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天可汗

天可汗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1944 更新时间:2024/1/16 15:30:17

天可汗是唐代少数民族首领对唐太宗李世民的尊称,太宗皇帝成为了当时天下的共主。唐太宗于隋开皇十八年十二月二十二日(599年)出生于武功别馆,是唐高祖李渊与窦皇后的次子。公元614年娶妻长孙氏,武德九年八月二十一日立为皇后,即长孙皇后。公元649年,太宗驾崩于翠微宫含风殿,享年52岁。除唐太宗外,唐高宗、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也曾被称为天可汗。

基本资料

中文名:李世民

别名:唐太宗,天可汗

国籍:中国(唐朝)

民族:汉族

出生地:武功的别馆(今陕西省武功县)

出生日期:开皇十八年(一说十七年)十二月

逝世日期: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

信仰:道家

主要成就:灭东突厥、薛延陀、高昌、吐谷浑

扩充教育机构,笼络国家人才

精简政府机构,裁汰冗官冗员

改革三省六部,朝廷政治清明

开创贞观之治

代表作品: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

谥号:太宗

庙号:贞观

年号:626年—649年

在位时间:

人物简介

天可汗是唐代少数民族首领对唐太宗的尊称,太宗皇帝成为了当时天下的共主。此外除唐太宗外,唐高宗、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也曾被称为“天可汗”。

在今天陕西省礼泉县东北五十多华里的九嵕(念“宗”)山主峰上,有一座庞大的陵墓,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唐太宗的“昭陵”。昭陵周围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山前都种着庄稼,遥望古老的陵山宛如坐落在一张宽阔的碧毯上,更显得高耸入云,气势磅礴。在唐代帝王的陵墓里,昭陵是最高、最大的一座陵园。不仅唐太宗本人的主体陵墓宏大,而且还有许多陪葬墓。陪葬墓除了嫔妃、王子、公主的以外,还有不少功臣高官的墓。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在功臣高官中,有好几座少数民族将领的陵墓。像突厥处罗可汗的儿子阿史那社尔,铁勒部的哥论易勿施莫贺可汗的孙子契苾(念“毕”)何力,突厥酋长执失思力等,死后都陪葬昭陵。这种现象在以往是罕见的,可以说是唐太宗民族政策的一个侧影。

人物评价

“太宗在粉碎了东突厥之后,以这些人为辅助军,在以后的20年中,使突厥斯坦的突厥人和戈壁上印欧种人的绿洲都纳入自己的统治之下。一个受到震惊的亚洲从他身上看到了一个陌生的、史诗般的中国。决不向蛮族求和,也不以重金去收买他们撤兵,唐太宗扭转形势,战胜他们,使他们害怕中国。”——【法】勒内·格鲁塞:《草原帝国》

“唐朝被中国和西方许多历史学家称为最辉煌的朝代。”——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意气风发的时代,在唐朝诞生了专门的边塞诗派,诞生像“年年战骨埋荒外”这样的诗句。而至于“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愿得此生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种豪言壮语,则由于后世朝代偃武修文的风气,甚至成为了古代史上中国人尚武精神的绝响。尤其是贞观年间,大唐帝国四面出击,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第一个时期,唐太宗时期,全面扩张,四面出击。

贞观年间是唐朝拓边最猛烈的时期,也是获胜最大的时期。贞观年间,唐朝依次取得了对东突厥、吐蕃、吐谷浑、高昌、焉耆、西突厥、薛延陀、高句丽、龟兹甚至可能还包括印度用兵的胜利。颉利可汗恐怕是有史以来第一个被中国军队活捉的草原帝国最高统治者。唐军出击定襄,痛歼突厥,活捉颉利可汗,也是唐朝历史上拓边战争中最辉煌的胜利。颉利可汗被抓到长安。

