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彭康

彭康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375 更新时间:2023/12/24 16:26:24

彭康(1901年8月-1968年3月),字子劼,江西省上栗县人,中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教育家、革命家。早年留学日本,就读于鹿儿岛第七高等专科学校和京都帝国大学哲学系。1927年回国投身革命,1928年11月参加中国共产党。彭康是20、30年代沪上著名文学团体——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先后翻译恩格斯的《费尔巴哈论》、《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和普列汉诺夫的《马克思主义的根本问题》等经典哲学著作。1952年起任交通大学校长、党委书记。1956年率领交通大学内迁西安,并担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党委书记。掌校期间,交通大学经历了建国后的快速恢复和发展;为交通大学西迁和西安交通大学的建设、发展做出了历史贡献。1968年3月,彭康遭受文化大革命迫害致死。直到粉碎“四人帮”以后,才得到平反昭雪。1978年6月24日,中共陕西省委在西安交大举行了“彭康同志追悼大会及骨灰安放仪式”,由时任陕西省委书记李瑞山主持,胡耀邦等送了花圈。

基本资料

中文名:彭康

外文名:PengKang

别名:子劼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

出生日期:1901年8月26日

逝世日期:1968年3月

职业:革命家

毕业院校:日本京都帝国大学

信仰:中国共产党

主要成就:翻译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

参与组建左翼作家联盟

中央山东分局委员兼宣传部长

交通大学西迁丰碑的重要奠基者

人物生平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8月26日,彭康出生于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福田镇双源村南岭下村。

民国五年(1916年),彭康毕业于江西省萍乡中学。

民国六年(1917年),官费留学日本东京,实习半年日文后考入东京帝国大学高中部。

民国十三年(1924年),彭康入京都帝国大学哲学系学习哲学,毕业后获博士学位。

民国十六年(1927年),国民党反动派在上海发动“四一二”政变。消息传到日本京都的帝国大学,来自江西的中国留学生彭康拍案而起,毅然抛弃即将到手的学位和毕业证书,赶赴血与火考验中的上海。彭康在上海与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等共同组织“创造社”,并任该社理事会理事、党组成员。

民国十七年(1928年)11月,彭康加入中国共产党。彭康翻译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传播共产主义真理,参与组建左翼作家联盟,成为我党在思想文化战线的卓越战士。这之后,彭康身陷国民党牢狱长达7年半,英勇不屈,斗志更坚。出狱后,彭康即奔赴战斗岗位,到武汉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周恩来是副部长)第三厅(厅长郭沫若)工作,董必武亲自恢复他的组织关系。武汉失陷后到重庆,后转延安。

民国十九年(1930年)2月15日,彭康与鲁迅、郁达夫、郑伯奇、冯雪等51人共同发起组织“中国自由运动大联盟”。同年4月为掩护同志被叛徒出卖,被捕入狱。直至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芦沟桥七七事变爆发,加上党组织的营救,被关押7年之久的彭康被无条件释放。

1945年,彭康担任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创办的华中建设大学校长,开始投身于无产阶级教育事业。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彭康先后担任中央文委委员、代理书记、湖北省委候补委员、中共安徽省工委书记、鄂豫皖区党委宣传部长、淮南路西区党委宣传部长、组织部长、书记,中共中央华中局宣传部副部长、部长,华中党校副校长、华中建设大学校长、中共中央华东局宣传部长、中共渤海区党委副书记等职。

建国后,彭康历任中央山东分局委员兼宣传部长、山东省人民政府委员、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共上海市委委员、华东军政委员会文教委员会主任。

1952年,彭康率代表团赴东欧各国考察文教事业。同年11月3日,毛泽东主席签署任命书,彭康任交通大学校长。

1953年1月21日,中共中央华东局组织部批复彭康任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同年,彭康被选为党的八大代表。

1956年,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彭康积极率领交通大学西迁西安。历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党委书记,陕西省科协主席,中国科学院西安分院副院长等职。

1968年3月,彭康在文化大革命中被迫害致死。直到粉碎“四人帮”以后,才得到平反昭雪。

1978年6月24日,中共陕西省委在西安交大举行了“彭康同志追悼大会及骨灰安放仪式”,由当时的中共陕西省委书记李瑞山主持,胡耀邦等送了花圈。

人物成就

彭康是二十世纪20、30年代沪上著名文学团体——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先后翻译恩格斯的《费尔巴哈论》、《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和普列汉诺夫的《马克思主义的根本问题》等经典哲学著作。

