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汪菊渊

汪菊渊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545 更新时间:2024/1/18 2:00:18

汪菊渊(1913.04.11--1996.01.28),安徽休宁人。花卉园艺学家、园林学家,中国园林(造园)专业创始人。1934年毕业于南京金陵大学农学院,获学士学位。担任过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市园林局局长、总工程师、技术顾问等职。1951年与清华大学的吴良镛先生商议设立造园组,1962年参加并主持了城市园林绿化10年科研规划。1984年参加了《中国技术政策》城市建设部分、城市绿化公园部分的撰写工作。主持编纂了《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园林城市规划》的园林部分。对中国当代园林史作了广为深入的史科研究工作,撰写了《中国古代园林史》稿。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是风景园林学界第一位中国工程院院士。

基本资料

中文名:菊洲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上海

出生日期:1913年4月11日

逝世日期:1996年1月28日

职业:花卉园艺学家、园林学家

毕业院校:南京金陵大学

主要成就:风景园林学界第一位中国工程院院士

人物生平

汪菊渊,原籍安徽休宁,1913年4月11日,出生于上海市一个中学教师家庭,父亲汪显明曾任上海精心中学数学教师。母亲谢靖海,杭州弘道女中毕业。汪菊渊的家庭是基督教家庭。父亲当过上海长老会清心堂长老。母亲在杭州弘道女中时,好音乐,也好运动,汪菊渊受母亲影响,自幼亦爱音乐,尤其喜唱歌,又爱篮球、足球等球类运动。

1927年,由清心中学(现改为上海市市南中学)转入上海东吴大学附属第二中学,东吴二中也许因法学院在上海的影响,很注意学生的演讲才能,每年均举办中、英文演讲会。

1928年,汪菊渊参加了英文演讲会,获第一名。东吴二中的化学老师,课讲得非常好,使汪菊渊对化学感到兴趣,立志将来要在科学上有所成就和在化学工业上做出贡献,所以后来进了苏州东吴大学理学院化学系。

1929年,进入苏州东吴大学理学院化学系后,又阅读了许多有关社会科学书刊。在苏州东吴大学的两年中,还参加了不少社会活动,如在大二时,参加学校的英文演讲会,获第二名。

1930年,他参观了一个农村服务点,对农村工作发生了兴趣。

1931年7月,汪菊渊赴杭州之江大学参加农村组活动,更促进了学农的志愿,于是返校后马上办转学手续,转入南京金陵大学(金陵大学1952年并入南京大学,合并后南京大学设址金陵大学校址)农学院农艺系,后改为主修园艺、副修农艺。志趣由化学转变为农业,由此可见思想的活跃和对理想不断追求、探索的精神。

1933年春假时,与同学结伴赴北平(今北京)游览,参观了北海、颐和园等名园,宏伟壮丽的景色使他开始对园林发生了兴趣,研读了明代计成著的《园治》重刊本(中国营造学社出版)。

1934年,大学毕业后,由学校推荐参加庐山植物园工作,担任技术员,开始迈入实践的科学园地。当时庐山与国外植物园交换种子索要到一二百种,为了掌握繁殖条件和生态习性,查阅了大量的国内外资料,丰富了学识。在植物园的两年中,除做繁殖、栽培外,还需采集制作和整理蜡叶标本,这就奠定了观赏植物方面较广泛的基础,并为庐山森林植物园的建设洒下辛勤的汗水。

1936年夏,回到母校金陵大学农学院园艺系任助教,回校后不仅阅读了达尔文的《物种起源》英文本,还在书店购得克鲁泡特金的《互助论》,读后深有感受,于是根据他的一句名言“Tostrugleistolive”(奋斗就是生活),给自己取了个别名——“奋生”。

1937年暑期,为了进修,自费去北平静生生物调查所查阅有关观赏植物和植物分类学方面的书和标本。七七事变后,随校西迁成都,在园艺系担任普通园艺学和花卉学的教学工作。

1938年暑期,随植物系首上峨嵋山采集制作标本近两个月,同时挖掘出了球根花卉沙紫百合和几种杜鹃苗准备引种于成都。同年9月,晋升为讲师并负责园艺试验场工作。

1939年春,再上峨眉山,首次看到世界知名的珙桐树开花和艳丽无比的常绿杜鹃。

1942年,晋升副教授兼园艺试验场主任。在此前后,曾作了水仙花的繁殖栽培试验,梅花、山茶花品种调查等研究。

1944年,重庆国民政府农林部中央农业实验所成都工作站技士及农林部种子专门委员会(上海)协助工作。这时又作了菜豌豆品种比较试验等工作。抗日战争胜利后,汪菊渊毅然北上,开拓园林教学的征途。

