莽依图(1634—1680年),兆佳氏,满洲镶白旗人,清朝著名将领。三藩之乱爆发之后参与平定叛乱。康熙十六年(1677年)在广东打败叛军,康熙十七年(1678年)二月,莽依图与傅弘烈不和导致康熙帝谴责,留守戴罪立功。康熙十八年(1679年)与吴三桂的从孙吴世琮在梧州大战,与傅弘烈合谋在桂林大破敌军,克复桂林。康熙十九年(1680年),授予护军统领之职。八月,在军中逝世。乾隆元年(1736年),追谥襄壮。
基本资料
本名:兆佳·莽依图
所处时代:明末清初
民族族群:满族
出生地:绥芬河
出生日期:1634年
逝世日期:1680年
主要成就:平定三藩之乱
旗籍:满洲镶白旗
谥号:襄壮
官职:江宁副都统
爵位:三等阿达哈哈番(轻军校尉)
人物生平
早年征伐
兆佳·莽依图,是满洲镶白旗人。父亲武达禅在崇德年间跟从清太宗讨伐明朝,攻打任丘、济阳等地,并先行攻入这些城池,被清廷赐号“巴图鲁”,授予世袭的牛录章京职务。
顺治元年(1644年),清朝入关,授予太原城守尉之职。他去世之后,其子莽依图袭世职,进三等阿达哈哈番。顺治十五年(1658年),莽依图跟从征南将军卓卜特南下贵州,自都匀到达盘江,大破南明将领李定国的军队。又率军西进平定了云南。
康熙二年(1663年),李自成的余党李来亨等占据湖北茅麓山抗清,一直没有攻下来,莽依图跟从靖西将军穆哩玛攻克了茅麓山。大败李来亨,凯旋回师被授为江宁协领。
剿贼湖广
康熙十三年(1674年),吴三桂陷湖南,复从镇南将军尼雅翰攻岳州,炮击寇舰,败之七里桥。康熙十四年(1675年),吴三桂构广西总兵马雄叛,广东十府失其四。尚可喜请兵,康熙帝命尼雅翰率师赴广东,以莽依图署副都统,驻肇庆。甫至,而可喜子之信已叛应三桂。
康熙十五年(1676年),吴三桂的大将范齐韩等逼肇庆,莽依图突围而出,且战且走,还驻江西。听说吴三桂将黄士标等攻信丰,亟率师赴援,遣奇兵出其背,与城兵衷击之,贼大溃,遂会镇南将军觉罗舒恕解南康围。
康熙十六年(1677年)三月,康熙帝命舒恕留兵守赣州,而授莽图涂署江宁副都统,代舒恕佩镇南将军印,帅师规复广东,以额赫讷、穆成额参赞军事。自安康进南安,再进南雄,吴三桂所遣守将皆出城以降,之信亦率藩属归顺。莽依图遂逾岭进韶州,韶居五岭脊,为赣、粤之咽喉,贼所必争。莽依图以城北当敌冲,厚增土墙,夜则缒卒出城濬壕通水,并分兵断广州之粮饷道。吴三桂的大将胡国柱、马宝以万余人攻城,莽依图屡击却之;乃扼河西断我水运,又壁莲花山发炮,女墙悉坏。会江宁将军额楚赴援,莽依图出城兵夹击,破四垒,逐北至帽峰山,夜战,大败之。河西贼亦引去,饷运始通。莽依图督军追击,破敌风门澳,斩二千余级。下乐昌、仁化诸县,乃还驻韶州。
时傅弘烈佩抚蛮灭寇将军印,巡抚广西,所将义兵五千人。莽依图虑其力不支,遣副都统额赫讷将兵八千赴梧州佐弘烈,而之信不为具舟,师久不集。
大败叛军
康熙十七年(1678年)二月,莽依图至平乐,围城,寇水陆拒战,引还中山镇,与弘烈互奏纠,上两释之。莽依图复还梧州,引咎请罢将军,康熙帝切责之,命留任图功赎罪。
康熙十八年(1679年)春,吴三桂的从孙吴世琮犯梧州,莽依图与弘烈谋合诸军分布水陆,与战,贼败去,遂复桂林。吴三桂的大将马承荫以南宁来降,吴世琮自梧州败归,并力攻南宁。城几陷,莽依图方卧病,听见了警报,督军倍道赴援。贼悉锐依山列鹿角拒战,莽依图使额楚、额赫讷引前锋兵冲击之,而自与舒恕麾大军进,预遣兵潜出山后断归路,尽殪之。吴世琮负重伤,以数十骑越山遁。南宁围解。命进取云、贵,莽依图以承荫虽降,心叵测,疏请暂驻南宁。康熙帝命简亲王喇布镇桂林,莽依图俟都统希福军至,合兵谋进取。
病逝军中
康熙十九年(1680年),授护军统领。马承荫果以柳州复叛,傅弘烈遇害。莽依图军进次宜宾,马承荫驱象阵迎战,以劲弩射之,象返奔,贼阵乱,铁骑乘之,遂大败。马承荫复以柳州降。莽依图疾益深,八月,卒于军中。
莽依图母贤,尝训以不杀降,不掠民,莽依图终身诵之,时称“仁义将军”。既卒,南宁人绘其像祀之。事平,朝议追论自平乐还梧州失律罪,当籍没。上以莽依图战多,且不扰民,宽之,夺恩诏所加世职,以原授拜他喇布勒哈番兼拖沙喇哈番予其弟博和里。博和里曰:“兄平粤有功,上褒之,不可使吾子孙复袭此职。”乃抚其孙布瞻阿继袭。乾隆元年,追谥襄壮。
家族成员
父亲:兆佳·武达禅
孙子:兆佳·布瞻阿
史籍记载
《清史稿·卷二百五十四·列传四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