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文浩,又名仲苏,生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无锡县玉祁新桥村人。民国4年(1915年)在石塘湾县立第六高等小学毕业,考入苏州省立第二甲种工业学校应用化学科。在校期间,积极参加五四运动,与同学们一起上街示威游行,散发传单,张贴标语,登台演讲,动员罢工、罢市,投入反帝反封建洪流。后因家贫中途缀学。糜文浩缀学后,即到无锡堰桥胡氏小学任教,不久又担任自己家乡小学的负责人。
基本资料
中文名:糜文浩
别名:仲苏
出生日期:清光绪二十七年
籍贯:无锡县玉祁
学校:苏州省立第二甲种工业学校
参与运动:五四运动
经历
糜文浩,又名仲苏,1901年9月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县玉祁新桥村一个农家,祖辈世代以耕种为生,家境清寒。1912年,糜文浩初小毕业,这年母亲病逝,家境更加衰落,父亲靠四处借贷,筹措了一笔学费,才使他进入邻乡石塘湾的群智高等小学(即无锡县第六高等小学)继续读书。糜文浩在这里度过了3年,学习非常勤奋,并取得优异成绩,学校还颁发给他奖状,奖给他全套《芥子园画谱》。1915年,糜文浩高小毕业,考取江苏省立第二工业学校(后改为苏州工业专门学校,简称苏州工专)应用化学科,学制5年。但此时父亲已无力支付那高昂的学费,在他的苦苦哀求下,父亲忍痛抵押了仅有的八分薄地,送他去苏州就读。五四运动时,正在苏州工专学习的糜文浩积极投身于这场反帝爱国运动。不久,由于家中再也无力支付学费,他被迫辍学回乡当了一名小学教员。
民国11年(1922年),他到上海一家交易所当练习生,后考进上海邮政总局。民国12年2月,他与长兄糜文溶(中共党员)以及唐光明发起组织青城导社,编写出版《青城导报》,抨击不平的社会,讴歌进步与革命。不久,由郑振铎介绍进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受到馆内共产党员的教育和阅读进步书刊的影响,对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有了新的认识。同年上半年,接受中共组织的安排,进上海大学社会学系学习,在校参加进步学生团体中国孤星社,并任《孤星》旬刊的理事和编辑。民国13年,经杨贤江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年冬,赴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民国14年五卅运动爆发后,中共组织急需工运干部。糜文浩于同年深秋提前回国到上海,担任中共上海区委沪西支部组织委员,负责工会工作。这时,他结识了曹家渡第一毛纺织厂女工、中共党员王采贞。民国15年4月,他俩结婚后以小家庭作掩护,住进四川北路正德里4号党中央秘书处所在地。糜文浩为中共中央秘书处工作人员,妻子担任中共中央的秘密交通员。在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前夕,糜文浩具体负责枪支弹药和其他军需物品的筹集与供应工作。武装起义时,直接投入南市区的战斗。胜利后,调任上海总工会机关报《平民日报》编辑部主任。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平民日报》被查封。按中共地下组织指令,《平民日报》改名为《青天白日报》,秘密出版。
就义
民国16年5月8日,他到威海卫路《青天白日报》秘密印刷所校阅稿件,遭预伏在那里的英国巡捕逮捕。翌日,即被引渡给国民党当局。虽历经酷刑,但始终严守党的机密。5月l1日下午5时,从容就义于上海枫林桥刑场,时年2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