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何镜涵

何镜涵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2161 更新时间:2023/12/24 8:30:34

何镜涵,1923年生于北京卒于2008年12月9日,中国美协会员、齐白石艺术研究会顾问。35岁时被北京中国画院聘为终身画师。创作了大量的人物、山水及花鸟画,尤其以写意楼阁山水画著称,开创了中国写意楼阁山水画派,在当代群星璀灿的中国画坛,何镜涵的名字极为响亮。早在北京画院建院时,他就是画院八位终身画师之一,堪称当代中国画坛一位德高望重的元老。何镜涵的作品以鲜明的时代感、民族感、独特的风格、非凡的气势而引起社会及各界的特别关注。

基本资料

名:何镜涵

别名:少民

国籍:中国

民族:满族

出生地:北京

出生日期:1923.7

逝世日期:2008.12.9

职业:画家

人物生平

何镜涵(1923~2008),号君望,别名少民,满族,北京人。1923年7月生于满族书香世家,良好的传统文化氛围,对何老的艺术人生有着及其重要影响。何老自幼天资聪慧,受其父熏陶,琴棋书画均有涉猎,尤喜爱中国画并阅读大量古典书籍,积累了深厚的学养。他与徐燕荪、雪涛、溥雪斋、吴光宇、吴镜仃、蒋兆和等著名画家友谊甚厚,非师即友。何先生与王雪涛先生合作出版连环画《炮大哥》,也与吴光宇、吴镜仃等先生合作绘制《首都之春》大幅山水,并给古典文学故事画了大量插图。1957年,年仅36岁的何镜涵被原北京中国画院(现北京画院)聘为终生画师。从此他在中国画创新的征程上迈出了坚定而有力的步伐。

担任职务

曾任职于建筑出版社美术编辑的何镜涵先生,跟古建筑打了多年的交道,有着深厚的古建筑功底,他对古建筑进行过解剖式研究,因此勾画它的一梁一柱,一檐一脊,都可以信手拈来,造型、透视、比例、明暗无一不准。从60年代中期开始,何先生100多次走出家门,走遍祖国的大江南北,画了无以数计的速写,仅在颐和园画松树就画了7年。何先生认为:中国的楼阁亭榭是一种典型的东方艺术形式。它的造型,它的比例、它的韵味,它的曲线美,都是独具匠心的。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凭着一个艺术家的胆略和气魄,一种全新的楼阁写意法终于崛起,给传统山水画注入了新的生命。

代表作品

他先后完成了《楼阁参差倚夕阳》《琼华览胜》《暖阁微语作钟声》等一批惊世之作。那琼楼隐现,飞阁流丹,静影沉壁,云雾缭绕,,清幽寂静,空灵神巧的画境,使人悠然神往,尤其在那斗拱飞檐,九曲回廊中融入的西画明暗透视在中国画中的运用效果,更受到美术界的高度赞誉。

中国美协副主席、北京画院院长、著名画家王明明先生说道:“他创造了自己的风格、自己的样式,填补了古人没有用写意的方法去表现亭台楼阁这么一个空白,也丰富我们近现代画家表现中国特有的园林山水的一个空白。”

著名楼阁山水画家,北京画院何镜涵先生于2008年12月9日13点7分,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协和医院病逝,享年86岁。

出版发行

荣宝斋出版社出版发行《何镜涵画集》、《何镜涵山水画谱》、《何镜涵人物画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何镜涵专集丛书》。

艺术评论

何镜涵国画艺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编者按:在中国美协、北京画院,共同主办的何镜涵国画艺术研讨会,与会的专家学者、书画名家踊跃发言,高度评价何先生做人,从艺的人生,一致认为何先生无愧“一代宗师,画坛楷模”的美誉。同时号召全国的中青年艺术家学习何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永远发扬光大下去。