在彭康出任交大党委书记和校长期间,建立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开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体系,建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完善院系和学科体系,制订一系列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为建立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促进交大的发展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彭康到交大任职之际,正当学校全面开展教学改革。他积极倡导学习苏联的教育经验,尊重来校工作的苏联专家的建议。由于改革要求过高过急,在院系调整和重组教研室的情况下仓促开课,教研室工作一度出现被动、混乱,彭康及时进行调查研究,采取各种办法努力克服忙乱现象,逐步安定教学秩序。鉴于改革铺开的面太广,步伐不稳,他在校务委员会常委会上提出某些课程内容精简、某些课程缓开、程度较差的学生免修俄文、考试测验暂停3周等建议。他认为苏联的经验与中国国情并不完全吻合,苏联大学是5年制,而我国大学是4年制,因此提出运用苏联教材、制订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时,必须从实际出发,既要积极采用,又要有充分准备,要求全体教师积极备课,对课程内容进行适量缩减,根据学生的实际程度和接受能力来传授,以提高课堂效率。当他发现学生健康水平有所下降时,便果断地中止“六节一贯制”(即一个上午连上六节课,然后吃中饭;一周共排三十六节课)的试验,对学生作息时间作了调整。他十分尊重陈大燮、张鸿、钟兆琳、赵富鑫等教授的教学和管理经验,要求教务等部门根据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制订出适合国情的“四年教学规划”。这样通过一边实践、一边改革、一边调整,彭康不断检验并总结出符合实际的教学经验,提出“学习苏联经验,还要很好总结运用我国过去的教学经验,特别是老解放区的教学经验”,注意“发扬老交大的优良教学传统”,并希望教师、干部要“领会苏联教学经验的思想性”。在当时政治气氛下,彭康说要“发扬老交大优良教学传统”,这是很不容易的。

个人生活

妻子:琏(华北军区军政大学卫生部医院原医务主任)

儿子:彭城(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北京分会原副会长兼秘书)

1939年10月,在安徽庐江东汤池,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所在地,38岁的彭康与妻子王琏在战火纷飞中迎来了他们的孩子——彭城。但当时危机四伏,部队随时都有转移的可能,带着一个刚刚出世的婴儿是非常危险的。彭康夫妻一咬牙、一狠心,决定把小彭城送到老乡家寄养。而他们夫妻二人则继续全身心投入到战斗中。

人物主张

1955年1月,彭校长首次提出是面向教学、面向学生的工作方针。

彭康办学箴言是“办好社会主义大学就是两条,一条是党的领导,一条是师资队伍”。

彭康要求校园中,充分发扬民主,坚持学术自由,并提出“思想活跃、学习活跃、生活活跃”。(现西安交通大学彭康书院院训)

后世纪念

西安交通大学彭康书院

2006年9月,西安交通大学彭康书院成立,以彭康老校长名字命名。是西安交通大学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一所书院。

彭康校长铜像

2001年8月,西安交通大学举办各种活动,纪念曾率领交通大学从上海西迁西北古城、被尊为西部大开发的“开拓者”彭康同志百年诞辰,缅怀彭康同志对我国教育事业所作出的突出贡献。并在西安交大花木扶疏的西花园,举行了彭康校长铜像落成揭幕仪式。

115周年诞辰纪念座谈会

2016年9月23日,彭康先生诞辰115周年纪念座谈会在西安交通大学隆重举行。会上播放了纪念短片《光辉的榜样永恒的丰碑》,回顾了彭康校长奋斗求索的人生历程。彭康先生是交通大学西迁丰碑的重要奠基者,是开创西安交通大学千秋基业的杰出领头人。

《彭康传》

2016年9月,在彭康校长诞辰115周年来临之际,西安交大计划组织撰写《彭康传》,缅怀彭康历史,传承彭康精神。

人物评价

彭康是一位久经考验的革命家,也是具有深厚造诣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教育家。(陕西日报评)

彭康老校长是中国高等教育重新布局的功勋人物,是西安交大的领路人。(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宫辉评)

彭康同志是新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开拓者和具有远见卓识的教育家,是交通大学西迁的奠基人,用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在西北大地上谱写了华章,为陕西建设高等教育强省和科教兴国奠定了基础。(陕西省委高教工委书记董小龙评)

彭康为新中国的教育事业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是我们上栗人民的优秀儿女,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光辉的一生、献身教育的一生,他的光辉精神永远值得我们传承,家乡人引以为豪。(江西省上栗县委宣传部部长熊渊评)

