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林为干

林为干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2761 更新时间:2023/12/25 0:01:42

林为干,男,1919年10月生,广东台山县人,中共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全国劳动模范,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电子学会理事,IEEE微波理论与技术学会北京分会主席。林为干院士是微波理论专家,由于其在国内微波理论方面作出的开拓性贡献而冠有“中国微波之父”的尊称。林为干院士193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后留学美国获博士学位。在《中国科学》《J.A.P》《IEEEMTT》等国内外杂志上发表论80篇。培养出50余位博士,曾为全国之冠。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四川省科学大会奖。著有《微波网络》《微波理论与技术》《电磁场工程》《电磁场理论》等。2015年1月23日9点30分在成都逝世,享年96岁。2015年1月29日,林为干先生遗体告别仪式在成都举行。

基本资料

中文名:林为干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广东台山县

出生日期:1919年10月20日

逝世日期:2015年1月23日

职业:教授

毕业院校:清华大学

信仰:共产主义

主要成就:中国科学院院士

代表作品:《微波网络》《微波理论与技术》《电磁场工程》等

工作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性别:男

个人简介

1919年10月20日生于广东台山县.中国科学院院士、微波理论学家、电子科技大学教授。193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51年获美国加州大学博士学位。1951年回国后,在岭南大学、华南工学院任教。1957年调至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现电子科技大学),曾任院长助理、副院长等职。1980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现已培养出120多名硕士、近50名博士和两名博士后,其中3名博士因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受到国家表彰。

《关于一腔多模的微波滤波器理论》首先发现一个圆柱谐腔中有5个同谐振频率的简并模可资利用,受到同行们的重视,至今仍广被引用。在发表的百篇科学论文中,保角变换应用方面的研究尤为重要。《英国马可尼丛书》第二卷大量引用他的外圆内矩的特种截面的数据和公式,认为其特性抗阻的公式和数据是当时最准确的。对高校教学作出了贡献,1989年获首届优秀教学成果国家级特等奖。1979年以来已出版著作四部:《微波网络》、《微波理论与技术》、《电磁场工程》和《电磁场理论》共300多万字。多年来,发表论文近百篇,分别发表国内、外著名刊物上。由于他的突出贡献,1989年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及国家级、部省级科技奖十多项,1991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奖,1999年获梁何利科技进步奖。曾任成都市科协主席,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委,现任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士、微波专业主任委员会主任委员。1980年以来他多次赴美、英、德、加拿大等国讲学和参加学术会议,是美国IEEE高级会员、IEEEMIT北京分会主席,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乔治.华盛顿大学、加拿大曼托巴大学、日本九洲大学和香港大学的客座教授,2003年5月荣获美国伊利诺理工学院名誉博士学位。

2015年1月23日9点30分在成都逝世,享年96岁。

2015年1月29日,林为干先生遗体告别仪式在成都举行。

生平经历

中科院学部委员,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学科博士导师。1919年10月出生,1939年清华大学毕业,1950年获美国加州大学博士学位。1951年回国后,在岭南大学、华南工学院任教。1957年调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曾任院长助理、副院长等职。

微波(通常是指波长为1米至1毫米之间的电磁波)形成为一门技术科学开始于上世纪30年代,在二次大战期间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当时出于反法西斯战争的需要,微波的研究集中在雷达方面。在这以后,随着应用研究的不断扩展,微波理论与技术日趋完善而又不断纵深及交叉学科发展。《微波理论与技术汇刊》1994年7月号的3位法国学者认为近代卫星广播通信业所用的多模技术是由拉贡(Ragan)及林为干提出来的,其发展的基础是根据林为干及库恩(Cohn)的工作。此项工作至今尚在发展。

林为干对传输线理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拓宽和发展了保角变换在电磁场中的应用。他从1962年在《物理学报》18卷首页上发表的《关于外矩内圆同轴线的工作特性》论文后的30年内,连续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了几十篇这方面的论文,其理论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地应用。其中他和助手钟祥礼副教授发表在《物理学报》1963年第4期的论文《传输线特性阻抗的一个新计算方法》被国外学者称为“林、钟方法”。英国1972年出版的马可尼丛书第2卷第4章的作者哥斯顿(Gunston)认为林、钟的方法是到那时为止最准确的方法。林为干于1979年1月和1980年9月先后在《电子学报》上发表的《椭圆直波导理论》、《扇形、椭圆、半椭圆波导的研究》这两篇重要论文,纠正了国外的某些结论,成功地为中国制定椭圆直波导标准尺寸提供了依据。

