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郁华

郁华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1104 更新时间:2023/12/29 6:49:38

郁华(1884—1939),字曼陀,浙江富阳人,郁达夫胞兄。著名的爱国法官、法学家,曾任中华民国最高法院东北分院刑庭庭长、江苏高等法院第二分院刑庭庭长,兼任东吴、法政等大学教授。著作有《刑法总则及判例》。他也是著名的画家和诗人,擅长山水画,身后刊有《静远堂诗画集》。郁华具有鲜明的爱国立场和坚贞的民族气节。在日寇入侵的情势下,他坚决拒绝敌伪诱胁,不事敌、不媚敌。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占领沈阳。日军要求郁华留在沈阳,并将委以要职。他得知这一消息后,连夜出逃沈阳,潜回北平。1932年郁华调到上海,任江苏高等法院第二分院刑庭庭长,并兼任东吴、法政等大学教授。郁华坚持司法尊严和民族利益,积极运用法律手段保护爱国青年和进步人士,打击汉奸、日寇。1933年营救廖承志就是其一。1937年上海沦陷后,江苏高等法院二分院迁入法租界,成为当时保留在租界中唯一的中国法权机关,但处在日伪势力的包围中。他虽多次收到日伪特务附着子弹的恐吓信,但毅然决然留在租界,坚守他的岗位。1939年11月23日上午,他从善钟路住所出门上班时,被预伏的汪伪特务枪击身亡,成为民国司法界在抗日战争期间为国捐躯的第一人。1952年经中共中央人民政府批准,追认郁华为革命烈士。

基本资料

名:郁华

别名:郁曼陀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浙江富阳

出生日期:1884年

逝世日期:1939年

职业:法官

人物生平

郁华(1884—1939),字曼陀,浙江富阳县富阳镇满洲弄(今达夫弄)人。父早丧,靠寡母摆摊和几亩薄田维持生计。自幼聪慧好学,十六岁参加杭州府道试,得第一名,补博士弟子员。1905年考取浙江省首批官费留学日本,先后毕业于早稻田大学师范科,法政大学法科,获法学士学位。1910年学成回国,在北京外交部工作,1912年考取法官,任京师高等审判厅推事,兼司法储才馆及朝阳大学刑法教授。1929年调任大理院东北分院推事,司法部科长,最高法院东北分院刑庭庭长

九一八事变前夕,日寇通知郁华不得擅自离沈,另有要职委任,他化装逃回北京。1932年至上海,任江苏省高等法院第二分院刑庭庭长,兼任东吴、法政大学教授。当时,二分院设在上海英租界,他利用所处的特殊地位,积极帮助、庇护进步人士,当田汉、阳翰笙、廖承志在英租界被捕后,郁华参与营救多所尽力,设法使其获释。上海沦陷后,郁华利用租界法权,坚持司法尊严,以维护民族利益,保护爱国人士,严惩民族败类。坚拒敌伪之利诱威胁,守正不阿,日伪汉奸对他十分仇视,两次寄给他附子弹的恐吓信,他置之不理,并且对惩办汉奸执法更严。友人劝他外出避祸,他说:“国家民族正在危急之际,怎能抛弃职守;我当做我应做的事,生死就不去计较了。”1939年11月23日上午,遭到预先埋伏在寓所附近的日伪特务暗杀。解放后葬大场烈士公墓。1952年10月,中共中央人民政府批准为革命烈士。

忠奸分明

毕业归国后历任京师审判庭、北京大理院推事,兼司法储才馆、朝阳大学教授,沈阳最高法院刑庭庭长。“九一八”事变前夕,日寇威逼利诱郁华,要他为日本侵略者服务,他通过皇姑屯附近农民的帮助,化装逃进关内。1932年他调到上海,任公共租界内江苏高等法院第二分院刑庭庭长,并兼任东吴、法政等大学教授,著有《刑法总则》、《判例》等专作。抗战开始,日军侵占上海,而租界法权仍属中国,当时政治斗争尖锐复杂,郁华坚持司法尊严和民族利益,利用自己所处的特殊地位,在自己权力所及的范围内,站在爱国主义立场上主持正义,积极帮助一些爱国进步人士。如田汉和阳翰笙被捕时,他就帮助他们脱险;廖承志入狱后,宋庆龄香凝委托律师唐鸣时去找他,他就尽力使廖承志获释出狱。因此,有人说:“达夫先生……同情革命,富有正义感,在三十年代的腥风血雨的岁月里,曾通过他的在法院工作的哥哥郁曼陀,着实营救了不少共产党同志。”(剑华:《缅怀郁达夫先生》)与此同时,他对民族败类严惩不贷。沪江大学校长刘湛恩因积极从事抗日爱国活动,上海沦陷后最先遭敌伪暗杀,刘湛恩之予刘光华说:“我曾亲睹郁华庭长不顾自身安危,当庭痛斥被现场群众捕获的刺客曾某,并判以极刑,其高风亮节,秉公执法确实令人佩服。”由于郁华坚拒敌伪之诱胁,不为所屈,遂于1939年11月23日被敌伪特务机关暗杀于上海寓所门前,成为民国司法界抗日战争期间为国捐躯的第一人,牺牲时年仅五十六岁。1952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批准郁华为革命烈士。

