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伍精华

伍精华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3587 更新时间:2024/1/16 18:44:45

伍精华(彝族),男,四川省冕宁县人。1949年9月参加革命工作,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中共普雄县工委委员,普格县委副书记、县长,昭觉县委第一书记,凉山彝族自治州州委书记处书记、副州长,四川省民委副主任,四川省委常委、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国家民委副主任、党组副书记,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西藏军区政委、西藏军区党委第一书记等职。伍精华同志是中共八大、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代表,第十二届、十三届中央委员,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八届委员、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07年10月19日在北京病逝,享年76岁。

基本资料

中文名:伍精华

外文名:WuJinghua

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族:彝族

出生日期:1931年2月17日

逝世日期:2007年10月19日

人物生平

伍精华同志,彝族,1931年2月17日出生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冕宁县。

1949年9月参加革命工作,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中共冕宁县委宣传部干事,中国人民解放军184师551团见习参谋,184师暨西昌军分区司令部参谋,中共普雄县工委委员、普雄县办事处副主任,中共普格县委委员、副县长、县委副书记、县长、县劳动人民协会主席,中共昭觉县委第一书记、县武装部政委,中共凉山彝族自治州州委书记处书记、副州长,四川省民委副主任,中共四川省委委员、省纪委委员、省委省革委农业组副组长、省委民族工作委员会副书记,四川省委常委、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国家民委副主任、党组副书记,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西藏军区政委、西藏军区党委第一书记,国家民委副主任、党组副书记。他是中共八大、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代表,中共十二届、十三届中央委员。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伍精华同志的一生是跟随中国共产党奋斗的一生。早在学生时代,他就向往光明,追求真理,接受革命教育。积极参加了中共地下党组织活动,在凉山地区解放前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挺进大西南的进程中参军入伍,为摧毁国民党在西昌彝族地区的统治英勇战斗。参加了清匪剿霸工作。之后根据组织的安排,从军队转到地方,积极投入到了开辟彝区建立政权工作。

1956年,伍精华同志担任普格县县委副书记、县长和县劳动人民协会主席,作为凉山彝族自治州唯一代表,四川省唯一的彝族代表出席了中共“八大”,在大会上作了题为《凉山彝族从奴隶制度废除后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发言,以亲身经历阐述了凉山彝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从奴隶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飞跃的历史进程,在国内外引起很大的反响。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身为凉山彝族自治州州委书记处书记、副州长的伍精华同志遭受严重迫害,但他始终坚定信念,把国家的命运和民族的兴衰放在第一位,与林彪、“四人帮”的倒行逆施进行坚决斗争,直到1973年重新恢复工作。1979年四川省委为伍精华同志平反。

1973年,伍精华同志从凉山州调到四川省级机关工作,在担任四川省省委民族工作委员会副书记、省民委副主任、省委常委、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期间,深入民族地区进行调查研究,努力恢复遭到“文化大革命”破坏的民族工作。他还组织专家深入凉山彝族地区,调查彝族语文使用情况。在总结新老彝文推行情况的基础上,提出恢复老彝文、规范老彝文。在他的努力下,1980年,国务院批准了凉山规范彝文方案。从少数民族地区山高路远,儿童入学率极低,办学质量很差的情况出发,他在马边彝族自治县沙匡乡搞以寄宿制为主的办学试点,效果显著。后来寄宿制的办学方式推广到了全国。在省农业组工作期间,他深入民族地区的林区进行调查,提出民族地区林区的保护和建设必须照顾当地群众利益,要适当划部分林区做集体林,安排好林区群众的生活。他的这个深得民心的建议在省内得到了采纳和执行。1982年,伍精华同志到国家民委任副主任、党组副书记,他积极推进民族工作领域的拨乱反正,民族工作开展得卓有成效。按照中央领导同志的要求,为了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他走遍了全国所有的少数民族自治州、自治县和其他许多民族散杂居地区。