改革开放后,林为干开展了毫米波技术和宽带光纤技术等方面的系统研究,完成了一大批国家科研任务,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多种奖项。正是由于他在国内微波理论方面作出的开拓性贡献,香港中文大学在1993年邀请林为干做学术报告时,尊他为“中国微波之父”。

研究贡献

林为干对中国电磁科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50年来在此领域耕耘至今,其主要科技成就为闭合场理论,开放场理论和镜像理论。在闭合场理论方面,他发表了“一腔多模拟微波滤波器”的观点,奠定了一腔多模的作用,在开放场方面他提出了“传输线阻抗计算方法”和“三角波导理论”等观点,对静电场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发现了有介质平面上双像的现象,对介质球的镜像理论解决了这一棘手问题。1999年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林为干的教学和科研工作都集中在电磁场的数理方面,在这个领域里耕耘五十年,对中国电磁科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被称为有重大贡献的科学家的41号。

学术论文

1.“W.Lin,JournalofElectrostatics”,36,1995,129-1372.“双扭线和双曲线波导”,A-1,pp.1-3(2001,全国微波会议)

3.“Theoryofdnfunctionwaveguide”,IP-1pp.1-4,ILLM2001,Nov.2001,Shanghai;

4.“dn函数波导理论”,微波学报,V.17增刊,pp.1-5,2001;

5.ACirticalStudyoftheSammpleCurvesoftheThreeEllipticFunctionsnw,cnwANDdnwatw=u+jK/2andw=K/2+jv”,J.ofElectromagn.WaveandAppl.V.16,N.5,pp.702-710,2002。

教育事业

林为干回国时,正值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国内熟悉微波技术的人很少。当时高等学校主要是使用前苏联的教材,为了使学生们能够用上中文的教科书,他在工作繁忙之余,利用业余时间在短期内掌握了俄译汉的技巧,组织并亲自译校了多种前苏联的高校教材,为培养新中国的第一批电子专业学生作出了贡献。1956年,国家制定了十二年科学发展规划,随之在国内建立了4个属中国科学院建制的现代化的研究所。其中的电子学研究所请林为干讲学,介绍前苏联和英、美各国有关电子学的进展和基本原理,历时3个月,为中国电子学特别是电磁场理论与微波技术的发展培训了首批骨干队伍。

在1959—1978年期间,林为干先后为中国的各研究所、工厂的科技人员和高校的教师系统地讲授了微波网络,微波理论与技术、电磁场工程和电磁场理论等课程,并将这些讲稿整理出版了4部专著:《微波网络》(国防工业出版社,1978)、《微波理论与技术》(科学出版社,1979)、《电磁场工程》(邮电出版社,1982)和《电磁场理论》(邮电出版社,与助手合作,1984)共计380万字。这些著作对提高中国电子科学技术队伍的理论水平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微波理论与技术》一书于1987年获全国高校优秀教材奖。《电磁场工程》一书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图书。1988年林为干由于在微波理论方面的贡献而单独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1989年在他70周岁时,电子工业出版社为他出版了《微波场论与应用研究论文选集》。在国内,林为干早在1952年就开始招收研究生。由他带出的研究生,有不少已成为国内很多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的学术或技术带头人。1978年国家学位制度实施以来,林为干领衔的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学科被确认为国家重点学科,并在当年成为国家首批硕士点,1981年又被批准为国家首批博士点,1985年则成为国家首批建立的博士后流动站之一。截至1994年,由他指导而获得博士学位的就有63人,是中国带出博士生最多的博士生导师。他也是中国最早带博士生的指导教师之一。由于他带的博士数量多,成才好,1989年获得“优秀教育成果国家级特等奖”。

个人荣誉

美国IEEE高级会员、IEEEMIT北京分会主席,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乔治.华盛顿大学、加拿大曼托巴大学、日本九洲大学和香港大学的客座教授,2003年5月荣获美国伊利诺理工学院名誉博士学位。

人物评价

林为干是为新中国作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之一,也是著名的教育家。从教60余年,他严谨治学、诲人不倦,为我国电子学特别是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学科的发展培养了一批杰出人才。得知林老离世的消息后,电子科技大学师生、校友纷纷通过不同方式,表达对这位令人尊敬的老一辈科学家的哀悼与追思

