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刘庄

刘庄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449 更新时间:2024/1/16 1:42:21

汉明帝刘庄(28年6月15日—75年9月5日),字子丽,东汉王朝第二位皇帝(57年—75年在位),光武帝刘秀第四子,母为光烈皇后阴丽华。建武四年五月甲申日(28年6月15日),生于常山元氏。初封东海公,后进封东海王。建武十九年(43年),册立为皇太子。中元二年(57年),正式即位。即位之后,一切遵奉光武帝既成制度。对内提倡儒学,恢复冕旒制度;注重刑名文法,为政苛察,总揽权柄,权不借下。严令后妃之家不得封侯干政,防范贵戚功臣势力。同时治理水患,在黄河沿岸修筑千里大堤,彻底解决了积患已久的黄河问题,维持了黄河900多年的稳定。对外,命窦固出击北匈奴,消除其威胁;令班超出使西域各国,设立西域都护;又将西南的哀牢国收归版图,白狼等百余国称臣,并从天竺将佛教引进中国。在位期间,招抚流民,救济贫农,兴修水利,使得吏治清明,境内安定,民安其业,户口滋殖,与其子汉章帝时期并称“明章之治”。永平十八年八月壬子日(75年9月5日),驾崩于洛阳东宫前殿,时年四十八岁,在位十八年。庙号显宗,谥号孝明皇帝,葬于显节陵。概述内图片来源:明代王圻辑,万历刻《三才图会》

基本资料

本名:刘庄

别名:汉明帝、刘阳

字:子丽

所处时代:东汉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常山元氏

出生日期:28年6月15日(建武四年五月初四日)

逝世日期:75年9月5日(永平十八年八月初六日)

主要成就:明章之治、反击匈奴、复控西域、引入佛教

庙号:显宗

谥号:孝明皇帝

在位时间:57年—75年

陵墓:显节陵

年号:永平

史料记载

《后汉书·卷二·显宗孝明帝纪第二》

陵寝墓地

刘庄的显节陵,位于河南省洛阳市邙山以南,俗称“大汉冢”。刘庄驾崩后,起祗园在陵上。陵上可能置有佛教建筑。由此可想而知。当年的陵园建筑是相当宏伟壮观的。显节陵曾经被盗。现陵前留有清人龚松林所立的"汉明帝显节陵"石碑一通。登上冢顶,周围陵墓星罗棋布,非常壮观。

亲属成员

刘庄父母

父亲:光武帝刘秀

母亲:光烈皇后阴丽华

刘庄后妃

明德皇后马氏:史称马皇后

贾贵人:生汉章帝刘炟

阴贵人:生梁节王刘畅

秦贵人

阎贵人:尚书阎章二妹之一

阎贵人:尚书阎章二妹之一

刘庄儿子

爵位

人物

生卒年

千乘哀王

刘建

?-61年

陈敬王

刘羡

?-97年

彭城靖王

刘恭

?-117年

乐成靖王

刘党

?-96年

汉章帝

刘炟

56年-88年

下邳惠王

刘衍

?-126年

梁节王

刘畅

?-98年

淮阳顷王

刘昞

?-87年

济阴悼王

刘长

?-84年

刘庄女儿

爵位

人物

简介

获嘉公主

刘姬

嫁冯柱

平阳公主

刘奴

嫁冯顺

隆虑公主

刘迎

嫁耿袭

平氏公主

刘次

沁水公主

刘致

嫁邓乾

平皋公主

刘小姬

嫁邓籓

浚仪公主

刘仲

嫁王度

武安公主

刘惠

嫁来棱

鲁阳公主

刘臣

乐平公主

刘小迎

成安公主

刘小民

历史评价

华峤:世祖既以吏事自婴,明帝尤任文法,总揽威柄,权不借下,值天下初定,四民乐业,户口滋殖,中兴以来,追踪宣帝,以锺离意之廉淳,谏争恳恳,常以宽和为首,以此推之,难得而言也。