擅长诗画

郁华一生为人正直、清廉,他身为法官,但一生喜爱书画诗文。工诗擅画,倡导“文章气节”。早年参加进步文学团体“南社”,与柳亚子等时相唱和。他酷爱家乡山水,在工作之余常吟诗作厕,藉以陶冶情操,抒发爱国热忱,柳亚子评郁曼陀的诗是“鹏举冲冠之作,文山正气之歌”。早年在日本留学时,他曾在报刊发表67首《东京竹枝词》,被传诵一时,得到日本汉诗泰斗森槐南的高度评价。又曾参加清末爱国诗人组成之“南社”,与柳亚子先生等共同以文章气节为当世倡导。他善画中国山水,曾与名画家汤定之、余越园等组织画会。在上海时,由于胞弟郁达夫的关系,他与鲁迅、田汉、阳翰缝等左翼文化人均有交往。郁曼陀诗画造诣颇深,他的文学修养和绘画艺术,曾给日后成为著名作家的他的胞弟郁达夫和成为著名画家的他的长女郁风以很深的影响。著有《静远堂诗画集》、《郁曼陀陈碧岑诗抄》及法学著作《刑法总则》、《判例》等。其弟郁达夫为著名诗人和文学家,其女郁风亦工画。郁华的主要事迹收录于《郁华烈士殉国纪实》。

标签: 郁华

更多文章

  • 陆渊雷

    名人大全编辑:笑红尘标签:陆渊雷

    陆渊雷(1894~1955)名彭年,江苏川沙人。民国元年(1912年)就读于江苏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从朴学大师姚孟醺学习经学、小学,于诸子百家、史、地、物理、算学等书无所不读。毕业后先后在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江苏省立师范学校、国学专修馆、暨南大学、持志大学、中国医学院等处任教。授课之余阅读大量医书,研究

  • 丁善玺

    名人大全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丁善玺

    丁善玺(1935年0-2009年11月22日),原籍江苏,生于山东青岛,毕业于国立艺专(现为台艺大),编剧起家,执导演筒后以拍当时的《爱国电影》闻名,曾以《英烈千秋》获得亚太影展最佳导演、最佳编剧;以《八百壮士》获得亚太影展最佳作品及金马奖最具发扬民族精神特别奖。2009年11月22日下午,因癌症病

  • 王甫

    名人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王甫

    王甫(1907.02~2006.09),男,山东省牟平县人。中国共产党党员,最高人民检察院原常务副检察长、党组副书记,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处原书记,中共中央组织部原副部长,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民族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整党工作联络组原组长,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原副会长,正部长级离休干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

  • 魏拯民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魏拯民

    魏拯民(1909-1941),原名关有维,东北抗日联军杰出领导人之一,为了革命斗争的需要,他曾经用过10个化名,魏拯民就是他奔赴东北抗日前线以后一直用的化名。1909年出生于山西省屯留县路村乡王村的一个农民家庭,高小毕业后,父母给他娶了媳妇,让他种地养家,可深受五四运动思潮影响的魏拯民没有听从家里的

  • 白炎

    名人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白炎

    白炎,是夏川的笔名,男,生于1918年7月,原名卢镇华、卢向晨,河北平山人,中共党员,中国作协会员。1935年考入北平新闻专科学校,后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2005年8月25日逝世。中文名:卢镇华、卢向晨别名:夏川,笔名白炎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河北平山出生日期:1918

  • 韩国钧

    名人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韩国钧

    韩国钧(1857年—1942年),字紫石,亦字止石,晚号止叟。江苏海安人。人们敬称其为紫老。1857年3月29日生于江苏海安镇。商人家庭。清光绪五年(1879年)中举。先后任行政、矿务、军事、外交等职,曾任吉林省民政使。民国成立后,历任江苏省民政长,安徽巡按使,江苏巡按使、省长、督军等职。中文名:韩

  • 刘秉璋

    名人大全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刘秉璋

    刘秉璋(1826~1905),晚清重臣,淮军名将。字仲良,安徽庐江人。胸怀大志,青年中举成名,由于国家动乱,由翰林院编修而入军幕,投笔从戎,平吴剿捻后逐步成长为一名封建官吏。中法战争期间,力抗外侮,指挥了著名的“镇海之役”,维护了国家尊严。督蜀十年,勤政廉洁,用竹笼古法维修都江堰水利工程,造福百姓。

  • 金振中

    名人大全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金振中

    金振中,抗日英雄,中国国民革命军第29军37师110旅219团3营营长,被何基沣将军称赞为“真正抗日民族英雄”。幼名金霭如,1904年出生于河南省固始县城关镇(今蓼城街道)。家境贫寒,曾在商店做学徒。1924年,投军于冯玉祥部。入伍不久,就学于西北边防陆军干部学校。1926年毕业后,历任排、连、营长

  • 蒋作宾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蒋作宾

    蒋作宾(1884-1942年)字雨岩,湖北应城人。著名的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外交官。1902年考入武昌文普通中学堂。1905年官费留学日本东京成城学校,加入同盟会。1907年毕业回国任保定速成学校教习。1909年调任陆军部军衡司科长、旋升司长。武昌起义爆发,奉命赴滦州对张绍曾部宣抚,暗中联络革命

  • 王囊仙

    名人大全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王囊仙

    王囊仙(布依文:WaangzNaangzsianl,1777—1797),女,布依族,本名王阿崇(又作阿从),是清朝嘉庆年间一名传奇的布依族女子。王囊仙自幼习武,能以布依族巫术为人治病。以宗教形式组织布依族人民起义,且貌美不凡,布依族民间便称其为囊仙(布依语,布依文:naangzsianl,意为仙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