突厥是唐朝最大的边患,作为同时存在的两个超级大国之一遭到毁灭,建立单级世界就变得容易多了。唐军再次远征,途中缺水,就刺马饮血,终于袭破伏允的牙帐,伏允丢下老婆孩子溜之大吉,不久在沙漠中被部下所杀。吐谷浑从此被纳入唐朝的势力范围。唐朝的另一个著名将领侯君集奉命带兵修理骄横的吐蕃人。候君集率领的主力还未出手,其先锋牛进达部就击败了吐蕃军,夜袭吐蕃军,斩首千余,松赞干布惧而退兵。吐蕃退兵后,松赞干布做了颉利可汗也做过的事:派使者谢罪求和。但是他没有放弃和亲的请求。可能是被他的执着感动。贞观十五年,文成公主入藏。贞观十三年,高昌国失臣礼。高昌王麴文泰看到唐兵来得那么快,吓得大病起来,感到忽冷忽热(冷风如刀,热风如烧,呵呵),几天后竟然一命呜呼,由此作为第一个被唐军活活吓死的人而载入史册。

第二个时期,征战高句丽

高句丽虽然向新成立的唐朝朝贡,但实际上却对唐朝持怀有敌视态度。到后来唐朝第二代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的时候,为援助处于高句丽和百济围困中的新罗(《新唐书》“(百济)与高句丽连和伐新罗,取四十余城。发兵守之,又谋取棠项城,绝贡道”,新罗告急),并统一被高句丽据有的“辽东”地区(当时的“辽东”的概念略同于汉朝四郡的范围,即中国东北辽河以东地区以及朝鲜半岛的北部,被唐朝认为是“旧中国之有”的领土),唐太宗东征高句丽,放话给薛延陀:我们父子都要去打高句丽,长安空虚,你要是想为寇只管放马过来!这么生猛的话,薛延陀当时就吓得气短了一截(《旧唐书》载后来高句丽用厚利诱惑薛延陀叛唐,但是“夷男气慑不敢动”)。

贞观十九年,唐军向辽东进军。唐太宗在路上对手下人说,四方基本安定了,就剩下这一块地方了,趁着我还没死,良将们还有精力,一定要解决掉。

夏季,李绩暗渡陈仓,突然出现在辽东城下,高句丽兵大骇。营州都督张俭和另一个前面出现的优秀将领(也是个王爷)李道宗也率兵进入辽东,击败高句丽兵,斩首数千。四月,唐军攻破高句丽盖牟城,俘虏两万多人,缴获粮食十多万石。五月,另一路唐军从山东渡海攻破高句丽卑沙城,俘虏八千人。上百年来中国军队第一次得以在鸭绿江边阅兵。

不久,李绩和李道宗所部进逼辽东城下。高句丽军数万来援。有人建议说高句丽军多唐军少,应该坚守。可是李道宗说高句丽人仗着人多以为我们不敢拿他们怎么样,我们就是要攻击他们,杀杀他们的锐气。李绩说,我们被派来就是负责替皇上扫马路的。马路不干净,我们怎么能躲呢。于是唐军处于劣势却猛烈出击,高句丽兵始料不及,被冲乱阵型大败而归。唐太宗大军兵到后,把辽东围得水泄不通,日夜攻打。乘着刮南风的机会,唐太宗指挥士兵点燃城池西南楼,顺风放火。高句丽军抵挡不住了,辽东陷落。唐军杀高句丽兵一万多人,俘虏一万多人,此外还有百姓四万多人。

攻克辽东后,唐军继续向白岩城进发。乌骨城派兵一万支援,被唐军击退(此战唐军只用了800人?)。六月,白岩城不战而降。唐军继续向安市进发。高句丽将领高延寿等人率领靺鞨、高句丽兵十五万来救援,被击败。高延寿向唐军乞降,来到唐军军营,一进门就跪下,挪动膝盖向前,拜伏在地。(《资治通鉴》上说“延寿、惠真帅其众三万六千八百人请降,入军门,膝行而前,拜伏请命。”)唐太宗对他们说:“东夷少年,跳梁海曲……自今复敢与天子战乎?”自唐以后,还有几个中国的皇帝能对任何一个外国说这么狠、这么长志气的话呢?)高延寿等人“皆伏地不能对”。唐太宗将降军中的高句丽军官、酋长三千余人虏往中原,其余高高句丽人悉数释放。

