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吴逸志

吴逸志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2397 更新时间:2024/1/8 22:11:16

吴逸志(1896—1961),名福胜,号锡祺,字学行,广东省丰顺县丰良镇莘陂村人。先后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陆军大学、柏林大学。北伐战争时任第四军团长、支队长、第八路军总参谋、广东国防设计委员、中央训练团教育委员,1937年4月1日晋升少将军衔,抗日战争时期任第九战区前敌参谋长,1939年7月12日晋升中将军衔。曾任教育部部员、交通部广州航政局局长兼治海航政局局长。1938年3月当选第一届国民大会广东代表。1949年2月任广东省政府委员。去台湾后,于1958年前后任“国民大会”宪政研讨委员会台北区两权第一研究组召集人。在台湾去世。军事著作尤多,如《薛伯陵将军指挥之—德安万家岭大捷回忆》,诗文甚佳。

基本资料

中文名:吴逸志

别名:号锡祺,字学行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广东丰顺县丰良镇莘陂村

出生日期:1896年

逝世日期:1962年

职业:北伐战争时任第四军团长、支队长,第八路军总参谋

毕业院校:保定陆军军官学校、陆军大学、柏林大学

主要成就:《薛伯陵将军指挥之—德安万家岭大捷回忆》

代表作品:《薛伯陵将军指挥之—德安万家岭大捷回忆》

名:福胜

字:锡祺、学行

性别:男

人物简介

吴逸志(1896—1961)生于1896年12月15日(清光绪二十二年十一月十一)。广东丰顺人,号锡祺,字学行。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步兵科、陆军大学将官班甲级第一期毕业。

1919年3月军校毕业后参加援闽粤军。

1920年11月升任广东陆军第1师(师长邓铿)机关枪连(连长薛岳)中尉排长。

1921年7月机关枪连扩编为机关枪营(营长薛岳),升任第4连上尉连长。12月所部改编为大元帅府警卫团(团长陈可钰)第1营(营长薛岳)第4连,仍任上尉连长。

1923年1月调升广东陆军第1师(师长梁鸿楷)参谋处少校二等参谋官。

1925年8月第1师扩编为国民革命军第4军(军长李济深),调任独立旅(旅长张发奎)少校参谋。

11月改任第12师(兼师长陈可钰)第36团(团长黄琪翔)第2营少校营长。

1927年1月升任第12师(兼师长黄琪翔)第36团(团长李汉魂)中校副团长。12月调升第4军(军长缪培南)教导第1师(师长邓龙光)第1团上校团长。

1928年3月教1师改称第4军教导师(师长邓龙光),仍任第1团上校团长。8月教导师并入第4师(师长缪培南),改任第10旅(旅长谢膺白)教导第1团上校团长。10月教1团与教2、教3团并编,改任第4师教导团上校团长。

1929年9月随部反蒋,教导团扩编为教导旅(旅长陈芝馨),改任上校参谋长。

1930年1月第4军扩编为护党救国军第4军(军长张发奎),改任第12师(师长邓龙光)上校参谋长。2月第4军缩编为第12师(师长张发奎),降任第34团(团长吴奇伟)上校参谋主任。7月调升第10师(师长薛岳)少将参谋长。12月赴德国考察军事。

1931年6月回国,出任第1集团军(总司令陈济棠)少将参议。

1936年7月升任第4路军(总指挥余汉谋)中将总参议。

1937年4月1日叙任陆军少将。12月调任第12集团军(兼总司令余汉谋)中将高级参谋。

1938年7月调任第1兵团(总司令薛岳)中将参谋长。12月兵团部改组为第9战区司令长官部(司令长官薛岳),改任前敌总指挥部(总指挥罗卓英)中将参谋长。

1939年5月调任第9战区干部训练团中将教育长。7月12日晋任陆军中将。

1940年7月升任第9战区司令长官部参谋长兼干训团教育长。

1944年3月调任军事委员会中将高级参谋。10月入陆军大学将官班甲级第一期学习。

1945年1月陆大毕业后派任中央训练团教育委员会委员。

1946年7月11日获颁忠勤勋章。10月10日获颁胜利勋章。

1947年3月退为备役。

1948年3月当选国民大会代表。

1949年2月12日当选广东省政府(主席薛岳)委员兼省航政局局长。

1960年3月当选“国民大会”宪政研讨委员会(代秘书长谷正纲)台北区两权第一研究组召集人。

1961年11月11日在台湾台北无疾而终。

人物生平

吴逸志系丰顺县丰良镇莘陂村人,1896年11月11日出生,原名锡祺,字福胜、学行,曾用名亨德、合德。其父吴少蓬,清岁贡生,博通经史,为学界泰斗,桃李盈门。其母王纯贞,丰顺县建桥镇人,善良、贤淑,旺夫益子。所以,吴逸志得以幼承庭训、孔孟思想早植根基。