薛莹:明帝自在储宫,而聪允之德著矣,及临万机,以身率礼,恭奉遗业,一以贯之,虽夏周成,继体持统,无以加焉,是以海内乂安,四夷宾服,断狱希少,有治平之风,号曰显宗,不亦宜乎。

傅玄:肃矣孝明,杖法任刑,勤综万机,察下以情,未弘道治,用致太平,专信俗儒,非礼之经。

范晔:①明帝善刑理,法令分明。日晏坐朝,幽枉必达。内外无曲之私,在上无矜大之色。断狱得情,号居前代十二。故后之言事者,莫不先建武、永平之政。而钟离意、宋均之徒,常以察慧为言,夫岂弘人之度未优乎?②显宗丕承,业业兢兢。危心恭德,政察奸胜。备章朝物,省薄坟陵。永怀废典,下身遵道。登台观云,临雍拜老。懋惟帝绩,增光文考。

杜佑:明章之后,天下无事,务在养民。至于孝和,人户滋殖。

苏辙:黄帝、舜,寿皆百年,享国皆数十年。周公作《无逸》,言商中宗享国七十五年,高宗五十九年,祖甲三十三年。文王受命中身,享国五十年。自汉以来,贤君在位之久,皆不及此。西汉文帝二十三年,景帝十六年,昭帝十二年。东汉明帝十八年,章帝十三年,和帝十七年,唐太宗二十三年。此皆近世之明主,然与《无逸》所谓“不知稼穑之艰难,不闻小人之劳,惟耽乐之従”,“或十年,或七八年,或五六年,或四三年”者,无以大相过也。

钱时:明帝尊师之意,其礼文亦可谓盛矣。因念孔孟皇皇于春秋战国,而卒不遇于斯时也。而有真儒,洞明正学,引其君于当道,则其所进,岂鲁定哀齐宣梁惠之比哉。桓荣为帝者师,屈天子之尊,推崇敬礼,无所不备,而卒无以发扬圣教启迪君心,使斯道大明于天下,身被恩宠,徒为文具。良可嗟夫。

徐钧:大学师儒多讲论,东平礼乐正修明。不知佛法缘何入,却向斯时教大行。

朱元璋:人主不以独见为明,而以兼听为聪,通于人情,明于是非,则聪明得其正矣。若屑屑于细故,则未免苛察。上苛察则下急迫,反有累于聪明也。

李光地:至孝明,始锐意兴复礼乐,虽止皮毛,然已能使人尚名节。可见礼乐之功大。

梁启超:汉尚气节,光武、明、章,奖厉名节,为儒学最盛时代,收孔教复苏之良果。尚气节,崇廉耻,风俗称最美。

轶事典故

刘庄做太子时,博士桓荣是他的老师。后来他继位作了皇帝,“犹尊桓荣以师礼”。刘庄曾亲自到太常府去,让桓荣坐东面,设置几杖,像当年讲学一样,聆听老师的指教。他还将朝中百官和桓荣教过的学生数百人召到太常府,向桓荣行弟子礼。桓荣生病,刘庄就派人专程慰问,甚至亲自登门看望,每次探望老师,刘庄都是一进街口便下车步行前往,以表尊敬。进门后,往往拉着老师枯瘦的手,默默垂泪,良久乃去。当朝皇帝对桓荣如此,所以“诸侯、将军、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桓荣去世时,刘庄还换了衣服,亲自临丧送葬,并将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

为政举措

政治

严防外戚

刘庄即位后,一切遵奉光武制度。刘庄提倡儒学,注重刑名文法,为政苛察,总揽权柄,权不借下。他严令后妃之家不得封侯与政,对贵戚功臣也多方防范。他在位时,他的舅舅们都位不过九卿。馆陶公主想替他儿子求个郎官做,刘庄宁可送给外甥一千万钱,也不答应。大臣阎章才学出众,工作突出,但因妹妹是后宫嫔妃,刘庄为不破坏外戚不封侯参政的规矩,硬是不提拔阎章。

但同时,刘庄又委任开国元勋邓禹为太傅,同母弟东平王刘苍为骠骑将军,光武朝太尉赵憙保留原职,使宗室、功臣、官僚集团都有了自己的政治代表。同时对生母阴太后、异母郭圣通都非常尊重,平等对待,赢得了外戚和臣下的好评。

