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李海霞

李海霞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3265 更新时间:2023/12/25 13:08:34

海霞(1893—1980年),又名时霖,今上海市金山区枫泾镇人;自幼勤学,善书画;民国初,就读于上海法政大学,后考入外交部工作;民国13年(1924年),在瑞士日内瓦国际联盟工作,以外交官身份宦游法国、意大利、墨西哥等国;民国19年,任智利代办,任职期间,促使中国与阿根廷建交。并为在智利的无籍华人转为智利籍公民与智利政府作了交涉,曾获智利政府勋章。

基本资料

名:李海霞

别名:时霖

国籍:中国

出生地:上海市金山区枫泾镇

出生日期:1893

逝世日期:1980

人物简介

民国23年回国后,任厦门市市长,当时厦门市小学教师已欠薪达三月之久。他刚上任,即宴请全市富豪侨胞解囊资助,募款20多万元,解决了小学教师的生活问题;原驻厦门的美、日、英、法诸国领事馆之间经常发生磨擦,经他从中斡旋,得以相安无事。为此,日领事馆领事小林非常敬佩,邀请他去被日占领的台湾观光。南京政府同意后由他和严家凎、徐学禹等人组成参观团赴台。抗战期间,曾被派往南洋诸岛,宣传抗日救国之道,发动侨胞购买救国公债。民国34年抗战胜利,他迁居上海,经营盐业。

1952年,出任亚太地区和平大会西班牙语翻译,回国后任北京市文史馆馆员,与齐白石、老舍邵力子白蕉、钱君陶、唐云等著名学者、书画家为莫逆交。

“文化大革命”时期,他得文史馆馆长张国基保护,居住在文史馆内,在此期间,他将祖传的名人书画及自己的作品全部捐献给国家,1979年国庆节,应中共中央领导人邓小平之邀,出席国宴,1980年在北京病故,骨灰安放在北京八宝山陵园。

人物轶事

1936年,厦门市第三任市长李海霞上任了,任后不久,9月3日,他去厦门基督教青年会(现文安小学)听演讲这事,引起民众关注。因为演讲人是民主战士李公仆,他站在天台上发表题为《最近国际形势与中国之关系》演讲,这一唤起民众的演讲,对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抨击当局、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起了作用。当天李公仆下榻天仙旅馆,李海霞还去旅馆与李公仆见一面,当然不是单见李公仆,因为旅馆老板与李海霞是好朋友,老板叫吕天保,他虽然只有初中文化,但刻苦自学,爱好文史,尤其熟诣厦门掌故,因共同爱好结为好友。吕天保女儿出嫁,李海霞送了一块时值5.95银元的旗袍料为礼品,在当时是一份不菲的重礼。

1936年3月9日,市立图书馆和公办小学的职工代表到市政府请愿,强烈要求发回拖欠的5个月工资,市长李海霞接见时表示“今后教育经费必不再欠,至于以前积欠,亦必设法拨还。”为了解决实际问题,他当即召集富商侨胞开会,最后为了给市长面子,于是纷纷解囊相助,从而解决了教师职工的生活问题。李海霞善于发现民众中义举,给予肯定,发扬光大。1937年11月26日,中南银行总经理黄奕住七十岁寿诞,他准备将收到的贺寿礼款,捐给市政府,用于筹建麻风疗养院之用。李海霞闻讯十分高兴,亲自到场接受款项,并对此举进行表扬和嘉许,并令政府第一科将此意传达至麻风疗养院各个委员。后又以政府名义召开会议,在各界人士和名流中发起筹备委员会,这义举后在厦门市形成习惯,凡富商名流将寿仪的费用和礼金,如数捐给慈善机构。

厦门与台湾隔海相望,地理、文化都同根同源,为相互学习交流,引起大陆人士关注,纷纷赴台考察。1936年12月1日,李海霞奉福建省省长陈仪之命率晋江县长张斯麟、福清县长应辛、惠安县长林鸿辉、永定县长钟干丞等十一人赴台考察,2日抵基隆港,经台北、台中、台南,13日自基隆港返程回到厦门。考察团回来后,根据考察情况编成《台湾考察报告》约8万多字,内容包括台湾卫生事业及行政,鸦片制度沿革及概要,考察台湾农村经济之感想,农会之组织,水利灌溉,交通,电气,地租,并附录《考察日记》。陈仪看了报告之后,亲自作序“今岁(1937年)为闽省之经济建设年,以后施政中心,实以经济建设为先,惟兹事体大,不有借镜,难期推行尽利,台湾与闽水带水相望,不特气候地理同也,即在建设过程中,如农林、水利、交通、卫生诸端,也复十九相似。取彼成规,供我参考,期收事半功倍之也。”这份考察报告以后对福建和厦门的地方经济发展起了很大作用。

