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冯泽芳

冯泽芳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2403 更新时间:2024/1/15 11:58:55

冯泽芳(1899.2.20-1959.9.22),字馥堂。出生于浙江义乌。农学家、农业教育家。中国现代棉作科学的主要奠基人。1953年加入九三学社,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冯泽芳毕生致力于棉花科研、技术推广、农业教育,在划分中国棉区,倡导推广斯字棉、德字棉,鉴定与发展离核木棉,培养人才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一生的成就,是他那个年代中国农学发展进步的标志和缩影。

基本资料

名:冯泽芳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浙江义乌

出生日期:1899年2月20日

逝世日期:1959年9月22日

职业:棉花科学家和农业教育家

毕业院校:国立东南大学(现南京大学)

主要成就:倡导推广“斯字棉”、“德字棉”

代表作品:《中国棉讯》、《中国棉业》和《中国棉业副刊》

人物生平

1899年2月20日,冯泽芳出生在浙江义乌赤岸村(现赤岸三村)的一个农民家庭。上

1906年,朱德恒在距赤岸4里路的乔亭村办起了端木学堂。父亲把他转到这所学堂读书。

1913年,冯泽芳考入位于金华的浙江省立第七中学(现金华市一中)。

1916年12月,冯泽芳中学毕业。因家里经济困难,不能供他继续升学,回到义乌,在绣湖边上的私立调南小学任教。

1917年,冯泽芳中学毕业后,因家贫未能继续升学而回县在私立稠南小学当教员。

1918年,冯泽芳考入免收学膳费的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农业专修科。

1921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升格为东南大学。冯泽芳按学校规定,边工作边补读本科学分,4年后学分读满。

1925年,冯泽芳获东南大学本科学历。

1921—1925年,冯泽芳先后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农业专修科及国立东南大学农科,并任国立东南大学助教,江苏省立第三、第一农校教员。

1925年6月,冯泽芳毕业于东南大学农科农艺系。

1926年春,冯泽芳经人介绍,与义乌县立女子高等小学教员孟成玉结婚。

1926—1929年,冯泽芳任江苏省立第一农校教员,江苏省立通州棉作试验场整理员、场长,江苏省立棉作试验场副场长。

1927年,冯泽芳经孙玉书教授推荐,到江苏省立通州(现南通)棉作试验场任整理员,后升任场长。

1930年,冯泽芳赴美国深造,就读于康奈尔大学。

1932年,冯泽芳以《棉作田间试验技术概论》为题通过论文答辩,获得该校硕士学位。

1933年,冯泽芳获得美国康奈尔大学博士学位;同年秋,冯泽芳学成归中国,在南京全国经济委员会下属的棉业统制委员会任技术专员。

1934年,棉业统制委员会成立中央棉产改进所,冯泽芳任副所长兼植棉系主任。

1936年9月,冯泽芳来到云南考察。

1940年夏,冯泽芳调回已迁到四川荣昌县的中央农业实验所本部,主持棉作系工作。

1942年,冯泽芳应中央大学校长罗家伦之聘请,回到中央大学担任教授、农学院院长。遂又举家迁到重庆沙坪坝。

1947年,冯泽芳任农林部棉产改进处副处长时,倡导创办“中国棉业出版社”。

1947年,他离开中央大学到棉产改进处工作。

1949年春,冯泽芳又回到中央大学农学院任教(该校后经院系调整改名为南京农学院)。

1956年,他参加中国十二年远景规划的制定工作,建议成立全国棉花研究所。在得到批准后,亲自参加筹建工作。

1957年,冯泽芳任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首任所长。

1959年9月22日,冯泽芳于安阳不幸辞世,终年仅60岁。

主要成就

科研综述

冯泽芳为拓宽棉花种性改造的途径,大胆从事美洲陆地棉和海岛棉与中国亚洲棉的种间杂交及其后代的遗传学和细胞学研究。

冯泽芳从大量的杂交试验中明确了以染色体多的美洲棉作母本,以染色体少的中国亚洲棉作父本,可以得到极少量的杂种,这在当时是一个新论点,并为以后的实践所证实。他根据杂种一代花粉母细胞第一次减数分裂中期染色体构型,分析了种间不易交配性及杂种一代不育性的原因。这些观点和所提供论证数据,在当时处于同类研究的先进水平。

冯泽芳从发展棉花生产的总目标出发,先划分宜棉区域,开拓植棉业,然后考虑加工工业与种植业密切配合,以便利农产品的销售和工业原料的供给。他认为今后应建设好棉业区,即在最有利的环境中植棉,在棉产集中的地区发展棉纺工业,这样可以扩大主要棉区,淘汰小棉区;各省不宜提倡棉产自给,应因地制宜发展各自的特产,建成各种特用经济作物区。对于特用经济作物区划,他也主张应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合理的区域分工,如分别在最适宜的区域发展棉业区、茶叶区、丝业区等,以求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和自给。

