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吴世昌

吴世昌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1936 更新时间:2024/1/15 23:19:08

吴世昌(1908年-1986年),著名汉学家、红学家。吴世昌素以红学研究而著称于世。他的《红楼梦探源》、《红楼梦探源外编》等巨著为红学研究另辟新蹊。

基本资料

名:吴世昌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浙江海宁

出生日期:1908年

逝世日期:1986年

职业:汉学家、红学家

代表作品:《〈红楼梦〉探源外编》、《红楼探源》、《诗词论丛》、

籍贯:浙江

人物简介

吴世昌(1908~1986),字子臧,浙江省海宁硖石人。著名汉学家、红学家。他8岁丧母,10岁丧父。12岁时,小学没念完就被送到中药店当学徒。艰难岁月的磨练使吴世昌从小就有一股奋发上的精神。1925年他进入嘉兴秀州中学当“自助生”,仅用两年半时间就学完全部中学课程并考上南开大学预科二年级,一年后又考入燕京大学英文系。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被破格吸收为哈佛燕京学社国学研究所研究生,获硕士学位。

人物生平

他还是一位具有真知灼见的词学家,一位学贯中西、精通文史的学问家。1947年,吴世昌应聘赴英国牛津大学讲学,并任牛津、剑桥大学两大学博士学位考试委员。1962年回国后,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文学研究所研究员。1978年起,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同时还亲自报导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

吴世昌是一位赤诚的爱国者。“五卅”运动时,他在嘉兴秀州中学读书,曾发起学生爱国运动。“九一八事变”事变后,吴世昌第一个在燕京大学张贴“告全体同学书”,点燃了大学抗日活动的熊熊烈火,并被选为燕大第一届学生抗日会主席。抗战胜利后,他曾在《新华日报》发表诗文,反对蒋介石发动内战。

1962年,正是国家困难时期,他婉言谢绝了国外一些大学的聘请,毅然响应周总理号召,率全家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吴世昌晚年还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他是政协第四、五届全国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和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他还是《87版红楼梦》的顾问。

人物事迹

吴世昌先生出身贫苦,通俗的讲,就是自学成才。他曾回忆十来岁时读杜牧的《阿房宫赋》,旧书没有标点,一开头只见十二个字“六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怎么也看不懂。就跑去问比他大四岁的哥哥吴其昌,哥哥并不教他,反问:“六是什么?”答:“四五六的六。”“王呢?”“国王。”“毕是什么?”“毕是完了。”“六王毕呢?连起来讲。”答:“六个国王完了。”“这不对了,怎么会不懂呢?”哥哥鼓励他。这样一问一答,只有“兀”字实在不懂,哥哥说是“光秃秃”。他问:“四川的山为什么光秃秃?”“自己想想看。”“没有树了。”“树到哪里去了?”“砍了?”“砍下来干什么?”他看到下句有“阿房出”,便答:“造阿房宫了。”这一下全懂了。先生说:“他们的不教之教比任何教导都有效,使我以后养成了自问自答自己钻研的习惯。”先生学词也是如此。他不同于许多词学家,有明确的师承关系,而完全是靠自己摸索出来的。他说:在初中时读词,曾经上当受骗,即上索隐派的当,某些注家的骗。他读的第一部词书是张惠言的《词选》,张说温庭筠的《菩萨蛮》是“感士不遇也”,冯正中的《鹊踏枝》“忠爱缠绵,宛然《骚》《辨》之义”,又说“此词盖以排间异己者”,这些评注和内容怎么也连不起来,越看越糊涂,再也看不下去了。上大学后,读的是英文系,但因对诗词感兴趣,曾到国文系听顾随、闻宥先生讲课。他靠自己思考规规矩矩读完的第一部词集是《清真词》,自己找出韵脚,自己断句,再查典故,彻底弄清原意。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终于悟到:词本身是清楚的,是可以读懂的,常州派的评语是骗人的。由此得出一条经验:要读原料书,少读或不读选集和注本,要独立思考,才不至于上当受骗。

吴世昌先生的词学理论,崇尚一个“真”字,填词要“讲真话”,研究词及词学要符合其本来的真实面貌。他的词学观择其要者,一为绝不相信索隐派的“微言大义”、“寄托说”;二为反对以豪放、婉约划线分派;三为就词中论词,即研究词本身的结构来理解它,并着力扫清清宁人词话中一些不可靠的材料。这些都是词学研究中最根本的问题,也是首先要弄清的问题。1982年他应邀到日本讲学,做了《有关词学的若干问题》的讲演,轰动了日本汉学界,《朝日新闻》称:吴世昌创立新说,向传统词论观挑战!先生的诗词,向为专家推重。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早年的旧诗出入唐宋,率意信笔,不拘一家。词则取径二晏以入清真、稼轩,独不喜梦窗、玉田。”本书选载了他的一部分旧诗词创作。

