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钱令希

钱令希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360 更新时间:2024/1/8 4:41:21

钱令希(1916.7.16-2009.4.20),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人,工程力学家,中国计算力学工程结构优化设计的开拓者。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毕业于上海国立中法上学院(现上海理工大学),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获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最优等工程师学位,195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7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成员,1998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钱令希长期从事力学的教学与科学研究工作,在培养人才和推动科技进步两方面做出重要贡献。在结构力学、板壳理论、极限分析、变分原理、结构优化设计等方面有深入研究和重要成果。主张力学为工程服务,并身体力行,在桥梁、水坝、港工、造船和国防等工程中发挥了力学研究的作用。在大连理工大学培养和带领出一支优秀的计算力学队伍,在工程力学和结构优化设计方面做出显著成绩。

基本资料

中文名:钱令希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江苏省无锡市

出生日期:1916年7月16日

逝世日期:2009年4月20日

职业:工程力学家

毕业院校:布鲁塞尔自由大学

信仰:共产主义

主要成就:中国计算力学工程结构优化设计的开拓者

代表作品:《工程结构优化设计》

人物生平

民国五年(1916年)七月十六日,钱令希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县。

民国十七年(1928年)十月,12岁的钱令希经过一个暑假的学习,跳过初中考入了上海中法国立工学院高中部。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八月至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七月,就读于上海中法国立工学院。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九月,以土木科第一名的成绩,从上海中法国立工学院毕业。同年10月,得中比庚款委员会的选拔,被保送到比利时的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留学。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八月至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七月,在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留学,获得“最优等工程师”学位。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钱令希回国,在昆明被刚刚成立的叙昆铁路局录取为“试用”。

民国三十年(1941年)至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钱令希先后在川滇铁路公司、熊庆来为校长的云南大学和茅以升领导的交通部桥梁设计工程处工作。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十一月,钱令希应浙江大学工学院院长国松教授之邀,到内迁遵义的这所大学任教。在那里,他受竺可桢校长倡导的“求是”学风的熏陶,写出了《悬索桥近似分析》一文。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经当时内迁重庆的北平图书馆推荐,在美国《土木工程学报》发表他的另一篇《关于梁与拱的函数分布与感应》的论文。

1950年,担任浙江大学土木系主任。同年钱令希在《中国科学》上发表论文《余能理论》,开创了中国力学工作者对变分原理的研究。

1952年1月,钱令希院士接受大连工学院院长屈伯川博士“三顾茅庐”之邀,来大连工学院任教,历任科学研究部主任、数理力学系主任、工程力学研究所所长、大连工学院副院长、院长、大连理工大学顾问。

1954年,钱令希担任武汉长江大桥工程顾问。

1958年,钱令希参加了南京长江大桥的规划工作。同年在钱令希的主持下,创建起工程力学系和工程力学研究所。

1959年,钱令希参加了中国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的规划会议。在《大连工学院学报》和《中国科学》上连续发表文章,把拱坝壳体的扭转作用纳入拱冠梁法,增加的计算量不大,但得到的结果却进一步接近于实际,所以工程单位乐于采用。

1965年,钱令希又和钟万勰一起在《力学学报》上发表了《论结构极限分析并建议一个一般变分原理》的论文,为塑性力学中的变分原理开创了一条新路子。

1973年,中国科学院力学规划座谈会上,他做了题为《结构力学中最优化设计理论与方法的近代发展》的学术报告,引起了力学界和工程界的关注和响应。

1980年和1981年,他担任中国力学学会结构力学专业组组长,在大连和杭州亲自组织了两个全国性的计算力学会议,进行倡导。

1981年,钱令希率领代表团赴比利时和英国访问与讲学。

1982年,钱令希又去美国考察、讲学;同年,他担任了国际著名的计算力学杂志《ComputerMethodsinApppliedmechanicsandEngineering》的编委。同年召开的中国力学学会大会上,经过原理事长钱学森的推荐,大家一致选举他担任第二届中国力学学会理事长。

1983年8月,钱令希在大连主持了中美工程计算力学学术讨论会。同年,他和钟万勰、程耿东、隋允康等发表《工程结构优化的序列二次规划》一文,找到一条切合结构优化设计实用的途径。

1984年2月,为推动力学与工程结合,并反映中国计算力学的最新成果,钱令希亲自担任主编,创办了《计算结构力学及其应用》杂志。

1985年6月,在加拿大召开第十一届国际应用力学大会,钱令希应邀作大会讲演,介绍中国应用力学的现状和展望,受到各国专家学者的重视和关注。11月,他又应日本东京大学原校长、大连理工大学名誉教授向坊隆博士的邀请,到日本去作学术访问和交流。