冯泽芳在1936—1959年曾先后6次发表过有关中国适宜棉区的文章。他根据棉区的无霜期、温度、雨量、日照等气象因素,地势、土质、海拔等地理条件,与棉花的分布、生长发育、产量构成的关系,以及农情调查、品种区域适应性等研究资料,通过反复实践,对中国棉区的划分由原来的三个发展为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特早熟、西北内陆及华南五个棉区。

主要论著

他写了《合于中国栽种的洋棉》、《合于中国栽培的细绒棉》、《中国的棉花》等通俗读物,对推动当时的棉花生产起到了技术指导作用。他还同他的学生家驹合译了《棉花遗传选种文献摘要》,并组织编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第一部棉花专著《中国棉花栽培学》。

冯泽芳,中等棉作学[M].中华书局,1925.

冯泽芳、善全,东大农科之改良中棉品种[J].农学,1925,2(4).

冯泽芳,中棉之孟德尔性初步报告[J],农学,1925,2(7).

5冯泽芳,江苏省立棉作试验场关于中棉纯系育种方法之研究[J],中华农学会报,1931,(87).

6冯泽芳,适于中国栽培的美棉新品种[J].农报,1935,2(27):935~937.

冯泽芳,AGeneticandCytologicalStudyofSpeciesHybridsofAsiaticandAmericanCottons,BotanicalGazette,1935,96(3):485~504.

冯泽芳,再论斯字棉与德字棉[J].农报,1936,3(25):1309~1312.

冯泽芳,最近二年棉花品种区域试验之结果及今后吾国之棉种问题[J].中华棉产改进会月刊,1936,(7、8).

冯泽芳,斯字棉之试验成绩与繁殖推广之现状[J].农报,1937,4(11):854~858.

冯泽芳,云南省宜棉区域的调查[J].云南教育与科学,1938,(5).

冯泽芳,云南木棉之研究及推广[J].云南教育与科学,1940,(7):5~14..

冯泽芳、奚元龄、陈仁,关于云南木棉之几种研究[J],农报,1940.

冯泽芳、张天放,一年来云南省木棉推广事业[J].农报,1940,5(13~15):216~221.

冯泽芳,陕西省斯字棉推广之经过[J].陕西月刊,1940,1(1):9~14.

冯泽芳,中国之三个棉花适应区域(简报)[J].农报,1940,5(22~24):442~443.

冯泽芳,我国棉工业区域的合理分布[J].新经济,1940,3(8):170~175.

冯泽芳,中国棉产之分布及其因果[J].中农月刊,1945,6(7):12~16.

冯泽芳,抗战时期与建国时期之农业[J].中央周刊,1946.

冯泽芳,棉产改进的时代使命[J].中国棉讯,1947,1(3):29~30.

冯泽芳,冯泽芳先生棉业论文选集[M].中国棉业出版社,1948.

冯泽芳,合于中国栽培的洋棉[M].商务印书馆,1950.

冯泽芳,合于中国栽培的细绒棉[M].中华书局,1953.

冯泽芳,中国的棉花[M].农业出版社,1956.

冯泽芳、雄时,棉花品种区域试验第一年(1956)的工作及成果[J].中国农报,1957,9(14):12~14.

冯泽芳、潘家驹译,棉花遗传选种文献摘要[M].科学出版社,1959.

冯泽芳重视农业人才,特别是棉花专业人才的培养。1942年至1947年和1949年至1956年,他先后在中央大学农学院、南京大学、南京农学院讲授棉作学、农业概论、农艺学、作物育种学等课程。

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个人生活

亲属成员

冯泽芳有三个姐姐,下有一个妹妹,两个弟弟,他排行老四。

名字由来

泽,是家谱中规定的辈分用字;芳和馥,是父母期盼他给家庭堂上带来书卷芳香之气冯泽芳从小就聪明颖悟。

天资聪慧

3岁时,赤岸街上店铺的名字,都能读得出来。爷爷看他资质聪颖,又勤奋好学,于是决心供他读书。距赤岸20里路的朱店村,有一名气较大的私塾。

师从先生

先生朱德恒,是清末举人,曾官至陕西御史。冯泽芳师从朱德恒,熟读《三字经》、《大学》、《中庸》、《论语》等书。他一直对朱德恒先生非崇敬。

社会任职

1949年—1955年,冯泽芳先后任中央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农学院教授。

人物评价

冯泽芳虽然在事业上有很大成就,成为中国棉业改良的一代宗师,但他始终虚怀若谷,谦虚谨慎,经常提到师长和同学们对他的教诲和帮助。在他50周岁时,曾套用胡适《尝试集》中诗句自咏:“清夜每自思,此身非吾有,一半属师长(胡诗原为一半属父母),一半属朋友”,表达了他对师友的怀念感情。

