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杨玉科

杨玉科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3226 更新时间:2023/12/31 1:06:22

玉科(1838-1885年),清朝著名的爱国将领。字云阶,白族,今兰坪县营盘街人。同治初,以义勇入清军滇池营,隶和耀曾麾下,累功擢为前锋,守备,升游击、参将、总兵,升提督,赐号“励勇巴图鲁”。赐黄马褂。1885年初,法以重兵入关,开关搦战,中炮亡。追赠太子少保,谥武愍。

基本资料

名:杨玉科

国籍:中国

民族:白族

出生地:兰坪县

出生日期:1838

逝世日期:1885

职业:将领

人物简介

清同治(1862-1874)初,以义勇入清军滇池营,隶和耀曾麾下,参加镇压杜文秀回民起义。

1864年,获代理云南布政使岑毓英的赏识,擢为前锋,守备。

1865年,攻陷义军据点丽江、鹤庆,由是显名。后屡与杜文秀交战,升游击、参将、总兵,清廷赐号“励勇巴图鲁”。

1872年,攻破大理城,迫杜文秀自杀,升提督,御赐黄马褂。

1875年(光绪元年),奉旨搜捕击杀英国间谍马嘉里的边民。又奉命镇压邓川州(洱源邓川)、腾越(腾冲)人民起义。

1877年,迁广东高州镇、署提督。在家乡营盘镇捐资创建了第一所学校—“沧江书院”,并聘请内地教师,让当地学生免费接受文化教育。

1877年(清朝光绪三年)10月15日,云南提督杨玉科调任,将其在大理的爵府、田产及其它产业捐赠地方办学,由迤西道承办“五府”(大理、楚雄、永昌[今保山]、丽江、顺宁[今临沧]),“三厅”(蒙化[今巍山]、景东、永胜)所共有的公立书院,从此放学不缀。

云南省大理市大理第一中学,至今已有137年的办学历史。1902年始办新学,1911年定为“省立第二中学”,1932年由省政府命名为“云南省立大理中学”,素以“滇西最高学府”著称。

从1911年正式“省立第一中学”至今,该校已培养了三万多名高、初中学生。

1884年(光绪10年),中法战争爆发,自广东率广武军三营出镇南关(今友谊关),他镇守谅山府属的观音桥,设伏三道,大败万法兵,数战皆捷,毙伤大批法军,使法军闻风丧胆。

后来,由于清军西线主将、广西巡抚鼎新不战自退,弃谅山等地,撤入镇南关内。杨玉科在关外失去后援,遭敌重围,仍毫不退缩,英勇杀敌,孤军奋战,未能奏效。

1885年初,法以重兵入关,教民应于内,玉科曰:“吾百战余生,今得死所矣!”开关搦战,中炮亡。妻牛氏亦以身殉夫。清廷追赠太子少保,谥武愍。

《清史稿》记载

杨玉科,字云阶,寄籍丽江。其先居湖南善化,既贵,还本籍。同治初,从和耀曾讨回。岑毓英征曲靖,识拔之,命领百人为前锋,积功至守备。四年,署维西协。祖裕叛,杀把总陈聪。毓英虑生变,檄玉科代之。玉科至,刺杀祖裕,宣谕部众,皆伏服,遂克丽江、鹤庆,繇是显名。

俄而杜文秀来援,拥众可二十万。玉科所部止数千人,屡战弗胜。二城复陷,玉科溃围出走永北。六年,从克镇雄,长驱猪供箐、海马姑,与有功,叙游击。七年,西寇环逼省城,玉科绕四川会理,间道袭元谋、马街,规武禄,抄其后,克之,进平罗次。八年,平柯渡、可郎,迁副将,赐号励勇巴图鲁。乘胜规嵩明,下寻甸。毓英奏令主三姚军事,连复大姚、浪邓。省城围解,擢总兵。明年,破姚州土城,被巨创。益开地道三十馀穴,雷发,北城陷,遂拔,擒伪将马金保、蓝平贵。三姚平,擢提督,易勇号瑚松额。无,州西警,复令主大理、丽江军事,发全师速援宾、邓,遂败寇云南驿。其冬,克长邑村,进规炼铁,擒伪都督杨占鹏。於是大理北路定,权开化镇总兵。

十年春,克宾川。初,永昌之陷也,玉科为伪将马双元所得,见其人可用,劝归命,与订交,嘱异时得志相援手,纵之归。至是约为内应,克之,署提督。攻大理小关,邑寇诈降,设座礼拜寺,约玉科往。比入,心动,命移座;动如故,命再移,有间,地雷发,得不死。玉科怒,手刃四人,双元锐身护之出,竟复其地。

逾岁,连下漾濞、赵州,进规大理。其地东临洱海,西倚苍山,自文秀窃据,内筑土垣,包伪禁城其中。玉科掘隧以攻,轰溃东南城,诸军蹈隙入。寇死拒,复窖地雷破之。顿莲花池,益师五千环攻城。文秀开壁出荡,亲击之。败退,饮毒不即死,其党蔡廷栋舁以献,气息仅属,割其首解送省城。毓英至,廷栋佯乞款,阴埋地雷於行馆,迎玉科。玉科诺之,潜至伪府,据炮楼大呼,兵士争血战。毓英隐卒城外,度玉科已达,乘夜梯登。两军既合,巷战竟日,寇披却,越数日,夺门走。克伪都,获文秀家属及廷栋等百三十人。捷入,赏黄马褂,予骑都尉世职。十二年,克锡腊、顺宁,移师协取云州,再予一骑都尉。全滇告宁,改一等轻车都尉。明年,入觐,垂询滇池战状,视伤痕恻然。光绪改元,还署任,赐头品服,晋锡二等男。