严苛驭下

刘庄对下面的官员非常严厉,因为父亲光武帝施政时对大臣比较宽松,是由于他的威望高,而明帝是没有他父亲那样的威信的,靠他的威望驾驭自己父亲那些老臣,显然是不够的。所以他对于官员是很苛刻的,这在两汉诸帝中是不多见的。

内朝小吏误记了西域属国贡献的供品,亲自查帐发现失误的刘庄派人把犯错的尚书郎招来,并亲自手持木杖责打惩罚。直到尚书台长官闻讯来说情,请求皇帝惩罚自己管教失职之罪,刘庄才平息愤怒。虽然刘庄对臣下的态度过于严厉、督责过度苛刻,却有效地保证了纲纪整肃、吏治谨严,行政效率提高、中央地方政绩明显。

打击宗室

光武帝时,对同姓宗室王限制比较严格。自己的十个儿子虽然都封王,但封地都比较小,较之西汉的同姓王差得很多。而且在郡国内,没有任何实际的权力。明帝的同母弟刘荆是光武诸位皇子中比较有才能的一个,他给废太子刘疆写信,说他无罪被废,应该从自己的封地东海起兵,像汉高祖那样取天下、即皇位。刘疆接到书信后吓坏了,马上把信交给刘庄。刘庄没有追究此事。后来羌人和东汉作战,刘荆又四处活动。刘庄又让他去封地。去了封地,他问相士,我长得像先帝,先帝三十岁当皇帝,我如今也已三十,可以起兵吗?吓得相士赶快告诉郡国的官员,刘荆害怕,自投监狱。刘庄又没有追究。后来刘荆又使巫祭祀祝诅,被郡国的官吏报告,惶恐之下自杀。

光武帝与许美人所生的楚王刘英,在明帝当太子时就和明帝关系不错。刘英结交宾客,又在封国作金龟玉鹤,刻文字为符瑞,积极准备造反。被一个叫燕广的人告发,有司奏情要求诛杀他,刘庄不忍,只是把他罢免流放。后来刘英自杀。刘庄发现刘英结交士人官吏的名录,为此兴了大狱,株连了很多人。

郭皇后生的两个儿子刘康和刘延也在封国结交宾客,图谋不轨,但因为不像刘荆、刘英那么严重,所以只是被削减封地。

限制豪强

光武中兴后鉴于王莽篡位,所以对外戚还是有所限制,但同时他又利用外戚来防范宗室。在大司马吴汉死后,光武想让自己的小舅子阴兴接任大司马,因为大臣的反对才做罢,但死后仍然让自己的女婿梁松辅政。

明帝即位后,一改光武为政时的柔道,而大刀阔斧地代之以刚猛。刘庄根据光武帝生前的意思,画28将于云台,但对自己的岳父马援却不予收入,这就给大臣们一个信号,就是自己要限制和约束外戚。而且,他在位时,他的三个大舅子、小舅子马廖,马光,马防都位不过九卿。

随后他就开始处理外戚和豪强们,功臣、大司空窦融不善于约束自己的家人和子弟,结果子孙多不法。窦融从兄子窦林坐欺罔及臧罪,下狱死。窦融的长子也是光武的附马窦穆因为封地离六安国比较近,就想占据六安,于是假传阴太后的旨意,让六安侯刘盱休妻而娶自己的女儿。后来此事被明帝知道,窦穆被免官,窦氏人中,除了窦融留京,全被迁回故郡。窦融也被刘庄斥责,吓得窦融也辞职回家养病。窦穆等后来被赦免,允许回京城居住,但明帝派人严格监视他们。窦穆心怀不满,口出怨言又贿赂官吏,结果他和两个儿子窦宣、窦勋都死在狱中。

