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赵汝谈

赵汝谈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2352 更新时间:2023/12/12 1:57:28

赵汝谈(?—1237),字履常,宋太宗八世孙,居余杭。约宋宁宗庆元末前后在世。天资颖悟。淳熙十一年(1184)登进士第所著有《易》《书》《诗》《论语》《孟子》《周礼》《礼记》《荀子》《庄子》《通鉴》《杜诗注》。

基本资料

本名:赵汝谈

字:履常

所处时代:宋

逝世日期:1237年

性别:男

生平简介

赵汝谈(?—1237),字履常,宋太宗八世孙,居余杭。约宋宁宗庆元末前后在世。天资颖悟。淳熙十一年(1184)登进士第。年十五以祖荫恩补将仕郎。丞相周必大赞赏其文采,认为“他日必有大名于世”。调汀州(今福建三明)教授,添差江西安抚司干办公事。曾从朱熹校订经书疑义十余条,为朱氏赏识。宋光宗死后,辅佐丞相赵汝愚定当政大策,提倡道学,协力排挤拥立宁宗的韩侂胄。及汝愚去国,排韩活动失败,他就与弟赵汝谠上疏,乞斩韩侂胄。闻者吐舌。贬为安庆府教授。添差浙东安抚司干办公事。又先后任嘉兴、温州知府,湖北、江西提举常平。累献备边计。嘉定元年(1209),金国内乱,卫绍王(金国王)被杀,他向宁宗献“料敌”、“备边”二策,力言不可轻敌,应着力防边。宁宗死后,授江西转运判官,以疾辞未允,到任仅一月,即被罢职。乃杜门著述,致力于学术研究。理宗初,入对,言多剀切,端平初年,任礼部郎官,改秘书少监兼权直学士院。又疏边事及楮法,帝称叹久之。时宋蒙联合灭金,南宋群臣力主乘机收复河南,惟汝谈头脑冷静,力言不可轻战。后宋军轻率出兵,很快占领洛阳,而汝谈独怀忧虑。正当朝臣喜形于色之际,宋入洛阳之师溃败,朝论始服其先见。后历任宗正少卿、编修国史、崇政殿说书、礼部侍郎,官至给事中权刑部尚书。生平酷爱读书,自少至老“无一日去书册”。天资聪颖,善于思考,学识渊博,于经学最见功底。著作有《介轩诗集》、《杜诗注》等近十种,着重名物训诂,为宋代经学名家之一。其经书注失传。

记载

《宋史·赵汝谈传》

赵汝谈,字履常,生而颖悟,年十五,以大父恩补将仕郎。登淳熙十一年进士第。丞相周必大得其文异之,语参知政事施师点曰:“是子他日有大名于世。”调汀州教授,改广德军,添差江西安抚司干办公事。尝从朱熹订疑义十数条,熹嗟异之。

佐丞相赵汝愚定大策,汝愚欲骤以词掖处之,力辞去。持祖母服。汝愚去国,其弟汝谠力上疏乞留汝愚、斩侂胄,闻者吐舌。兄弟罹党祸斥去。寻调安庆府教授,添差浙东安抚司干办公事。丁母忧,免丧,召为太社令。

时侂胄用事炽甚,汝谈痛愤,登坛读祝,大呼侂胄及陈自强名。自强不能堪,它日指汝谈曰:“末坐白皙者何人?”汝谈不为动。以参知政事李壁荐,召试馆职,擢正字。是时吴曦叛,上下束手,或请就以曦为王,其人造汝谈,汝谈诘之曰:“孰欲王曦者,可斩!”其人面发赤不能对,遂以言去,主管崇道观。添差通判嘉兴府,与郡守王介志合。改知无为军,与光州守柴中行、安丰守陆峻俱称循吏。

时金人内变,有旨令献料敌、备边二策。其料敌之策曰:“祸乱犹在河北,未遽至河南,盖豪雄择形势,大盗窥货宝,金帛重器俱聚河北,河南无大川为之险,欲起安所凭?且金素以河南近我,置守多完颜氏亲党,其下亦令蕃汉错居,所以防虑备尽。纵彼丧乱,守将欲畔则自畔,何至相率尽反。然有天下者,自不容易一日废备,岂以金人存亡之候为吾缓急哉!”其备边之策曰:“今边州大抵无城,缺兵少粮,铠仗不足。若使自办,何所取资?丐诸朝廷,安得力给?若仿古藩封,拔用英杰守郡,则并租税市榷之利尽与之,免其共贡,上不置监临,下悉听选辟,民得自赋,兵得自募,凡百悉听所为。其有功者亦不遽徙,就峻爵秩,增异车服,给美田宅,官其子孙,凡可优宠,无不极至,使内为公卿,虽贵曾不如守边之乐。如此则有才者争自奋励,缓急必能出死力报上。”于后河南二十余年犹为金守,宋沿边诸郡权大削,兵事无肯任责者,汝谈之言若蓍龟然。

