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方药中

方药中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3723 更新时间:2024/1/3 19:40:25

方药中(1921-1995),重庆市人,原名方衡,中医学家。从医50余年。在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内科临床研究方面,成就突出。首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内涵,对中医气化学说进行了创新性的研究,同时,对辨证论治规范化提出新设计。参加创办并长期主持全国中医研究班、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生部的工作,培养了一批中医高级人才。临床长于肝病、肾病以及若干疑难病症的治疗。1995年病逝,终年74岁。

基本资料

名:方药中

别名:方衡

国籍:中国

出生地:重庆

出生日期:1921年10月14日

逝世日期:1995年3月3日

职业:中医学家

毕业院校:北京医学院

信仰:道医思想

代表作品:《医学三字经浅说》

简介

方药中,(1921-1995),原名方衡,中医内科专家。四川省重庆市人。1940年从师于著名中医陈逊斋先生,1944年在重庆开业行医。1951年参加西南卫生部中医科工作。1952年以中医学西医身份就读于北京医学院医疗系。1957年毕业后到中医研究院工作至今。历任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主治医师、副教授、副院长、研究员,卫生部药典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中医学会第一届理事、第二届常务理事,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对中医辨证论治提出“定位、定性、必先五胜、治病求本、治未病”的五步法。对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内涵及其产生的物质基础,提出了独特的见解。著有《黄帝内经素问运气七篇讲解》、《医学三字经浅说》、《辨证论治研究七讲》等。

个人履历

1921年10月14日出生于四川省重庆市。

1940—1944年从著名中医陈逊斋学医。

1944—1950年在重庆开设“方药中诊所”,开业行医。

1951—1952年参加西南卫生部中医科工作。

1952—1957年在北京医学院医疗系学习。

1957—1958年任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内科消化系主治医师。

1958—1961年在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中医研究班从事教学及临床工作。

1961—1976年在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内科工作。

1976—1995先后任全国中医研究生班副主任、副教授,西苑医院副院长、研究员,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生部主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

1995年3月3日逝世于北京。

生平经历

1921年10月出生于四川省重庆市。幼时先入私塾,后入小学。祖父是位中医,父亲曾随之学医并深知医理,谋生之余,就教授方药中诵读《医学三字经》、《医学实在易》以及《药性赋》、《汤头歌诀》等医书。这些通俗读物便成为他的蒙老师,使他自幼就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40年,方药中高中毕业后,由于父亲早逝,家境日衰,遂考入重庆市邮局作邮务员。但是,他念念不忘的是志做中医。这时,正值抗日战争期间,全国名医荟萃山城,经常举办学术讲座,使他得以聆听一代名医精湛的学理和高超的医术。在诸多名医中,他最钦佩的是被誉为“京都四大名医”之一的陈逊斋。陈是清代著名医家陈修园的后裔。

就在这一年,19岁的方药中正式从师于陈逊斋门下学习。为了生活,他还不能放弃邮局的工作,只能半工半读。陈逊斋是一位严师。在中医理论方面造诣很深,不但要求学生系统学习《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著作,而且要求熟读成诵。临床方面,他是著名的经方家,而且针药并用。诊病时,只口述方名,便要求学生开出药物;只提示穴位,便要求能准确取穴扎针。面对这种严格要求,方药中只好把要背诵的内容写在纸条上,利用饭前饭后、乘车行路的时间反复默诵。日积月累,终见成效。在陈逊斋处学习半年之后,他便能按老师要求,遵方开药,按穴用针,有时还能背诵一些《伤寒论》、《金匮要略》、《针灸大成》的原文作为处方、取穴的根据。陈逊斋对这位勤奋苦学、聪敏善思的学生深为赞赏,随为他改名为“方药中”,勉励他“一生沉潜于方药之中”,预祝他“方药必中”。这一段学习经历,使方药中受益终生。由于陈老师的严谨教学和严格要求,使他苦读了中医经典著作,苦练了坚实的基本功。他在讲课中经常引用古典医籍,总是背诵如流。同时,学习中节奏紧张的生活,使他养成了珍惜时间、快速高效的工作习惯。