安市城小而坚,唐军久攻克。高延寿、高惠真请于上曰:“奴既委身大国,不敢不献其诚,欲天子早成大功,奴得与妻子相见。安市人顾惜其家,人自为战,未易猝拔。今奴以高丽十馀万众,望旗沮溃,国人胆破,乌骨城耨萨老耄,不能坚守,移兵临之,朝至夕克。其馀当道小城,必望风奔溃。然后收其资粮,鼓行而前,平壤必不守矣。”群臣亦言:“张亮兵在沙城,召之信宿可至,乘高丽凶惧,并力拔乌骨城,渡鸭绿水,直取平壤,在此举矣。”唐太宗将要采纳,但是长孙无忌以为:“‘天子亲征,异于诸将,不可乘危徼幸。今建安、新城之虏,众犹十万,若向乌骨,皆蹑吾后,不如先破安市,取建安,然后长驱而进,此万全之策也。’”

最终唐太宗决定暂时停止这次出征。9月,唐军班师。这次征伐高句丽,攻克玄菟、横山、盖牟、磨米、辽东、白岩、卑沙、麦谷、银山、后黄十城,迁徙辽、盖、岩三州户口入中国七万人。新城、建安、驻跸三大战,斩首四万余级。在唐军,战士阵亡的约2000人,损失最大是战马,损失了七八成。

此战重创高句丽,但未能灭亡高句丽,因此,唐太宗认为这战没有成功,说:如果魏征还活着,肯定不会让我亲自出征。但这战的意义还是比较重大的。这是自三国时期毋丘俭攻破高句丽屠王城以来上百年中国军队第一次真正战胜高句丽人,收复了今天辽宁一带很多南北朝时期被高句丽夺取的土地,为今后唐朝彻底消灭高句丽打下了基础。

贞观二十二年,倒是有个印度的小插曲。王玄策作为唐朝的使者去印度。中天竺大臣那伏帝阿罗那顺篡位,劫持唐使,玄策从骑三十人全部被擒。王玄策只身逃到吐蕃,借来吐蕃军和尼泊尔军向印度进发。连战三天,印度军大败。唐军斩首三千余级,水中淹死印度兵约万人。阿罗那顺弃城逃跑,副使蒋师仁追上并俘虏之。此外虏男女一万二千人,牛马三万余匹。

漠北的薛延陀汗国强盛起来,表现出来不臣之心。贞观十五年,薛延陀真珠可汗派其子大度设率二十万大军南下,唐朝李勣、薛万彻率数千唐军大破薛延陀军,斩首三千余级,俘虏五万多人,薛延陀残余军队逃回漠北遭遇大雪、人畜冻死了十分之八、九。

贞观二十年,唐太宗以江夏王道宗、左卫大将军阿史那社尔为瀚海安抚大使;又遣右领卫大将军执失思力将突厥兵,右骁卫大将军契苾何力将凉州及胡兵,代州都督薛万彻、营州都督张俭各将所部兵,分道并进,攻灭了薛延陀。

唐朝攻灭薛延陀以后,漠北包括回纥在内的铁勒(敕勒)百余万户归降。贞观二十一年,唐朝在漠北铁勒等地设置瀚海等六都督府、皋兰等七州,统治当地,并设置燕然都护府,瀚海等六都督、皋兰等七州皆隶属于燕然都护府。包括回纥在内的铁勒(敕勒)诸部用貂皮向唐朝缴纳赋税。