标签: 林为干

更多文章

  • 管文蔚

    名人大全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管文蔚

    管文蔚,江苏省丹阳市建山乡人。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挺进纵队司令员,华中野战军第7纵队司令,苏南军区司令员。建国后担任全国五届、六届政协常委,江苏省副省长,江苏省第四届政协副主席。1955年因历史问题受到错误审查,被撤销党内的一切职务,保留党籍、副省长、人大代表资格。1981年平反恢复名誉,任江苏省委

  • 郑文光

    名人大全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郑文光

    郑文光(1929-2003):中国著名科幻作家,是我国最重要和最优秀的科幻作家之一。被称为中国科幻文学之父。著有《飞向人马座》,铸就了中国科幻史上的里程碑,于1929年生于越南,逝世于2003年,享年74岁。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文名:郑文光国籍:中国出生地:越南出生日期:1929逝世日期:2003职

  • 何兹全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何兹全

    著名历史学家。山东菏泽人。教授,博士生导师。出生于1911年9月,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魏晋南北朝政治制度史。2011年2月15日晚,不幸去世,享年100岁。中文名:何兹全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山东省菏泽市出生日期:1911年9月逝世日期:2011年2月15日职业:教育家,历史学家毕业院校:

  • 舒群

    名人大全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舒群

    舒群,满族。黑龙江阿城人。中共党员。大学毕业。1932年参加第三国际工作,1935年参加上海左联,后历任延安鲁艺文学系主任,东北大学副校长。东北电影制片厂厂长,东北文联副主席,中国文联副秘书长,中国作家协会秘书长,一度在鞍钢、本钢任职,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国》杂志主编。全国第五、六、七届政协委员。

  • 张策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张策

    张策,直隶香河县马神庙村人(今属天津市武清区),生于1866年,卒于1934年10月8日,享年68岁。张策自幼习练家传戳脚、二郎拳、黑虎拳等拳术,后遇游僧金陵笑和尚,学得五猴通臂拳。十二岁那年,因家庭内部原因,遭人暗算,便愤然离家进京,拜杨式太极拳传人杨健侯习练杨式太极拳二十余载,同时又拜陈庆老和尚

  • 斯霞

    名人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斯霞

    斯霞(1910年12月-2004年1月12日),曾名碧霄,浙江诸暨人,当代初等教育专家,被誉为“小学教育界的梅兰芳”。因功勋卓著,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又名斯霞小学。曾评为小学特级教师、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五一”奖章获得者、宋庆龄基金会全国“樟树奖”获得者等光荣称号,并当选为三、五、六、七届全国人大

  • 吴伯萧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吴伯萧

    吴伯萧(1906年—1982年),1906年3月13日出生于山东省莱芜市吴花园村。原名熙成,笔名山屋、山荪,中国当代著名文学家和教育家。中文名:吴伯萧别名:山屋,山荪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山东省莱芜市吴花园村出生日期:1906年3月13日逝世日期:1982年职业:文学家,教育家,作家毕业院校:

  • 张子谦

    名人大全编辑:胖次标签:张子谦

    张子谦,1936年三位琴家成立了今虞琴社,半个世纪以来在古琴界影响至广。1961年张子谦和查阜西、沈草农合著的《古琴初阶》由音乐出版社出版。1956年张子谦调任上海民族乐团古琴演奏家,经常作演出及录音;1988年被天津音乐学院聘为名誉教授,为古琴音乐的理论研究、打谱和教学作出贡献。中文名:张子谦别名

  • 谢彬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谢彬

    谢彬(1887~1948)名作法,字兰桂,号晓钟,衡永郴桂道衡州府清泉县东阳石桥(今衡阳市蒸湘区雨母山乡群益村),生于衡阳市西渡区金兰镇,为辛亥革命元老、中国著名爱国学者、教育家、经济学家、旅行家、著作家。历任广州革命政府经济顾问、国民革命军第六军秘书长、第八军秘书长和湖南省政府秘书长、陆海空军抚恤

  • 孟少农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孟少农

    孟少农(1915.12.12-1988.1.15),原名庆基,湖南桃源人,汽车工程专家,中国汽车工业技术的主要奠基人。1941年(民国三十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硕士学位,1946年(民国三十五年)在清华大学机械系任教开创了汽车专业,1980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孟少农毕生致力于汽车工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