1944年,方药中取得了“中医师”资格,在重庆开设“方药中诊所”。当时,重庆连年流行霍乱、天花等,离诊所不远的江边一带的贫民区更是传染流行的疫区。年轻的方药中,怀着一颗“医乃仁术”之心,在毫无防护的情况下,不计报酬,不怕传染,参加救治。他运用中医有关伤寒、温病的理法方药大胆施治,居然活人不少。就是这样,在治疗烈性传染病中迈出了行医生活坚实的第一步,不但站稳了脚跟,还小有名气。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不久,方药中参加了西南卫生部中医科工作。1952年,国家规定选拔部分优秀青年中医到北京系统学习西医。方药中进入北京医学院医疗系系统学习了5年西医,于1957年毕业。从1955年开始方药中以3年时间,完成了他第一本专著——《医学三字经浅说》。书中他吸取了西医的一些归类、论述方法,来收集、整理、阐释中医文献资料和临床经验。出版之后,倍受读者欢迎。

和人贡献

乐育英才精研中医理论

30多年,方药中在培养中医和西医学习中医高级人材方面,倾注了大量心血;在中医理论的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50年代,泽东主席关于西医学习中医的指示发表后,很快掀起了西医学习中医的高潮。中医出身、又系统学过西医的方药中,当然是理想的教师。1958年开始,他以极大的热忱投入了这一工作。除了在两年制的本院举办的西医学习中医班主讲内经、内科、方剂以及《伤寒论》、《金匮要略》的部分专题之外,共承担了北京10个单位的西学中班教学。白天、晚上甚至星期日都排满了课。虽然很辛苦,但是他感到欣慰,他从未停止过教书育人。多年来,他参加创建并长期主持全国中医研究班、中医研究院(今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生部的工作。作为中医首批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先后直接承担了40多名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指导教师。经他培养的中医或中西医高级人材,许多早已成为学科带头人和著名专家。

在教书育人的同时,方药中着力于中医基础理论的研究工作。从50年代起,方药中曾多次著文论述中医具有其理论与治疗体系,力主中医工作和中医学的发展应遵循中医固有理论体系。但是,中医理论体系的内涵究竟是什么?一直缺乏明确的表述。为此,他发表了《论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内涵及其产生的物质基础》一文,首次全面、系统、明确地阐述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内涵。他认为,中医学的指导思想是整体恒动观;中医学的理论基础是气化论;中医学对人体生理和病理生理的认识是藏象论;中医学对病因和发病的认识是正邪论;中医学对病机的认识是求属论;中医学对疾病诊断和治疗的主要方法和持色是辨证论治;中医学的说理工具是阴阳五行学说;中医理论体系产生的物质基础是“候之所始,道之所生”,即中医理论产生于古人对气候、物候、病候的实际观测和经验总结。这8个方面,有机地构成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并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中医的临床。

人物评价

耕耘不止耿耿忠心为中医

方药中辛勤工作、奋力奉献已50年。在工作面前,他从不畏艰苦,不计个人得失。他曾多次带队到灾区、疫区救治病人,跋山涉水,工作十分辛劳,生活更是艰苦。他常常说:“医乃术,要有仁心”。因此,每次下去,他从来都是招之即来,从无怨言。

几十年,在不利于中医事业的言行面前,他从不容忍,总是挺身而出,据理以争。早在40年代,初出茅庐的方药中就在杂志上撰文,辩论中医学中的阴阳问题。50年代,当有人否定中医理论时,他立即发表了《反对抛开中医理论体系进行中医工作》,予以批驳。在“文化大革命”中极“左”思潮泛滥的年月,有人攻击、否定阴阳五行学说,中医界亦流行存阴阳、废五行之说,他愤笔疾书,接连发表了《论阴阳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地位问题》、《评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地位》、《论中医学中的整体观》等,坚持宣扬和阐发中医理论。近年来,当有人借“中医现代化”否定中医时,他立即著文予以回击。在学术问题上,他从不随波逐流。中医气化学说,曾长期被搁置和否定,但是他一直坚持研究,发掘其科学内涵。

几十年,除了教书育人、看病、科研课题工作之外,先后出版了多种专著,在中国外发表140多篇学术论文,共约400万字。为了宣扬中医学术,他走遍中华大地并多次出国讲学,受到中国外学者的尊重和赞誉。1990年获得“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荣誉证书,表彰他对人类健康所作的有益工作。