王明明:何镜涵先生是我们画院老一辈的国画家,58年就到画院工作,他的绘画艺术对画院和社会作出的积极贡献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他的奉献精神是我们大家和艺术家要很好学习的。在创作信念上他倡导尊重古人、前人,但不走古人、前人老路的原则,他决心自立门户,化传统为现代的绘画样式,确定了他自己的艺术语言和符号,他开创了写意楼阁新局面,填补了古人没有用写意方法画楼阁的空白,为中国当代山水画提供了一个新的范本。20世纪50年代初,他与徐燕荪、王雪涛、吴光宇等画坛前辈进行过合作,得到过他们的教诲,接受了传统绘画的精神和训练。他和这些老先生合作的长卷、巨制,不仅存放于日本、台湾、香港等地,而且还在加拿大、美国、菲律宾、保加利亚等国展出,受到热烈欢迎。总结他的艺术实践,可以看到他绘画中的中国精神,他的绘画艺术中闪耀着中国艺术的光辉。他的绘画艺术早就走了世界。何先生的艺术对我们无疑是永远的激励和鞭策。何先生是一位热爱生活的画家,在他的绘画中充满了生活情趣,他的绘画境界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有浓厚的人文气息,有一种生活的温馨感。晚年的何镜涵先生身患多种疾病,动过两次大手术,心脏装着起搏器,仍然作画不止,教书育人为画坛树立了楷模,我们应该很好的向何先生学习,为国家多做贡献。

刘曦林:何老除画大量的楼阁山水外,还创作了很多非常有特色的人物画。特别是新中国50年代、60年代,在对旧国画改造当中,何老给自己提出来怎么做?怎么创新?怎么生存?何老即保持了他对中国古代建筑,对传统艺术热爱的心态,来表现中国古代建筑之美,又把自己放在大自然之中,画的生动,灵活,壮美。他把山石、树木放在一起,非常和谐。何老变旧山水和旧人物画而成为新山水、新人物画,对他自己来讲是一个新的课题、新的考验。包括何老的老师徐燕荪、吴光宇等先生,都经过这样一个过程,他们的工笔重彩人物画,表现古人非常协调,但是表现今人怎么画?技法上怎么办?没有很好的解决,我看何老人物画,在传统技法上非常好,对现代人物比如工人、农民、学生等等也表现的非常好,看了以后非常感动。何老用中国传统的线描方法表现古人恰如其分,表现的好极了。何老认真学习了素描和水彩技法,向表现现代人物画方面努力转换,他把中国画的线描、水墨和西洋画法结合起来,形成一种中国画新的传统,是中国画重要的营养。我觉得何老这一批人物画,很值得我们怀念,值得我们珍视,这是一批非常重要的文化财富。何老后来的创作重点放在山水画上,他的山水画有着很深的传统基础,他画工厂、画红旗渠、画延安、画长城……这是一种很自然的转换,在这种转换当中,何老的写意楼阁是非常微妙的把传统技法向现代转换的一种题材,用新的技法来表现祖国新的山河面貌,画得非常有味道。何老用大写意的方法,用减笔的方法,以少胜多的方法,大量的用空白,这其中有没骨、有青绿、有泼墨泼彩……开创了写意楼阁一代画风,为中国传统文化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

杨延文:何老是北京画院硕果仅存的几位老艺术家之一。他不仅是我们画院的精神财富,也是全国艺术界学习的榜样。他过去在吴光宇先生门下研习传统人物,很有成就。他进军楼阁山水,最初是以水墨居多,他以写意方法画楼阁,是与过去的界画有本质的不同。他的晚年把现代意识纳入到楼阁山水当中,把现代审美的块、面关系,色彩的冷暖关系巧妙的和水墨结合在一起,改造了界画的刻板,把界画刻板的方式给彻底击碎了,他采取写意的方式在现代艺术和传统模式中找到一个结合点,结合的非常到位。我是画山水的,何老的画有很多是我们可以借鉴的。当代中国画坛画写意楼阁山水的仅何老一家。何老在写意楼阁这个领域是“开宗立派,承前后”的,这一点是决不过分的,是恰如其分的,祝何老艺术之树常青。

吴休:何老和我是40多年的老同事。能见到他在晚年,继续在画坛绽放出异彩,向他表示衷心的祝贺。刚到画院时,何老还是个青年,那时他的人物画非常到位,很有传统功力,后来何老研究创造了写意楼阁山水画,形成自己的风格,开创了楼阁山水画一代新画风,向他表示深深的感谢。

