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甘惜分

甘惜分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2865 更新时间:2024/1/7 23:37:26

甘惜分(1916~2016),男,四川邻水人,1916年4月17日出生,中国新闻教育家、新闻学者,中国新闻学界泰斗,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资深教授。2016年1月8日22时55分,因突发高烧引发心梗,不幸去世,享年100岁。

基本资料

名:甘惜分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四川邻水

出生日期:1916年4月17日

逝世日期:2016年1月8日

职业:新闻教育家、新闻学者

毕业院校:抗日军政大学

代表作品:新闻论争三十年,新闻理论基础

人物生平

1916年,他出生于四川邻水县一个贫寒家庭。华北事变后,22岁的他奔赴延安,先后在抗日军政大学和马列学院学习。此后,他先后担任八路军高级干部研究班政治教员、新华社绥蒙分社记者、新华社晋绥总分社编辑,后随刘邓部队前往解放大西南。1949年重庆解放后,他又任新华社西南总分社采编部主任。

曾任中国新闻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新闻学会理事、全国记者协会特邀理事、吴玉章奖金新闻评审组召集人等。甘惜分从事新闻教育工作多年,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理论。

1954年,甘惜分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任教,之后随此专业并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任教,从新闻记者转型投入新闻教育和研究,先后成为我国第一批新闻学硕士生导师、第一批新闻学博士生导师,并于1980年创办了《新闻学论集》并任主编。

40年来,甘惜分一直孜孜以求从事新闻教育和新闻研究工作,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理论,撰写了《新闻理论基础》《新闻原理纲要》《新闻论争三十年》等多部著作。

1938年赴延安,在抗日军政大学和马列学院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八路军120师政治教员和政策研究员。

1945年任新华通讯社绥蒙分社记者。

1946年参加《绥蒙日报》的创办工作。1947年任新华社晋绥总分社编辑。

1949年任新华社西南总分社采编部主任。

1954年9月到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任副教授。

1958年,随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并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任教授、新闻学博士研究生导师、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校舆论研究所所长。

1998年甘惜分教授正式退休。

2016年1月8日22时55分,因突发高烧引发心梗,不幸去世,享年100岁。

2016年1月16日,新闻学界“泰斗”甘惜分教授的追悼会,在八宝山殡仪馆东礼堂举行。

人物荣誉

曾获中国传媒大会授予的杰出成就奖、北京邹韬奋园丁奖。

2015年12月,中国新闻史学会舆论学研究委员会为甘惜分教授颁发了“中国舆论学研究终身成就奖”。

学术贡献

甘惜分教授的新闻思想有他自己独特发展的曲折过程。1954年他初到北大,解放前遗留下来的新闻理论教材不能用了,要重新编写以马克思主义为指针的新教材,那时苏联也不重视新闻理论,甘教授决心走一条中国自己的路。但是,受那时缺乏独立思考的时代氛围影响,他以党的决议、指示和自己的新闻工作经验为唯一思想来源。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甘惜分教授维护党报的优良传统,拨乱反正,正本清源,探索新闻规律,而他新闻观点的重大突破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的改革开放大潮中。甘惜分教授领导的舆论研究所进行了几次民意测验,社会公布了调查结果,引起国内外关注。调查表明,广大群众(包括高级干部和社会知名人士)都对中国传媒的可信度表示不满。眼见经济体制改革汹涌澎湃,而政治体制改革包括新闻体制改革却畏缩不前,党内外腐败之风横行,新闻监督无能为力,广大群众呼吁进行新闻体制改革。甘教授的思潮如同青年学者一样活跃起来,大胆进行科学追求。

他的新闻思想首先强调要尊重新闻的客观规律,新闻规律是第一性的,新闻政策和编辑方针是第二性的。应当是按新闻自身的规律制定新闻政策和编辑方针,而不是相反。这一思想具有针对性。长久以来,领导部门以个人意志发号施令,而不顾新闻工作的自身规律,甚至根本否认新闻工作规律的存在,不承认新闻学。

