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陈达三

陈达三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4850 更新时间:2023/12/27 4:37:11

陈达三(1882—1927),重庆市铜梁县人,1903考入四川武备学堂,1906年被保送河北陆军军官学堂深造。在此期间,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致力于反清革命活动。1919年任新军第一军参谋长。1923年3月任讨贼军中将参谋长,率部讨伐吴佩孚曹锟。1925年被川康督办刘湘聘为督办公署高级顾问兼训练监督,参与组建中国国民党左派四川省党部,筹划建立革命根据地等。1926年陈达三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12月1日泸顺起义爆发,陈达三参与了起义的领导工作,对泸州守城战做出重大贡献。1927年3月24日,美、英帝国主义制造了南京惨案后,中共重庆地委同重庆各界协商,决定在3月31日在重庆打枪坝召开群众大会并举行示威游行。3月31日,三万多群众进入会场,军阀开始实行有预谋的大屠杀。陈达三不顾个人安危,从家中跑出来赶赴会场,边跑边大声呼喊:“不准乱开枪!”“不准打群众!”结果被敌人的子弹射进左肋骨,鲜血直喷,壮烈牺牲。

基本资料

中文名:陈达三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重庆

出生日期:1882年

逝世日期:1927年

职业:革命家

信仰:共产主义

革命生涯

陈达三,1882年出生于重庆铜梁县,。其父陈静轩,生弟兄三人,达三居二,家资中产,为当地世家。自幼聪慧,熟读诗书,18岁中秀才。他目睹知县贪赃枉法,出于义愤,为首联名向省控告,知县怀恨在心,欲加缉捕。

1903年,陈达三被迫逃至成都,考取四川武备学堂,开始了戎马生涯。1906年,以成绩优异,被学堂保送到河北陆军军官学堂深造。在此期间,陈达三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活动于上海、南京等地,致力于推翻满清政府的革命活动。

回川后,被清四川总督赵季鹤任命为四川陆军速成学校教官,不久又充任陆军第十七镇要职。清宣统三年(1911年)武昌起义时,陈达三与川中革命同志联络响应,为推翻满清政府,建立中华民国作过贡献。以后同朱庆澜先到东北,再赴广东,由革命后成立的陆军部分发去拱卫军任副官,继改任第八师骑兵团团长兼三十团一营营长。民国三年(1914年),功授陆军中校。调陆军部供差。民国五年(1916年)调任第八师募兵处处长兼总督练长。民国六年(1917年),应四川督军熊克武邀请回川,任督署上校参谋长兼讲武堂教官。

民国八年(1919年),改任川军第一军少将参谋长。民国十年(1921年)川军援鄂,任援鄂军总参谋长。民国十二年(1923年),随熊克武入黔,组织讨贼(陈炯明)军,任中将参谋长。后随部由黔出湘入粤,计划被反动顽固派所破坏。仍折回四川,继续从事革命,与刘伯承友谊甚深。

大革命时期,陈达三与四川共产党人杨闇公、吴玉章等真诚合作,成为坚定的国民党左派。

民国十四年(1925年),陈达三与中共地下党四川省委书记杨闇公及军事特派员刘伯承等秘密策划四川军事,建立革命根据地。民国十五年(1926年),执行孙中山先生的联俄、联共、扶持工农三大政策,以李筱亭为首的中国国民党左派,在重庆莲花池成立省党部,陈达三被选为监察委员,积极配合杨阙公、刘伯承进行革命工作。

由于陈达三是川军的老资格,中共重庆地委决定他做上层统战工作。1926年下半年,刘湘在重庆开办军官训练班,由于与陈达三有师生之谊,他派陈达三负责,聘作该部高等顾问兼训练处监督,并与杨闇公、李筱亭、冉钧、漆南薰等担任教官,陈达三等人利用身份之便,做川军将领的工作,使刘湘部队校官以上军官中,相当一部分人的思想有所改变。他不负重托,促成了川军七军阀首领易帜。

1926年底,按照蒋介石的授意破坏国共合作和统一战线,刘湘准备遣军东下,威胁武汉。中共中央为了牵制川军东出.保卫武汉,指示四川省委,以刘伯承为总指挥,发动顺庆、泸州军事起义,陈达三参加了这次起义的策划。泸顺起义爆发后,陈达三担任国民革命军川军各路总指挥刘伯承的驻渝代表,往来于重庆、泸州、合川、顺庆之间,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并负责筹集起义军需、军械后勤供应工作。

壮烈牺牲

3月31日,三万多群众有秩序地进入会场,11时许,军阀开始实行有预谋的大屠杀。陈达三不顾个人安危,从家中跑出来赶赴会场,边跑边大声呼喊:“不准乱开枪!”“不准打群众!”结果被敌人的子弹射进左肋骨,从肚脐右边穿出,鲜血直喷,最后壮烈牺牲,时年44岁。

陈达三遇难消息传到铜梁,全县各界人士悲愤不己,县农工商学援助穗宁渝惨案委员会立即致电省党部,其辞曰:“诚不意爱国运动遭此惨毒也,诚不意清天白日旗帜下而竟公然演此悲剧也,诚不意帝国主义之工具竟然在重庆代帝国主义施行炮舰政策也......诸烈士为主义而死,死为鬼雄。”