太后阴丽华的弟弟阴就的儿子附马阴丰,杀了公主,虽然阴太后还在,但刘庄也不徇私情,将阴丰杀死,阴就夫妇也自杀。

刘庄又以“怨望、县飞书诽谤”为由杀了河西功臣梁统的儿子同时也是自己姐夫的梁松。

文化

尊崇儒学

刘庄尚儒学,他命令皇太子、诸侯王及大臣子弟功臣子弟,都要读经。又在南宫设太学,聘任高明的经师传道授业。刘庄在五经之中又独重《孝经》,倡导“以孝治天下”。甚至命令期门羽林的守卫士兵都要背诵孝经。

恢复周礼

刘庄对礼仪制度刘庄也非常重视。他亲自与东平王刘苍讨论,制定了祭祀天地和祖先的仪式,按等级建立了一套天子王侯百官的车服制度。周礼冕服制度即在永平二年(59年)恢复。

佛教传入

随着对外交往的正常发展,佛教已在西汉末年开始传入中国。有一次,刘庄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一高大的金人,头顶上放射白光,降临在宫殿的中央。刘庄正要开口问,那金人又呼的一声腾起凌空,一直向西方飞去。梦醒后,百思不得其解。第二天朝会时,他向群臣详述梦中所见,大多数人都不知其由。后来有个博士傅毅说那可能是西域的佛陀,明帝听说西域有神,其名曰佛陀,于是派郎中蔡愔和博士秦景等十八人赴天竺求得其书及沙门(沙音娑,亦作娑门,亦译作桑门)摄摩腾、竺法兰,并于洛阳(当时称雒阳)建立中国第一座佛教庙宇——白马寺。

经济

治理水患

汉明帝的重要政绩,是任用王景治理黄河和汴渠。西汉平帝时,黄河、汴渠决口泛滥,其后战乱发生,一直没有整治。刘秀曾想修建堤防,但因天下初定,国力负担不了如此浩大的工程,而当时危害并不显著,因此作罢。明帝时,人口日益增多,决溢的黄河、汴渠危害日益严重,中原百姓治河的呼声越来越高。

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明帝决意解决这个问题,此时,有人向他推荐了王景。王景是乐浪郡(今朝鲜平壤一带)人,博览群书,知识广博,对水利工程颇有研究。明帝询问治水的各种难题,王景分析利害,应对敏捷,明帝“善之”,赐给他《山海经》、《河渠书》、《禹贡图》等。

同年夏天,明帝征集数十万士卒、民夫,派王景治水。王景“乃商度地势,凿山阜,破砥碛,直截沟涧,防遏冲要,疏决壅积”,修筑了从荥阳到千乘海口1000多里的黄河大堤。这次治水非常成功,后人有“王景治河千年无患”之说,此后900多年,黄河没有改道,决溢次数也不多,积患已久的黄河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民族

对匈关系

光武帝刘秀重建汉朝后,因为国力的不足,对匈奴的策略由攻势转为防御。后来匈奴分为南北两部分。南匈奴主动要求内附,光武帝册封南匈奴,而且还和他们和亲。北匈奴看到东汉和南匈奴和亲,也要求和亲。光武帝于是和公卿们商量,一时难以决定。这时已是太子的刘庄说:“北匈奴因为南匈奴内附、和亲所以害怕我们,如果我们不攻击北匈奴,又和他们和亲,北匈奴不怕我们,南匈奴也会对我们有二心的。”光武帝于是决定不和北匈奴和亲。

刘庄在位期间,基本上消除了因王莽虐政而引起的周边游牧民族侵扰的威胁,使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友好关系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刘庄允北匈奴互市之请,但并未消弥北匈奴的寇掠,反而动摇了早已归附的南匈奴。只得改变光武时期息兵养民的策略,重新对匈奴开战。永平十六年(73年),刘庄命窦固、耿忠征伐北匈奴。汉军进抵天山,击呼衍王,斩首千余级,追至蒲类海(今新疆巴里坤湖),取伊吾卢地,同时派班超等经略西域以对抗匈奴。

经营西域

光武帝刘秀在建武十二年(36年)统一全国后,致力于内部建设。对匈奴转为战略防御,对西域各国要求重设都护和遣送质子入朝的要求予以拒绝。这在当时国力不足的情况下,不失为一个正确的选择。