改湖北提举常平,振饥尽力。知温州,改知外宗正,作诗勉其族属,皆望风而化。迁江西提举常平。宁宗崩,以哀痛得疾。贺理宗表,力寓劝戒。陈硕曰:“此谏书也。”数丐祠,授江西转运判官,辞不获命,之官一月,以言者罢。

先是,汝谈因疾去官,言者谓其傲睨轩冕,不乐为世用。至是弥远不与祠,乃杜门著述。

端平初,以礼部郎官召,入对言:“倚用老成,广集忠智,访求众敝之原,辟取可行之策,以饬积蠹之蛊,而成终泰之功者,愿加圣心焉。”又言:“大佞似忠,大奸似圣,未免信向而擢任之。始未见甚失,久乃浸至差讹,则纲维之臣将不能不执,议论之士将不得不言。执之坚,宁不疑其侵权?言之数,宁不意其卖直?至是则不特是非邪正易位,而黜陟予夺失中多矣。”又曰:“外之得以窒吾听、杂吾目、扰吾天君者,以吾未得虚一而静之理也。苟得之,导我声色而不能入,投我宝货而不能中,扇我以功名而不能动,凝然湛然,孰得干之哉。”改秘书少监兼权直学士院。时集议出师,汝谈反覆言不可轻战,而和尤非计。既而三京收复,虽前言用兵不便者亦喜,汝谈独有忧色。未几,洛师败,朝论始服其先见。

迁宗正少卿,兼权直,兼编修国史、检讨实录,兼崇政殿说书。因讲《论语》而言汉元帝恭俭无过,惟以刚不克改,明不能绎,优柔不断,而汉业遂衰。权吏部侍郎,升侍读,兼直学士院,兼同修国史院同修撰,以所注《易》进讲。时朝议履亩称楮,汝谈言非便,迕时宰意。京师军变,宰相乞贬秩,上已允,汝谈奏恐失体,持不可。草答诏,以为贬秩易,审举措难,宰相滋不悦。以言去国,提举崇禧观。起知婺州,四辞不允。至郡,力丐祠。召赴行在,四辞。

风格

为文章有天巧。笃于伦谊而忘仇怨,御史王益祥尝劾之,后汝谈官其乡,益祥愧不敢见,汝谈乃数过之,相得欢甚。尝论议韩非、李斯皆有荀卿之才,惟其富贵利欲之心重,故世得而贱之,惟卿独能守其身,不苟希合,士何可不自重哉。所著有《易》《书》《诗》《论语》《孟子》《周礼》《礼记》《荀子》《庄子》《通鉴》《杜诗注》。

官职成就

权礼部侍郎兼学士院,力辞兼直。时金兵新破,三阃增秩,称提官楮,四郡获赏。汝谈独蹙頞,登对,首疏言:“边面无可倚仗,乞超越拘挛,简拔俊杰,如吴用周瑜鲁肃,晋任祖逖陶侃故事,使之各分方面,连数十城,推毂授权,尽归赐履。巴蜀一人,荆襄一人,两淮各一人,一切便宜行事,不复更从中御,庶几伸缩由己,机用出心。”盖推广乡者备边之策。且曰:“臣之此策,行于开禧未用兵之前,决不至罹今日之患。”其论楮法,尤中时敝,上称叹久之,且谓:“卿文学高世,宜代予言,力辞何为?”卒以老祈免,章四上,免兼直,改侍讲。数日,仍兼直学士院,五辞。权给事中,权刑部尚书,及卒,转两官。遣表上,又转四官。

标签: 赵汝谈

更多文章

  • 赵希琯

    名人大全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赵希琯

    赵希琯(1176—1233),字君锡,旧名希哲,宋太祖赵匡胤九世孙,其先人南渡后居常山。本名:赵希琯字:君锡所处时代:宋代出生日期:1176年逝世日期:1233年少贫无依,借书抄诵,苦读于普和寺,后从学于陈傅良、徐谊,肄业于石鼓书院。南宋庆元二年(1196)登进士,赐名希琯,调汀州司户。时李元砺率峒