吴逸志小时候曾在家乡莘陂村私塾龙田书室读过书,也曾替人当伙计煲茶扫地。后来,经人提携到广州黄埔陆军小学就读,毕业后,于1914年以优异成绩考入保定军校。

吴逸志所在的军校六期,同学当中,叶挺、顾祝同、薛岳、余汉谋、吴奇伟等,都曾在中国近现代史中惊鸿闪影,史册流徽。应该说,在保定的三年学习,为他日后成为一名抗日儒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17年,吴逸志从保定军官学校步科毕业后,毅然参加孙中山先生领导之革命工作。当年,各地军阀割据,战乱不休,孙中山先生在广州成立大元帅府,设警卫团,吴逸志出任连长。1924年,孙中山先生将黄埔陆军小学升格为黄埔陆军军官学校,培植革命武力,以利扫荡军阀,派蒋中正为校长,周恩来为政治部主任,吴逸志为该校教官。

1925年吴逸志率军参加东征,扫除军阀恶势力,立下辉煌战功。回师广州,升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教导团团长,成为粤军中一颗熠熠升起的希望之星。1926年7月,吴逸志任第四军团团长,率领全团官兵在广州参加誓师北伐大会后,进入湖南长沙,转战于湖北咸宁,攻打直系军阀吴佩孚

北伐成功后,吴逸志转任第一集团军总司令部总参议。总司令部设于广州市,总司令陈济棠、参谋长缪培南皆是其战友,是时日寇嚣张,广东沿海常受其害,当局为培植英才,以公费留学方式,选送吴逸志到当年军事设施为全球之冠的德国国防大学实习军事两年,再到柏林大学攻读政治经济系。这期间,吴逸志利用假期,自费到欧洲各国详细考察,广开眼界。其间曾受当局重托,通过关系,向德国采购新式武器,充实国防,准备抗日之用。

吴逸志奉亲至孝,自欧洲考察归国,欲为其父少蓬先生做八十大寿,吴逸志高兴接受了父亲的遵嘱,以祝寿金办学建校,营建了一座可容500多学生就读的松崖学校。

“千里长围战洞庭”

吴逸志于1937年4月1日任少将。是年,日寇侵华,全民抗战开始,他脱去儒服,披上戎装,抗击日寇,保家卫国。当南京沦陷后,北伐名将薛岳将军出任第九战区司令长官,吴逸志出任参谋长,辖区包括江西、湖南等省。他们二人在东征、北伐时,是同甘苦共患难的袍泽,密切配合,情同手足。1938年,他俩率军参加江西德安万家岭战役,歼灭日寇精锐部队一个师团,轰动全国,震惊世界。

抗日战争是一场伟大的民族救亡战争。在这场民族圣战中,以长沙为中心的湖南成为中国正面抗敌的一个主要战场。

1939年7月12日,吴逸志升任中将,并在中央训练团将领班及陆军大学受训结业。是年9月,日军为消灭我军第九战区主力并占据长沙,向我赣西北、湘北发动猛烈进犯。薛岳将军和以吴逸志为首的参谋部采用“后退决战”的方针,先在赣北高安、湘北新墙河英勇阻击,后撤退至长沙近郊。10月4日,我军发起攻击,日军力战不支,被迫退回战前阵地。此次会战,中日双方投入兵力共40余万人,中国军队奋勇作战,粉碎了日军“以战迫降”的狂妄企图,振奋了全国人民抗战的信心。时任八路军参谋长的叶剑英于10月7日为《新华日报》写的一篇社论《论长沙的胜利》指出:“这是抗战三年来第一个伟大的胜利!”