冯泽芳的一生始终保持农家子弟勤劳俭朴的作风。(光明网评)

标签: 冯泽芳

更多文章

  • 何镜涵

    名人大全编辑:笑红尘标签:何镜涵

    何镜涵,1923年生于北京卒于2008年12月9日,中国美协会员、齐白石艺术研究会顾问。35岁时被北京中国画院聘为终身画师。创作了大量的人物、山水及花鸟画,尤其以写意楼阁山水画著称,开创了中国写意楼阁山水画派,在当代群星璀灿的中国画坛,何镜涵的名字极为响亮。早在北京画院建院时,他就是画院八位终身画师

  • 吴孟复

    名人大全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吴孟复

    吴孟复(1919—1995年),当代古籍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原名常焘,字伯鲁,号希贤,笔名山萝,安徽省庐江县古圩乡人。民革安徽省常委。民国26年(一九三七年)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毕业。一九三七年后,曾任上海政法学院、暨南大学副教授,上海古代文物管理委员会编纂。建国后历任安徽师范大学淮北分校(今淮北师范

  • 夏雷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夏雷

    姓名:夏雷性别:男民族:汉族籍贯:湖南武岗出生年月:?年牺牲日期:1914年中文名:夏雷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地:湖南武岗出生日期:?年逝世日期:1914年性别:男人物事迹清末时,日见专制政治腐败,中华民族危机,决心立志革命,于是参加同盟会,追随孙中山及各位革命先进,奔走革命,足迹踏遍南北。民国初年

  • 张良皋

    名人大全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张良皋

    张良皋(1923年5月--2015年1月),湖北汉阳人,1923年5月16日出生。1947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建筑系(今东南大学建筑学院),获工学学士,华中科技大学建筑系创始人之一。代表著作有:《武陵土家》、《老房子——土家吊脚楼》、《匠学七说》、《巴史别观》、《中国民族建筑——湖北卷》等。2015年1

  • 严独鹤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严独鹤

    严独鹤(1889—1968),名桢,字子材,别号知我、槟芳馆主,笔名独鹤、老卒、晚晴。清咸丰年间翰林严辰的侄孙,桐乡乌镇人。“独鹤”是他早年丧偶后所取笔名。严独鹤自1914年起,在上海主持《新闻报》副刊笔政长达30余年,编有《快活林》、《新园林》,即以“独鹤”之名,每天亲撰一篇“谈话”,积万余篇,多

  • 杨复兴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杨复兴

    杨复兴,藏族,最后一代卓尼土司。1929年4月出生,甘肃卓尼人。历任卓尼县县长、甘南藏族自治州副州长、甘南军分区副司令员,西北军政委员会民族委员等,直至担任全国政协委员。1956年12月,杨复兴加入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旧时代的土司和原国民党少将,这种特殊政治待遇是十分罕见的。在1958年卓尼部分地区

  • 梁丽娟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梁丽娟

    梁丽娟,1927年出生于中国广东中山,“中国体育外交第一人”何振梁夫人、《人民日报》资深记者。学生时代即在上海参加地下革命活动。新中国成立后,长期从事青年工作。其后在人民日报社担任编辑和记者,曾任该报驻英国记者站站长,报道范围广泛。1986年离休后仍笔耕不缀,译作、著作颇丰,并参加了北京前后两次申奥

  • 郑藻如

    名人大全编辑:心作祟标签:郑藻如

    郑藻如(1824-1894年),字志翔,号豫轩,又名玉轩。香山(今中山)濠头乡濠头村人。清代咸丰元年(1851年)辛亥恩科第30名乡试举人,1854年组织东乡总局团练,因支援清兵镇压红巾军卢灵飞、黄福等人起义立有军功,获授内阁中书衔。并得曾国藩、李鸿章赏识,罗致为幕僚,办理洋务、外交等事务。清代同治

  • 张香山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张香山

    张香山(1914~2009),男,浙江宁波人。中国共产党党员,原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顾问,原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兼中央广播事业局党组书记、局长,原中日友好21世纪委员会中方首席委员,外交部原顾问,中国亚非团结委员会原副主席,原王稼祥政治秘书。中共十一、十二大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六、

  • 胡明扬

    名人大全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胡明扬

    胡明扬,1948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英文系。中国人民大学原教授,著名语言学家,语文教育家,北京市语言学会名誉会长。2011年6月22日,胡明扬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中文名:胡明扬国籍:中国出生地:浙江海盐出生日期:1925.4逝世日期:2011.6毕业院校:上海圣约翰大学性别:男193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