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谭小培

谭小培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602 更新时间:2023/12/24 17:36:29

谭小培(1883年-1953年),京剧老生。字嘉宾,乃谭鑫培之五子。其常演剧目有:《二进宫》、《黄鹤楼》、《黄金台》、《碰碑》、《问樵闹府》、《卖马》、《失街亭》、《战蒲关》等

基本资料

中文名:谭小培

别名:嘉宾

国籍:中国

出生日期:1883年

逝世日期:1953年

职业:京剧老生

代表作品:《二进宫》、《黄鹤楼》、《黄金台》、《碰碑》、《问樵闹府》

主要成就:谭派第一人

性别:男

人物简介

谭小培:京剧老生,湖北江夏(今属武汉市江夏区)人。幼入小荣椿班习老生,后该班报散,转入小洪奎社。他长期为名角挎刀,与尚小云、程砚秋等合作多年。1917年,谭小培与其父在吉祥园父子同台演出《碰碑》,台上台下两父子,传为佳话。中年后在家课子传艺,与其父商定送子谭富英入富连成学艺。富英享名时,小培傍其子演出《捉放曹》,饰吕伯奢,新一代父子同台。后为其子组社搭班充任管事。因嗓音条件,高亢不足,但苍凉浑朴韵味醇厚,所演剧目亦系其父常演之戏,继承其父风格。

人物经历

谭小培有文化,懂外语,会开车,思想活跃新潮,可谓当时的“新人类”,他一方面要管家里面上百口,46间房的生活开销和衣食住行,还得为谭富英演出去谈戏码,定包银,安排剧目和日程。每次谭富英演出他是必亲自陪同,为其把场,并且善于根据剧场情况变化而变化,有时这个戏效果好,多演几场,小培并不让其一下子没完没了地演,见好就收,留下好念想,下次来包银会更多。有一次到上海演出,小培感到政治气候不好,下令马上返京,果然,刚刚回到北京,从上海到北京的交通就中断了,由此可见,谭小培不但是一位艺术家还是位头脑灵活的经营管理人才,难怪世人对其羡慕不已,称其为上吃老,下吃小,是谭派最风光第一人。

“上世纪30年代之初,北平报纸上发表过一幅谭门祖孙三代的漫画,风趣幽默,曾轰动一时。画面上中间为谭小培,上首为其父谭鑫培,下首为其子谭富英,谭小培口中吐出二行言语。小培对鑫培说:‘你的儿子不如我的儿子。’又回过头来对富英说:‘你的父亲不如我的父亲。’大家一望而知,小培说来说去,就是说自己不如父亲,也不如儿子,这的确是公认的事实,不过说穿了未免对谭小培有点挖苦。”据说有人把这幅漫画拿给他看时,谭小培自己却毫不介意,不但未怒、反而呵呵大笑,说画家把他在谭门想起的作用给画出来了。张诒和书中记录的一件“往事”:谭小培先生意欲高抬一下自己的爱婿叶盛长先生,书中记录说“1944年的一个夏天,岳父谭小培对这位姑爷说:‘你出科以后,陪着三哥、四哥唱这么多年了,也该自己闯荡闯荡了。’‘怎么个闯荡法呀?’姑爷问。‘得自己挑班挂头牌。’叶盛长吓了一跳:‘我行吗?’‘怎么不成?事在人为嘛。你看你三哥、四哥都能挑班,你为什么就不行?即使不能长期挑下去,也得短期挑些日子,往后人家提起你来,也得说你不光是陪人家唱过,自己也挑过班儿。’叶盛长真动了心,可这班儿怎么个挑法?单凭自己行吗?岳父见他面有难色,就说:‘我替你想办法,你就听我的信儿!’说罢,谭小培就大包大揽干起来。冲着谭家、叶家的人情和面子,谁都答应帮忙。叶盛兰当即表示心甘情愿为弟弟挂二牌。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在阴历初七,北京前门外的中和戏院贴出了以叶盛长为头牌老生的广告。戏码是《群英会》,‘富连成’的师兄都来帮衬,凑成一个强大的阵容,戏院也卖了个满座。所有的演员都使劲儿,要把这个新主演托起来。演了几场,觉得姑爷的嗓子毕竟不是挑大梁的人,聪明机灵的谭小培当机立断,就此打住。叶盛长挑班挂头牌的演艺生涯,搞了一个多星期便“歇菜”了。散摊儿的时候,叶盛兰对比自己小八岁的弟弟说:‘只要你愿意,我还能陪着。’

前一件事说明:谭小培先生自己十分清楚处在自己的父亲和自己的儿子两座京剧艺术高峰之间的相对是低谷的状态和位置,他也十分清楚自己应该要些什么?以及能够得到些什么?后一件事则说明:谭小培先生很明智,当他终于知道了自己的爱婿“毕竟不是挑大梁的人”以后,便不再强求。他不是那种自欺欺人、把自己的头扎在沙堆里的鸵鸟式的颟顸人物,而是一位深明事理的智慧长者。他的长者之风令后人可钦可敬!