第一次长沙会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以后,日军在中国战场发动的第一次攻势,也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首次以武力迫使日军回到战前态势的一次战役。获胜后的吴逸志感慨万端,豪情满怀,挥笔写下《长沙会战大捷十首》,其一:

千里长围战洞庭,声声鼙鼓耳边听。

雄师荡尽胡尘秽,重见湖峰入眼青。

其中,“千里长围战洞庭”的名句,当年获时贤三百余人赓咏,成为一股相当热络的诗风。

长沙会战第一次大捷后,有一天,蒋委员长突由重庆飞抵湖南,在岳麓山临时行营会见薛岳将军和吴逸志参谋长,指示今后当以训练重于作战为核心。随即成立专门培养军官的战干团,蒋介石兼任团长,吴逸志任教育长,负责全团的教育和训练工作。吴逸志将他的军事著作与实践中的体会相结合,向学员亲授“图上战术”、“沙盘战术”、“模型战术”等内容。在湘鄂赣战区的南浔线上,当日本骑兵趾高气扬、纵马疾驰之时,他派人巧妙地用一袋袋的黄豆撒在马路上,致使日军人仰马翻,束手就擒。

当年,军事委员会还成立军训部入伍生第二团,向社会知识青年招考,同样由战区参谋长吴逸志兼任教育长。吴逸志认为这是丰顺青年报国良机,即函请丰顺一中老校长吴蕊秋转达,结果有近50位知青北上参加。吴逸志亲自接待桑梓热血青年,安排他们到岳麓山入伍生团受训一年。期满结训,仅有数人因身体不适应被转安置在行政部门工作外,其余40多人,被保送至设于湖南省武冈县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二分校受训,毕业后奔赴抗日战场,各展鸿图。由此也可见吴逸志提拔家乡青年之良苦用心。

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9月初,日本为争夺远东和太平洋地区,日军集结12万人,发动了对长沙的第二次大规模进攻。

“形势兵争到眼明,胸中成竹意峥嵘。”司令长官薛岳和参谋长吴逸志采用“诱敌深入”的战术,在长沙及其周围地区部署了约30万人的兵力,计划“诱之于汩罗江以南、捞刀河两岸反击而歼灭之”。此役,我军予敌以大量杀伤,迫使日军狼狈败退,恢复到战前状态。

第二次长沙会战大捷,吴逸志壮怀激烈,诗思潮涌,写下《第二次长沙会战大捷十首》,其一:

再捷铙歌满洞庭,又看气绕大陵星。

可怜历乱倭奴骨,夜雨烦冤带血腥。

从此,时人称吴逸志为抗日儒将。

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为防止中国军队策应英国在香港、九龙及缅甸的作战,并打通在长沙受阻四年之久的粤汉交通线,发动了第三次对长沙的进攻,并气焰嚣张地声称“要到长沙过新年。”

面对日军的猛烈攻势,薛岳将军和吴逸志参谋长制订了“天炉战”计划,决定将敌人诱至炉底,即捞刀河与浏阳河之间,从四面八方将敌包围,以强大的火力猛烈攻击,犹如点燃一座巨大的火炉,将敌军烧为灰烬。

对于长沙会战的胜利,海内外同胞和同盟国友人,一致欢腾庆祝。中共创办的《新华日报》也于1942年1月11日发表《论长沙保卫战与目前军事任务》的社论,高度评价长沙大捷,指出了它的重大国际意义。

海内外同胞,对参加长沙会战的第九战区官兵进行热忱的慰问,吴逸志接受了全国慰劳总团的慰问和献旗,并荣获甲等荣誉纪念章,他的抗日事迹被收入《广东抗战人物志》。吴逸志又为《第三次长沙大捷喜赋十首》,其一:

两度狂澜靖洞庭,又传笳鼓马前听。

星沙依旧金汤固,一样丹心照汗青。

吴逸志的爱国情怀和儒将风范,跃然纸上。

“一样丹心照汗青”

1948年3月,吴逸志当选第一届国民大会广东省代表。次年2月12日任广东省政府委员,交通部广州航政局局长兼治海航政局局长。同年秋,从海南经澳门转赴台湾。1958年前后任“国民大会”宪政研讨委员会台北区两权第一研究组召集人和广东同乡会顾问。

1961年11月11日上午八时,吴逸志偕夫人罗蕙英赴祭罗卓英将军途中,因心脏冠状动脉栓塞而猝死,享年66岁。下葬于台北市郊士林镇内两广公墓。祭悼者甚众。

吴逸志被誉为儒将,军事著作颇多。主要著作有《实际统帅法之概述》、《德安万家岭大捷回忆》、《模型战术概要》、《抗战五年我军战见战法之研讨》、《现代军人》、《为政与论兵》、《国家盛衰之理》、《南浔抗战回忆》、《长沙各次会战记》、《做人与做事》、《现代人与现代青年》等。诗文甚丰,另有专辑。

