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邓初民

邓初民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4739 更新时间:2023/12/15 16:31:17

邓初民(1889-1981),又名邓昌权、邓希禹,男,汉族,中共党员。著名社会科学家,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教授,新中国成立以后山西大学第一任校长。

基本资料

中文名:邓初民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湖北石首

出生日期:1889年

逝世日期:1981年2月4日

职业:学者,教授

毕业院校:武昌江汉大学,东京法政大学

主要成就:山西大学校长

代表作品:《世界民主政治新趋势》

个人简介

邓初民,男,1889年生,湖北石首人,字昌权。出生于塾师之家,后入荆州荆南中学就读。1912年考入武昌江汉大学。1913年5月赴日本入东京法政大学攻读政治学。1915年参与领导留日学生反对“二十一条”的爱国运动,组织成立中国留日学生总会,被推选为评议会会长,同李大钊等创办会刊《民彝》。1917年冬大学毕业回国,因谋不到职业回乡闲居。1919年应聘任山西省政书总编辑,后任山西督军府秘书。1922年参与组织山西学术研究会,创办《新觉路》半月刊。1925年到武汉任法科大学教务长,加入中国国民党,被选为湖北省党部执行委员兼青年部部长,参与领导湖北青年和学生运动。1926年9月任湖北省临时政务委员会委员,任慰问江西军民代表团团长。1927年1月参与主持召开国民党湖北省四大,任大会秘书长,被选为省党部执行委员。不久任湖北省政府委员,省审判土豪劣绅委员会审判长,坚决反对国民党右派分裂和叛变革命的行为。大革命失败后,到上海,曾参加谭平山等组织的中华革命党,被选入中央领导机构(后脱离该组织)。1928年与李达等创办《双十》月刊,任主编,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观点。1930年5月参与发起成立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1931年任社联主席。这期间,他在上海暨南大学、法政学院、艺术大学和中国公学等校任教,讲授政治学和社会发展史,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33年秋被暨南大学解聘,赴广州中山大学。1936年转至桂林广西大学任教,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学说和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抗日战争爆发后,经张云逸面谈,北上武汉从事抗日统战活动,11月创办《民族战线》周刊。1938年发起成立湖北省战时乡村工作促进会,后回石首任朝阳学院政治系主任。10月学校迁往四川成都,继续在该校任教。1941年在重庆加入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参与发起成立中国民主革命同盟,并加入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在周恩来的指示下,以民主教授身份,从事国民党上层人士的统战工作。1945年1月被选为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抗日战争胜利后,以民盟代表团顾问身份,参加重庆政治协商会议。后到上海主编《唯民周刊》,参加爱国民主运动。1947年4月被迫出走香港。1948年春参与重建中国民主同盟领导机构,同时参与成立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被选为中央常务委员。

1949年初到北平,9月出席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被选为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华北行政委员会委员、山西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兼山西大学校长(1949年9月至1953年12月),山西省政协副主席兼山西省体委主任,省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副主席等职。1962年以73岁高龄加入中国共产党。被选为第二至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第一至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中国民主同盟第三、第四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中国政治学会名誉会长。1981年2月4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民盟元老

站在西柏坡纪念馆,亲身感受当年那段光辉的历史,重温民主党派老一辈与党真诚合作的峥嵘岁月,不仅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和不可动摇的领导地位,而且也诠释了民主党派历史抉择,为实现自身价值和发展寻求的一条光明之路。特别是新增的"风雨同舟,继往开来"展厅,我看到外公邓初民也同许多民主党派领导人一起从香港返回东北解放区,积极参加新政协的筹备工作。外公生前曾给我讲过这段历史,当时我只是当作一段经历和故事来听。今天当我也从事民主党派工作,站在这里感受解放战争惊心动魄的历史场面,才深深体会到他的良苦用心。如今,外公虽然已离我而去,但他的成长道路却是我人生最好的教材。

解放战争的峥嵘岁月

抗战胜利后,邓初民在重庆直接接受周恩来同志的领导,和民盟的同志一道在国统区开展争取民主、反对内战的斗争。蒋介石为了掩盖假和平真内战的罪恶阴谋,三次电邀毛泽东主席到重庆谈判,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毛主席不顾个人安危飞赴重庆,共产党的和谈诚意,深受人民的拥戴和支持。邓初民参加了大公报宴请毛主席的酒会,大公报一位居心叵测的负责人在席间虚假地劝说:"共产党不要另起炉灶",作陪的人都知道,共产党早就提出"联合政府"的主张,而蒋介石却顽固坚持一党专政,毛主席幽默地反问道:"蒋委员长不管饭,我们不另起炉灶怎么办呢?"毛主席的有力回击,一针见血地揭示了问题的本质,作陪的人也深受教益。