1987年,钱令希以弹塑性分析方法计算了隋朝工匠李春领导建造的赵州桥的受力状况。

1990年5月,钱令希在《力学与实践》杂志上发表了题为“力学与工程”的论文,他以自己的认识和实践谈了力学的渊源和发展动力问题。

1994年,钱令希为《计算结构力学及其应用》杂志创刊十周年撰文,题为《纵观结构力学》。

1998年起,为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

2009年4月20日10时零1分,钱令希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93岁。

主要成就

20世纪60年代初,结合壳的稳定问题,为制订中国潜艇结构的强度计算规则,钱令希承担了锥柱结合壳在静水压力下的稳定分析的任务,他和他的助手们研究了这类壳体的有利和不利形式,并给出相应的理论和算法,成功地应用于中国核潜艇的研制,并被纳入国家设计规范。他还承担了中国第一个现代化原油输出港—大连油港主体工程的设计任务,主持了海上百米大跨抛物线空腹桁架全焊接栈桥的设计和建造,后来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和国家上世纪70年代优秀设计奖。

20世纪70年代钱令希致力于在中国创建“计算力学”学科;倡导研究最优化设计理论与方法;承担了中国第一个现代化油港,大连新港主体工程的设计任务,领导了海上栈桥的设计和建造,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和国家70年代优秀设计奖。

1980年,钱令希领导开发了“多单元、多工况、多约束的结构优化设计—DDDU系统”。

悬索桥的近似分析

40年代中期,在云南边陲澜沧江上,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的悬索桥刚刚落成。他蓄意研究这种桥型的力学性能。这种桥适用于大跨度的跨越。跨度一大,挠度就比较大,用当时的弹性小挠度理论计算就不够准确。钱令希经详细研究后发现了两点:一是非线性因素对悬索的水平拉力的数值大小固然有影响,但是对其在桥梁活载下的变化规律却是影响极小;二是非线性因素对加筋梁的影响可以用一个柔度系数来表征,而这个系数在给定的恒载与活载比例下是相对稳定的。这两个力学性质的发现大大地简化了非线性分析。他推演出了一套完全是显式的计算公式和供工程实用的曲线,使设计者使用计算尺便能在几个小时内完成一个设计方案的近似非线性分析。这项研究成果在1948年美国《土木工程学报》上发表。

余能理论

余能理论1950年,钱令希在《中国科学》1、2期上发表了论文《余能理论》,这个理论本是德国学者Fr恩格赛(Engesser)于1889年提出来的。但是,很长时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发展。钱令希在论文中论证了余能理论,为非线性问题提供了一个有力的能量变分原理。文中还用以证明了直梁在纯弯曲情况下,一个平截面仍然为一平截面,不论材料是弹性的还是塑性的,这本是梁的工程理论中的一个假设,他用余能理论简明地给予了证明。这篇论文开创了中国力学工作者对变分原理的研究。以后,在中国出现了一批有国际影响的变分原理研究成果。它也有力地说明,以变分原理为基础的有限元法研究在中国是有传统的。

拱坝分析和支墩坝新坝型

1959年在《大连工学院学报》和《中国科学》上连续发表文章,把拱坝壳体的扭转作用纳入拱冠梁法,虽然增加的计算量不大,但得到的结果却更接近于实际,因此这一方法在工程中得到了应用。同年出席长江三峡水利枢纽规划会议后,提出了一个新型的梯型坝坝型,这是一种介于传统的重力坝与大头支墩坝之间的坝型,可用于高坝建筑。

结构极限分析与安定分析

20世纪60年代初,钱令希在《力学学报》和《中国科学》上发表了关于壳体承载能力的论文,从能量原理提供了一个方法。后来,他又和他的学生钟万勰一起发表了固体力学中极限分析的一个一般变分原理,它以假设的速度场和应力场彼此独立变分,以满足极限分析的全部方程,包括材料的塑性屈服条件。变分结果可以给出介乎上限与下限极限承载能力的近似解。它为塑性力学中的变分原理创出一条新路,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兴趣。

80年代,钱令希和博士生把计算机技术、有限元方法和线性规划相结合,在《力学学报》上发表了一个便于工程实用的一般性方法—温度参数法,用以统一解决极限分析和安定分析问题。他们利用可变参数的温度场构造出一个虚的自平衡应力场,用来适应极限分析和安定分析的需要,效果很好,在美国1990年的机械工程学会压力容器及管道的国际学术会议上作过报告。后来他和博士生又改进这个方法,用弹塑性弹簧和刚性单元来构造有限元模型,这样既可以简化计算工作,又可以提高应力分析的精度。这个方法可望有效地用于岩土力学中的极限分析问题。