标签: 李海霞

更多文章

  • 魏荣爵

    名人大全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魏荣爵

    魏荣爵(1916.9-2010.4),男,湖南省邵阳市人。民盟会员,南京大学声学所教授,中国著名声学家。中科院资深院士。曾任中国声学学会名誉理事长、美国声学学会会士;国际非线性声子、声学教育等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第三届代表、全国政协第五、六、七届委员。1945年到芝加哥大学和伊利诺大学主攻核物理,获

  • 罗丰禄

    名人大全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罗丰禄

    罗丰禄,字稷臣,1850年10月21日(清道光三十年九月十七日)生于福建闽县,为新梅公支系第六世孙。罗丰禄毕业于福州船政学堂,1877年赴英国留学,之后先后兼任清朝驻英公使馆翻译、驻德国公使馆翻译。1880年2月,学习期满回国,入幕于北洋大臣李鸿章,兼任李鸿章的英文秘书、外交顾问兼翻译。1883年5

  • 王巽之

    名人大全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王巽之

    王巽之(1899年1月一1972年11月),浙江杭州市人。原名王其昌,又名王昌,别号逊之。1921年开始向杭州丝竹乐能手蒋荫椿学习古筝,由于他勤奋好学,谦虚刻苦,又是蒋荫椿一生中唯一的古筝学生,所以便毫无保留地传授,使王巽之不论在古筝独奏或在江南丝竹、弦索十三套等合奏中都相当突出,成为杭州国乐界的姣

  • 李敏华

    名人大全编辑:黑姑娘标签:李敏华

    李敏华(1917.11.2~2013.1.19),江苏吴县人,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力学学会理事,中国航空学会名誉理事。1948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1980年当选为中科院学部委员。长期从事固体力学研究。早期从事塑性力学研究,如硬化材料的轴对称平面应力问题

  • 陈季同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陈季同

    陈季同(1851~1907)清末外交官。字敬如,一作镜如,号三乘槎客,西文名Tchengki-tong(CheanKiTong),福建侯官(今属福州)人。中文名:陈季同外文名:Tchengki-tong别名:敬如,镜如,三乘槎客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地:福建侯官(今属福州)出生日期:1851年逝世日

  • 戴煌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戴煌

    戴煌(1928年2月12日-2016年2月19日),原名戴澍霖,江苏阜宁人,中共党员,1957年肄业于外交学院英语代训班,1944年参加新四军。戴煌历任苏北射阳县文工团团员、分队长、音乐组长,苏北文工团团员、文学组长,新华社军事记者、政治记者、机动记者,高级记者。代表著作有《不朽的国际主义战士》(罗

  • 黄伯荣

    名人大全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黄伯荣

    黄伯荣,当代语言学家。笔名苗木、莫木。广东省阳江县(今阳江市)人,1922年7月出生于广东省阳江县(今广东省阳江市)海陵岛那洋村。1949年毕业于中山大学语言学系。黄伯荣从事高等院校教学工作三十年,主要致力于现代汉语和汉语方言的研究,在现代汉语的语音、文字、词汇、语法及汉语方言等方面都作过许多探讨。

  • 李友邦

    名人大全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李友邦

    李友邦(1906—1952),1906年出生于台湾台北。1918年考入台北师范学校,期间加入蒋渭水领导的台湾文化协会,积极参加反日活动。1924年3月,李友邦与林木顺、林添进等人袭击台北新起警察派出所,遭到日本殖民当局通缉,李友邦连夜逃离台湾来到大陆,同年9月考入黄埔军校第二期。1937年抗日战争爆

  • 刘大年

    名人大全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刘大年

    刘大年,1915年8月出生,湖南华容县人。1936年肄业于长沙湖南国学专修学校。1938年8月间到陕北抗日军政大学,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翌年抗日军政大学第五期毕业。抗大毕业后他被分配在冀西和冀南抗日根据地工作。以后长期生活、斗争在河北平原和太行山上。1939年起,先后任冀西专区行政干部学校教导主任、

  • 周诒春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周诒春

    周诒春,男,汉族,安徽休宁人,生于湖北汉口。1907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1912年任南京临时政府外交部秘书,10月任清华学校副校长,1913年8月任校长,1918年1月去职。1958年8月在上海病逝。周诒春任清华学校校长4年多,他着眼于民族教育独立,最先提出把清华由留美预备学校改办成完全大学的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