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袁希涛

袁希涛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1596 更新时间:2023/12/11 10:35:53

袁希涛(1866-1930.8.29),字观澜,又名鹤龄,江苏宝山(今属上海市)城厢人。清光绪举人,清末民初教育家,同济大学第五任校长。以诸生肄业上海龙门书院。1897年(清光绪二十三年)任沪广方言馆教习,他从此时接触新学并注重教育。袁在江苏组织“义务教育期成会”,联合各省共同探讨、推广,并倡设乡村师范作为推行义务教育的基础。在他兼任江苏省学务处议绅时,创立了宝山绘丈学堂,并积极参与筹办复旦公学(现复旦大学)于吴淞,担任复旦公学第一任教务长。后又筹商将德人创办的同济医工学堂(现同济大学)收回自办,迁校于吴淞。晚年在人文社编审史料,于1930年8月29日病逝。

基本资料

中文名:袁希涛

别名:鹤龄

国籍:中国

出生地:江苏宝山(今属上海市)城厢

出生日期:1866年

逝世日期:1930年

职业:教育家

人物生平

1866年,出生于江苏宝山城厢。

1897年,32岁的袁希涛考中了举人,到上海广方言馆任汉文教习。

1901年,和同乡潘鸿鼎一起创办县学堂、蒙学堂。

1903年,精研新学,意识到教育为治国之本,创宝山县学堂,宝山原是江苏省的一个县,次年倡改上海龙门师范学堂,并赴日考察。

1904年,又在杨行、吴淞、彭浦各办一所学堂。在他担任宝山县学务公所总理的三年之间,增设四乡小学20多所。

1905年,上海龙门师范学堂创立,任校长,并筹设复旦公学、太仓州中学,历任以上各校教员、监督,兼江苏学务处议绅。辅助马相伯先生筹建复旦学院,为了筹设复旦学院,累积负债六千余两,无人承担,都由他逐年偿还。听姨母说那几年家中生活很艰苦,家务事都由外祖母操持。在他的筹划下,宝山各镇设立了小学30余所,又创办了太仓中学,组织成立江苏学务总会。

1909年,应直隶提学使蔡儒楷聘,任学署总务科长兼图书科长。

1911年,辛亥革命后,与黄炎培一起参与江苏省教育设施事宜。

1912年,应教育总长蔡元培之邀约,赴北京任教育部普通教育司司长,主张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任职期间赴江苏、湖北、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各省筹设高等师范学校,并视察了上海、苏州、无锡三处学校。后改任教学部视学。

1914年,任北京政府教育部次长。1917年,以次长代理部务。1919年,代理教育总长,不久辞职。前后7年,亲自整理制订教育制度,法令课程,又草订全国义务教育计划。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袁组织“欧美教育参观团”,出洋考察。在美国参观了20多个洲,又转赴欧洲,考察了10多个国家。袁倾心于办义务教育,对这方面的考察,记载尤详。这次欧美考察历时一年,回国后整理出数十万字的著述,内容丰富、广博。

1923年,回国后被选为江苏省教育会会长,江苏义务教育期成会会长,袁在江苏组织“义务教育期成会”,联合各省共同探讨、推广,并倡设乡村师范作为推行义务教育的基础。在他兼任江苏省学务处议绅时,创立了宝山绘丈学堂,并积极参与筹办复旦公学(现复旦大学)于吴淞,担任复旦公学第一任教务长。后又筹商将德人创办的同济医工学堂(现同济大学)收回自办,迁校于吴淞。晚年在人文社编审史料,

1930年8月29日病逝。

主要成就

袁希涛创办了绘丈学学堂,实行清丈,使宝山成为当年全国各县土地清丈的先行者。袁对宝山的交通、农业、修理海塘、编纂《宝山县再续志》等都热心参与,竭尽全力。逝世后,宝山人民为纪念他,在城西辟地建观澜墓,立纪念碑,并铸铜像置于宝山淞阳小学内,还办了观澜中学。著作

《义务教育商榷》

《新学制与各国学制比较》

《欧美各国教育考察记》

《游五台山记》——收录于《地学杂志》十一期《义务教育》——收录于万有书库JW10487上海商务印书馆影印

人物评价

在我的印象中,外祖父是一个慈祥的老人。他个子高大,胡子很长。穿着有点发黄的粗布白挂子。常见他从外面回来时,汗流浃背,气喘吁吁的。小时候妈妈带我到外公外婆家去玩。他们住在上海租界的弄堂里,我家住在苏州,要坐火车去的。外公的藏书很多,记得他的书房两壁是用书箱搭成的。有一次我到他书房去,他给我两本书,说:“这是小朋友们看的书,很好看的。”书中讲,冬天很冷,一个老奶奶在外面扫树叶,冻得发抖。使我幼小的心里,对穷人发生同情。这是陶行知晓庄师范编的书。外祖父袁希涛字观澜,上海宝山人,生于1866年(清同治五年),卒于1930年(民国19年)。他毕生从事教育事业,贡献是很大的。

