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张藜

张藜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1514 更新时间:2023/12/20 6:54:35

张藜,辽宁大连人。中共党员。1945年就读于大连一中,1948年进东北鲁艺戏剧系攻读学,1950年毕业于东北鲁艺文学研究室。毕业留校从事文学创作,1955年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从教,历任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美学进修生,东北沈阳音乐学院教师,吉林省歌舞剧院(1957年调入)、吉林省作家协会专业作家,北京中央民族乐团创作室专职创作员(1970年调入),中央民族乐团作词,国家一级编导。北京音乐家协会理事。1948年开始发表作品。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中国音协会员,《词刊》编委、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副主席。2016年5月9日中午12点52分,中国著名词作家张藜在北京复兴医院因多种疾病并发症去世,享年83岁。2016年5月15日上午10点,著名词作家张藜的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竹厅举行。

基本资料

中文名:张藜

外文名:ZhangLi

别名:桦成林,钟子玉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辽宁大连

出生日期:1932年10月17日

逝世日期:2016年5月9日

职业: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副主席

毕业院校:东北鲁艺文学研究室

代表作品:《亚洲雄风》,《篱笆墙的影子》,《十五的月亮十六圆》、《苦乐年华》等

个人履历

张藜,辽宁大连人,1932年10月17日出生,汉族。笔名:桦成林、钟子玉。中共党员。

1945年就读于大连一中。

1948年进东北鲁艺戏剧系攻读文学。

1950年毕业于东北鲁艺文学研究室。毕业留校从事文学创作。

1955年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从教,历任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美学进修生,东北沈阳音乐学院教师,吉林省歌舞剧院(1957年调入)、吉林省作家协会专业作家,北京中央民族乐团创作室专职创作员(1970年调入),中央民族乐团作词,国家一级编导。北京音乐家协会理事。

1948年开始发表作品。

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中国音协会员,《词刊》编委、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副主席。

成就及荣誉

著有歌词《亚洲雄风》、《篱笆墙的影子》、《苦乐年华》、《命运不是辘轳》、《不白活一回》、《苦篱笆》、《我和我的祖国》、《鼓浪屿之波》、《女人不是月亮》、《半边楼》、《运河人家》、《情债》、《山不转水转》、《小英雄哪吒》等,作品集《歌诗之路》、《百灵鸟》、《相思潮》、《张藜歌诗三百首》、《张藜歌诗评论集》、《草原上有个美丽的传说》等。

《篱笆墙的影子》选入《二十世纪华人经典》。《亚洲雄风》获亚运会歌曲大奖,《篱笆墙的影子》、《山不转水转》、《苦乐年华》等也曾获奖。

人物特写

1932年,张藜生于大连,在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下,他从小就过着苦日子,并遭到过日本鬼子的毒打。1948年11月,16岁的张藜考上了鲁迅艺术学院,从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可是,这一路他走得很艰难。1957年秋天,他调到吉林歌剧院工作,正赶上整风运动,心直口快的张藜因为给院里提了些意见,因而在反右斗争中成了“右派”,被下放到农村进行劳动改造,一去就是9个月。回来后没多久,他又是在领导面前“多言多语”,头上又多了一顶“反革命”的帽子。1962年,张藜又被下放到农村改造,这一去就是十几年。1978年12月,已经平反的张藜决定命运进行一次挑战,他要到北京闯一闯,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调到北京中央民族乐团之后,张藜日以继夜地从事歌词创作,几百首歌词放在案头上,可没有一首能唱得响。好心人曾劝他,写歌词不行,就写点诗吧,在报上发表,也好得点稿费养家糊口。可不信邪的张藜来了犟劲,庄稼不收年年种,这条路他是走定了。苦心人遇上了好心人,《在希望的田野上》的词作者晓光帮助他,《社员都是向阳花》的词作者张士燮也帮助他,为他到云南、湖南、福建、山东体验生活创造条件。也就是在这一段时间里,他出版了300多首歌词的专辑《相思潮》。

