敬和爱戴。

基本资料

名:刘光子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内蒙古

出生日期:1921年

逝世日期:1997年

个人信息

刘光子,1921年出生,内蒙古杭锦后旗召庙乡团结村人。从小给地主扛长工,后在家务农。1946年1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曾任63军187师561团1营排长。解放战争时期,他先后参加过甘肃省兰州十里山追击战、沙漠遭遇战和著名的太原攻坚战,因英勇善战,不怕牺牲,先后两次荣立战功,多次受奖。1951年,刘光子赴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参加了第四次、第五次战役。在第五次战役中,一人活捉63个英国鬼子(这些英国兵是英军著名的29旅格罗斯特团的。),荣获朝鲜最高人民委员会授予的“十级战士勋章”和“二级孤胆英雄”称号,受到朝鲜劳动党总支书记、国家主席金日成的接见。1952年4月,中国共产党绥远省陕坝地区委员会、陕坝专员公署、中国人民解放军陕坝军分区授予刘光子《爱国功臣》荣誉匾,并在其家乡召开了隆重的庆功大会.

1952年刘光子回国后,受到主席、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1958年,他自愿转业回地方工作。1960年他出席了全国民兵群英会,受到毛主席、周总理的接见,周总理还亲自赠送他一支半自动步枪。他先后当选为第四届、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五届内蒙古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历任召庙乡党委副书记兼武装部长、巴盟贫协主任、杭锦后旗人大常委会专职委员(副县级)。刘光子老人于1997年去世,享年76岁。1999年,他的英雄事迹被拍成纪录片,选入《抗美援朝精彩战例》,当年他在雪马里战斗中用过的那把冲锋枪,如今仍被珍藏在中国军事博物馆展馆中。

英雄功绩

在1951年的朝鲜战场上,当英国牌部队"格洛斯特营"与我志愿军某部,在一个叫雪马里的地方交火时,我志愿军战士刘光子一人,就俘敌63名,创下朝鲜战争中的俘敌奇迹!事后就连斯大林都曾兴致勃勃地问他:你怎么一次抓到这么多英国兵?

那是在抗美援朝第5次战役第一阶段中,我志愿军63军第187师561团,突破临津江后,于1951年4月24日,在雪马里地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完成了对英军"格洛斯特营"的包围,并在此打了一次震惊中外的特殊战斗。之所以说它特殊,因为我军遭遇的对手是一支赫赫有名的英国王牌部队。

据军事资料记载,格洛斯特营曾有150年的历史,该部队在1810年远征埃及的殖民战役中,因突出重围转败为胜,受到英皇的赏赐。从此,这个营的官兵,军帽上特许佩带一前一后两枚写着"陆军"的徽章,又称"陆军双徽营"。侵朝时,该营隶属于英军第29旅。因为平时训练极为严格,所以堪称"精锐中的精锐",英军的"灵魂"。当这支曾有过重大荣誉和辉煌的王牌部队被中国人民志愿军包围后,在"联军"内部马上就引起了巨大恐慌。

当时,上任仅十几天的联军总司令奇微,接到报告后亲自飞到朝鲜,研究解救"格洛斯特营"的方案。并发誓要不惜一切代价,救出该部!然而,出乎敌人意料的是,由美军第三师组成的救援部队,因受到我军187师外围部队的勇猛阻击,尽管他们动用了飞机、坦克、大炮,无数次对我阵地实施狂轰滥炸,但却始终无法攻破我军防线。虽然援敌与"格洛斯特营"相距不到两英里,却始终无法与之会合。

4月25日,我第561团以猛虎下山之势,对被包围的这支英国王牌部队发起最后攻击。尽管训练有素的"格洛斯特营"不甘束手就擒,试图拼命抵抗,但他们哪里是勇猛强悍的志愿军的对手,一番激战后,英军很快被打得四处溃逃。

因雪马里地区方圆百里,再加上地形复杂,所以,我追击部队也不可能会集一处。这天中午,当二连志愿军战士刘光子(时任战斗组长),带领两名新兵冲到一个小高地上时,忽然发现山梁下面有"格洛斯特营"的一个炮兵连,100多号人乱糟糟地正准备携炮逃走。刘光子端起冲锋枪就是一阵猛扫,接着,他让两名缺乏作战经验的战士爬在大石头后面射击掩护,自己就一马当先冲下山去。