  • 赵从善

    名人大全编辑:晴天标签:赵从善

    赵从善,北宋宗室,太祖皇帝帝孙之子。本名:赵从善所处时代:北宋民族族群:汉逝世日期:1035年赵从善,宋太祖赵匡胤孙赵惟能之第二子,初命为右侍禁,累迁至如京使。景祐二年(1035)七月卒,赠怀州刺史,庆历四年十一月一日,加赠瀛州防御使、河间侯。《宋史·列传》载:惟能字若拙。端拱初,授右屯卫将军,累迁

  • 赵缘督

    名人大全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赵缘督

    宋宗室,原籍江西鄱阳,约生于宋元年间。隐遁自晦,或谓其名敬,字,或谓其名友钦,莫衷一是,故世因其自号称之为缘督先生。本名:赵缘督别名:缘督先生所处时代:宋元年间出生地:江西鄱阳浪游东南海上,或乘青骒,随带一小仆,往来衢婺山水间,择寓龙游鸡鸣山麓,有女嫁范氏,卒葬于龙游县南鸡鸣山。范氏后代以先祖祀之。

  • 赵士春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赵士春

    赵士春(1599-1675)字景之。江苏常熟人。明崇祯十年(1637)刘同升榜进士第三人。本名:赵士春字:景之所处时代:明朝出生地:江苏常熟出生日期:1599年逝世日期:1675年授翰林院编修。赵士春为赵用贤之孙。兵部尚书杨嗣昌“夺情”视事不久,竟被崇祯帝破格晋升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参预机务,仍

  • 赵遫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赵遫

    赵遫,字容甫,号宁夫,河南省修武县人。因家贫,17岁始得读书,经过10年刻苦学习,"经史百家,悉能精通"。清嘉庆十五年,中庚午科举人,道光六年,会试大挑一等以知县分发福建省,先后任福鼎、屏南、章平等县知县。本名:赵遫字:容甫号:宁夫所处时代:清朝民族族群:汉出生地:河南省修武县主要成就:一生清廉俭朴

  • 赵建大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赵建大

    赵建大(1175-1235),字嗣勋,永嘉膺符乡六都(今龙湾区状元镇)人。南宋嘉定四年(1211)辛未科状元。七年七月,任秘书省正字。八年正月,为校书郎。九年九月,任著作郎;十一月,知嘉兴府。十三年五月,以都官郎兼国史院编修,累官至工部尚书。今龙湾区状元镇状元桥,为赵氏造桥得名。本名:赵建大字:嗣勋

  • 裴矩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裴矩

    裴矩(548年-627年),本名世矩,字弘大,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人。隋唐时期政治家、外交家、战略家、地理学家。裴矩出身于河东裴氏西眷。勤奋好学,文章华美。北齐时期,起家司州兵曹。进入北周,投靠随国公杨坚。隋朝建立后,授内史舍人。参加隋灭陈之战,平定岭南叛乱,安抚突厥启民可汗,历任民部侍郎、内史侍

  • 先轸

    名人大全编辑:晴天标签:先轸

    先轸(?-前627年),晋国原邑(今河南省济源市)人,春秋时期晋国名将、军事家,因采邑在原邑,故又称原轸。先轸曾辅佐晋文公、晋襄公两位霸主,屡出奇策,并以中军主将的身份指挥城濮之战、崤之战,打败强大的楚国和秦国,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同时拥有元帅头衔和元帅战绩的军事统帅。本名:先轸别名:原轸所处时代:

  • 裴楷

    名人大全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裴楷

    裴楷(237年-291年),字叔则。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县)人。三国曹魏及西晋时期大臣、名士,东汉尚书令裴茂之孙,曹魏冀州刺史裴徽之子,西晋司空裴秀的堂弟。裴楷出身著名世族“河东裴氏”,年少时就有名于世,擅谈《老子》、《易经》。最初被钟会推荐给司马昭,任相国掾。为定科郎时,与贾充等共同制定《晋律》。

  • 裴頠

    名人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裴頠

    裴頠(wěi)(267年—300年),字逸民,河东郡闻喜县(今山西运城闻喜县)人。西晋大臣、哲学家,司空裴秀之子。裴頠出身魏晋士族河东裴氏,为人颇有雅量,见识高远,通古博今。初为太子中庶子、承袭父亲爵位,迁散骑常侍,转国子祭酒兼右军将军,拜侍中、光禄大夫、尚书左仆射等官。永康元年(300年),裴頠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