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曾育生

曾育生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1341 更新时间:2024/1/20 10:06:54

曾育生(1913年-1991年),湖南省溆浦县人,1927年加入共青团,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原中共云南省第三届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云南省第四、五届委员会副主席、云南省卫生厅厅长。曾任西北军区卫生部长兼党委书记、第四军医大学校长兼党委书记等职。

基本资料

名:曾育生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湖南省

出生日期:1913年

逝世日期:1991

职业:军人

性别:男

生平经历

1913年4月,曾育生出生于淑浦县卢峰镇一个农民家

庭。1927年,入溆浦县立初级中学读书,并加入共青团。

1929年,进入长沙护士学校学习。

1930年,红三军团攻克长沙,曾育生参加了红军。曾育生先在红8军政治部当宣传员,因为他学过一点医,不久到红8军军医处当见习医生。龙岗战斗时,他在火线开设救护所,急救收容后送伤员300余人。

1931年,负责敌56师被俘医务人员收容接待工作。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年底任红3军团军医训练班学员班长。

1932年,任看护大队大队长。

1933年,任红3军团4师11团卫生队队长、6师卫生部部长。

长征中,6师番号被撤消,曾育生任红3军团卫生部医务主任、红3军团卫生部副部长。

到达陕北后,任陕甘支队第二纵队卫生部副部长、红一方面军兵站医院院长,泽东路经医院时,曾育生了解伤病员情况,指示供给部给医院送来500件棉衣。

1936年,曾育生任红一方面军卫生部保健科长。

1937年,曾育生任八路军医院院长。

1938年,任120师卫生部副部长,部长。他赴冀中参加平原作战,曾协助白求恩处理一切事务,照顾他的生活。

1940年,他回到延安养病,后担任延安留守兵团卫生部副部长。

1943年,他在延安中国医科大学高级进修班学习。

1944年,到中央医院随苏联医生学习。

1945年,进入中共中央党校学习。

1950年,担任西北军区卫生部部长、西北军区后勤部副部长。

1954年,任第四军医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60年,任云南省卫生厅党组书记兼厅长。“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

1978年,任云南省卫生局党组书记,云南省卫生厅厅长、党组书记。

1981年,当选为中共云南省委委员、省政协副主席。

1991年10月10日,曾育生在昆明逝世。

任职情况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八军政治部宣传员,红八军军医处见习医生,红三军团卫生部所长、队长、科长,红三军团第四师十一团卫生队队长,第六师卫生部部

长,红三军团卫生部医务主任,军团卫生部副部长,陕甘支队第二纵队卫生部副部长,红一方面军兵站医院院长,红一方面军卫生部保健科科长。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军医院院长,八路军一二○师卫生部部长,八路军留守兵团卫生部副部长。

解放战争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卫生部部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卫生部副部长,西北军区卫生部部长,军区后勤部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校长,云南省卫生厅厅长。

工作品格

1、掌握学校特点,集中精力,抓“团结建校工作”

1954年,原第四军医大学和原第五军医大学合并,人力物力空前加强,继续争取更多的专家教授参加学校的建设、充分调动广大医教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为学校发展贡献聪明才智,成为学校全局性的中心任务。

曾育生来校之后,很快掌握了这一特点,和刘庆珊政委一道率领党委一班人,深入实际,联系群众,和知识分子广交朋友。校长带头做专家教授的工作,推心置旗,开诚相见。专家教授最担心开展业务的条件,科技干部阵营如?设备条件情况怎样?虚心听取专家意见,积极工作改善条件,想方设法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他与许多专家教授交成知心朋友,博得广大知识分子的拥护爱戴,极大地调动起医教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全校人员经过几年艰苦奋斗,教学质量、医疗、科研水平,和学校知名度迅速提高,1959年经党中央批准第四军医大学为全国第一批重点院校。这是和曾育生的领导分不开的。

2、组织观念强,坚决服从组织决定

为加强解放军总医院和军事医学科学院的建设,解放军总部商调张福星教授、姜泗长教授、田锤瑞、琦、尹京云、阐明礼讲师到总医院工作;调顾德鸿副教授,陈倍、邢善田讲师,顾远锡、滕翕和教员,到军事医学科学院。

校党委常委研究时,书记曾育生、副书记刘庆珊,提议学校要多考虑上面的困难,要顾全大局,把上级要的科技骨干调出去。常委一致赞同书记、副书记的建议,主要是考虑耳鼻喉科调走姜泅长教授影响很大,带走田钟瑞、李琦两位高年资讲师,该科工作会严重的削弱,但考虑到姜教授不带得力助手,到总医院孤掌难鸣,很难开展工作。经过再三研究决定,不打折扣地按总部意图办事,为解放军总院和军事医学科学院的建设作出了贡献。