九月一日邓初民参加了中苏文化协会举办的宴请毛主席的酒会,宋庆龄、冯玉祥等知名人士也出席了酒会。席间冯玉祥举杯走到毛主席面前,激动不已地说:"让我们为实现孙总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干杯!"他洪亮的声音回荡在酒会上空,在场的人无不为之感动。曾在国民党政府任过立法、司法、监察院副院长的覃振见毛主席,紧紧握着他的双手,热泪盈框,许久说不出话来。邓初民说共产党的政策很有感召力,国民党领导集团中,支持国共合作,反对分裂的人也为数不。其间邓初民还两次受到毛主席的接见,他和翦伯赞请毛主席警惕蒋介石的"鸿门宴",毛主席微笑的眼神中透露出敏锐洞察的目光,示意他们放心。毛主席分析了国内形势,阐明了党的方针路线,鼓励他们继续为革命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贡献力量,毛主席为代表的共产党人超凡的政治智慧和博大的胸襟,让邓初民由衷地崇敬,更坚定了革命的信心。

旧政协召开时,邓初民作为民盟和中共邀请的政协代表顾问团成员,为政协代表制定提案提供咨询,邓初民每天要和参会的代表研究当天的进展情况直至深夜,提出很多好的建议和观点被代表采纳。邓初民亲历了较场口、沧白堂血案,特务的卑劣行径激起人民强烈愤恨。他和文化界一百五十余人联名发表《告全国人民书》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破坏民主运动的罪行。事隔不久,李公朴、闻一多被害,国民党又放出空气,要在上海屠杀沈钧儒、陶行知,在重庆暗杀邓初民。这个消息在重庆《新华日报》登出后,邓初民泰然置之,在四川省委书记吴玉章的领导下,仍然继续参加筹备李、闻追悼会的工作。会前,邓初民收到一封装有子弹的恐吓信,他毫不退缩,毅然出席了追悼会,他愤怒遣责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罪恶行径,大声疾呼:"为和平民主奋斗的人是杀不完的也是杀不绝的,……,照他们的路走是不会错的"。

坚决抨击国民党独裁统治

在重庆的日子里,邓初民还利用舆论宣传阵地和国民党进行斗争。他在《新华日报》发表了三十多篇文章,呼吁民主政治,抨击国民党独裁统治,另外他还任《民主星期刊》、《唯民周刊》主编和民盟中央机关报《民主报》的社论委员,叶挺将军在狱中写的一首著名诗篇《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解放后被选入小学语文教材),是郭沫若交给邓初民,最先在《唯民周刊》发表的,邓初民从事的舆论宣传工作是民盟的重要喉舌,在推动国统区的民主运动中起了积极的作用。

邓初民把学术研究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通过著书立说,在丰富民主革命理论和实践中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先后出版了《民主理论与实践》、《新民主主义论》、《世界民主政治的新趋势》等书,特别是第三本书提出的新型的民主政治的观点,对在国统区宣传毛主席的《新民主主义论》的思想起了很好的配合作用。民盟中央主席费孝通曾说:"邓老不是关在象牙塔的学者,他的政治学,他的社会科学理论是为革命,为人民服务的。"

一九四七年一月民盟在上海召开二中全会,邓初民离开重庆到上海,当时国民党已发动全面内战,上海白色恐怖异常严重,但邓初民的斗志更加坚强,在纪念"一二九"的大会上,邓初民作了慷慨激昂的反内战演讲,田汉赋诗赞扬:"自有人如铁,怜他卒过河,几声狮子吼,掀起大江波"。可见邓初民的宣传鼓动气势磅礴,影响巨大。同年十月国民党公然宣布民盟为"非法团体",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经地下党员黎澍的帮助邓初民冲破重重封锁,安全抵达香港。