他到日本考察,回国后,任龙门师范学校校长。光绪34年应直隶提学使傅增湘先生之召,任直隶学务公所科长,到河北各地视察学校。

民国三年,引病辞职回南,任江苏省教育会会长,组织了南京高等师范。民国四年张一麐招他赴北京,简任为教育次长。民国五年范源濂任总长。民国六年,范总长请假,他奉令任代理总长。北京大学风潮,校长虚位,他呈请政府请蔡元培先生出任北京大学校长,帮助蔡先生提倡文化事业,草定义务教育计划。民国七年,傅增湘任总长。那年他到东北去说服张作霖出资、拨地,筹设东北大学。他建议由国家培养美术人才,蔡元培推荐徐悲鸿。外祖父送徐悲鸿公费赴法国深造。民国八年(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我国对德宣战,他主持收同济大学为国立,在吴淞建校。

民国八年(1919年)11月外祖父与教育界人士发起组织欧美教育考察团出国考察。他先在美国考察了20余州,又到欧洲考察了11国。费了一年时间。民国10年回国,到上海和黄炎培先生一起在江苏省教育会工作。处理了曁南大学办商科事,找各方面人士商谈东南大学经费问题,讨论对付南洋英属地取缔华侨设学校事,并到各地讲演欧美教育情况。那时军阀专政,教育经费无着落,学校发不出工资,北京大学等校都停课。教育总长因经费无着落而辞职,国立各校教员提出总辞职,政教界有志之士都相继出京。

考察欧美后,外祖父特别倾心于义务教育,他到各处演讲宣传。民国10年7月义务教育期成会在江苏成立,推外公为会长,黄炎培为副会长。他们访问了江苏省省长商谈义务教育筹歀办法,因事势牵制未成。民国10年、12年他和黄炎培先生代表江苏省教育会出席了在广州和云南召开的全国教育会议。军阀混战,外祖父隐退在上海居住,但仍任江苏省教育会和江苏省义务教育期成会会长,为江苏省的教育事业操劳。他奔走各地演讲,大声疾呼提倡义务教育。他还和黄炎培、沈信卿两先生一起创办了中华职业教育社。他虽患足疾仍步行数十里到乡间办乡村师范和小学,作为义务教育的基地。

外祖父倾家荡产,辅助马相伯先生创办复旦学院。在教育部先后七年,他对新的教育制度、法令的制定、课程设置等无不亲自动手参与。在部期间改各省高等师范为国立,并悉心规划、筹设。他到东北劝张作霖办了东北大学。第一次世界大战,我国对德宣战,他主持收同济大学为国立。他促成了庚子赔款兴学。他请蔡元培先生出任北京大学校长,送徐悲鸿公费到法国留学。五四远动后,他到欧美考察教育,回国后提倡义务教育,不遗余力。

外祖父爱好旅游,考察之余,遍游我国名山大川,曽自己画了许多地图,也写了一些游记。他还写了“欧美教育考察笔记”。可惜几经战乱都丢失了。民国16年游黄山,他看见黄山风光绝胜,但山路崎岖,回上海后募款修建天都峰山径,他自己也倾囊捐助。曾写“黄山修路记”,可惜也丢失了。外祖父自奉很俭,外出考察或游山常步行,常自带干粮或沿路买烘山芋充饥。他对人非常慷慨、宽厚。亲友有困难的,无不接济、帮助。尤其愿意帮助青年求学。对公益事业十分关心,常倾囊捐助。

有一次我见到一位长辈友人,她说:“你的外祖父只有一套衣服!”我听了有点莫名其妙。原来是这样,有一天一个骗子到家跟外祖母说:“今天有人请老爷证婚,叫我回家拿一套好点的衣服给他换上。”外祖母说:“他那里还有衣服,不就那么一套,今天已经穿了出去了!”那个骗子听了就一溜烟地跑了。

晚年,外祖父经济很困难,经常在灯下编书、写作以自给。闲暇时博览群书,钻研学问。仍常步行下乡劝学,一直到他患病逝世。正如黄炎培先生所作象赞说:“谋己不工,谋人则忠,其识通,其抱冲,其建于群也丰,吁不得于一国而一省而一里一井,苟死而教育成也。先生其瞑。”