人物纪念

1927年4月初,陈达三烈士遗体运回铜梁,县城各界举行了隆重追悼会,会后,遗体葬于东郭乡岳阳村。

陈达三烈士墓在铜梁县中部东郭乡境内岳阳村生茧坡,陈达三烈士墓被列为铜梁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市级烈士建筑保护单位。

陈达三将军去了,人民也永远不会忘记,每到“三.三一”纪念日,人们便到烈士墓前悼念、追怀,烈士精神永昭日月,彪炳千秋。“清明时节雨纷纷。”2009年4月2日上午,尽管天上还下着蒙蒙细雨,东城小学师生代表一行六、七十人仍然兴致勃勃来到陈达三烈士墓前扫墓

标签: 陈达三

更多文章

  • 官宗礼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官宗礼

    官宗礼,1911年出生在河南新县一户贫苦农民家中。“黄麻起义”爆发和柴山保革命根据地的开辟,使官宗礼受到革命潮流的影响,接受了革命思想。官宗礼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都担任过后勤将领。中文名:官宗礼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河南新县出生日期:1911年逝世日期:1970年职业:军人信仰:共产主义主要成

  • 沈嗣良

    名人大全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沈嗣良

    沈嗣良,浙江宁波人,中国近代体育史上著名的体育活动家。民国8年(1919)毕业于圣约翰大学。后去美国留学,获哥伦比亚大学教育管理硕士学位。中文名:沈嗣良国籍:中国出生地:浙江宁波出生日期:1896逝世日期:1967毕业院校:上海圣约翰大学性别:男沈嗣良(1896-1967),浙江宁波人,近代体育活动

  • 徐彬彬

    名人大全编辑:胖次标签:徐彬彬

    徐彬彬是,江苏宜兴人,原名凌霄,笔名彬彬、凌霄汉阁主,著名记者和剧评专栏作家。中文名:徐彬彬外文名:原名凌霄,笔名彬彬、凌霄汉阁主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地:江苏宜兴出生日期:1888.逝世日期:1961.职业:著名记者和剧评专栏作家主要成就:任上海《申报》、《时报》的驻北京记者代表作品:《凌霄随笔》

  • 邓宗海

    名人大全编辑:笑红尘标签:邓宗海

    邓宗海(1902——1932),字继树,号白露,湖南耒阳哲桥刘家冲人。1922年考入省立第三中学,1923年考入衡阳省立三师,为学运和学联领导人之一。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底到武汉农讲所学习,1927年任中共耒阳县委执委书记。参加湘南起义后上井冈山,任红军团党代表。1928年5月底率部

  • 杨桂芳

    名人大全编辑:笑红尘标签:杨桂芳

    杨桂芳(1899~1973)南郑县县秦家坝乡人。家贫,幼时曾替人放牛。12岁随杨登明学唱端公戏,20岁跟张本家(时人称名旦为本家,名不详)改学桄桄剧,凭其勤奋好学和一副好嗓子,成为桄桄剧的名演员。中文名:杨桂芳国籍:中国出生日期:1899年逝世日期:1973年职业:南郑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戏剧家

  • 何庆芝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何庆芝

    何庆芝,飞行器构造与结构力学专家,航空航天教育家。1957年主持筹建了中国第一个弹道火箭专业。1958年主持研制并发射成功我国第一枚高空探测火箭。在疲劳断裂力学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中,取得显著成绩。他从事高等教学五十多年,先后开出近二十门课程;编写和翻译十多本教材,在国内外发表了大量的论文;培养大批本

  • 承天皇太后

    名人大全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承天皇太后

    承天皇太后,名萧绰,生于953年,卒于1009年,中国辽朝女军事统帅、政治家。小字燕燕,辽朝皇太后,辽景宗耶律贤的皇后。在民间戏曲中被称为萧太后。辽大臣北府宰相萧思温的第三女。969年被册封为皇后,因辽景宗体弱多病,所以萧绰多临朝摄政,景宗去世,年仅35岁。萧绰在母寡子幼的情况下稳定了辽朝局势。10

  • 姚溱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姚溱

    姚溱(1921.03.20~1966.07.23),男,曾用名姚静,化名姚澄波,笔名秦上校、丁静、马里宁、秦佐、波光,江苏南通县金沙镇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无产阶级的忠诚战士,中国新闻记者、编辑、军事评论家,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共中央宣传部原副部长,中国拉丁美洲友好协会原

  • 邵志刚

    名人大全编辑:黑姑娘标签:邵志刚

    邵志刚(1907-1931),浙江绍兴县陶堰镇邵家溇人,出生于江苏吴江盛泽镇。江苏革命烈士。中文名:邵志刚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地:江苏吴江盛泽镇出生日期:1907逝世日期:1931信仰:中国共产党祖籍:浙江绍兴县陶堰镇邵家溇邵志刚烈士“和平老人”邵力子的次子,生母屠玉瑛为绍兴县平水镇上灶人。9读蒋

  • 冯毅之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冯毅之

    冯毅之(1908—2002),山东青州人,中共党员,高中毕业,历任北平左联组织部长,八路军四支队新一营营长,益都、淄川、博山、临朐四县办事处主任,鲁中区文艺协会主任,青州市长,中共山东省委文艺处处长,山东省文化局局长兼党组书记,山东省文联主席兼党组书记,山东艺术学院院长;1932年开始发表作品。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