1946年,汪菊渊任北京大学农学院园艺系副教授兼院农场主任。

1949年春,北京大学农学院、清华大学农学院、华北大学农学院合并,改称为北京农业大学,汪菊渊任北京农业大学园艺系副教授。

1950年,任北京林学院城市及居民区绿化系副主任、教授。

1951年,经高教部同意试办全国唯一的造园专业,带领农业大学园艺系部分师生到清华大学营建系(今之建筑系)联合成立造园组,1953年到1956年,任北京农业大学造园专业负责人。

1955年,任北京市人民政府农林水利局局长(后改为农林局)。

1956年8月,造园专业调至北京林学院(今北京林业大学)并扩大成立城市及居民区绿化系,兼系副主任、教授。任农林局局长期间当选为北京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同年参加中国民主同盟。

1958-1963年,连续选为市第三、四、五届人大代表。1964年到1968年,任北京市园林局局长。1972年到1979年,任北京市园林局花卉处顾问。1977年,任北京市第五届政协委员。1979年到1983年,任北京市园林局副局长。

1983年,任北京市园林局总工程师。任政协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85年,任民盟北京市委委员。1988年,任政协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90年,北京市园林局技术顾问。

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是风景园林学界第一位院士。1996年1月逝世。

主要论著

出版专著

期刊论文

主要贡献

新中国园林专业的创始人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随后因集中于培养农业生产人才,故各农学院校均将花卉、观赏树木及造园艺术课题或取消、或由必修课改为选修课。汪菊渊深信人民共和国必然日益强大,进一步繁荣,前途必然光明灿烂,他深信祖国古老园林艺术需要继承、需要发展,尤其在学习了周恩来总理有关国家建设的报告后,他深感城市建设是国家的基本建设,需要培养园林建设人才已迫在眉睫。

1951年,在北京市都市规划委员会小组上,汪菊渊与清华大学营建系(即今之建筑系)吴良镛商议,并得到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的赞同,由两校负责联合试办园林专业。

1951年9月,由汪菊渊带领助教陈有民及自园艺系中选的10名学生在清华大学营建系中正式设立“造园组”。这是中国教育史上前所未有的园林专业的创始。

培养园林建设人才

汪菊渊经过精密思考与运筹来安排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大纲、教学条件等,他首创并亲自领导造园组学生赴南方进行综合实习,使学生对江南明清宅园、大都市的城市绿地系统、杭州风景城的园林建设有了深刻全面的认识。他呕心沥血的培育着“造园组”这个在新中国时代下诞生的婴儿,使她尽快茁壮成长。在与营建系吴良镛、助教朱自煊及其他建筑、工程课、美术课教师的共同努力、良好配合下,于1953年,出色地培养出第一批毕业生。

1952年9月,由北京农业大学园艺系又选了第二批10名学员为造园组学生。

1953年8月,清华大学改为专门性工业大学,造园组迁回北京农业大学自办。

1956年8月,高教部正式将造园组定名为“城市及居民区绿化专业”并转属于北京林学院(今北京林业大学)。全体造园组师生调至北京林学院,后又成立为系,汪菊渊这时已任北京市农林局局长,但仍兼任系副主任并讲授城市及居民区绿化和园林史课程,由于他青少年时期良好的演讲训练及渊博的知识而深受学生们的欢迎。

汪菊渊非常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掌握住办学方,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终于使造园组发展为全国著名的园林系,填补了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项空白,在与以后的系主任李驹、系副主任陈俊愉以及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为国家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园林专家和领导人才。

笔耕立言惠益子孙

汪菊渊在繁忙的行政教学和社会活动之外,50多年来,坚持笔耕立言,发表了许多论文,1962年,他参加并主持城市园林绿化10年科研规划,又曾参加《中国技术政策·城乡建设》部分的城市绿化、公园部分的撰写工作,并获得技术政策研究重要贡献奖。在他参加主持下,编纂了《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园林、城市规划卷》的园林部分。为了继承中华民族3000余年间创造的园林艺术宝贵财富并传于后世,他足迹遍全国,亲临实地考察遗址,探导源流,拍摄绘制了3000余张照片、图纸,写下了近百万字的札记、素稿,查阅了难以数记的前人书卷,写成《中国古代园林史》。

人物评价

汪菊渊在青年时期思想非常活跃,喜看小说和文学书刊,在性格上形成爱幻想的浪漫气息。初中、高中、大学时期参加演讲会的活动,为他以后在课堂讲授中能引起学生们的兴趣和注意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奠定了基础。

