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苗力田

苗力田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2616 更新时间:2024/1/18 22:52:35

苗力田先生(1917—2000年5月28日),祖籍山东省诸城市,生于黑龙江省同江县。中央大学毕业。从事西方哲学教学研究50多年。著名西方哲学史家、古希腊哲学研究专家、教育家、翻译家,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外国哲学史学会顾问,中央大学南京大学北京校友会名誉理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哲学观和治学原则。

基本资料

名:苗力田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黑龙江省同江县

出生日期:1917

逝世日期:2000年5月28日

职业:西方哲学史家、古希腊哲学研究专家、教育家、翻译家

毕业院校:中央大学

人物生平

先生祖籍山东省诸城市,1917年生于黑龙江省同江县。

1939年,考入赴重庆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南京大学)哲学系。

1944年,大学毕业,考入中央大学研究院哲学研究所攻读研究生,先后师从著名哲学家宗白华、陈康、方东美、熊伟等学习,毕业后留校执教。曾以陆夷、辛白等笔名在重庆《国民公报》文学副刊《文群》、《新蜀道》文学副刊《蜀道》发表许多散文和杂文;在重庆《时事新报》学术副刊《学灯》,抗战后上海的《大公报》学术副刊《现代思潮》上发表若干学术论文。

1949年后,先后任教于南京大学、北京大学。

1956年,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成立,先生加入,直至病逝。1961年,外国哲学史教研室成立,先生为首任教研室主任,对本科教学、研究生培养、学科建设、教材建设、教研室建设等方面,贡献巨大。1988年,获吴玉章优秀教学奖,1991年,获首都劳动奖章。

学术成就

先生从1950年代起即开始指导西方哲学专业研究生。1978年以后,把科研重点、研究生培养方集中于希腊哲学,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硕士生、博士生。他通古希腊语、英语、德语、俄语,粗通拉丁语,广泛深入研读原文原著的基础上,研究希腊哲学、德国哲学、俄国哲学、现代西方哲学,写出专著和论文。。

先生晚年,对古人“我注六经”的方式发生浓厚兴趣,以札记形式思考西方哲人的思想,完成《〈尼各马可伦理学〉札记》和《〈形而上学〉笺注》。

翻译被视为外国哲学研究的基本功。先生强调翻译对于西方哲学研究的重要性。研究者不仅要能够用原文读懂外国哲学家的著作,而且还要善于用自己的母语把它准确地表达出来。先生把翻译戏称为“教外国哲学家说中国话”。他以唐高宗称赞玄奘的对句“引大海之法流洗尘劳而不竭,传智灯之长焰皎幽暗而恒明”来自勉。

作为翻译家,先生积数十年翻译实践,提出自己独特的翻译原则:

一,“确切”,即要忠实地、完整地传达原作者当时的本意。

二,“简洁”,即在翻译时不随意对原文加字衍句,严禁任己意去铺陈。

三,“清通可读”,即要能为现代读者准确无误地把握。

四,“历史感”,即对一些关键性的术语,一定要考虑到它的词源学渊源和思想家使用时的特殊语境,不可仅仅从其现代词义出发简单翻译。

先生毕生翻译在主持翻译国家“七五”项目10卷本《亚里士多德全集》中达到了高潮。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对西方哲学、科学和文化影响深远。编译出版他的全集被视为国家学术水平的标志之一。英、美、德、法等国都有两套全集译本,日本也有该全集译本,可是译成中文的亚氏著作却寥寥无几。先生以“让亚里士多德全集中文版出现于二十世纪的我中华大地,不让日本在东亚专断”这样的雄心壮志,挺身而出,主译这套全集。历时十载,1997年,400多万字、十卷本《亚里士多德全集》出齐,开翻译外国哲学家全集的先河,为我国培养了一批精通希腊语的专门人材。《全集》出版后获得多项全国大奖,在外国哲学界引起轰动。

治学原则

在漫长学术生涯中,先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哲学观、治学原则。

哲学观

先生认为,哲学史既是哲学理论的总汇,又是思维活动的历史展示。哲学史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理论命题和公式,二是对这些命题进行思维和论证的过程。所以,考察哲学史必须既从理论观点又从历史观点出发,不可偏废。他把哲学史看成是千百年智慧积叠的山岭,每一哲学形态都是其中一座独秀的高峰,对于人来说,它是一座了望塔、观景台,人们可以凭借它高瞻远瞩,而不可以把它当成工具箱,指望从中直接找出现成可用的东西。另一方面,哲学又是对智慧的无尽追求。这种追求很可能最终是没有结果,但在追求的过程中却锻炼了人们的思维能力。

治学原则

在如治思想史的问题上,先生主张:

首先,做学问切忌为稻粱谋。在他看来,哲学不是实用的、具体的知识,而是对智慧的爱,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大智慧。人们可以在哲学研究中陶冶自己的情操,开拓自己的胸怀,但不要指望从中获得高官厚禄。