1983年2月,他作为党中央成立的起草《民族区域自治法》五人领导小组成员之一,直接参与组织和领导了《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起草工作。这部重要法律于1984年5月31日在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并于1984年10月1日起实施。伍精华同志为中国民族法制建设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完善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中国民族问题五种丛书》的编撰是中国民族文化建设一项浩大的工程,从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央派专家学者在全国搞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开始,伍精华同志在不同的岗位上自始至终参与了这项工程。后来担任国家民委《中国民族问题五种丛书》编辑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直接组织和推动了编写工作。1985年,中央任命伍精华同志为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兼国家民委副主任、西藏军区政委、西藏军区党委第一书记。他在西藏工作期间,全面贯彻党中央对西藏工作的指示精神,坚决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推动西藏的经济社会发展。巩固和加强党在西藏的基层组织建设。本着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从西藏实际出发,认真调查研究,为加强边防部队和基层人武部建设作出了贡献。同时,认真落实统战、民族、宗教政策,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调动广大干部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开创了西藏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新局面。他为了推动西藏旅游业的发展,支持组建了西藏航空公司,积极推动布达拉宫的首次维修,支持寺庙修复,恢复藏族重大节日,支持兴办藏医学院。积极推进在内地举办西藏班、西藏中学,推动在北京建立藏学研究中心等,为西藏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伍精华同志在担任国家民委副主任、党组副书记期间,重视民族文化交流,大力弘扬民族文化。他参与组织的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首次邀请了台湾两个代表团参加,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台湾首次受邀派代表团参加全国性的活动,得到了中央的肯定。他重视民族语文工作,推进了新时期民族语文政策的制定,他主持起草的国家民委《关于进一步做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的报告》,1991年国务院批转到了全国。在此期间,他认真参与国家法律的制定和监督检查工作。他以深厚的民族理论修养和丰富的民族工作经验,参与和推进了《民族区域自治法》的修改工作。并先后负责起草了《种子法》和《畜牧法》。伍精华同志是中国共产党培养起来的优秀彝族领导干部,他怀有深厚的民族感情,在发展和弘扬本民族文化方面也作出了突出贡献。他组织彝族和其他民族学者共同编写《中国彝族通史》。作为《中国彝族通史》基础史料,《中国彝族谱牒》是他生前最关注的,其中的四川卷即将出版。在凉山彝族自治州成立五十周年之际,伍精华同志结合自己在凉山的工作写了《我们是这样走过来的——凉山的变迁》一书,概述了凉山是怎样从奴隶社会直接飞跃到社会主义社会,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彝族地区如何腾飞的历程,为这一特殊的历史进程留下了很多宝贵的史料。作为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他总结自己长期从事民族工作的资料和经验出版了《新时期民族工作的理论与实践》一书,还主编了《民族理论论集》等著作。

伍精华病重期间和逝世后,胡锦涛、江泽民、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曾庆红、李长春、习近平、贺国强、周永康、王刚、王乐泉、王兆国、回良玉、刘云山、刘延东、李源潮、吴仪、张德江、俞正声、徐才厚、郭伯雄、曾培炎、李鹏、乔石、朱镕基、李瑞环、宋平、刘华清、尉健行、李岚清、吴官正、罗干、司马义·艾买提、成思危、许嘉璐、热地、唐家璇、华建敏、阿沛·阿旺晋美、帕巴拉·格列朗杰、郝建秀、陈奎元和田纪云、张立昌、布赫、铁木尔·达瓦买提、杨汝岱、宋健、胡立,中央军委委员李继耐等分别以不同方式表示慰问和哀悼。

政治信仰

伍精华同志一生是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的一生,他刻苦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具有很强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在大是大非面前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经受住了各种风浪的考验,保持了共产党员先进性。他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善于统揽全局,考虑问题全面,处事严谨稳妥,注意抓住工作中的重点难点,能够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具有很强的宏观决策能力和很高的领导艺术、领导水平。他品格高尚,坚持真理,敢于斗争,具有坚强的党性原则和丰富的政治工作经验,一贯以党和国家利益为重,坚持原则,顾全大局,恪尽职守,忘我工作,有着强烈的革命事业心和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他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维护团结,遵守纪律,光明磊落,谦虚谨慎,平易近人,公道正派,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廉洁奉公,保持了共产党人优良的政治本色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大事年表

1931年2月17日出生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冕宁县;

1949年9月参加革命工作;

1949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6年,担任普格县县委副书记、县长和县劳动人民协会主席;

1973年,担任四川省省委民族工作委员会副书记、省民委副主任、省委常委、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1980年,在马边彝族自治县沙匡乡搞以寄宿制为主的办学试点,效果显著;

1993年至2003年,伍精华同志到全国人大工作,先后任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和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2007年10月19日在北京病逝,享年76岁。

代表作品

主持起草的国家民委《关于进一步做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的报告》;

参与和推进了《民族区域自治法》的修改工作;

起草了《种子法》和《畜牧法》;

组织彝族和其他民族学者共同编写《中国彝族通史》;

《我们是这样走过来的——凉山的变迁》;

新时期民族工作的理论与实践》;