外祖父倾心于义务教育事业,谋于一国不成,而一省一乡。那时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他的志愿不能完成。只有到了今日,全国解放,尤其是改革开放后,国家繁荣昌盛,国富民强,实现了“九年义务教育制”。现在教育普及,大学林立,可以告慰于外祖父了。

标签: 袁希涛

更多文章

  • 丁行

    名人大全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丁行

    丁行(1908—1948),山西夏县人,早年在夏县堆云洞平民中学、师范讲习所读书,1927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先后两次组织夏县农民暴动,失败后潜入西北军池峰城部,以文书、上校秘书等身份从事党的地下活动。1938年抗战之初,他邀请30余位作家成立了战地服务团,慰问前线将士。抗战胜利后,他奉命随中

  • 陈式纯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陈式纯

    陈式纯(1903~1935),金乡镇人,1919年在温州中学读书,参加反日宣传队。后在金乡成立反日救国会,发动群众抵制日货,同时创“旭社”等进步团体,组织醒狮化装演讲会。1922年考入上海大学,后转南开大学。1925年,他至河南,在部队、银行、学校工作,同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后任中共江苏省委委员。他四

  • 顾振清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顾振清

    顾振清是上世纪90年代起活跃于中国当代艺术行业的独立策展人之一。1964年生于中国上海。1987年毕业于中国上海复旦大学历史系。2003年任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艺术总策划,兼任2004中国当代艺术奖(CCAA)艺术总监。2005年任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艺术总策划、副馆长,兼任台湾东海大学美术系客座助理教

  • 李开学

    名人大全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李开学

    李开学,1964年出生于湖北襄樊一个贫寒的农村家庭,在兄妹四人中排行第二。曾担任中学教师,2003年考入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攻读政治学博士学位。2008年3月5日猝死,时年44岁。中文名:李开学外文名:LiKaixue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地:湖北襄樊出生日期:1964年逝世日期:200

  • 杨重远

    名人大全编辑:晴天标签:杨重远

    杨重远,原名杨敬熙,号弘毅,1894年9月19日出生在陕西省绥德县四十里铺麻地沟村一个雇农家里,父亲扛长工。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西北红军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中文名:杨重远别名:原名杨敬熙,号弘毅国籍:中国出生地:陕西省绥德县出生日期:1894逝世日期:1933职业:革命家信仰:中国共产党杨重远

  • 何西来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何西来

    何西来(1938-2014),陕西临潼人。原名何文轩,中国当代著名文艺理论家、文学批评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1958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曾留校任助教一年。中文名:何西来别名:何文轩国籍:中国出生地:陕西临潼出生日期:1938年03月28日逝世日期:2014年12月8日职业:著名文艺理论

  • 李屏仁

    名人大全编辑:黑姑娘标签:李屏仁

    李屏仁,于1908年出生于杨洲乡大财主李丹墀家。幼时在家念私塾,15岁到武宁县城“凤凰堂”深造。1929年李屏仁进入冯玉祥创办的西北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工兵队学习,此间结识了刘振亚、李青云等共产党员和一些思想进步的青年,对中国共产党有了一定了解。1930年毕业后,编入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中文名:李屏仁

  • 刘绍文

    名人大全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刘绍文

    刘绍文(1912—1981),原名刘秀文,江西省吉安县(今吉安市吉州区长塘镇赵塘村)人。一九三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十二军第三十五师一0三团副排长,红十五军第四十四师一三0团政治干事,军政治部青年科科长,第四十四师团政治处总支书记,第十三师三十八团政治

  • 赵荣声

    名人大全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赵荣声

    赵荣声(1915—1995),安徽安庆太湖县人。燕京大学新闻系毕业。1935年在“一二·九”运动中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春去延安。后参加丁玲领导的西北战地服务团,任通讯组组长。1938年2月,赵荣声受组织派遣,到国民党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部做统战工作,任卫立煌的少校秘书。刘少奇从延安到洛阳找赵

  • 刘辽逸

    名人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刘辽逸

    刘辽逸(1915~2001)原名刘长菘,安徽濉溪人。民进成员。1939年毕业于西北联合大学法商学院商学系。曾任翻译,中学教师,1949年后历任人民文学出版社外国文学翻译,译审。民进中央委员。1943年开始发表作品。中文名:刘辽逸别名:刘长菘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地:安徽濉溪出生日期:1915年逝世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