著有《静定结构学》(1952)、《超静定结构学》(1951)和《工程结构优化设计》(1983)。

钱令希从事高等教育事业68年。他一贯倡导在教学中树立“发式认真教”和“创造性自觉学”的学风,深得学生欢迎。他任名誉理事长的“钱令希力学奖励基金会”自1993年成立以来,在他的关怀和指导下已奖励了600多位优秀的青年力学人才,有力地推动了力学学科的持续发展。他培养的学生有中国科学院院士胡海昌、潘家铮、钟万勰、程耿东,运载工程与力学学部部长李刚教授。浙大时的老学生朱兆祥、文革”前的硕士生王前信和陈浩然,博士生李兴斯、王希诚、施浒立和刘英卫等。还有对于顾元宪等人的关怀和培养。

社会任职

曾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第一、第二届副会长、国际理论与应用力学协会理事、国际计算力学学会常务理事。历任大连市政协第二、三、四、五、六届副主席。

1956年起,任全国政协第二、第三届委员。

1964年至1993年,他被推选为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82年,担任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学部的常务委员;1992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成员。

1982年,任中国力学学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长。

亲属成员

父亲:钱伯圭早年参加辛亥革命,后从教于荡口镇果育学校。

哥哥:钱临照,是中国著名的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妻子:1942年2月在云南昆明与倪辉结婚,夫人倪辉是位数学教师,毕业于河南大学。

儿子:在昆明出生,取名昆明,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后来读了北京大学硕士学位,大连理工大学副教授。

女儿:生在杭州市,取名钱唐,在美国从事计算机软件工作。

人物评价

大连理工大学党委书记王寒松:钱令希为党和国家的科教事业鞠躬尽瘁;是具有战略眼光的科学家,引领了中国计算力学的新方向;是学以致用的倡导者,攻克一个又一个理论和工程科学的重大难题;是桃李天下的教育家,哺育出一代又一代国家栋梁,带领团队为中国建造第一艘核潜艇、第一个现代化油港等重要项目作出了突出贡献。钱令希一生谦虚为人,始终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大连市委副书记、高校工委书记宋善云:钱令希是中国著名的力学家和教育家,是中国计算力学工程结构优化设计的开拓者,献身于中国的结构力学教学和研究,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和大连的发展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副局长王敬泽:钱令希毕生致力于工程力学的科研和教育事业,以厚德笃学、矢志创新的科学态度,为中国的桥梁、水利、舰船、港湾等工程领域建设作出了杰出贡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数理学部常务副主任孟庆国:钱令希是中国计算力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带动了全国计算力学学科的发展,是中国老一辈科学家的优秀代表。

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方岱宁:钱令希院士担任中国力学学会第二任理事长期间,带领全国力学界开展学术交流,开展交叉学科,加强科普教育,壮大力学队伍,使中国力学学会得到快速全面发展。在国际上,钱令希院士和国际知名学者共同发起成立了国际计算力学协会,使中国在国际组织始终保持了重要的地位和话语权。钱令希院士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力学工作者,使得大连理工大学涌现出一支不断创新开拓、站在世界力学发展前沿的学科队伍,成为了中国最重要的计算力学研究机构。

后世纪念

钱令希计算力学奖

2010年3月,中国力学学会计算力学专业委员会和大连理工大学钱令希力学奖励基金会联合设立了钱令希计算力学奖。同时,成立了钱令希计算力学奖第一届评审委员会。

塑像

2012年7月16日,在钱令希先生诞辰96周年之际,大连理工大学举行钱令希先生塑像落成揭幕仪式。

主题讲座

2016年6月7日晚6:00,“百川讲堂”第172期“钱令希先生的教育理念与实践”主题讲座在百川报告厅顺利举办。

诞辰100周年学术报告会

2016年5月6日下午,纪念钱令希院士诞辰100周年学术报告会“中国计算力学自主创新之路”在江南大学图书馆五楼报告厅举行。

学术思想座谈会

2016年7月22日,大连理工大学在伯川图书馆多功能厅召开钱令希院士百年诞辰学术思想座谈会,学校拍摄制作了纪录片《钱令希》。

诞辰100周年活动

2016年5月,无锡市于举办纪念钱令希诞辰100周年活动,大连理工大学师生应邀参加。

百年诞辰纪念展

2016年7月15日,钱令希院士百年诞辰纪念展在令希图书馆揭幕。展览分为早期经历、学术科研、教书育人、快乐人生和所获荣誉五部分,全面展示了钱令希先生一生铸就的丰功伟业。