甘教授提出了他的“新闻三角理论”。以新闻学的研究对象——新闻媒体(报纸及以后出现的广播、电视、电子网络)为中心,它的一侧是客观外界的新生事物,另一侧是渴望了解外界事物真相的广大受众,这两侧与新闻媒体构成了一个三角体,客观世界的变化通过新闻媒体的报道传达到广大受众之中。同时,新闻媒体也把社会舆论以及自己对舆论的引导传达到受众中去,以影响人民的思想动向。

这里就产生了围绕新闻媒体的一系列问题:第一,新闻媒体必须依靠人民,人民是新闻媒体的服务对象,人民是自愿地而不是被强制地选择他所喜爱的媒体,媒体对人民服务不好,不能反映人民的舆论,人民不能从媒体得到可靠而丰富的信息,它就可能被人民抛弃。但与此同时,新闻媒体对人民群众应起引导和迪作用,而不能迎合某些群众的低级趣味。第二,新闻媒体必须客观真实地报道最新的事态发展,不仅对每一事件的报道是真实可靠的,而且要全面反映时代的真相,不能欺骗人民而歪曲事实,不能只把事实的一个方面告诉人民,而把事实的另一面隐瞒着,这是对人民的欺骗。甘惜分教授多次强调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掩盖事实是新闻的陷阱,制造假象无异于自杀,这种媒体毫无威信可言。这样,客观外界-新闻媒体-广大受众就构成了密不可分的三角关系。广大受众不可能事事都直接了解外界,必须依靠媒体作中介。同样,客观世界新变化也不可能自己跑到受众那里去,需要媒体这个中介的传递。新闻媒体能否当好这个中介,能否正确处理好这个三角关系,是新闻事业能否兴旺发达的关键。在这里,甘惜分教授十分看重新闻媒体和政治权力者的关系。新闻媒体通常是被政党、政府或政治权力人物所控制,成为权力者的宣传工具。代表人民利益的权力者,其媒体也可以是人民的喉舌。当权力者尊重媒体的独立自主性,对人民言论采取较为宽松的政策时,新闻媒体可以办得生动活泼起来。

影响深远的《新闻理论基础》是新中国成立后出版的第一部全面阐述新闻传播规律及新闻事业的专著。一经出版随即轰动,共印刷20万册,成为大学新闻学理论的入门课本。1993年,他主编的《新闻学大辞典》出版,这是新中国第一部详细、全面的新闻学辞书。

此外,他还创建了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并在学校指导开设了舆论调查原理与方法、舆论学原理等课程。作为师长,甘惜分数十年来桃满园,童兵、郑保卫、喻国明、刘建明等一批弟子在他的悉心指导下成为了中国新闻界新一代领军人物。2009年,甘惜分被授予中国人民大学首批“荣誉一级教授”称号。

新闻改革

鉴于国际新闻界的多样化,冲破了关起门来进行新闻控制的旧格局,形成了国际新闻竞争的新局面,甘教授力主中国新闻界改革开放,让中国了解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中国必须闯入世界新闻大国之林,不能让几个西方大国形成国际新闻垄断。为此,甘教授提出:采取“多声一向论”。“一向”即共同的政治方向,为祖国服务,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在此共同基础上,实行新闻开放和言论开放,除办好党报外,试办几家民间报纸,加强人民对党和政府政策和官员的监督,打破新闻批评的禁区,让人民畅所欲言。一方面大力整顿政纪党纪,消除特权,严惩腐败,另一方面逐渐加强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双管齐下,不会制造政治混乱,而有助于政治稳定。任时候,新闻界要防止来自“左”的和右的思想倾向的干扰。甘惜分教授倡导“新闻与历史同一论”,目的在于加强新闻工作者的历史责任感。他认为新闻是当代的历史,历史是已经过去了的新闻。他反对把新闻与历史截然分开的观点,确认真实的新闻就是不朽的历史记录。写新闻,办报纸,要像史学家一样力求真实和严谨,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当代的新闻记者就是当代的历史学家,要向古代伟大的史学家学习面对事实不屈不挠的风骨。