3、关心爱护干部

曾育生在工作中注意抓大事,关于全局性的问题,提交党委讨论集体作出决定,凡属于机关部、院、系职权范围内的事,放手让下面去处理,从不越俎代庖。充分发挥各级领导干部的聪明才智,在实践中培养锻炼干部。干部有了缺点,当面批评纠正,不记前嫌,不抱成见。工作中出现失误,上级追查,他主动承担责任,从不贪功诿过。干部有困难,他总想方设法帮助解决,由于他尊重干部职权,爱护关心干部,多数干部感到心情舒畅,愿意在他领导下工作。

标签: 曾育生

更多文章

  • 袁希涛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袁希涛

    袁希涛(1866-1930.8.29),字观澜,又名鹤龄,江苏宝山(今属上海市)城厢人。清光绪举人,清末民初教育家,同济大学第五任校长。以诸生肄业上海龙门书院。1897年(清光绪二十三年)任沪广方言馆教习,他从此时接触新学并注重教育。袁在江苏组织“义务教育期成会”,联合各省共同探讨、推广,并倡设乡村

  • 丁行

    名人大全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丁行

    丁行(1908—1948),山西夏县人,早年在夏县堆云洞平民中学、师范讲习所读书,1927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先后两次组织夏县农民暴动,失败后潜入西北军池峰城部,以文书、上校秘书等身份从事党的地下活动。1938年抗战之初,他邀请30余位作家成立了战地服务团,慰问前线将士。抗战胜利后,他奉命随中

  • 陈式纯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陈式纯

    陈式纯(1903~1935),金乡镇人,1919年在温州中学读书,参加反日宣传队。后在金乡成立反日救国会,发动群众抵制日货,同时创“旭社”等进步团体,组织醒狮化装演讲会。1922年考入上海大学,后转南开大学。1925年,他至河南,在部队、银行、学校工作,同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后任中共江苏省委委员。他四

  • 顾振清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顾振清

    顾振清是上世纪90年代起活跃于中国当代艺术行业的独立策展人之一。1964年生于中国上海。1987年毕业于中国上海复旦大学历史系。2003年任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艺术总策划,兼任2004中国当代艺术奖(CCAA)艺术总监。2005年任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艺术总策划、副馆长,兼任台湾东海大学美术系客座助理教

  • 李开学

    名人大全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李开学

    李开学,1964年出生于湖北襄樊一个贫寒的农村家庭,在兄妹四人中排行第二。曾担任中学教师,2003年考入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攻读政治学博士学位。2008年3月5日猝死,时年44岁。中文名:李开学外文名:LiKaixue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地:湖北襄樊出生日期:1964年逝世日期:200

  • 杨重远

    名人大全编辑:晴天标签:杨重远

    杨重远,原名杨敬熙,号弘毅,1894年9月19日出生在陕西省绥德县四十里铺麻地沟村一个雇农家里,父亲扛长工。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西北红军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中文名:杨重远别名:原名杨敬熙,号弘毅国籍:中国出生地:陕西省绥德县出生日期:1894逝世日期:1933职业:革命家信仰:中国共产党杨重远

  • 何西来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何西来

    何西来(1938-2014),陕西临潼人。原名何文轩,中国当代著名文艺理论家、文学批评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1958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曾留校任助教一年。中文名:何西来别名:何文轩国籍:中国出生地:陕西临潼出生日期:1938年03月28日逝世日期:2014年12月8日职业:著名文艺理论

  • 李屏仁

    名人大全编辑:黑姑娘标签:李屏仁

    李屏仁,于1908年出生于杨洲乡大财主李丹墀家。幼时在家念私塾,15岁到武宁县城“凤凰堂”深造。1929年李屏仁进入冯玉祥创办的西北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工兵队学习,此间结识了刘振亚、李青云等共产党员和一些思想进步的青年,对中国共产党有了一定了解。1930年毕业后,编入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中文名:李屏仁

  • 刘绍文

    名人大全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刘绍文

    刘绍文(1912—1981),原名刘秀文,江西省吉安县(今吉安市吉州区长塘镇赵塘村)人。一九三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十二军第三十五师一0三团副排长,红十五军第四十四师一三0团政治干事,军政治部青年科科长,第四十四师团政治处总支书记,第十三师三十八团政治

  • 赵荣声

    名人大全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赵荣声

    赵荣声(1915—1995),安徽安庆太湖县人。燕京大学新闻系毕业。1935年在“一二·九”运动中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春去延安。后参加丁玲领导的西北战地服务团,任通讯组组长。1938年2月,赵荣声受组织派遣,到国民党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部做统战工作,任卫立煌的少校秘书。刘少奇从延安到洛阳找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