标签: 天可汗

更多文章

  • 赵侗

    名人大全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赵侗

    赵侗(1912—1939),辽宁省岫岩县人,无党派人士,抗日英雄。19岁入沈阳第二工科学校,后考入东北大学预科物理系。九一八事变后率众抗日,曾任辽南“少年铁血军”总司令,敌后“辽南政府”总裁,八路军“晋察冀军区五支队”司令等,在抗日战争中第一个成立敌后政府,第一次击落日寇敌机。时人称之为“中国抗日学

  • 莫振高

    名人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莫振高

    莫振高(1957年--2015年),男,壮族,1972年8月参加工作。1975年到广西民族学院(现广西民族大学)中文系学习。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高级中学原校长,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感动广西十大新闻人物。莫振高连续30多年用微薄的工资资助近300名贫困生,让他们进入大学;先后筹集3000多

  • 续范亭

    名人大全编辑:晴天标签:续范亭

    续范亭(1893—1947),山西省崞县(今原平市)西社村人,著名抗日爱国将领。早年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后即献身于民族民主的革命事业。后在国民党任职,曾经隐退一段时间,后与共产党人合作创建山西新军。1940年1月15日成立晋西北行政公署,续范亭任行署主任。其后,他将主要精力用在政权工作。期间由于病

  • 徐信

    名人大全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徐信

    徐信1921年出生于河北省灵寿县,1937年参加八路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他历任指导员、连长、队长、团长,参加了反扫荡、百团大战和扩大解放区的攻势作战。解放战争时期,他任副师长兼参谋长,参加了清风店、石家庄、平津、太原、宁夏等战役战斗。抗美援朝战争时期,他历任代师长、师长,参加了第五

  • 冯志强

    名人大全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冯志强

    冯志强:男,1928年出生,2012年5月5日下午不幸因病逝世,享年84周岁。冯老师是一位武德高尚的爱国武术家,无论何时何地,一言一行均以国家、民族、师门、人格为重。他多次谢绝了出国定居和高薪私聘的邀请,他总是说,“我的根在中国”。中文名:冯志强国籍:中国出生日期:1928年逝世日期:2012年5月

  • 吕彦直

    名人大全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吕彦直

    吕彦直(1894—1929),安徽滁县(今滁州市)人,籍贯安徽滁县(今滁州市),曾祖父起由山东东平迁居滁县(今滁州市),中国近代杰出的建筑师。在短促的一生中,他为弘扬民族文化,在中国近代建筑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他设计、监造的南京中山陵和由他主持设计的广州中山纪念堂,都是富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大型建筑组

  • 节振国

    名人大全编辑:黑姑娘标签:节振国

    节振国,(1910—1940)冀东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1910年出生于山东武城县刘堂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0岁随父兄逃荒到开滦赵各庄煤矿,14岁起进矿当工人,在1938年开滦煤矿抗日大罢工斗争中,开滦赵各庄矿工人节振国极富传奇色彩的故事被人们广为传颂。1939年秋,节振国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

  • 徐立清

    名人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徐立清

    徐立清(1910.4.5-1983.1.6),中国政治工作领导人。安徽省金寨县人。民国十八年(1929年)参加红军,民国十九年(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生涯中,历任红军师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团政治处主任、师政治部主任、军政治部主任、红四方面军总医院政治部主任、红四方面军总卫生部政委,八路军师

  • 蒋新松

    名人大全编辑:笑红尘标签:蒋新松

    蒋新松(1931-1997),男,江苏省江阴人。原沈阳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863自动化领域首席科学家,中共党员。1951年9月考入交通大学(现西安交大和上海交大)电机系工企自动化专业,1952年9月在北京俄专留苏预备部学习,1953年9月因国家教育部撤销派遣计划,返回交通大学

  • 王克敏

    名人大全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王克敏

    王克敏(1876年5月4日-1945年12月25日),字叔鲁。中国近代政治人物,1937年日本扶植的傀儡政权“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首脑之一。1876年5月4日生于广东,祖籍浙江杭州,曾经中过举人。1900年以清国留学生监督的名义到日本,并担任清国驻日大使馆的参赞。回国后也于外交部任职。中华民国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