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张静庐

张静庐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4489 更新时间:2023/12/10 11:21:53

张静庐,现代出版人,原名张继良,民国五年起用笔名“静庐”,从此以“张静庐”名世。一生致力于出版事业,为新文化运动作出了较大贡献。著有《在出版界二十年》和《中国近代出版史料》及续编、补编等。

基本资料

中文名:张静庐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浙江镇海县龙山镇西门外村

出生日期:1898年4月7日

逝世日期:1969年9月

职业:学者

毕业院校:龙山演进国民学校

个人简介

张静庐,中国出版家、民盟盟员。1898年4月7日生于浙江镇海县。1969年9月在上海去世。1911年在龙山演进国民学校毕业后,当学徒。1915年任天津《公民日报》副刊编辑。1920年任上海泰东图书局编辑、出版部主任。1924年与人合资创办光华书局,任经理。1929年创建上海联合书店,任经理。1931年与洪雪帆合办现代书局,任经理。1934年创建上海杂志公司,任总经理。任内经营出版不少进步期刊,其中有:郭沫若主编的《洪水》、蒋光慈主编的《拓荒者》、田汉主编的《南国》、郁达夫主编的《大众文艺》、艾思奇主编的《读书生活》、黄源主编的《译文》、孟十还主编的《作家》、黎烈文主编的《中流》、丁玲主编的《战地》、胡风主编的《七月》等。这些期刊在当时产生了积极影响。1949年在上海任联营书店总经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先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计划处处长,古籍出版社编审,中华书局近代史编辑组组长。主要著述有《中国的新闻记者与新闻纸》、《革命外史》、《在出版界二十年》,编有《中国近代出版史料》初编、二编,《中国现代出版史料》甲、乙、丙、丁编,《中国出版史料补编》等。

往事略集

简介

张静庐幼年家境贫寒,但酷爱读书,在当酒保、学徒期间,因看书、写稿忘了干活,两度成了“回汤豆腐干”(指没度满三年学徒期而中途被店主辞退者)。他家住上海棋盘街,当学徒时每天放工回家,要到书店玻璃柜前看看书的封面解渴,久而久之,同事们知道了,就给他起了“棋盘街上的巡阅使”的浑号。

“五四”运动以后,张静庐到泰东图书局当襄理,并担任《新的小说》月刊编辑,和书局经理赵南公一道竭力刊行新文化作品。首任总编辑郭沫若写的《女神》、《茵梦湖》,张静庐极力组织出版,打响了新文化运动的第一炮。后来郭沫若去了日本,接着曹靖华、王靖(梅瑰)、王新命(无为),以后成仿吾、郁达夫、张资平等都来到泰东图书局担任编辑工作。泰东图书局成了“创造社”的摇篮。《创造周报》就是在这时产生的。民国九、十年间《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和类似的创造社丛书,如郁达夫《沉沦》、张资平《冲积的化石》,还有《玄武湖之秋》、《茑萝行》等新书,推动着新文化运动蓬勃向前。民国十二、三年间,《洪水》半月刊和《创造周报》合订本出版后,泰东图书局生意兴隆。

后来创造社人员从泰东图书局分出去了,张静庐先主持上海第一家纯粹的新书店光华书局。创造社同仁都是写文艺作品的,为了支持张静庐新开的光华书局,他们一反过去,改做政论文章,为读者和同业所瞩目。在这里,由周余平主持招股,创办了新文化运动史上有名的创造社出版部。郭沫若将《三个叛逆的女性》和在许多刊物上发表过的文章编纂为《文艺论集》交给光华刊行,还为光华编辑一种半文艺半政治性杂志《洪水》,也交光华刊行。

以后由于光华书局散伙,张静庐又主持了现代书局和联合书局的业务工作。

人物生平

1934年5月1日

张静庐办起了“上海杂志公司”。这是第一家专门出版杂志的小店,仅有20元的资金作为创办费。由于资金太少,张便采取“代订代办发行”为主,出版为副,但还是出版了鲁迅主持、黄源主编的《译文》,孟心主编的《自修大学》,艾思奇、柳湜主编的《读书生活》,沈兹九主编的《妇女生活》等杂志。