主编了《民族理论论集》。

标签: 伍精华

更多文章

  • 张振富

    名人大全编辑:黑姑娘标签:张振富

    张振富(1940年8月9日-2000年1月17日),天津市北仓镇刘园村人。中国著名民族音乐歌唱家,北京军区战友歌舞团演员、中国国家一级演员。中文名:张振富国籍:中国大陆出生地:天津市出生日期:1940年8月9日逝世日期:2000年1月17日职业:艺术男高音歌唱家主要成就:创造了我国男女声二重唱的颠峰

  • 潘裕昆

    名人大全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潘裕昆

    潘裕昆(1906—1982),字孔希,湖南浏阳人,出生于1906年8月4日。少年时代,潘裕昆聪明过人,常与同龄人议论国事,指点江山。刚成年即投笔从戎,奔赴广州,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与谢晋元、林彪、张灵甫、胡琏等同窗,毕业后曾参加北伐。一二八上海事变后,潘裕昆部转战江淮,抗击日寇。潘裕昆英勇善战,不惧

  • 费穆

    名人大全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费穆

    费穆,字敬庐,号辑止。1906年10月10日出生于上海,中国电影导演、编剧。1932年,执导了批判现实的剧情片《城市之夜》,由此受到关注;1934年,执导了剧情片《香雪海》;1935年,执导了伦理电影《天伦》,于中国电影史上首次以民族乐器配乐;1936年,拍摄了号召抗战的国防电影《狼山喋血记》;19

  • 蔡公时

    名人大全编辑:胖次标签:蔡公时

    蔡公时(1881—1928),江西省九江市人;早年以讲学为名,宣传进步民族思想,后去日本学习,结识孙中山,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策动江西独立;1913年参加讨袁护法运动,后再入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政治经济科学习;1916年在北平创办北平民国大学;1917年后任广州护法军政府大元帅府参议

  • 高宗武

    名人大全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高宗武

    高宗武(1905—1994),浙江乐清(北白象镇双庙村)人。早年留学日本,抗战前期进入外交领域,29岁担任外交部亚洲司司长的职务,专门从事对日外交工作,是当时国民政府里最年轻的高级外交官员。抗战全面爆发后,高宗武接受特殊任务,在香港负责对日情报工作。他在这段时间一度背离蒋介石,为汪精卫卖国行径秘密奔

  • 刘格平

    名人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刘格平

    刘格平(1904年8月--1992年)回族,河北省孟村回族自治县大堤东村人。出生于一个地主家庭,6岁时入私塾读书。1949年9月,作为少数民族的首席代表,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并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新中国成立后,刘格平历任中央人民政府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中央统战部副部长、中央

  • 施肇基

    名人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施肇基

    施肇基(英语:AlfredSao-keSze),字植之,1877年4月10日生于苏州府吴江县(今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震泽镇),民国时期外交官,震泽施氏元代已居震泽,震泽是祖居地。1958年1月3日病逝于美国哥伦比亚特区华盛顿市。施肇基是康奈尔大学第一位中国留学生,也是第一位在美国获得硕士学位的中国学生

  • 方声洞

    名人大全编辑:黑姑娘标签:方声洞

    方声洞(1886-1911),字子明,福建闽侯人。曾在福州念私塾,自幼聪明机警、胆略过人、口才极好。虽生于富商家庭,但坦率、诚挚、尚气节、重然诺,吃苦耐劳、简朴自砺。青年时代起,就怀有挽救民族危亡、献身革命事业的信念。逢人痛论国事,力主倾覆满清。1911年4月27日,在黄兴的率领下,和闽省精英林觉民

  • 天可汗

    名人大全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天可汗

    天可汗是唐代少数民族首领对唐太宗李世民的尊称,太宗皇帝成为了当时天下的共主。唐太宗于隋开皇十八年十二月二十二日(599年)出生于武功别馆,是唐高祖李渊与窦皇后的次子。公元614年娶妻长孙氏,武德九年八月二十一日立为皇后,即长孙皇后。公元649年,太宗驾崩于翠微宫含风殿,享年52岁。除唐太宗外,唐高宗

  • 赵侗

    名人大全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赵侗

    赵侗(1912—1939),辽宁省岫岩县人,无党派人士,抗日英雄。19岁入沈阳第二工科学校,后考入东北大学预科物理系。九一八事变后率众抗日,曾任辽南“少年铁血军”总司令,敌后“辽南政府”总裁,八路军“晋察冀军区五支队”司令等,在抗日战争中第一个成立敌后政府,第一次击落日寇敌机。时人称之为“中国抗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