上世纪30年代之初,北平报纸上发表过一幅谭门祖孙三代的漫画,风趣幽默,曾轰动一时。画面上中间为谭小培,上首为其父谭鑫培,下首为其子谭富英,谭小培口中吐出二行言语。小培对鑫培说:"你的儿子不如我的儿子。"又回过头来对富英说:"你的父亲不如我的父亲。"大家一望而知,小培说来说去,就是说自己不如父亲,也不如儿子,这的确是公认的事实,不过说穿了未免对谭小培有点挖苦。据说谭小培自己看到了这幅漫画毫不介意,反而呵呵大笑,说画家把他在谭门想起的作用给画出来了。承继了全部家学的谭小培在家族史上更多的是“承上下”,培育下一代。谭小培出生时父亲谭鑫培早已成名,在他壮年时儿子谭富英又已成名,他夹在两头红的中间,京剧界对他素有“少年公子老封翁”之称,认为谭小培是很有福气的人,不仅培养了孙子谭元寿,还怀抱过曾孙谭孝曾

京剧世家

谭鑫培,男,京剧老生。名金福,艺名小叫天。湖北江夏(今武汉市)人。先工武生,后改老生。幼年随父谭志道进北京,入金奎科班学老生,因其父有叫天之称,故其艺名小叫天。出科后搭永胜奎班和三庆班演出,并向程长庚、余三胜、王九龄、卢胜奎、冯瑞祥等学艺。1880年(光绪六年)转入四喜班,不久即自组同春班。1890年任踦平署外学民籍教习,专演老生戏。1900年后,演技愈趋成熟,被京沪两称伶界大王。1917年被北洋军阀逼演堂会后心情抑郁,不久病逝。

谭富英(19061977),名豫升。祖籍湖北江夏(今武昌),生于北京。出身梨园世家。曾祖父谭志道是与程长庚同时期的老旦演员,嗓音高亢,人称“叫天儿”。祖父谭鑫培,父亲谭小培。谭富英幼承家学,十二岁入富连成科班,向萧长华、王喜秀、雷喜福等老师学习,习老生。谭小培对儿子学戏要求甚严厉,谭富英出科后拜余叔岩为师。谭富英在演唱和武功方面均有深厚根基,尤其擅演靠把老生戏。后来,他在继承谭鑫培和余叔岩的基础上,经过不断揣摩、研究,又根据自身优长,加以丰富发展,形成了一种酣畅淋漓,朴实大方的风格,成为一名文武俱佳,以精湛的演唱艺术及精到的武工身段闻名于世的、全面发展的表演艺术家。在四十年代初期,他曾与马连良、杨宝森、奚啸伯被誉为新四大须生,世称“马、谭、杨、奚”。为了区别乃祖“老谭派”,一般则誉称谭富英为“新谭派”。

谭元寿(1928年——)谭派老生,谭派艺术第五代掌门人,出生北京,祖籍湖北江夏(今属武汉市)。出身梨园世家,家学渊源,曾祖父谭鑫培为谭派创始人,祖父谭小培、父亲谭富英均继承谭派,均是京剧发展史上划时代的表演艺术家。1938年,入富连成社科班,从雷喜福、张连福、刘盛通学老生,从王连平、茹富兰学武生,文武兼备,擅演各类老生戏并兼演武生。1945年出科后,曾为荀慧生"挎刀"、参加裘盛戎的班社。1949年自行挑班。1954年加盟北京京剧团,在马连良、谭富英、张君秋、裘盛戎、赵燕侠等流派艺术大师领衔的艺术氛围中,演技逐年走向精到娴熟、渐成大家气候,嗓音高亢嘹亮,扮相清秀疏朗,台风古朴苍劲,一派国粹本色。对于谭门本派的经典戏《战太平》、《失空斩》、《打棍出箱》、《黑水国》、《定军山》等,唱、念、做、打、舞无不驾轻驭熟,深得国粹精髓,至于象《打金砖》、《野猪林》、《连环套》这样亦文亦武极见功夫的剧目,更是他久演不衰的拿手杰作。他不仅在继承传统戏方面卓有成就,还排演了一些现代戏,尤其《沙家浜》中郭建光一角,不论唱念还是表演,都进行了新的尝试和探索,其人物形象早已深入人心。其子谭孝曾、其孙谭正岩均承袭祖业,为京剧观众所熟知。