1936年

张静庐把重心转移到出版上。从此以后,他成了出版商。以后还出版了《高尔基选集》、《中国文学珍本丛书》、《青年丛书》等100多种。

1937年

抗日战争爆发,上海沦陷,张静庐将上海杂志公司迁到汉口,作为主张抗日的一员,也参与了抗日宣传活动。他出版了一批政论书籍和剧本,如《飞将军》(洪深著)、《八百壮士》(崔嵬著)、《民众基本论》、《出狱前后》(均章乃器著)、《抗战军队中的政治工作》(张静庐著),还有《怎样争取最后的胜利》、《汉奸的产生和扑灭》、《民族解放战争的战略和战术》、“活跃的肤施”、《大众剧选》(抗日剧本)、《全面抗战的政治形势》、《告大时代青年》、《改良教育与学生救国》、《青年军事常识》、《高粱红了》(诗剧)等。

那时的武汉,成了文化的中心,报告文学出版达到了一个高峰。张静庐以上海杂志公司名义,出版了许多抗日战争小册子,也着重抓报告文学的出版。其中著名的有李辉英主编的“战地报告丛书”,计有碧野的《北方的原野》,田涛的《黄河北岸》,张庆泰的《在西战场》,姚雪垠的《战地书简》,李辉英的《军民之间》,张周的《中华女儿》,曾克的《在汤阴火线》,师田手的《背叛祖国的罪人》,黑丁的《沁河岸上》,石光的《鲁北烟尘》。叶以群主编的“战地生活丛书”,计有刘白羽《游击中间》,舒群的《西线随征记》,罗烽的《莫云与尔漠少尉》,天虚的《两个俘虏》,陈克寒的《八路军事兵队》,刘白羽、王宗祀的《八路军将领》,吴奚如的《阳明堡大战》。这两套丛书对武汉人民了解前线形势,了解共产党、八路军,了解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罪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此外,“上杂”还于1937年10月在武汉出版了宋之的的《烙痕》,它是一本收有四个短剧的国防独幕话剧。1938年4月又出版了宋之的、陈白尘合编五幕剧《民族万岁》。1938年3月为抗战需要而出版的文艺刊物,有丁玲和舒群主编的《战地》半月刊,由武汉、上海杂志公司总经销,16开本,但这个刊物在同年6月出版第6期后终刊。

张静庐为了扩大抗日宣传阵地,除武汉外,还在重庆、广州、长沙、柳州、桂林、贵阳、金华、昆明建立分店达12处,大量刊行文艺书籍百余种,极力配合抗日宣传。

1943年至1944年期间

张静庐在重庆任上海杂志公司总管理处总经理,继续出版宣传抗日的书刊。同时,他又出任新出版业联合管理处总经理,并在成都(由邓作之任经理)、广州、重庆(由张鸿钧任经理)、汉口(由马仲杨任经理)设立“联营书店”,主要任务是管理联营书店出版事宜。与此同时,张静庐还任国民党文化教育委员会设计委员(主任委员潘公展)。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

张静庐回到汉口,一部分时间主持“上杂”业务(因其次子张鸿人当时任汉口经理),大部分时间参加社会活动。曾任武汉市文教公会(这个公会是资本家商会性质)常务理事,主要处理上与下、同业间的各种业务纠纷。1947年6年1日,武汉大学发生震惊全国的“六·一”惨案,汉口联营书店也遭到搜查,并逮走了经理马仲杨和几位店员共七人。张静庐即组织力量多方营救,并作为释放马仲杨担保人之一。

在延安保卫战期间,延安失守,有些同志从延安经西安来到武汉,找到张静庐,但由于张静庐不是共产党员,本身又有国民党关系,不便亲自出面接待,他就嘱其次子张鸿人接待。这些来汉同志身无分文,来张处主要找接济,同时由于他们随时有被捕可能,张可为他们找到藏身之所。于是在张鸿人掩护下,把他们送出了武汉,到目的地去了,前后一共接待三批。但国民党仍有察觉。有天上午,张静庐等人正在“上杂”楼上开会,警察局找上门来,张静庐等人闻讯后,从后门跑掉了。警察就找张鸿人的麻烦,并搜查“上杂"出售的期刊,并将他们认为的“违禁杂志”,如《展望》、《新观察》、《新闻天地》等杂志,要张鸿人抱着到警察局去,叫张一人坐在一个房间内,一直到下午四点钟,他们才放人,但却被他们敲走了200元光洋。

l950年

张静庐调任北京新闻出版总署任私营企业处处长。出版总署撤销后,在中华书局担任近代史编辑组主任。文化大革命中受到“四人帮”的迫害,于1968年病逝于上海。

标签: 张静庐

更多文章

  • 叶仲三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叶仲三

    生于光绪元年(1875),卒于1945年。京城内画壶高手,他与周乐元、马少宣同被视为内画鼻烟壶的三大画匠。他的作品来源主要是晚清和民国初年社会上所流行的一些画册。中文名:叶仲三国籍:中国出生日期:1875逝世日期:1945年职业:内画鼻烟壶画匠代表作品:《古今名人画谱》、《飞影阁》叶仲三生于光绪元年