是时,滇边野夷杀英官马嘉理,英公使诉於朝,朝旨趣捕急。玉科搜获而通凹、腊都等十五人,鏁送省城伏诛。谳定,会邓川罗洪昌谋乱,袭州城,遂移师马甲邑,克东山,擒渠率。二年,移广西右江镇。创发,乞解职,疏甫上,适苏开先陷腾越,势岌岌。玉科力疾视师,不百日悉平之,被赏赉。三年,徙广东高州镇。六年,署陆路提督,坐其侄汝楫仇杀知府孔昭鈖,镌三级。寻复。

十年,法越事起,率师出关,扼观音桥,法军至,设三伏败之。闻谷松警,亟往援,而敌已乘虚入,数战皆利。明年,法以重兵入关,教民应於内。玉科曰:“吾百战馀生,今得死所矣!”开关搦战,中炮亡,诸军皆溃,至无人收其尸。李秉衡莅关,乃归其丧,妻牛氏殉焉。追赠太子少保,谥武愍,予大理、镇南关建祠。

标签: 杨玉科

更多文章

  • 崔嘉彦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崔嘉彦

    崔嘉彦(1111—1191年),字希范,号紫虚、紫虚道人,别人称呼他为‘崔真人’。南康军建昌(今江西省永修县)人。南宋医学家,道士。南宋淳熙(1174-1189)年间,朱熹担任‘知南康军’,崔嘉彦在不远的西原山建立道观。他撰写了《紫虚脉诀》(又称《脉诀》、《四言脉诀》、《崔真人脉决》、《东垣脉诀》、

  • 黄友岐

    名人大全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黄友岐

    中国著名的老一辈神经精神病学家、临床医学教育家黄友岐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1993年10月5日上午10时10分在长沙逝世,享年86岁。中文名:黄友岐国籍:中国出生地:福建省福州市出生日期:1907年2月逝世日期:1993年10月5日毕业院校:湘雅医学院1935年9月至1939年8月在北平协和医院脑系

  • 弘暾

    名人大全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弘暾

    胤祥第三子多罗贝勒品级弘暾(农历1710年(康熙四十九年)十二月十一~1728年(雍正六年)七月二十;公历1711.1.29~1728.8.25)康熙四十九年十二月十一日丑时生,母嫡福晋兆佳氏,尚书马尔汉之女;雍正元年初封世子,六年戊申七月二十日辰时卒,年十九岁。嫡夫人富察氏,佐领福庆之女。三子:长

  • 陈奂

    名人大全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陈奂

    陈奂(1786—1863),一作陈焕,字硕甫,号师竹,晚自号南园老人,江苏长州(今苏州)人。咸丰元年,举孝廉方正。先后师事江沅、段玉裁,又曾问学高邮王念孙、王引之学,与闻经学家法。毕生殚精竭虑,专攻经学,于《毛诗》用力最勤。著有《毛诗传疏》《毛诗说》、《毛诗九谷考》、《毛诗传义类》、《郑氏笺考征》及

  • 王九龄

    名人大全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王九龄

    生于1818年8月12日,卒于1885年7月30日,享年68岁,清朝著名的戏剧演员。既善于表演,还善于主持排演剧本,其成名比“老三杰”略晚,但艺术上颇有独到之处,故当时社会上有将他与“老三杰”并列,称为“老四派”者,其弟子有王玉芳等。孙菊仙、时慧宝亦有宗王之处,谭鑫培也吸取了他的某些长处。中文名:王

  • 谢申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谢申

    谢申,生于1898年8月23日,籍贯广东电白。长期从事土壤的研究和教育工作,系土壤学家。著有《厩肥概说》、《粮食增产与土壤调查》等。中文名:谢申外文名:xieshen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地:广东省电白区出生日期:1898年8月23日逝世日期:1990年8月1日职业:土壤专家毕业院校:中山大学农学院

  • 陈昌曙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陈昌曙

    陈昌曙(1932年7月生,2011年3月20日于沈阳逝世),著名技术哲学家。中文名:陈昌曙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生地:湖南常德出生日期:1932年7月逝世日期:2011年3月20职业:技术哲学家主要成就:我国技术哲学领域的开拓者代表作品:《技术哲学引论》陈昌曙(1932年7月生,2011年3月20日

  • 郭仲衡

    名人大全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郭仲衡

    郭仲衡,应用数学和力学家,对理性力学发展起过重要的推动作用。他是国际上公认的对弹性理论有卓越贡献的代表人之一。他在力学基础,张量分析,应用力学,现代数学与力学的结合方面有一系列创见性的研究成果。中文名:郭仲衡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地:广州市出生日期:1933年3月2日逝世日期:1993年9月22日职

  • 李小缘

    名人大全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李小缘

    李小缘(1897.2.9~1959.12.26)原名李国栋,江苏省南京市人,图书馆学家、目录学家,毕生从事图书馆事业。6岁入私塾,12岁读金陵中学附属小学,既而又升入金陵中学。中文名:李小缘国籍:中国出生地:江苏省南京市出生日期:1897.2.9逝世日期:1959.12.26毕业院校:金陵大学辛亥革

  • 罗继祖

    名人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罗继祖

    罗继祖字奉高,后取鲁迅“俯首甘为孺子牛”诗意改字甘孺,晚年号鲠庵、鲠翁。祖籍浙江上虞,1913年4月出生于日本京都。自幼与祖父、著名金石学家、文献学家罗振玉一起生活,接受严格的庭训,从塾师读古书、习书画。他从未进过学校,也没取得过任何学历,却熟读从《四书》、《五经》到《东华录》等典籍,学贯文史,博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