主要作品

其常演剧目有:《二进宫》、《黄鹤楼》、《黄金台》、《碰碑》、《问樵闹府》、《卖马》、《失街亭》、《战蒲关》等。

艺术特色

因嗓音条件,高亢不足,但苍凉浑朴韵味醇厚,所演剧目亦系其父常演之戏,继承其父风格。

活动年表

1917年3月5日,农历丁巳年二月十二日:谭富英入富连成科班

1918年2月2日,农历丁巳年十二月廿一日:尚富霞入富连成科班1919年9月9日,农历己未年闰七月十六日:荀慧生首次在上海天蟾舞台以《花田错》打炮

1922年,农历壬戌年:马连良搭尚小云的玉华社

1925年12月3日,农历乙丑年十月十八日:言菊朋自协庆社辞班

1929年2月21日,农历己巳年正月十二日:程砚秋二次赴武汉演出

1931年6月9日,农历辛未年四月廿四日,15时:上海杜氏祠堂落成会演第一天

1931年6月10日,农历辛未年四月廿五日,12时:上海杜氏祠堂落成会演第二天

1931年6月11日,农历辛未年四月廿六日,12时:上海杜氏祠堂落成会演第三天

1938年10月19日,农历戊寅年八月廿六日:李少春拜余叔岩为师

标签: 谭小培

更多文章

  • 黄祖炎

    名人大全编辑:心作祟标签:黄祖炎

    黄祖炎,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龙回镇人,1908年5月出生于江西省南康区的陶业工人家庭,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山东军区政治部主任。1951年3月13日遇害牺牲。中文名:黄祖炎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江西省赣州南康出生日期:1908年5月逝世日期:1951年3月13日职业:原山东军区政治部主任

  • 程元

    名人大全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程元

    程元,上海警备区原副军职顾问、黄埔军校同学会副会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常务理事。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程潜之子。第五、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中文名:程元外文名:chengyuan国籍:中国香港出生地:湖南醴陵出生日期:1922年逝世日期:2008年职业:上海警备区原副军职顾问程元(1922-20

  • 李燮和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李燮和

    李燮和(1873—1927),字柱中,号铁仙,汉族,安化蓝田人(今涟源蓝田街道)。生于湖南省安化县蓝田镇。光复会元老,近代资产阶级政客。1900年,李燮和到长沙求学,得识黄兴、刘揆一等人,自此走上革命道路。20世纪初,正是资产阶级革命团体风起云涌的时代,李燮和首先加入了黄兴为首的华兴会,并约集同志者

  • 王巩

    名人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王巩

    王巩约生于公元1048年前后,字定国,自号清虚先生,莘县人,王旦之孙。生卒年均不详,一般认为生于1048年,约1117年(宋徽宗政和年间)去世。晚年徙居高邮(今江苏高邮)。有画才,长于诗。苏轼守徐州,巩往访之,与客游泗水,登魋山,吹笛饮酒,乘月而归。轼待之于黄楼上,对他道:“李太白死,世无此乐三百年

  • 张广才

    名人大全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张广才

    张广才(1900-1970)湖北黄陂人。1928年参加革命活动,在中共黄陂县委做交通工作。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共黄冈县委书记,红四方面军第4军10师30团政治委员,第25军73师政治委员,第31军政治委员,川陕省军区司令员,第四军政治委员,33

  • 徐斌洲

    名人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徐斌洲

    (1912年10月1日-1996年12月27日),出生于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一贫苦农民家庭。解放战争时期,参加了辽沈、平津、强渡长江等战役,任东北民主联军6纵队政治部主任、17师政委、四野49军政委。英勇善战,屡立战功。1950年,徐斌洲首批入朝作战,任志愿军39军政委。他率领所属部队在朝鲜战场上

  • 李昆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李昆

    李昆(1930年2月18日-2008年3月12日),原名李心亮,生于天津,后来到台湾继续演出电影与电视剧。曾为香港邵氏国语片演员,2001年以《逆女》中的演出荣获第三十六届金钟奖单元剧最佳男配角。其他作品有《黄金部队》《鬼马双星》《精武门》等。中文名:李昆出生地:天津出生日期:1930年2月18日逝

  • 林尹民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林尹民

    林尹民(1887-1911),字靖庵,福建闽侯人。与林文、林觉民(三人同年生、同年为创建民国而捐躯)并称黄花岗“三林”。林尹民年少时素有大志。曾东渡日本留学,入读成城学校。庚戍夏间,由林文介绍入同盟会。早存许国之志,婉却娶妇之命。1911年4月,随黄兴、林文、方声洞等革命党人参加攻打广东督署,英勇战

  • 黄欧东

    名人大全编辑:晴天标签:黄欧东

    黄欧东,1905年9月14日生,江西永丰人。又名黄次洲。1915年入私塾读书,1919年受五四运动影响,参加集会和示威游行,192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革命工作。曾任中共黑龙江省委委员兼建设厅厅长,辽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中文名:黄欧东别名:黄次洲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地:江西永丰出生日期:19

  • 罗荣寿

    名人大全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罗荣寿

    罗荣寿(1918—1995),著名相声演员。北京人。幼年拜舅父赵霭如学说相声,学艺七载,十五岁出师从此开始他的艺术生涯。曾长期与白全福、高凤山、李桂山、郭全宝合作,在京、津、济南、沈阳等地演出。1950年参加相声改进小组,任副组长,致力于相声的改革工作,积极编演新段子。后加入北京市曲艺团,198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