人物评价

吴世昌一生为人存真、治学求实。他从不迷言权威,更不人云亦云。他主张独立思考。在原则问题上,他从不退让,永远保持着勇于追求真理的蓬勃朝气。“读书常不寐,嫉恶终难改”,这是他《七十自述》中的诗句,也是他诗书生涯的真切写照。

标签: 吴世昌

更多文章

  • 莫友芝

    名人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莫友芝

    莫友芝(1811~1871)字子偲,自号郘亭,又号紫泉、眲叟,贵州独山人。晚清金石学家、目录版本学家、书法家,宋诗派重要成员。家世传业,通文字训诂之学,与遵义郑珍并称“西南巨儒”。中文名:莫友芝别名:紫泉国籍:中国民族:布依族出生地:贵州省独山县出生日期:1811年逝世日期:1871年职业:翰林院庶

  • 戈公振

    名人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戈公振

    戈公振(1890.11.27-1935.10.22),名绍发,宇春霆,江苏省东台市人。中国现代著名新闻学家、20世纪30年代著名的新闻记者、中国新闻史学拓荒者。戈公振的著作《中国报学史》,最早论述了中国新闻史,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泛论新闻学,开创全面系统的研究中国新闻发展史的先河,成为研究中国思想文化史

  • 谢銮恩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谢銮恩

    谢銮恩(1834年—1921年),字子修,福建闽侯(今福州市)人。清朝举人,人称大德公,冰心祖父。毕生讲学于福州光禄坊道南祠,广收闽县、侯官、闽清及邻里儒生,主要门生有萨镇冰、黄乃裳等。课余扫除祠前闲地,辟为花圃,作《道南祠花圃题咏》。民国10年(1921年)逝世,享年87岁。中文名:谢銮恩别名:子

  • 恽寿平

    名人大全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恽寿平

    恽寿平(1633—1690),初名格,字寿平,以字行,又字正叔,别号南田,一号白云外史、云溪史、东园客、巢枫客、东野遗狂、草衣生、横山樵者。江苏武进人。清代著名画家。创常州派,为清朝“一代之冠”。特点是以潇洒秀逸的用笔直接点蘸颜色敷染成画,讲究形似,但又不以形似为满足,有文人画的情调、韵味。其山水画

  • 程门雪

    名人大全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程门雪

    程门雪(1902—1972)中医学家。毕生致力于中医临床和教学工作,对伤寒、温病学说有深邃的理论造诣,博采古今,熔经方、时方与一炉,善用复方多法治疗热病和疑难杂症,用药以简洁、轻巧、灵动见长。中文名:程门雪国籍:中国出生地:江西婺源出生日期:1902逝世日期:1972职业:中医学家代表作品:《伤寒论

  • 劳乃宣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劳乃宣

    劳乃宣(1843——1921),字季瑄,号玉初,又号韧叟。籍贯浙江省嘉兴府桐乡(又山东省武定府阳信)。中国近代音韵学家。清末修律,礼、法之争中礼教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劳乃宣坚持“本旧律之义,用新律之体”的修律方针,主张凡属三纲五常的伦理纲常都纳入新刑律之中。他的法律思想是中国封建正统法律思想在中国近

  • 谭道源

    名人大全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谭道源

    谭道源(1887年~1946年),又名谭逸如,湖南湘乡人,因无钱升学,经伯父谭椿年引荐,1903年春(16岁)考入湖南陆军兵目学堂,他身材高大。1905年夏,经蔡锷挑选,即与同学岳森、雷飚等20余人去广西桂林筹办陆军学堂,并任教官。1946年8月2日,病逝于长沙市。2005年,荣获中央颁发的“抗日战

  • 吕振羽

    名人大全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吕振羽

    吕振羽,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湖南省邵阳县(今属邵阳)人。他曾撰写了大量史学理论建设的论文,辑入《史学研究论文集》、《史论集》、《吕振羽史论选集》。中文名:吕振羽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湖南省邵阳县金称市镇出生日期:1900-1-30逝世日期:1980-7-17职业: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毕业院

  • 清四王

    名人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清四王

    清四王,是指清朝初期以王时敏为首的四位著名画家:王时敏、王鉴、王原祁和王翚。他们在艺术思想上的共同特点是仿古,把宋元名家的笔法视为最高标准,这种思想因受到皇帝的认可和提倡,因此被尊为“正宗”。“四王”以山水画为主,各自画风略有区别,又以师承关系,分为“娄东”与“虞山”两派,影响了后代三百余年。又称“

  • 彭子益

    名人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彭子益

    彭子益(1871-1949年),云南大理鹤庆人。清末民国年间著名白族医学家。彭子益出言诙谐辛辣,孤傲不驯,才学过人,识见超迈不与同道合。少年时代就对医道情有独钟。经过不断的精心研读,他对传统中医理论典籍的理解和把握达到了一个辨识透辟,由博返约的层次。成年後,负笈游历重庆,自荐于吴棹仙创办之重庆巴县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