1984年秋天,由于同乡秦咏诚的推荐,他结识了谷一。他的执著,他的炙热的歌词一下子打动了这位女歌唱家。这以后,李谷一一连唱了张藜十几首歌,其中《我和我的祖国》等歌曲一下子唱红了大江南北,张藜的名字也逐渐被人们所喜爱。从此以后,张藜一发而不可收,《鼓浪屿之波》、《山不转水转》、《久别的人》、《十五的月亮十六圆》等歌曲成了亿万人民喜欢的歌曲。有的人一首歌就可以唱红,而张藜有几十首歌都能在全国传唱,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张藜“十年不鸣,一鸣惊人”,关键在于他深厚的专业功底,更主要是他生活的功底,说到底是他对生活深深的爱。他从小就喜欢读书,尤其喜欢音乐。张藜的哥哥是学习音乐的,他经听哥哥讲乐理,和哥哥一起听留声机唱片里播放的歌曲。他学会了识五线谱,能够熟练地弹钢琴。这段生活是他在音乐道路成长过程中坚实的基石。1945年,13岁的张藜曾把苏联红军救助中国女孩的事写成《输血的故事》,在当时的《中苏友好》杂志上发表。16岁参加鲁艺后,他曾在秧歌剧《永安屯翻身》、《勇立功》中担任角色,而且还在歌剧《白女》中担任领唱。张藜在农村一干就是十几年。他点过种,割过地,赶过车,喂过猪,沤过麻,打过绳,砍过山柴,下过煤井。他曾住过马棚,夜阑人静时,他望着满天星斗,听着马嚼夜草的声音,品味着生活中的无穷无尽的滋味。三部反映农村生活的电视剧《篱笆·女人和狗》、《辘轳·女人和井》、《古船、女人和网》之所以获得成功,电视剧的主题歌立下了汗马功劳。即或有的人没看过这几部电视剧,可张藜作词的主题歌他们不少人会唱,可见歌词是打动人心了。像《不能这样活》中的:“东边有山,西边有河;前面有车,后面有辙。究竟是先有山,还是先有河,究竟你这挂老车走的是哪道辙”;《命运不是辘轳》中的:“白涯涯的黄沙岗,挺起棵钻天杨,隔着篱笆有一座海青房”;《篱笆墙的影子》中的:“只有篱笆墙的影子还那么长,在那墙上边爬满了豆角秧”;《山不转水转》中的“没有憋死的牛,只有愚死的汉,蜘蛛吐丝画它自己的圆”······多么通俗易懂的语言,然而里面内涵的道理很深。显而易见,没有多年农村生活的积累,张藜是写不出这么既优美又深富于哲理的歌词来的。久而久之,张藜完全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用他自己的话说:“离曲能诵,谱曲能唱;有文采又上口,有嚼头又不生涩;易流传,能品味;扬诗之情,含戏之谐;既有俚语之俗风,又有歌诗之雅趣;其情切切,其语铮铮。”生活在于积累,积以时日,成效自见。张藜谈到这方面的感受时说,由于有了长期的生活经历,在创作时往往产生升华,届会有神来之笔。沛东写了一个曲子,约张藜到琴房里听他弹,前奏曲弹过之后,雄浑的曲调一下子震撼了琴房。刚弹完一个小节,张藜让徐沛东马上停下。他说:“有了”,马上唱出“我们亚洲,山是高昂的头!”那一天,他们也真是弹到这为止,张藜拿回五线谱,回去一口气就把词填完了。曾创作《我为祖国献石油》作曲家秦咏诚把谱子给了他之后,他在家里不知弹奏了多少遍,可总是一个字也写不出来。他索性把它放一放。没多久,在张家界有一个词作者的聚会,他应邀参加了。一天晚上睡觉前,他把歌谱拿出来看了几遍,可仍然一个字也没写出来,伴着失望,他睡下了。第二天早晨起来,张藜把窗户推开,探头远望,一轮旭日缓缓升起,把对面的天目山映照得如诗如画。张藜走过祖国许多名山大川,他经常被山河的壮丽而感染,然而却没有一次像今天这样极度的兴奋。他想到自己走过的路,尽管曲曲折折,但毕竟和祖国的命运紧紧相连。此情此景,就在推开窗户的一刹那,他一下子脱口而出:“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感觉找到了!他一鼓作气又写下了“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我歌唱每一座高山,我歌唱每一条河,袅袅炊烟,小小村落,路上一道辙。我最亲爱的祖国,我永远紧依着你的心窝,你用你那母亲的脉搏和我诉说。我最亲爱的祖国,你是大海永不干涸,永远给我碧浪清波,心中的歌。”这首歌旋律舒展、优美,和张藜细腻而真挚的歌词浑然一体,结合精妙,成为全国亿万人民喜欢的一首歌。

社会评价

张藜在五十多年的创作生涯中,写出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作品,像《篱笆墙的影子》、《苦乐年华》、《亚洲雄风》、《我和我的祖国》、《久别的人》、《山不转水转》等,都深受大家的喜爱,在群众中广为传唱。