距敌人数十米时,刘光子迅速投出一颗"飞雷",因这种在手榴弹上捆炸药的"反坦克手雷"威力巨大,一下就炸倒了一堆英军。此时,借着"飞雷"爆炸后产生的浓浓硝烟,他一边奋勇冲击、扫射,一边大喊:"一营向左,二营向右,给我冲!"此时,英军被打得晕头转向,再加上山上的两名新兵不停射击,他们根本就不知道"从天而降"的到底有多少志愿军。

所以,当刘光子冲到英军阵地前,用战前学的那点英语大喊一声"缴枪不杀"时,没想到该连活着的官兵却无一例外地全部举起了手,表示愿意投降!格罗斯特团团长卡思,先是躺在尸体堆里装死,被志愿军士兵发现后,只好从尸体堆里爬出来,自动摘下缀有“荣誉”帽徽的军帽,垂着脑袋,走入俘虏行列。志愿军年轻的士兵好奇地打量着这些英国皇家陆军。一人突然喊道:真怪!怎么他们帽子上有两个帽徽呢?这就是英军中唯一缀有两个帽徽的著名的格罗斯特团。早在1801年,在远征埃及的殖民战争中,该团因为突破包围,转败为胜,受到英皇赏赐,从此,该团每个士兵帽子的前后都缀有“皇家陆军”的帽徽。在时隔150年后的今天,他们在朝鲜战场上威风扫地。

看到眼前黑压压地站了这么多英军,说心里不紧张是假的,但刘光子思维敏捷,无心顾及,他向空中"哒哒哒"扫了一梭子弹后,马上大喊"立即站队,集合!"。当英军拥挤着站好队时,才猛地反应过来:原来对方才一个人!接着就有人捡起枪试图向他射击,说时迟那时快,刘光子一梭子就放倒好几个,剩下的吓得再也不敢反抗。接着,他就单枪匹马,押着这支长长的队伍往山上去,没想到刚走了一段路,又有一部分人要逃跑,他扔出一颗手雷,当时就炸倒了一片。并威严地大喊:"别跑,谁跑我就打死谁!"就这样,在场的所有英军都被他给"震"住了。

不久,两名新兵也飞跑着赶来接应,这帮不可一世的侵略军,为保全性命,只好乖乖地全做了俘虏!事后得知,我志愿军561团经过一天激战,共毙伤及俘虏英军580人,火炮、机枪等装备更是不计其数。

刘光子是位极老实、腼腆的志愿军战士,自己干出了这样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却不敢向部队首长汇报,甚至不愿承认这些俘虏是他一个人抓的。当部队清点俘虏时,战士们你一个他两就报开了。可是最后首长却吃惊地发现,有63名英军俘虏,却找不到活捉他们的英雄!这事非同儿戏,部队领导自然要认真调查。后来,那两名新兵终于沉不住气了,就偷偷地"告密"说:"这些俘虏是我们组长刘光子捉的!"当时团领导听了这话着实吃了一惊:"他一人能俘虏63名英军?!"这可是英军王牌"格洛斯特营"的一个连啊!后经认真核实,确实无误。

在雪马里战斗前,志愿军561团曾提出过一个口号:抓一个俘虏立一功!刘光子的英雄事迹材料上报后,1951年底,志愿军总部授予刘光子"孤胆英雄"荣誉称号,并记一等功。1953年,当刘光子到苏联参加世界青年联欢时,斯大林接见了这位传奇式的英雄。这位伟人兴致勃勃地问刘光子,你怎么能一次俘虏那么多英军?刘光子有点不好意思地笑笑说:当时反正是豁出去了!这话的确说得很实在。但回想起来,至今都让人感到振奋。

后来那63名英军俘虏中有一位当上了英国的议员,他有一次访华时,见到了当年我军雪马里战役的指挥员。这名议员极其恳切地提出了一个要求:就是想亲眼见一见曾俘获他们63名英军士兵的那位志愿军英雄,他要当面向英雄请教,当年一个人怎么能把他们63人活捉?以解他回英国后心中百思不解的疑惑。可是不巧的是,那时刚退休的老英雄刘光子已经重病缠身言语不清了,英国议员的愿望未能如愿。

社会评价

50多年来,刘光子从没因自己是英雄,向组织提过任要求。同时,对自己的子女要求十分严格。多年来,老人一直保持着当兵时的本色,如在抗美援朝时他用过的一个大瓷碗,仍很好地保留至今,但关于他当年抓俘虏的事,却很少向家人和外人讲。他说做人要多做少说。