在中医这片沃土上,方药中是一位辛勤的耕耘者,奋力的奉献者,学术的开拓者。

主要论著

1方药中.医学三字经浅说.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9。

2方药中.辨证论治研究七讲.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

3方药中.黄帝内经素问运气七篇讲解.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

4方药中.温病汇讲.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

5方药中.“温病条辨”讲解.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

6方药中.读“与张简斋先生论阴阳”一文后之商榷.新中华医药月刊,1946。

7方药中.略论中医学术体系问题.中国医药月刊,1948。

8方药中.从“团结中西医”与中医进修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谈到中医学术系统问题.江西中医药月刊,1953,(1):17。

9方药中.试论中医治疗体系中的几点认识.中医杂志,1955(5):1,(6):11。

标签: 方药中

更多文章

  • 罗宗洛

    名人大全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罗宗洛

    罗宗洛(1898.08.02—1978.10.26),毕业于北海道大学,是著名的植物生理学家和我国现代植物生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研究工作涉及植物细胞质胶体、无机营养及离子吸收、组织培养、生长物质、微量元素、水分及抗性生理、辐射生理、细胞生物学等领域,并培养了不少上述诸方面的人才。在国内率先开展根尖

  • 刘曾复

    名人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刘曾复

    刘曾复,生理学家,对普通生理学、电生理学、整合生理学均有研究。也是生物控制论、生物医学工程学等交叉学科的积极倡导者和推动者。在京剧艺术方面造诣亦深。2012年6月27日刘曾复老先生于北京逝世,享年98岁。中文名:刘曾复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北京出生日期:1914年逝世日期:2012.6.27职

  • 张二奎

    名人大全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张二奎

    张二奎,字子英,出生于嘉庆十九年(甲戌),同治三年(甲子)去世。著名京剧老生演员,为早期京剧老生三杰之一,与程长庚、余三胜齐名,号称京剧三鼎甲,一时声名在程、余之上,惜舞台生命不长。中文名:张二奎别名:张士元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河南、周口出生日期:1814年逝世日期:1864年职业:演员张二

  • 张运

    名人大全编辑:胖次标签:张运

    张运同志1987年6月12日生,汉族,中共党员,湖南醴陵人,大专学历,2004年12月至2009年12月在武警云南省总队第一支队服役;2009年12月至2011年7月就读于云南警官学院;2011年8月毕业招录到芒市公安局工作,二级警司。5月11日凌晨4点多,在云南芒市做民警的株洲醴陵籍张运下班途中,

  • 厉慧良

    名人大全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厉慧良

    厉慧良(1923年-1995年),男,京剧武生演员。满族,祖籍北京,生于江苏南通海门。他出身梨园家庭,父厉彦芝是京剧琴师、教师,早年曾在天津演出,母韩凤奎、姨母韩凤英都是京剧演员。诞辰:1923年,农历癸亥年;逝世:1995年2月27日,农历乙亥年正月廿八日。葬在天津元宝山庄生命纪念公园,他的纪念碑

  • 陈文华

    名人大全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陈文华

    陈文华,1935年出生于福建省厦门市,1958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历史系。曾任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首席研究员、中国农业历史学会副会长,中国科技史学会副理事长,八届、九届全国政协委员、江西省茶叶协会名誉会长、江西省中国茶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高级顾问,中华茶人联谊会高级顾问、中国茶叶流

  • 许士杰

    名人大全编辑:晴天标签:许士杰

    许士杰(1917—2008),原化学工业部副部长,陕西省城固县人,1917年3月出生,1937年12月参加革命工作,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至1949年间,分别任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汉中地方区队宣传部部长、八路军太行三分区政治部宣教科科长、中国人民解放军19军57师170团政治处主任、副政

  • 胡小伟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胡小伟

    胡小伟(1945年8月—2014年1月20日),四川成都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曾任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副会长,2005年退休。担任过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员、文化学者、中国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关公文化专业委员会主任。致力研究小说史及中国文化史以及中国传统与现代化关系研究,涉猎广泛。在海内外文学术刊物发表出

  • 吴光

    名人大全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吴光

    吴光(1904~1977)浙江金华人。民国16年(1927年)毕业于东吴大学理学院。民国19年赴美国密歇根大学专修寄生虫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并被吸收为美国寄生虫学、微生物学会会员。民国22年回国,任中山大学农学院教授、浙江省寄生虫病防治站站长、南京中央卫生实验院技正、上海雷士德医学研究院研究员、上海

  • 陶涛

    名人大全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陶涛

    陶涛(1917.07~2013.04),女,原名肖如琴。祖籍广东潮阳市(今属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和平镇,出生于上海。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原新四军老战士,第三届、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原化学工业部副部长、党组成员,化学工业部技术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