张藜被圈内人称为“大器晚成”,因为他的成长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20世纪60年代,他早期的作品曾被一些前辈名家予以否定,但他不仅不气馁,反而更加倔强地艰辛攀登,刻苦学习创作,最终被广大听众喜欢,走向成功。他的词作构思独特,新颖而富有生活气息,令人耳目一新。

标签: 张藜

更多文章

  • 吴蕴初

    名人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吴蕴初

    吴蕴初(1891—1953),中国近代化工专家,著名的化工实业家,中国氯碱工业的创始人。在中国创办了第一个味精厂、氯碱厂、耐酸陶器厂和生产合成氨与硝酸的工厂。他大力支持学会活动,资助清寒优秀学生上大学培养成高级科技人才。他为中国化学工业的兴起和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中文名:吴蕴初别名:吴葆元国籍:中

  • 程大位

    名人大全编辑:心作祟标签:程大位

    程大位(1533~1606),明代商人、珠算发明家。字汝思,号宾渠,汉族,南直隶徽州府休宁县率口(今黄山市屯溪)人。少年时,读书极为广博﹐对书法和数学颇感兴趣,一生没有做过官。20岁起便在长江中﹑下游一带经商。因商业计算的需要,他随时留心数学,遍访名师,搜集很多数学书籍,刻苦钻研,时有心得。约40岁

  • 白驹荣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白驹荣

    白驹荣(1892—1974)粤剧白派艺术创始人。原名陈荣,字少波,广东顺德人。其父陈厚英是粤剧演员。1958年,他调任广东粤剧院艺术总指导,次年任广东粤剧学校校长,培育了大批粤剧接班人。白驹荣曾任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戏剧家协会广州分会主席。中文名:白驹荣国籍:中国出生地:广东顺德出生日期:1

  • 吕志涛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吕志涛

    吕志涛(1937年11月4日-2017年1月11日),浙江省新昌县人。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结构工程专家。是中国预应力学科的学术带头人。1961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土木工程系,1965年6月东南大学结构工程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从事土木建筑结构工程领域的教学、科研工作和工程实践

  • 陈述彭

    名人大全编辑:晴天标签:陈述彭

    陈述彭,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江西萍乡人,地理学家、地图学家、遥感地学专家。中国遥感应用和地理信息系统科学的创建者和奠基人,地球信息科学的倡导者。创建了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编制有《中国地形鸟瞰图集》,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地图集》的组织领导工作,提出《中华人民共

  • 班尼·希尔

    名人大全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班尼·希尔

    班尼·希尔(BennyHill,1924年1月21日-1992年4月20日),英国著名喜剧演员,其剧集《不文山鬼马表演》(TheBennyHillShow)以色情笑话为卖点。著名演员查理·卓别林晚年非常喜欢班尼·希尔的作品,希尔本人是卓别林作品的热衷者。1991年希尔受卓别林家人之邀访问卓别林的故居

  • 范立础

    名人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范立础

    范立础,桥梁结构工程与桥梁抗震专家。1933年6月8日出生于上海市,原籍浙江镇海县(今宁波市镇海区)。1955年毕业于同济大学。曾任同济大学原结构工程学院院长。现任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2016年5月3日上午,中国桥梁抗震学科的开拓者和带头人,中国工程院院士范立础因病去世,

  • 缪钺

    名人大全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缪钺

    缪钺(1904——1995),字彦威,江苏溧阳人,生于河北迁安,居家保定。著名历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诗词、书法亦堪称大家。1995年1月6日病逝于成都。中文名:缪钺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河北迁安出生日期:1904年12月6日逝世日期:1995年1月6日职业:历史学家、文学家毕业院校:北京大

  • 邵友濂

    名人大全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邵友濂

    邵友濂(1841——1901年),字筱春(字小村,一字攸枝),初名维埏。浙江余姚人。为中国清朝的政治家与外交家,曾任台湾巡抚。(概述图片来源:)中文名:邵友濂国籍:中国出生日期:1841年逝世日期:1901年职业:政治家与外交家主要成就:曾任台湾巡抚朝代:清朝字:筱春道光二十年十二月十八日戌时生,邵

  • 徐祖耀

    名人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徐祖耀

    徐祖耀(1921.3.21-2017.3.7),浙江宁波人,材料科学家、教育家、一级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1942年毕业于国立云南大学矿冶系,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期从事材料科学、相变理论和材料热力学的教学与科研。推动在国内开展相变热力学教学与科研;在马氏体相变及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