在香港邓初民在中共负责人连贯、方方的关怀安排下,到达德学院任教,和在港的民盟成员汇合,积极筹建民盟领导机构在港的恢复工作,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民盟三中全会在港召开,大会公开声明与中国共产党密切合作,为推翻蒋介石反动集团在中国的统治而斗争。民盟三中全会重大的历史转折,更增强了邓初民接受党的领导,跟党走的决心。另外,邓初民还参加了民革的筹建工作,并当选为中央常委。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劳动"口号,邓初民和各民主党派人士欢欣鼓舞,热烈响应。5月8日,邓初民在参加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举行的"以目前新形势与新政协"为题的座谈会上,发言说:"中共的'五一口号'对团结各民主党派、动员广大人民民主力量,促进革命胜利具有重大意义。他表示坚决接受党的领导,为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为民主联合政府的建立和新中国的诞生贡献力量。6月4日邓初民又和茅盾、朱蕴山等在港的125名各界人士联合发表声明赞同拥护中共"五一口号"。邓初民还参加了新政协性质,地位、施政钢领、领导权问题的研讨,有力地推动了新政协运动的开展。

为迎接新中国早日到来,邓初民批判了幻想走中间路线的错误思想。在《中间路线没有现实的根据》一文中指出:"从工农到民族资产阶级的爱国民主统一战线是现实的,没有什么民主与反民主、革命与反革命之间的中间改良的政治路线,这也是现实的"。他还严肃指出:"中间路线在客观上必然是帮助反革命和消弱革命的"。

1948年除夕之夜,邓初民离开香港前往东北。1949年初他同一批民主党派人士到达北京,同年九月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积极追寻共产党的足迹

解放战争时期是中国革命一段重要的历史时期,也是敌我矛盾最尖锐、最复杂、斗争最严峻、最残酷的时期。但邓初民不屈不挠,紧紧跟随共产党,越战越强,越战越勇。他的这种选择是从厚重的中国历史横向纵向的比较中,从生动的现实和不可阻挡的历史发展趋势中,从自己的亲身感受和实践经验的总结中作出的。

1889年10月20日,邓初民诞生于湖北石首县的一个穷苦家庭。伴随他青少年成长的是民不聊生,任人宰割的苦难岁月,为了寻求救国真理,1913年在亲友的支助下,他东渡日本在东京法政大学攻读政治。受进步教授河上肇的影响,他阅读了《共产党宣言》等著作,成为我国最早接触马克思主义的学者之一,他早在1922年发表的《怎样改造中国》一文,曾断言"中国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他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真知灼见,折射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光辉。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之初,他就和党的领导人李大钊、林伯渠、董必武、毛主席等同志有过交往。共产党人不仅指导影响了他的思想,而且给予他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他一生多次遭到敌人的追捕和迫害,是共产党的帮助才使他脱离虎口,转危为安。

邓初民从日本回来,曾在山西太原教书。阎锡山很赏识他,几次邀他出来作官,被他婉言推辞,他说"道不同不相谋",于是和阎锡山不辞而别,奔赴到大革命的中心武汉。在武汉经董必武介绍邓初民加入了国民党,成为国民党湖北省党部执行委员兼青年部长。当时和他共事的很多同志都是中共党员,他们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志和对理想的不懈追求,深深地感染了邓初民。这其间他还和毛主席、恽代英等同志在国民党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任教。毛主席同志运用马列主义原理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崭新学风和敏锐的洞察力,邓初民十分敬佩。蒋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邓初民更看清了国民党的反动本质,辗转到上海后,和许德珩、李达等同志在上海成立了"本社",其宗旨就是不能忘本,不做有损于共产党的事。当时,中共在上海领导了两个有影响的外围组织,一个是左翼作家联盟,一个是社会科学家联盟。鲁迅任"左联"主席,邓初民任"社联"主席,邓初民利用各种机会宣传马列主义,而且结合中国革命实践,出版了《政治科学大纲》、《国家论之基础知识》和《政治学》等著作。曾任我国政治学会会长的张友渔说,"邓老的这些著作不仅是我国政治科学的奠基之作,而且对当今的政治科学研究仍然具有指导意义"。"九一八"事变后,眼见反动政府推行不抵抗政策,我国的大好河山、沦入敌手,邓初民义愤填膺积极投入到抗日救亡运动中,却屡遭国民党反动派的追杀迫害,不得已在战火中多次转辗广州、桂林、武汉、成都、重庆等地。而每当危急关头,都是中共的同志给他送去温暖和无私的帮助。1937年邓初民被广西大学解聘,处于困境之中,张云逸将军主动和邓初民联系,向他传达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给他明确了前进的方向。1941年邓初民转移到重庆,党派延安的同志给他送了一件羔羊皮筒和一些碗口大的西红柿,延安的条件那样艰苦,党还时刻记挂着国统区的民主人士,真让邓初民感激备至。

个人著作

邓初民教授长期从事社会科学和社会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著作有《政治科学大纲》、《政治学》(署名田原)、《世界民主政治新趋势》、《社会史简名教程》、《中国社会史教程》、《社会进化史纲》、《民主理论与实践》、《社会科学常识讲话》等十余部。