  • 马家骏

    名人大全编辑:晴天标签:马家骏

    马家骏(1902~1970),上海青浦人。吴淞商船学校民国3年(1914年)第一期毕业生。民国17年7月以第一个中国人升任招商局图南轮船长,被评定为甲级船长。民国26年招商局开辟厦门及菲律宾马尼拉国际航线,受招商局派遣,任海享轮船长,完成处女航。民国36年10月3日以第一个中国引水员的身份,引领中国

  • 黄远庸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黄远庸

    黄远庸(1884—1915),笔名远生,江西九江人,民国时期新闻记者。少年时期勤奋好学,曾在两年内连中秀才、举人、进士三榜而文名大噪。辛亥革命后,在北京任上海《时报》、《申报》特约通讯员。曾参加进步党。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被暗杀。著作编有《远生遗著》。他的一生,是一段被湮没的传奇。中文名:黄远生国

  • 王廷桢

    名人大全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王廷桢

    王廷桢(1876-1940)字子铭、子明,民国桢威上将军,勋三位。汉族,直隶天津(今天津市大直沽人)人,日本士官学校第一期中国毕业生。历任清朝禁卫军协统,民国天津镇守使,江宁(南京)镇守使,陆军第十六师师长,长江巡阅副使。察哈尔都统等职。1921年因不愿意打内战而放弃察哈尔都统职位和陆军第十六师指挥

  • 潘宜之

    名人大全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潘宜之

    潘宜之(1893年11月30日-1945年9月9日),字祖义,祖籍湖北广济(今武穴)大金镇下周煜村,出生于江苏南京,中华民国时期政治人物。保定军校毕业,历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秘书、北伐军东路军总指挥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1927年参与四一二政变,后历任《中央日报》社社长、中国国民党第五战区政治部主任、

  • 路景荣

    名人大全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路景荣

    路景荣(1902—1937),字静吾,中华民国陆军少将,江苏武进人。路景荣少年时期曾在湖南长沙求学,后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并参加国民革命。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奉令调往上海。淞沪会战爆发后,路景荣参与了月浦、狮子林等地的战略防御任务,并荣升陆军少将。同年9月10日,路景荣在宝山月浦镇遭遇日寇攻击

  • 王天祥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王天祥

    王天祥(1906~1937),又名“王天翔”,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宁溪人。少时就读清献中学,民国14年(1925年),积极投身反帝爱国运动,曾担任本县“五卅”惨案后援会县立中学(今黄岩中学)分会主持人。后投考中央军校第6期,1929年6月,入中央航空学校,为第1期学员,1931年6月毕业,被美国顾问团选

  • 高宝贤

    名人大全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高宝贤

    男,京剧老生演员。出生:1927年,民国十六年农历丁卯年。逝世:2004年4月7日,农历甲申年闰二月十八日。自新中国建立前,高先生就参加新“谭派”艺术创始人谭富英先生的剧团,1954年与马长礼同日正式拜谭先生为师,成为首开山门的大弟子。20多年一直紧随乃师身边,师徒关系甚佳,深得“谭派”真传。中文名

  • 范苑声

    名人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范苑声

    范苑声(1901—1990),字抒棠,安徽省潜山县人。早年考取北平大学,1925年去日留学,在早稻田大学取得经济学士学位,又入明治大学,研读农村经济。1926年加入国民党。1930年回国任教于北平师大及民国大学。1932年到南京步入政界。1940年调任安徽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教育长。1941年任安徽

  • 吴尊贤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吴尊贤

    吴尊贤,台湾省台南县人,生于民国五年,系「台南帮企业集团」的第一代领导人之一,并创办「财团法人吴尊贤文教公益基金会」,对社会文教公益事业不遗余力。姓名:吴尊贤国籍:中国出生地:台湾省台南县出生日期:民国五年逝世日期:民国八十八年六月七日职业:企业家最初对吴尊贤先生的印象是来自报章杂志的『劝世文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