主持人张文华:王明明、刘曦林、杨延文、吴休先生的发言都很精彩,王明明、刘曦林先生全方位、多角度的来认识何老和他的作品,杨延文、吴休先生从艺术的角度,阐述了何老对楼阁山水在中国画坛的贡献,确实这个展览给大家奉献了一台艺术的大餐。

阿老:我知道何老在楼阁山水方面,是中国画坛独一无二的,他的创新是花费了几十年的心血才完成的,他把楼阁的自然美用写意方法画出来,这是前人没有的,在中国画坛是一个很特殊的创新。何老在人物画造谐上也是非常的高,功力很深,非常全面,不仅传统人物画得非常好,他用传统方法表现现代人物也是非常到位,非常好的,他的人物画线条流畅,笔墨生动,画得非常深刻,非常精彩。

叶毓中:何老是一位非常全面,非常勤奋的艺术家。他的最大的特点是亲身经历了历史的变迁,他的艺术道路就是一部美术史。他拥有自己的艺术实践,实践了这个历史的过程,这就非常珍贵,就获得了历史。从何老每个时期作品来看,都是非常认真,非常严谨的。50年代由斛先生创造的一种画法,当时在全国是非常有影响的,通过何老学画、作画,创作的每一个过程看得出来,何老是学的非常认真,学的很到家,他善于吸收各种艺术思想的营养和艺术技巧,这是非常难得的,真正体现了与时俱进。另一个最大的特点是,他在与时俱进中,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从中华文化的根上发展起来的,非常自然、非常感人。读何老的画就是读了一部中国美术史。他用作品一步一步记录了这个历史,给我们极大的精神鼓舞,也更加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何老一生都这么忙,画了这么多山水、人物、花鸟,给我们做出表率,他在前面开路,我们从后面跟着前进,真的谢谢何老。

董辰生:何老的创作数量之多令人惊叹,画家要是没有大量的作品,很难说有质量。我觉得应该向他学习,注重创新。他什么都画,在画界他应该是通才……他真正做到了不拘泥一种画法,各个领域都在学习创作努力提高。他非常注重绘画的深层性,有着丰富深厚的文化底蕴。我读何老的画就深深感觉到他每一幅画都在思考,都在找一个要做什么?如何做?达到一个什么目的?艺术有各种解释,最终要给人以真、善、美的享受,何老在这方面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田伯平:我从小学习书法,对于绘画不敢妄加评说。但是我感觉到何老的作品是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看何老的画是一种心静展示。何老的画很独特,不管距离多远,一看就知道是何老画的,书法和绘画不单纯是写意和画画,何老的画是心灵的体现,从笔底毫端可以推断出一个艺术家对艺术的理解和他对人生的理解。读何老的画充分体现了传统文化,包括何老提的字,我都感觉非常有文化。有的画家题字都不入画,一些年青人急功近利,读何老的画可以让我们深深体会到何老治学严谨,要向他好好学习。何老做人在画界口碑非常好,提起何老大家都竖起大拇指。一位艺术家口啤是非常重要的,一些年青人出画集、办展览,过早的搞这些,再过十年二十年就觉得自己不行,应该像何老这样,当你的艺术炉火纯青的时候再向世人展示。

吴涛毅:沿着何老整个探索的历程来看,感觉到他是一位一生都在孜孜不倦、永远拚搏不息的大艺术家。何老学习素描、水彩、油画各方面都涉猎,他画的人物如一双手的手纹都从传统出发结合写生,造型极准,非常到位。在楼阁山水方面自己创出一派,看他的写意楼阁就是一个艺术品。他随心所欲的画,线条老辣,块面结合的非常好,没有深厚的传统功力是画不出来的,我们应该学习何老耐得住寂寞的心态,每一幅画都像何老一样认认真真去画,画的质量才能上去。还要学习何老乐观向上的心态,从画中可以看到何老对楼阁的取舍,意到笔不到,很放松,对画中的景物、树木浓淡干湿处理的很潇洒,很抒情,整个画面没有消沉感。何老走过85个春秋,社会变革和各种运动都经历过,始终保持健康向上的心态很不容易,我们应该好好向他学习。