标签: 邓初民

更多文章

  • 朱宪彝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朱宪彝

    朱宪彝,临床内分泌学家和医学教育家,中国临床内分泌学的奠基人之一。20世纪30年代以代谢性骨病的钙磷代谢系统的研究闻名于世,成为国际代谢性骨病钙磷代谢研究的先驱者。1950年代后他倡导并主持地方性甲状腺肿和克汀病的研究,使中国在这一领域跻身于国际先进行列。在医学教育方面,他创建天津医学院,并首倡与综

  • 周祜昌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周祜昌

    周祜昌(1913~1993):天津咸水沽人,红学家。曾就读南开大学,早年在天津浙江兴业银行任职员,解放后在咸水沽供销社工作,后担任南郊业余中学教师。中文名:周祜昌国籍:中国出生日期:1913逝世日期:1993周祜昌(1913~1993):天津咸水沽人,红学家。曾就读南开大学,早年在天津浙江兴业银行任

  • 赵伯先

    名人大全编辑:黑姑娘标签:赵伯先

    赵声(1881—1911)字伯先,所以又名赵伯先。他是江苏镇江大港人。因生于百花节前夕,故号百先,他有“我生偏在百花先”之句。赵伯先清末在新军担任军官,为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主要领导人之一,是孙中山和黄兴的亲密战友。1911年4月27日(农历三月廿九),赵伯先具体策划、组织并领导了惊震中外的黄花岗

  • 奕山

    名人大全编辑:心作祟标签:奕山

    奕山(1790-1878),清朝皇室,多罗恂勤郡王胤祯(胤禵)玄孙。始授乾清门侍卫,1827年,随征新疆喀什噶尔有功,于1831年补伊犁领队大臣。1836年始,主持新疆巴尔楚克屯垦事业,开田十六万余亩,1838年因功授伊犁将军。本名:爱新觉罗·奕山字号:字静轩所处时代:清朝民族族群:满族出生时间:1

  • 徐旭生

    名人大全编辑:笑红尘标签:徐旭生

    徐旭生(1888~1976),名炳昶(ruichang),字以行,笔名虚生,遁庵。清光绪十四年十一月八日(1888年12月10日)生于河南省唐河县桐河镇砚河村。父亲徐解,前清秀才,曾选任为河阴县(今属河南省荣阳县)教官.曾用名老傻、四河人。中国现代著名的史学家,著名的政治活动家。中文名:徐旭生国籍:

  • 恽铁樵

    名人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恽铁樵

    恽铁樵,中医学家。早年从事编译工作,后弃文业医。从事内、儿科,对儿科尤为擅长。创办“铁樵中医函授学校”,致力于理论、临床研究和人才培养。著有《群经见智录》等24部著作,有独特新见。竭力主张西为中用,对中医学术的发展有一定影响。中文名:恽铁樵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福建台州出生日期:1878年逝世

  • 卢冠忠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卢冠忠

    卢冠忠(1956年10月—2017年8月),男,汉族,浙江东阳人。中共党员,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曾任华东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校长。上海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2017年8月12日,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逝世,享年60岁。中文名:卢冠忠国籍:中国

  • 叶秀山

    名人大全编辑:黑姑娘标签:叶秀山

    叶秀山,男,1935年6月4日生于江苏扬中县,祖籍江苏镇江,于上海读小学、中学。首届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第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2016年9月7日深夜,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著名哲学家叶秀山先生,因心脏病突发在北京寓所去世,享年81岁。中文名:叶秀山国籍:中国民

  • 江希张

    名人大全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江希张

    江希张(1907~2004),字慕渠,山东历城县人。晚清神童,长大后成为科学家。江希张的人生经历充满了传奇,或许正是江希张在科技界的卓越成就,人们便逐渐淡忘了他当年轰动中外的“神童”传奇,忘记了他曾经在整理中国古籍上所做的努力,而江希张本人也是厌恶“虚名”,从不在人面前吹嘘自己的传奇经历和著作。离休

  • 费巩

    名人大全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费巩

    费巩(1905—1945),原名费福熊,字寒铁,后字香曾,江苏省吴江县人,民国时期政治学家,浙江大学教授,主讲政治经济学和西洋史。因参与民主宪政运动,1945年被国民党特务秘密绑架杀害。1978年9月5日,上海市政府正式追认费巩为革命烈士。中文名:费巩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江苏省吴江县出生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