经过东汉初年约三十年的休养生息,东汉的国力大为恢复。在刘庄去世的前三年,刘庄决定重新对匈奴采取强硬措施。派耿秉(东汉名将耿弇的侄子)、窦固(东汉功臣窦融的侄子)率大军进攻北匈奴。耿、窦各率一路,窦军一直打到天山,耿军攻到三木楼山。大获全胜。两年后,耿、窦又率兵出西域,进攻车师国。车师国后王和前王相继投降。

在击败北匈奴后,派班超出使西域。他带着三十六个人纵横于西域,在鄯善国袭击并全歼了北匈奴使团。班超在西域活动的结果是西域都护重建,班超动辄带着西域诸国的部队,打击那些不肯听命的国家。自王莽始建国元年(9年)至此,西域与中原断绝关系六十五年后又恢复了正常交往。

刘庄时对北匈奴和西域的策略,也为后来时彻底消灭北匈奴、控制西域打下了基础。

拓地西南

汉明帝永平年间,西南夷中,自汶山以西,都是汉人没有到达过的未知之地。在益州刺史朱辅到任后,“宣示汉德,威怀远夷”,于是白狼、槃木、唐菆等百余国,户百三十余万,人口六百万以上,“举种奉贡,称为臣仆”。白狼王唐菆作歌三章,越过邛崃山,亲赴洛阳朝见明帝,是为白狼王歌。

永平十二年(69年),西南夷中的哀牢国王柳貌遣子内附,汉朝在其地设置哀牢、博南两县,又将益州郡西部都尉所领六县,合为永昌郡。

人物生平

少年聪慧

建武四年五月初四日(28年6月15日),刘庄生于常山郡元氏县,他是汉光武帝刘秀的第四子,母为光烈皇后阴丽华。刘庄少时聪悟,十岁时就通晓《春秋》。

建武十五年(39年),刘庄受封东海公。当时,朝廷发现垦田亩数和人口不对,于是开始重新清查田亩,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度田事件”。各个州郡的官员进京汇报工作,光武帝刘秀看到陈留吏的牍上写有,“颍川、弘农可问,河南、南阳不可问。”于是他就问陈留吏这是什么。陈留吏说不知道什么意思,他是在雒阳的长寿街上得到的。这时,帐幄后面只有十二岁的刘庄插话说,这是郡里的官吏教陈留吏怎么核查土地。刘秀又问,那为什么河南南阳不能问呢?刘庄又说,河南是帝城,南阳是帝乡,这两个地方田亩和宅第肯定逾制所以不能认真核查。刘秀于是让虎贲将诘问陈留吏,陈留吏所言果然和刘庄一样。自此以后,刘秀对自己这个只有十二岁的儿子愈加青睐。

建武十七年(41年),刘庄进封爵位为东海王。

建武十九年(43年),单臣、傅镇等造反,占据原武城,劫持了该城的官吏。刘秀派大将臧宫等率兵围剿。由于单臣、傅镇他们粮草充足,所以臧宫虽然把他们困在城里,又死伤很多士兵,但就是攻不破城池。刘秀招集大臣们研究对策,大家多提议悬赏以攻城。只有刘庄主张不要围城太紧、太急,让叛军可以突围,这样一个亭长就能对付他们。结果真如刘庄所料,叛军分散突围后都被平定、消灭。

同年,刘庄被立为皇太子。刘秀本来想让刘庄的舅舅阴识担任太子太傅,博士张佚反对道:“今陛下立太子,为阴氏乎?为天下乎?即为阴氏,则阴侯可;为天下,则固宜用天下之贤才。”刘秀赞赏他的话,便拜张佚为太子太傅,桓荣为太子少傅,其后刘庄随桓荣学通《尚书》。同时,刘秀也让阴识守执金吾,辅导刘庄。当时的乐人创作歌诗四首,以赞颂太子刘庄之德,分别为:《日重光》、《月重轮》、《星重辉》、《海重润》四篇。