标签: 何镜涵

更多文章

  • 吴孟复

    名人大全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吴孟复

    吴孟复(1919—1995年),当代古籍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原名常焘,字伯鲁,号希贤,笔名山萝,安徽省庐江县古圩乡人。民革安徽省常委。民国26年(一九三七年)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毕业。一九三七年后,曾任上海政法学院、暨南大学副教授,上海古代文物管理委员会编纂。建国后历任安徽师范大学淮北分校(今淮北师范

  • 夏雷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夏雷

    姓名:夏雷性别:男民族:汉族籍贯:湖南武岗出生年月:?年牺牲日期:1914年中文名:夏雷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地:湖南武岗出生日期:?年逝世日期:1914年性别:男人物事迹清末时,日见专制政治腐败,中华民族危机,决心立志革命,于是参加同盟会,追随孙中山及各位革命先进,奔走革命,足迹踏遍南北。民国初年

  • 张良皋

    名人大全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张良皋

    张良皋(1923年5月--2015年1月),湖北汉阳人,1923年5月16日出生。1947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建筑系(今东南大学建筑学院),获工学学士,华中科技大学建筑系创始人之一。代表著作有:《武陵土家》、《老房子——土家吊脚楼》、《匠学七说》、《巴史别观》、《中国民族建筑——湖北卷》等。2015年1

  • 严独鹤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严独鹤

    严独鹤(1889—1968),名桢,字子材,别号知我、槟芳馆主,笔名独鹤、老卒、晚晴。清咸丰年间翰林严辰的侄孙,桐乡乌镇人。“独鹤”是他早年丧偶后所取笔名。严独鹤自1914年起,在上海主持《新闻报》副刊笔政长达30余年,编有《快活林》、《新园林》,即以“独鹤”之名,每天亲撰一篇“谈话”,积万余篇,多

  • 杨复兴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杨复兴

    杨复兴,藏族,最后一代卓尼土司。1929年4月出生,甘肃卓尼人。历任卓尼县县长、甘南藏族自治州副州长、甘南军分区副司令员,西北军政委员会民族委员等,直至担任全国政协委员。1956年12月,杨复兴加入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旧时代的土司和原国民党少将,这种特殊政治待遇是十分罕见的。在1958年卓尼部分地区

  • 梁丽娟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梁丽娟

    梁丽娟,1927年出生于中国广东中山,“中国体育外交第一人”何振梁夫人、《人民日报》资深记者。学生时代即在上海参加地下革命活动。新中国成立后,长期从事青年工作。其后在人民日报社担任编辑和记者,曾任该报驻英国记者站站长,报道范围广泛。1986年离休后仍笔耕不缀,译作、著作颇丰,并参加了北京前后两次申奥

  • 郑藻如

    名人大全编辑:心作祟标签:郑藻如

    郑藻如(1824-1894年),字志翔,号豫轩,又名玉轩。香山(今中山)濠头乡濠头村人。清代咸丰元年(1851年)辛亥恩科第30名乡试举人,1854年组织东乡总局团练,因支援清兵镇压红巾军卢灵飞、黄福等人起义立有军功,获授内阁中书衔。并得曾国藩、李鸿章赏识,罗致为幕僚,办理洋务、外交等事务。清代同治

  • 张香山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张香山

    张香山(1914~2009),男,浙江宁波人。中国共产党党员,原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顾问,原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兼中央广播事业局党组书记、局长,原中日友好21世纪委员会中方首席委员,外交部原顾问,中国亚非团结委员会原副主席,原王稼祥政治秘书。中共十一、十二大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六、

  • 胡明扬

    名人大全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胡明扬

    胡明扬,1948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英文系。中国人民大学原教授,著名语言学家,语文教育家,北京市语言学会名誉会长。2011年6月22日,胡明扬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中文名:胡明扬国籍:中国出生地:浙江海盐出生日期:1925.4逝世日期:2011.6毕业院校:上海圣约翰大学性别:男1932年,

  • 周书楷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周书楷

    周书楷,湖北安陆人,早年在中央大学毕业,后赴英国留学,先后毕业于伦敦大学、剑桥大学。曾任驻英国大使馆专员,驻曼彻斯特副领事,国民政府外交部秘书、情报司副司长。赴台湾后,历任台湾驻马尼拉“总领事”、驻菲律宾“代办”,“侨务委员会”委员长,台湾驻西班牙、美国“大使”,“外交部”部长,“行政院”政务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