标签: 钱令希

更多文章

  • 梁鸿志

    名人大全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梁鸿志

    梁鸿志(1882—1946),于1882年出生于福州城里。祖籍福建长乐。中国近代的政治人物,自幼诵读经史,为人狂傲,以东坡自许。抗战期间,梁鸿志投靠日本,沦为汉奸,出任伪中华民国“维新政府”行政院长,破坏抗日战线,从事卖国活动。抗战胜利后,梁鸿志被国民政府以汉奸罪逮捕,1946年被处决。中文名:梁鸿

  • 范荣康

    名人大全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范荣康

    范荣康,原名梁达,生于1930年,江苏南通人,194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12月参加革命工作。建国后,历任重庆《新华日报》记者、工业组组长,1952年12月到人民日报社工作,历任《人民日报》记者、编辑、评论部主任、副总编辑,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兼职教授。是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中文名

  • 薛觉先

    名人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薛觉先

    薛觉先(SitKokSin,1904年4月7日——1956年10月31日),广东省顺德人。曾习京剧,取其所长,以丰富粤剧艺术,并不断创新,在净化舞台,提高唱、念、做、打水平,改革剧场陋习,培养后辈等,贡献很大。薛觉先以文武生见长,又能反串女脚、兼演红生,人称“万能老倌”。中文名:薛觉先外文名:Sit

  • 李根源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李根源

    李根源(1879(己卯年)—1965),字印泉,又字养溪、雪生,号曲石,别署高黎贡山人,祖籍山东益都(今山东青州),生于云南德宏州梁河县九保,云南腾越(今腾冲)人。近代名士、中国国民党元老、上将,爱国人士。曾任云南陆军讲武堂监督兼步兵科教官、总办,与蔡锷等发动新军响应,成立大汉军政府,任军政总长兼参

  • 邓碧云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邓碧云

    邓碧云(1924年9月27日-1991年3月25日),广东三水人,粤剧演员及影视演员,早年以演粤剧和粤语电影为主,后主力在电视演出,以“妈打”形象脍炙人口。性格爽朗诚恳,乐于帮助别人,活跃社交生活,人缘极为广博。1949年底到香港,任“碧云天”剧团班主。1959年的一次选举中,邓碧云、新马师曾、梁醒

  • 尹桂芳

    名人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尹桂芳

    尹桂芳,女,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原名尹喜花,浙江新昌人,1919年12月1日出生于浙江省新昌县西门外小龙潭村(今属七星街道下坎村)。越剧小生流派——尹派艺术创始人,被称为“越剧皇帝”,“越剧十姐妹”之一。10岁入越剧之乡的嵊县学艺,后改入醒狮剧社、大华舞台跟班。出科后在宁波、绍兴、杭州等地演出。19

  • 梁醒波

    名人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梁醒波

    梁醒波(1908-1981年),父亲是当时南洋的粤剧首席武生声架悦。十七岁开始踏台板的梁醒波,在粤剧界挣得了“丑生王”的称号。1950年拍第一部电影《临老入花丛》,其后演出过如《光棍姻缘》等名片,也曾创办过利影等影片公司,出品过《苦海亲情》等片。虽然少做主角,但波叔既是粤剧团仙凤鸣、雏凤鸣的台柱,更

  • 梁音

    名人大全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梁音

    梁音(1926年9月26日-2015年1月26日),出生于黑龙江齐齐哈尔,长春电影制片厂电影演员,国家一级演员。1949年,第一次上银幕,在新中国第一部故事片《桥》中扮演工人。1959年,在中国成立十周年献礼片电影《我们村里的年轻人》中扮演绰号“七十三行”的青年农民曹茂林,表演开始进入成熟期。196

  • 梁弘志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梁弘志

    梁弘志(1957年9月2日-2004年10月30日),二十世纪70年代末期校园民歌发展的代表人物,一生创作了500多首歌曲。大二时期受洗皈依天主教,并将主耶稣的爱及跟随主的美好谱写成福音歌曲《请跟我来》,由苏芮演唱,与触人心弦的《变》成为世纪经典。蔡琴、苏芮等人就是因演唱他创作的歌曲而成为歌坛重量级

  • 康广仁

    名人大全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康广仁

    康广仁(1867年-1898年9月28日),字广仁,号幼博,又号大广,广东南海人,康有为之弟,清末维新派。早年不事举业,认为国家弱亡,皆由八股锢禁人才所致。曾作过浙江小吏,后耻于官场污秽,腐败而辞官。1897年初,在澳门创办《知新报》,任总理,旨在“发明民政之公理”,旋赴上海,倡设女学堂,并与梁启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