晚年的汪菊渊仍朝气蓬勃的活跃在园林建设的第一线,在担任园林局总工程师及顾问的同时,仍在为园林界培养着研究生。

标签: 汪菊渊

更多文章

  • 卓雄

    名人大全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卓雄

    卓雄,男,江西省泰和县人。原名卓才廉,曾用名张英。1915年5月4日生于泰和县老营盘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历任公安部局长、地质部副部长、中共福建省委书记、福州军区副政委、民政部副部长。2009年3月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中文名:卓雄别名:卓才廉,张英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地:江西泰和出生日期:1

  • 胡光墉

    名人大全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胡光墉

    胡光墉,字雪岩,清代著名徽商。贫贱的钱庄学徒出身,在短时间内事业崛起。洋务运动中,他聘洋匠、引设备,协助左宗棠西征功业,戴红顶、穿黄马褂,成为显赫一时的红顶商人。他构筑了以钱庄、当铺为依托的完整金融网,又开了药店丝栈,既与洋人做生意也与洋人打商战。成为近代中国政治金融业的传奇人物。本名:胡光墉别称:

  • 李德山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李德山

    李德山(1868—1911),广西罗城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少习技击,从学者众。愤满清暴政,常传播革命思想。1902年至1903年间,联络柳州陆阿发人等策划起义,为清吏疑忌,潜归乡里。1904年龙岸绅商议办团练,推举李德山为管带,旋奉清军统领黄忠浩之命招抚绿林。李德山乘机对所招绿林晓以大义,未几谋

  • 丁杰

    名人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丁杰

    丁杰(1738~1807)浙江归安人,字升衢,号小疋,一字小匹,号小雅,别号小山,原名锦鸿,后改名杰。中国清代著名经学家、校勘学家、藏书家。中文名:丁杰别名:锦鸿国籍:中国出生日期:1738逝世日期:1807职业:经学家朝代:清代籍贯:浙江归安少以清苦建志。贫不能得书,就书肆中读,迄朝暮以为常;肆主

  • 蔡镏生

    名人大全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蔡镏生

    蔡镏生,物理化学家和教育家。中国催化动力学研究的奠基人之一,光化学研究的先驱者。中文名:蔡镏生国籍:中国出生地:福建省泉州出生日期:1902年9月18日逝世日期:1983年10月24日职业:物理化学家和教育家毕业院校:燕京大学化学系1902年9月18日,蔡镏生出生于福建省泉州市一个贫寒家庭,青年时代

  • 何思敬

    名人大全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何思敬

    何思敬,中国哲学家,法学家,马克思主义著作翻译家。浙江人。幼勤奋好学。13岁丧父,进书肆当学徒,后转银行打杂。1912年,进日本中等美术工艺学校学习。回国后,在杭州天章丝厂从事图案设计。1916年,再次东渡,留学日本,入东京第一高等学校预科班。一年后,转仙台第二高等学校,攻读法学和哲学。1920年秋

  • 唐宗海

    名人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唐宗海

    唐宗海(1862年~1897年),字容川,四川彭县人,中医七大派“中西医汇通派”创始人之一。生于清代同治元年,卒于光绪23年,享年五十六岁。他先攻儒学,为诸生时在四川已经颇有名气。光绪年间举进士,中年之后则转而研究医学,主张兼取众家之长,“好古而不迷信古人,博学而能取长舍短”。著有《中西汇通医书五种

  • 王厚

    名人大全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王厚

    王厚(-1106年),字处道。北宋江州德安(今属江西)人。少随父王韶征战,累官通直郎。元符初年,与王赡出兵邈川(今青海乐都南),木征之子陇拶(赵怀德)降宋,改青唐为鄯州、邈川为湟州。任湟州知州。因事贬驾州别驾。徽宗崇宁二年(1103年),王厚、高永年再次攻取湟州,史称熙河开边。中文名:王厚外文名:字

  • 梁干乔

    名人大全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梁干乔

    梁干乔(1903—1946),广东梅州市梅县区人,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后历任黄埔军校教导二团排长,国民革命军第三师营党代表;1926年赴苏联学习;1931年加入复兴社,成为军统十人团之一,国民党十三太保之一,后历任黄埔军校政训班训育组长,中央宪兵司令部政训处长,军统局上海区书记长,军统

  • 易元吉

    名人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易元吉

    (公元11世纪)〔北宋画家〕字庆之,湖南长沙人,生卒年不详。天资颖异,灵机深敏,善画。中文名:易元吉别名:易庆之国籍:中国出生地:湖南长沙出生日期:不详逝世日期:不详职业:画家代表作品:《牡丹鹁鸽图》《梨花山鹧图》《夏景戏猿图》《猴猫图》初攻花鸟、草虫、果品,后专写獐猿。曾游荆、湖间(今湖南、湖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