关于新闻体制改革的一切构想,甘惜分教授的目的在于有利于国家进步、有利于人民的智慧和觉醒、有利于减少党和群众的矛盾、有利于提高党在人民中的威望、有利于中国成为当之无愧的新闻大国。

甘教授反对照搬西方新闻模式,西方媒体那种滥用新闻自由的作法,是不值得效法的。但是民主没有国界,按照宪法,人民的政治权利一定要受到尊重,否则不利于国家稳定。

主要著作

由于新闻学还很年轻,由于它与政局联系十分紧密,因而新闻学理论著作十分难产。甘惜分教授的第一本新闻学著作是《新闻理论基础》(1980年),这是中国以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新闻理论的第一部理论著作,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部正式出版的新闻理论专著,很受国内新闻界重视,中国社科院曾组织学术讨论,各高等新闻院校采作教材,先后印刷20万册。1985年,他出版《新闻论争三十年》,1992年主编完成《新闻学大辞典》(180万字)。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拨乱反正的口号,理论战线开展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讨论,理论界出现了繁荣局面。宽松的理论环境使甘惜分教授深受鼓舞,他带着深厚的使命感重新研读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关于党报和人类新闻活动的论述,考察了中国共产党的新闻工作实践,于1982年出版了《新闻理论基础》一书,构建了中国的党报理论体系。该书成为全国有深刻影响的新闻理论著作,被国家教委指定为全国自学考试必读书籍,在发行的高峰期,销售20多万册,现在仍有一些新闻专业院、系把它作为教材或教学参考书。现已进入中老年的新闻理论学者,几乎没有一人不在自己的著作中引用过他的观点,其影响力远非现在所能估价。

《新闻理论基础》把经过实践检验的党报思想纳入一个个理论范畴,通过严密的论证阐释了党报的重要原则。如果说,在此之前马克思主义思想家提出的党报观点还没有在演绎体系中再现其理论前提和完整的逻辑,那么,甘教授则把这些观点整合为一个理论框架,证明这些观点的必然性和相互间的联系。贯穿全书的红线是党报的求实精神和记者如何服务于党的新闻事业,处处显露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精华。全书以“新闻”作为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解剖新闻-传播者-受众三者的关系(作者在主编的《新闻学大辞典》中称之为“小三角”理论),从而引出新闻控制者-广大受众-不断变动着的现实世界三者的关系(作者在《新闻学大辞典》中称之为“大三角”理论)。书中提出党报运用新闻手段教育群众,以无产阶级思想改造人类、改造世界的宗旨,并对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理论基础、性质、特征和职能进行了全面研究。在现在看来,书中的观点仍然是正确的,引起歧义的个别观点是由于忽略了其特定历史环境而产生的误解,并非这类观点违背真理,因为任何真理都是相对的、都是有条件的。

1988年6月,新华出版社出版了他的《新闻论争三十年》一书,大都针对有争议的问题进一步廓清党报的理论是非。其中《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基本观点》、《对立统一规律在我们笔下》、《报纸和无产阶级专政》和《马克思、恩格斯是无产阶级新闻学的奠基者》四篇论文以新的高度概括了作者的党报观,对“报纸的阶级性”、“党报的无产阶级专政工具论”做了更深入的论述,在理论上形成更为严整的论证体系。

新闻学术著作还有:《新闻原理纲要》、《新闻学大辞典》(主编)、《一个新闻学者的自白》、《甘惜分自选集》、《甘惜分文集》、《新闻通讯讲义》、《新闻特写选》(主编)等。