治国有方

建武中元二年(57年),光武帝驾崩,刘庄继位,是为汉明帝。

刘庄登基后,继续奉行光武帝在位时期为巩固东汉统治而推行的各项政策。对于依仗权势,作威作福的外戚、大臣严加惩处。比如护羌校尉窦林系大司空窦融亲属,既是功臣子弟,又是外戚之家。永平二年(59年),窦林以“欺君罔上、贪赃枉法”之罪下狱论死。刘庄以窦融管教子弟不严,数次下诏责罚,将窦融罢官。后来,刘庄之弟楚王刘英、广陵王刘荆、司徒虞延、司徒邢穆等都以有罪自杀;河东尹薛昭、司隶校尉王康、驸马都尉韩光等也都先后坐事论死。可见刘庄对于外戚、大臣以至宗室诸王控御极严,一旦犯法,从严治罪,决不因其官职高、地位亲近而加以宽贷。于是,群臣震恐,朝廷肃然。

刘庄还注意整顿吏治,对地方官吏进行严格的考察和黜陟。从慎重选举官吏着手,对吏治进行整顿。永平九年(66年)又“令司隶校尉、部刺史岁上墨绶长吏视事三岁以上理状尤异者各一人,与计偕上;及尤不政理者,亦以闻。”规定出对地方官吏的考察黜陟制度,每年进行一次。在选官用人上,刘庄严令杜绝权门请托。他的姊妹馆陶公主为子求郎,不许,而赐钱千万。

刘庄在位期间,多次下诏减免赋税徭役,减轻刑罚;令官吏劝督农桑,治理病虫害;并以公田赐与或赋与贫民。此外,刘庄大力兴修农田水利,其中最大的工程是治理黄河。西汉末年以来,黄河年久失修,为患益甚,“兖、豫百姓怨叹”。明帝乃令著名水利专家王景和王吴率兵卒数十万人治水。自荥阳东至千乘海口千余里,十里立一水门,令更桐洄注,无复溃漏之患,从而保障了黄河中下游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刘庄提倡节俭,宫廷生活不尚奢侈,一时之间,上行下效。所以,当时民安其业,户口滋殖。光武帝末年,全国载于户籍的人口为两千一百多万,至刘庄统治后期,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激增至三千四百多万。刘庄和其子章帝刘炟在位期间,出现了繁荣的盛世局面,史称“明章之治”。

开疆拓土

在国力增强的基础上,刘庄积极经营边疆,与北匈奴争夺西域。光武帝刘秀统治时期,因忙于恢复社会生产和安定社会秩序,无力经营边疆,对西北地区暂时采取羁縻政策。到了永平末年,国势强盛,刘庄乃改弦易辙,变过去的消极羁縻为积极经营。

永平十五年(72年),刘庄派遣奉车都尉窦固、驸马都尉耿秉率兵驻屯凉州,以为经营西北的准备。

永平十六年(73年)春,刘庄命窦固、耿秉等分四路出击北匈奴。窦固率军出酒泉,大败匈奴呼衍王于天山,留兵屯守伊吾卢城(今新疆哈密西),并遣假司马班超等率所部吏士三十六人,先后在鄯善(今新疆若羌一带)、于阗(今新疆和田)击败亲匈奴势力。“于是诸国皆遣子入侍,西域与汉绝六十五载,至是乃复通焉。”

永平十七年(74年),窦固、耿秉等率领大军再次击败北匈奴于蒲类海(今新疆巴里坤湖)后,复置西域都护、戊己校尉于龟兹(今新疆库车)、车师(今新疆吐鲁番),恢复汉朝对西域地区的统治。

中年去世

永平十八年八月初六日(75年9月5日),刘庄在雒阳东宫前殿去世,时年四十八岁。谥号孝明皇帝,庙号显宗。薄葬于显节陵(今河南洛阳市东南)。

标签: 刘庄

更多文章

  • 刘炟

    名人大全编辑:胖次标签:刘炟

    汉章帝刘炟(56年~88年4月9日),东汉第三位皇帝(75年~88年在位),光武帝刘秀的孙子,汉明帝刘庄第五子,母为贾贵人。永平三年(60年),立为皇太子。即位之初,发兵营救围困西域的三百将士,留下了“十三将士归玉门”的佳话。为政上一改明帝苛察,事从宽厚,放宽刑律,废除苛法五十余条,又颁布胎养令,给