标签: 吴逸志

更多文章

  • 钱令希

    名人大全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钱令希

    钱令希(1916.7.16-2009.4.20),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人,工程力学家,中国计算力学工程结构优化设计的开拓者。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毕业于上海国立中法上学院(现上海理工大学),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获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最优等工程师学位,195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7

  • 梁鸿志

    名人大全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梁鸿志

    梁鸿志(1882—1946),于1882年出生于福州城里。祖籍福建长乐。中国近代的政治人物,自幼诵读经史,为人狂傲,以东坡自许。抗战期间,梁鸿志投靠日本,沦为汉奸,出任伪中华民国“维新政府”行政院长,破坏抗日战线,从事卖国活动。抗战胜利后,梁鸿志被国民政府以汉奸罪逮捕,1946年被处决。中文名:梁鸿

  • 范荣康

    名人大全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范荣康

    范荣康,原名梁达,生于1930年,江苏南通人,194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12月参加革命工作。建国后,历任重庆《新华日报》记者、工业组组长,1952年12月到人民日报社工作,历任《人民日报》记者、编辑、评论部主任、副总编辑,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兼职教授。是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中文名

  • 薛觉先

    名人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薛觉先

    薛觉先(SitKokSin,1904年4月7日——1956年10月31日),广东省顺德人。曾习京剧,取其所长,以丰富粤剧艺术,并不断创新,在净化舞台,提高唱、念、做、打水平,改革剧场陋习,培养后辈等,贡献很大。薛觉先以文武生见长,又能反串女脚、兼演红生,人称“万能老倌”。中文名:薛觉先外文名:Sit

  • 李根源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李根源

    李根源(1879(己卯年)—1965),字印泉,又字养溪、雪生,号曲石,别署高黎贡山人,祖籍山东益都(今山东青州),生于云南德宏州梁河县九保,云南腾越(今腾冲)人。近代名士、中国国民党元老、上将,爱国人士。曾任云南陆军讲武堂监督兼步兵科教官、总办,与蔡锷等发动新军响应,成立大汉军政府,任军政总长兼参

  • 邓碧云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邓碧云

    邓碧云(1924年9月27日-1991年3月25日),广东三水人,粤剧演员及影视演员,早年以演粤剧和粤语电影为主,后主力在电视演出,以“妈打”形象脍炙人口。性格爽朗诚恳,乐于帮助别人,活跃社交生活,人缘极为广博。1949年底到香港,任“碧云天”剧团班主。1959年的一次选举中,邓碧云、新马师曾、梁醒

  • 尹桂芳

    名人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尹桂芳

    尹桂芳,女,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原名尹喜花,浙江新昌人,1919年12月1日出生于浙江省新昌县西门外小龙潭村(今属七星街道下坎村)。越剧小生流派——尹派艺术创始人,被称为“越剧皇帝”,“越剧十姐妹”之一。10岁入越剧之乡的嵊县学艺,后改入醒狮剧社、大华舞台跟班。出科后在宁波、绍兴、杭州等地演出。19

  • 梁醒波

    名人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梁醒波

    梁醒波(1908-1981年),父亲是当时南洋的粤剧首席武生声架悦。十七岁开始踏台板的梁醒波,在粤剧界挣得了“丑生王”的称号。1950年拍第一部电影《临老入花丛》,其后演出过如《光棍姻缘》等名片,也曾创办过利影等影片公司,出品过《苦海亲情》等片。虽然少做主角,但波叔既是粤剧团仙凤鸣、雏凤鸣的台柱,更

  • 梁音

    名人大全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梁音

    梁音(1926年9月26日-2015年1月26日),出生于黑龙江齐齐哈尔,长春电影制片厂电影演员,国家一级演员。1949年,第一次上银幕,在新中国第一部故事片《桥》中扮演工人。1959年,在中国成立十周年献礼片电影《我们村里的年轻人》中扮演绰号“七十三行”的青年农民曹茂林,表演开始进入成熟期。196

  • 梁弘志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梁弘志

    梁弘志(1957年9月2日-2004年10月30日),二十世纪70年代末期校园民歌发展的代表人物,一生创作了500多首歌曲。大二时期受洗皈依天主教,并将主耶稣的爱及跟随主的美好谱写成福音歌曲《请跟我来》,由苏芮演唱,与触人心弦的《变》成为世纪经典。蔡琴、苏芮等人就是因演唱他创作的歌曲而成为歌坛重量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