标签: 刘光子

更多文章

  • 张彭慧

    名人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张彭慧

    张彭慧,男,汉族,1954年8月出生,内蒙古赤峰市人,1971年11月参加工作,1981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于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在职研究生,硕士学位。曾任内蒙古自治区林西县委书记,赤峰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呼和浩特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呼和浩特市委副书记,呼和浩特市政协主席,呼和浩特市

  • 王封臣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王封臣

    青年评书演员,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刘兰芳先生入室弟子中文名:王封臣外文名:无别名:无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地:山东定陶出生日期:1980年11月20日逝世日期:在世职业:评书家,国学讲师,作家,策划人毕业院校:刘兰芳先生入室弟子信仰:无主要成就:大量评书作品大量新评书创作“评书讲国学”创始人代表作品:

  • 张素英

    名人大全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张素英

    张素英,女,1947年7月19日出生于河北省安平县。2003年8月26日去世,京剧琴师。中国京剧院国家一级琴师,中国民族管弦乐协会胡琴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曾先后与言少朋、张少楼、梅葆玖、刘长瑜、叶少兰、于魁智等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合作,有很多的音乐专辑和交响曲作品问世。另有山西大学教授、越剧演员、保健院

  • 刘和鼎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刘和鼎

    刘和鼎(1894—1969),字波鸣,安徽合肥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上将。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步兵科、陆军大学将官班甲级第一期毕业。1927年任国民革命军独立第5师中将师长。1928年暂编第17师第49旅,中将副师长兼第49旅旅长。1931年1月1日获颁三等宝鼎章。1936年1月1日晋颁二等宝鼎勋章,

  • 花砚茹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花砚茹

    花砚茹,1925年生于北京,七岁拜彩旦演员王德斋(艺名宛香玉)学习评戏,师姐花砚雯。曾参加莲剧团、芙蓉花剧团。解放后在北京评剧团后并入中国评剧院。几十年来塑造了众多的彩旦角色。如《刘巧儿》中的刘媒婆、《杨三姐告状》中的裴氏/费氏、《花为媒》中的王氏、《劝爱宝》中的爱宝妻、《会计姑娘》中的五娘、《吹鼓

  • 文鼎

    名人大全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文鼎

    文鼎(1766—1852)清代书画篆刻家。字学匡,号后山,秀水(今浙江嘉兴)人。布衣。所居曰停雪旧筑。咸丰初徵举孝廉方正,力辞不就。精鉴别,收诸金石、书、画多上品,如商仲彝、周旬觯、汉元延鋗、禊帖五字不损本,原搨娄寿碑,俱精绝。偶作小楷,画云山松石,则谨守徵明家法。篆刻工秀得彭遗意。精刻竹,凡扇边及

  • 赖可可

    名人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赖可可

    赖可可(1911~1987)广东大埔县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转为中共党员。早年从事地下工作,后参加红军,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历任八路军115师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山东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长,滨海军区政治部主任,胶东军区副政委、政委,华东军区军政干校政委。1949年5月任中国人民解放

  • 刘如曾

    名人大全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刘如曾

    刘如曾(1918—1999)作曲家、戏曲家。原籍江苏常州。1918年出生上海。笔名(刘今、金流)少年时代爱好音乐和戏剧。1942年就读于上海国立音乐学院理论作曲系,1945年参加雪声剧团,致力于越剧音乐改革。除越剧外,他还为话剧和十几个戏曲剧种作曲、编曲1937年作词作曲创作了第一首歌曲《我们的行列

  • 张越霞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张越霞

    张越霞(1910年12月9日——1979年2月12日),女,浙江省浦江县人,博古同志的夫人。曾用名张月霞。土地革命时期加入中共,在上海中共中央机关周恩来、董必武身边工作多年,担任文印、内部交通等地下秘密工作。抗战时期曾任中共广东省委常委、妇女部长。建国后历任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推销局副局长、日用杂品局局

  • 刘锡永

    名人大全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刘锡永

    刘锡永(1914.7—1973.7)字祚胤,祖籍山西,世居北京,擅长国画、古装连环画。早年师从徐燕孙,1935年毕业于北京京华美术学院。1935年至1942年任教师,以后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地开个人画展,1951年在上海建文出版社、新美术出版社工作,1959年调广西艺术学院任讲师。解放后,专门从事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