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兆华,1936年出生于天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导演,曾任北京人艺艺术委会委员、副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常务理事,1984年至1998年任北京人艺副院长。现任北京大学戏剧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央戏剧学院等兼职与客座教授。
基本资料
中文名:林兆华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天津
出生日期:1936年
职业:话剧导演
代表作品:《绝对信号》、《建筑大师》、《窝头会馆》、《哈姆雷特》
主要成就:第4届北京丹尼国际舞台表演艺术奖最佳导演奖
性别:男
演艺经历
1982年8月,其执导的话剧《绝对信号》在北京人艺排练厅试播。
自80年代中期起,林兆华的作品开始受邀至海外演出,如《北京人》《哈姆雷特》《故事新编》《理查三世》《狗儿爷涅盘》《阮玲玉》《茶馆》《鸟人》等,陆续应邀到莫斯科、柏林、美国、东京、香港、新加坡、台北等地演出。他本人也曾受邀到德国塔利亚国家剧院导演《野人》、日本新国立剧场导演《棋人》、和美国中央城市歌剧院执导歌剧《李白》。此外,他也经常应邀参与国际戏剧活动,如欧洲各大著名戏剧节和戏剧学术活动,其间和各国重要戏剧大师互动与交流,如彼得布鲁克、海勒穆勒、李布鲁(LeeBrue)、铃木忠志、太田省吾、李名觉、黄哲伦等。
林兆华亦经常性邀请欧洲重要剧场导演和团体到中国进行排演和戏剧工作坊,如德国著名导演托马斯沃斯特马雅、法兰西喜剧院前艺术总监雅克拉萨勒、法国圆点剧团、英国欧剧团、法国夏日风戏剧节工作坊等等。同时他也策划和担任大型艺术节的艺术总监,如中国国家话剧院国际戏剧节《永远的契诃夫》(2004年)、《永远的易卜生》(2006年)等。
1987年起,林兆华受邀成为国际布来希特协会会员,由于他在华文戏剧世界的重要性,他的名字自80年代起即陆续被亚洲、美国和英国的世界名人录与百科全书等收入词条,包括《世界名人录》《世界杰出领袖录》《国际传记录》《国际传记辞典》和《当代华人文化百科全书》等。
2019年10月,担任轻歌舞剧《白蛇》艺术总监。
获奖记录
个人奖项 2015-09 第4届北京丹尼国际舞台表演艺术奖最佳导演奖 人民公敌 获奖 作品获奖 2015-09 第4届北京丹尼国际舞台表演艺术奖最佳剧目奖 人民公敌 获奖
人物评价
林兆华在中国文艺领域是有资格以“大导”两个字指代且毫无争议的一位,他的创作力如此旺盛、创造风格如此独特、创作密度又如此惊人。在戏剧实践中,林兆华是个究极探索的智者,在现实生活里,他是个时髦的“老顽童”。(新京报评)林兆华是中国最有活力的导演,他最大的特点是一直在和知识分子交朋友,因此他的戏总是和知识界的最新思想保持着同步。他太知道戏是什么东西了,没有人比他戏做得更好。(戏剧研究者傅谨评)
林兆华在80年代初期至中期与剧作家高行健的合作引发中国80年代的实验戏剧风潮,这些作品从戏剧文学、剧场形式和思想内容都突破传统中国式的现实主义戏剧,正式开启中国当代戏剧进入现代主义阶段的大门。从90年代起,他的作品被视为对中国当代社会发出最深切的反省,引起国内外文化界的关注,其作品风格类型趋于多样化,包括现实主义风格话剧、前卫剧场、戏曲和歌剧等,在各种类型与风格中都创作出了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作品,将文学意识流转化成舞台自由叙述方法,成为80年代开创中国当代前卫戏剧的力作。
早年经历
林兆华,1936年出生于天津。1961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1978年,担任戏剧导演至今。他早期作为演员进入北京人艺,70年代末开始担任导演,至今已导演约七十部舞台作品。
林兆华于1990年成立了林兆华戏剧工作室,是中国少数的独立戏剧团体之一。他于工作室中创作了许多前卫剧场风格的舞台作品,使林兆华戏剧工作室成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民间现代戏剧团体,工作室的重要作品包括等,这些作品在剧场形式上打破了传统戏剧和现代戏剧、与不同类型艺术间的界限,它们最为人注目的是林兆华在舞台视觉上创造出一种独特的空灵美感,同时透过这些作品,林兆华也逐渐发展出其特有的导演语汇与理念和表演美学,包括“无时空戏剧”观念、“双重结构戏剧”的导表演方法,以及多种东方的表演叙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