其次,研究思想史要“人我分清”,不能借着被研究者的观点讲自己的观点。对学界一些人没弄懂材料就大讲特讲一通不着边际的套话,先生明确反对。他认为,哲学史的研究必须以材料为根本。所谓材料,也就是哲学论证的过程。一个哲学家所作出的结论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他的观点如何被论证。研究者一定要把别人的哲学观点及其论证过程理清楚。研究者甚至用不着说什么话,要让材料自己说话,材料组织好了就是好文章。

再次,做学问必须严谨。先生有个近乎苛刻的观念:治思想史者,功力的积累是非常重要的。因此,50岁之前都只能是打基础。在这个阶段,要“多读、多想、少写”。所谓“多读、多想”,是哲学史专业的特点所决定的。“少写”的原则,容易引起误解。其实,先生指的是不要急于为发表文章而发表文章,要耐得住寂寞。少写不是不写,而是要下笔慎重。凡论著必反复琢磨、三易其稿。

最后,治西方哲学必须置外文于首位。通过译本可以大略知道一个哲人的思想,但要研究则不能仅仅以译本为依据,不懂哲学家的原文就不要写关于他的论文。

标签: 苗力田

更多文章

  • 张乃通

    名人大全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张乃通

    张乃通(1934.07.17-2017.04.21)男,江苏省扬州市人,中国工程院院士,通信技术专家。1956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无线电系(现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曾为哈尔滨工业大学通信所名誉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率先研制出国产化的数字信令MPT1327集群移动通信系统,打破

  • 王鸿祯

    名人大全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王鸿祯

    王鸿祯(1916.11.17-2010.7.17),男,出生于山东苍山,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3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1947年获英国剑桥大学博士学位。研究领域包括古生物学、地层学、古地理学、前寒武纪地质、大地构造学和地质学史。是中国地层古生物事业的开创者之一、新中国地层古生物教育事业的

  • 贾小侯

    名人大全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贾小侯

    贾小侯(1888-1951),字葆书,陕西户县人。1911年辛亥革命后加入中国同盟会。曾由民国政府资助留学日本、美国、德国,精通兵器制造、炸弹制造、爆破等专业技术。解放前曾任陕西、湖北、甘肃、广东、广西等地兵工厂厂长,为我国近代兵器科技工业奠基者。1951年3月22日,贾小侯高昂辛亥革命勇士者的头颅

  • 杨弘远

    名人大全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杨弘远

    杨弘远,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9月26日生于湖北武汉,原籍湖南长沙,专长植物有性生殖的实验研究,武汉大学教授。杨弘远院士1982年任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1984年任博士生导师,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1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2004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中文名:杨弘远

  • 李成蹊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李成蹊

    弘一法师李叔同(1880~1942),幼名李成蹊。李叔同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前驱,近代史上著名的艺术家、教育家、思想家、革新家。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早期启蒙者,他一生在音乐、戏剧、美术、诗词、篆刻、金石、书法、教育、哲学、法学等诸多文化领域中都有较高的建树,是中国新文化运动和中日文化交流的先驱,并先后

  • 张中晓

    名人大全编辑:晴天标签:张中晓

    张中晓(1930—1967/1966),中国当代学者,文艺思想家;浙江绍兴人;早年显出文学才华,1952年至上海,在新文艺出版社任编辑,1955年5月因胡风冤案牵连被捕入狱——他给胡风的信件被断章取义,错误地被认为是“最反动的暗藏反革命分子”;在狱中服刑期间旧病复发,1956年保外就医,回到浙江绍兴

  • 于伶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于伶

    于伶(1907~1997),中国著名剧作家、导演、演员。原名任锡圭,字禹成。江苏宜兴人。1926年赴苏州第一师范求学,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开始从事戏剧活动。1930年考入北平大学法学院俄文法政系。1932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担任组织秘书,并筹建了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北平分盟,以戏

  • 周太玄

    名人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周太玄

    周太玄(1895年2月14日{农历正月二十日}--1968年7月23日)是中国著名的生物学家,在法国留学期间曾获蒙彼利埃大学教育硕士学位,后在巴黎大学研究院作研究生。因在细胞学和腔肠动物研究方面有卓越的成就,获得法国国家理学博士学位。他又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翻译家、政论家、社会活动家和诗人,曾写过7

  • 于维汉

    名人大全编辑:笑红尘标签:于维汉

    于维汉(1922.1.28-2010.11.17),辽宁省大连市人,地方病学专家,原哈尔滨医科大学校长。1945年毕业于国立满洲医学院,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于维汉为克山病的预防与治疗工作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在克山病病因、发病机理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从细胞分子水平进一步揭示克山病发生发展规

  • 邹衡

    名人大全编辑:笑红尘标签:邹衡

    邹衡出生于湖南澧县,当代著名考古学家。代表作品主要有《夏商周考古学论文集》。中文名:邹衡国籍:中国出生地:湖南澧县出生日期:1927逝世日期:2005年12月27日职业:考古学家毕业院校:北京大学代表作品:《夏商周考古学论文集》邹衡(1927-2005)湖南澧县人。著名考古学家、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