彭康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祖国的教育和革命事业,他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革命精神、高尚的思想品格、先进的教育思想,铸就出新中国高等教育史上一座永恒的丰碑,汇聚为西安交大两甲子的辉煌。(光明网评)

标签: 彭康

更多文章

  • 李铁夫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李铁夫

    李铁夫,男,1869年生于广东鹤山。艺术大师,革命家。中国近现代油画艺术与民主革命先驱。与当时欧美大画家并驾齐驱,被誉为中国油画之父、里程碑式人物。被孙中山誉为“东亚画坛第一巨擘”。就读阿灵顿美术学院,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威廉·切斯画室,纽约艺术大学等多所教育机构。同盟会纽约分会书记,纽约艺术大学副教

  • 李谨伯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李谨伯

    李谨伯,银行世家出身,西南联大毕业,年轻时参加革命,为中国的解放事业屡屡出生入死。新中国成立后,曾于中共天津市委统战部、天津市财政经济委员会、第一机械工业部等部门任职。因早年忘我工作,李老于27岁时身患重病,幸获民间奇人用传统医术“导引布气法”救治得愈,从此开始接触中国传统文化。后四处参访明师,屡有

  • 高文华

    名人大全编辑:心作祟标签:高文华

    高文华,原名廖剑凡,曾用名廖去恶。1904年1月出生于益阳县长春乡(今资阳区长春镇)南湖墺村,1923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历任汉夏(今武汉市汉阳)区委书记和鄂南特委书记、中共河北省委书记兼任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等职。建国后历任任中共湖南省委书记,国家轻工业部副部长、水产

  • 李道熙

    名人大全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李道熙

    李道熙(1920-2007)。四川嘉州画派、巴蜀画派著名花鸟画家,嘉州画派创始人之一。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文史馆员,生前曾任四川乐山美协主席。中文名:李道熙别名:吉羊老人国籍:中国出生地:四川省犍为县出生日期:1920年逝世日期:2007年主要成就:著名花鸟画家代表作品:峨山白头鸟、吉祥图李道

  • 廖容标

    名人大全编辑:胖次标签:廖容标

    廖容标(1912.10.3-1979.5.2),江西省赣州市赣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1929年8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生涯中,历任班长、连长、营长、团长、支队司令员、副旅长、旅长、师长、军区副司令员、军区司令员等职。参加了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参加了南雄水口、乐

  • 李耀

    名人大全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李耀

    李耀(1911-2003)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10月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历任班长、排长、连长兼政治指导员、营长兼政治委员、大队政治委员、兵站医院政治委员、科长等职,参加了香火岭、郭家河、瓦屋基、镇安、袁家沟口、独树镇、四坡村、西峰镇等战役战斗,参加了鄂豫皖苏区

  • 廖冰兄

    名人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廖冰兄

    廖冰兄(1915~2006),中国著名漫画家,原名东生,祖籍广西象州县妙皇乡大窝村,生于广州。曾任美协广东分会副主席,连续当选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文名:廖冰兄别名:东生国籍:中国出生地:广西象州县出生日期:1915逝世日期:2006职业:画家毕业院校:广州师范学校主要成就:美协广东分会副主席代表作

  • 成玄英

    名人大全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成玄英

    成玄英,字子实,陕州(今河南陕县)人,杰出的道家学者,道家理论家。通儒学经典,尤重文字训诂学。贞观五年(631),召至京师,帝重之,赐为道士号“西华法师”,后隐居郁州(今江苏连云港市)之云台山。对老庄之学颇有研究,致力于文理的注疏,继承和发挥了“重玄”思想,使重玄之道成为唐朝初年道教哲学思想的一大主

  • 李慕良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李慕良

    李慕良,字孟鄂,京剧琴师。196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幼年学京剧老生。1937年后拜师学艺。1940年后长期为马连良操琴。建国后,任北京京剧团琴师、北京京剧院艺委会副主任。曾为《海瑞罢官》、《赵氏孤儿》、《赤壁之战》、《沙家浜》等戏设计唱腔。曾是京剧表演艺术家马连良的最佳琴师、一代京胡泰斗李慕良因操琴

  • 李本一

    名人大全编辑:黑姑娘标签:李本一

    李本一(1902—1951),广西容县人,出身穷苦人家,18岁入伍,作为新桂系中的后起之秀,得到白崇禧的赏识,并将其保送到南宁军校深造。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李本一随部参加淞沪会战。而后李本一又先后担任安徽省第5行政区督察专员、皖东游击司令、第5战区第10游击纵队司令、第138师师长、第176师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