  • 刘祜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刘祜

    汉安帝刘祜(94年-125年4月30日),汉章帝刘炟之孙,清河孝王刘庆之子,母左小娥,东汉第六位皇帝,在位19年。刘祜即位时,东汉朝廷内忧外患,百事多艰。当时刘祜尚未成年,由邓太后摄政,将朝野治理得颇为安宁。永宁二年(121年),邓太后去世,刘祜亲政。刘祜亲政后,派班勇屯兵西域,为西域重新回归大汉版

  • 刘懿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刘懿

    刘懿(?-125年),一名犊,汉章帝刘炟之孙,济北惠王刘寿之子,汉安帝刘祜堂弟,东汉第七任皇帝,125年5月18日―125年12月10日在位。延光四年(125年)三月,汉安帝去世,阎太后为把持国政,在其兄阎显支持下,迎立刘懿为帝。刘懿在位时,阎显兄弟把持朝政,作威作福。同年十月,刘懿因病驾崩,之后宦

  • 刘志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刘志

    汉桓帝刘志(132年-168年1月25日),东汉第十一位皇帝。汉章帝刘炟曾孙,河间孝王刘开之孙,蠡吾侯刘翼之子。本初元年(146年),汉质帝驾崩,刘志即位,即汉桓帝。即位初期,太后梁妠临朝听政,外戚梁冀掌握大权。延熹二年(159年),刘志依靠宦官单超等诛大将军梁冀,并翦除其党羽,宣告了东汉王朝外戚专

  • 刘亦夫

    名人大全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刘亦夫

    刘亦夫,男,汉族,1919年4月生,山东峄县(今枣庄)人。1938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10月参加革命工作。1937年就读于南京金陵大学农业经济系(肄业)。曾任中共山东省峄南县委宣传部部长、中共鲁南运北工委书记兼文峰游击大队政委、新华通讯社鲁南分社副社长、中共鲁南区党委后方党委组织部长,

  • 赵起杲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赵起杲

    赵起杲,字清曜,号荷邨。山东莱阳人。曾任杭州知府和严州知府,是第一部《聊斋志异》木刻本的编刻者,为这一文学名著的传播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名字:赵起杲祖籍:山东莱阳任职:杭州知府和严州知府《聊斋志异》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言小说集被誉为“中国古代短籍小说之王”。甫经问世,即风靡于读书人之间。但作者蒲松龄

  • 刘中树

    名人大全编辑:笑红尘标签:刘中树

    刘中树,男,中共党员。现任吉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935年10月生于吉林省集安市,1958年毕业于东北人民大学(吉林大学前身)中文系,后留校任教,曾任吉林大学中文系教研室主任、系主任,学校副校长、校党委副书记、校党委书记、校长。中文名:刘中树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

  • 王寿彭

    名人大全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王寿彭

    王寿彭(1875.4—1929.7),清末民初著名学者、教育家、书法家。字次篯,山东潍坊人。幼承祖训,刻苦读书,后应科考,多次在县、府试中名列案首。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乡试中举,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连捷进士。1903,以第三十七名贡士参加光绪二十九年癸卯恩并正科殿试中第一甲第一名,授翰林

  • 林鸿宣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林鸿宣

    林鸿宣,1960年11月出生于海南文昌,作物遗传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课题组长。1983年林鸿宣从华南农学院毕业后考取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1986年硕士毕业后进入中国水稻研究所工作;1994年获得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

  • 拓跋珪

    名人大全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拓跋珪

    拓跋珪(371年8月4日~409年11月6日),又名拓跋开、拓跋什翼圭、拓跋翼圭、拓跋涉珪,字涉珪,云中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人,鲜卑族。北魏王朝开国皇帝,昭成帝拓跋什翼犍之孙、献明帝拓跋寔之子,母为献明皇后贺氏。建国三十四年七月甲戌日(371年8月4日),生于参合陂北。建国三十九年(37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