标签: 甘惜分

更多文章

  • 汪琬

    名人大全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汪琬

    汪琬(1624—1691年),字苕文,号钝庵,初号玉遮山樵,晚号尧峰,小字液仙。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清初官吏学者、散文家,与侯方域、魏禧,合称明末清初散文“三大家”。顺治十二年进士,康熙十八年举鸿博,历官户部主事、刑部郎中、编修,有《尧峰诗文钞》、《钝翁前后类稿、续稿》。中文名:汪琬别名:玉遮山樵

  • 李仕安

    名人大全编辑:笑红尘标签:李仕安

    李仕安(1913年-2017年8月26日),男,彝族,1913年出生,四川省雷波县人,1933年参军,1936年在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毕业,民国时期曾任四川省雷波边民学校校长、川康边防总指挥部中校参谋、忠良政治指导区区长,两盐彝务指挥部行营参谋长、国民革命军24军司令部上校参谋,1947年,当选中华民国

  • 杨合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杨合

    杨合(1962年9月-2016年9月27日),陕西蒲城人,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加工工程国家重点学科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985工程”“航宇材料技术科学”一级科技创新平台精确塑性成形团队带头人,材料成型及控制系主任。1983年及1986年分别获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士及硕士学位,1990年获哈尔滨工业大学博

  • 曾令良

    名人大全编辑:心作祟标签:曾令良

    曾令良,男,汉族,湖北麻城市人。1956年3月出生,2016年7月8日于武汉病逝。生前曾任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让-莫内欧洲联盟法讲席教授(JeanMonnetChairofEuropeanUnionLaw),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国家高端智库)执行理事长,《武汉大学

  • 马星野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马星野

    马星野(1909-1991),浙江省平阳县人。新闻学者、中国新闻界名人,中国杰出的新闻教育家,一代名师。原名允伟,读小学时改名伟。旅美时,取“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中“星野”二字作为笔名。中央政治学校毕业。1934年毕业于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马先生被誉为“新闻巨子”、“新闻王”,与“棋王”谢侠

  • 贾题韬

    名人大全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贾题韬

    贾题韬(1909-1995),号玄非,法名定密,山西洪洞人,毕业于山西大学法学院,著名象棋理论家。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贾题韬曾组织学生游击队参战抗日,任第二战区中校秘书;因病移居成都,在光华、金陵、成华、华西等大学执教,教授逻辑学与道家哲学。民国三十年(1941),贾题

  • 徐精彩

    名人大全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徐精彩

    徐精彩(1959-2005)1959年11月25日出生于浙江省武义县。1983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西安科技大学校长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学科安全技术及工程学科点学术带头人;中国矿业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安全技术及工程博士生导师。姓名:徐精彩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地:浙江省武义县出生

  • 罗念生

    名人大全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罗念生

    罗念生,原名懋德。1904年7月12日生于四川省威远县连界场庙坝。1990年4月10日因前列腺癌病逝,终年86岁。罗念生是我国著名的学者、教授,在古希腊文学的翻译和研究领域中,有杰出的贡献。中文名:罗念生别名:懋德国籍:中国出生地:四川省威远县连界场庙坝出生日期:1904年7月12日逝世日期:199

  • 梁济

    名人大全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梁济

    梁济(1858年-1918年11月14日)清末官员、学者。字巨川,一字孟匡,别号桂岭劳人,以字行,广西桂林人,北大哲学教授梁漱溟之父。光绪间举人。历官内阁中书、教养局总办委员、民政部主事、京师高等实业学堂斋务提调,清亡后投水自尽。中文名:梁济别名:字巨川、孟匡,别号桂岭劳人国籍:清→中华民国民族:蒙

  • 舒新城

    名人大全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舒新城

    舒新城(1893年-1960年11月28日),湖南溆浦人,原名玉山,字心怡,号畅吾庐。中国学者、出版家,佃农出身,《辞海》的编纂者。中文名:舒新城别名:玉山、维周、心怡、畅吾庐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日期:1893年逝世日期:1960年11月28日职业:出版家、教育家毕业院校:湖南高等师范学校主要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