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刘青霞

刘青霞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810 更新时间:2024/1/16 13:02:12

刘青霞(1877~1922),河南省安阳蒋村人,原姓马,清朝两广巡抚马丕瑶之女,同盟会成员,辛亥革命女志士,近代著名女活动家、教育家、政治家。18岁时嫁与尉氏县刘耀德,故人称刘青霞,她是同盟会成员,创办了河南的第一所女校华英女校。在辛亥革命波澜壮阔的历史上,有两位女性声望极高,一位是秋瑾,另一位就是刘青霞。“南秋瑾,北青霞”,曾是当时传遍大江南北的声音。

基本资料

中文名:刘青霞

别名:马青霞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河南安阳

出生日期:1877

逝世日期:1922

主要成就:创办《中国新女界》,捐资《河南》杂志等

赞助革命创办了河南的第一所女校

清廷荣誉:一品诰命夫人

民国荣誉:巾帼英雄

简介

在辛亥革命波澜壮阔的历史上,有两位女性声望极高,一位是秋瑾,另一位就是刘青霞。“南秋瑾,北青霞”,曾是当时传遍大江南北的声音。

1877年,河南安阳一个颇为显赫的封建官僚家庭,她从小受过良好的私塾教育,其父是两广巡抚马丕瑶。马丕瑶为官清正廉洁,马家开通明达、乐于济人的家风,铸就了刘青霞乐善好施的品性,也使她很早就开始关注政治和社会形势,常怀忧国忧民之心。

1895年,18岁的时候她嫁给尉氏县豪门刘耀德,改姓刘,故人称刘青霞。25岁她开始步入社会,参加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活动。

刘青霞共有四位兄长,长兄马吉森,次兄马吉樟,三兄马吉梅,四兄马吉枢,她与四兄吉枢为一母所生。长兄吉森是一位著名的实业家,光绪二十九年曾与人合资在安阳开办过六河沟煤矿,光绪三十二年又与人合作首创了安阳广益纱厂,在河南实业界首推一指。父亲和长兄的思想、作为,对青霞产生过一定的影响,但影响较大的还是其次兄马吉樟。马吉樟系前清翰林,辛亥革命前曾任湖北省臬台赏加布政使衔。他虽系清朝官僚,但思想较为开朗,曾与青霞一起赴日本考察学务,辛亥革命时期并与河南起义军总司令张钟瑞烈士有过交往。青霞一生中与娘家人接触最多的便是次兄马吉樟。

在封建家庭的影响和父、兄思想行为的熏陶下,青霞自幼知书明理,擅诗善画,颇具才华。同时,因她这个宦门最小的“千金”在家庭受到的特别宠待,又使她形成了不善于逆来顺受的个性。这些,对她以后开通思想,寻求真理,追求变革,以致涉足社会、投身革命,无疑奠定了基础。然而,严格的封建论理道德的教育也在她思想上留下了较深的印记,使她在冲破封建思想的羁绊中,又经历了较长时间的痛苦的徘徊。

1905年刘青霞随兄携子赴日考察,这在刘青霞的一生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在那里,她接触了孙中山及同盟会人士;在那里,她了解到豫籍留日学生中的同盟会会员,因缺款不能办《河南》杂志,慷慨捐资,使该杂志在东京出版。她与友人在东京创办《中国新女界》月刊,宣传妇女解放。不久,她加入了同盟会,成了一名社会活动家。

刘青霞涉足社会的过程中,河南许昌留日学生张钟端、尉氏留日学生刘恒泰、潘祖培、罗文华和青霞次兄马吉樟均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张钟端是早期同盟会员,思想锐进,系日本东京中央大学的留学生。刘恒泰是青霞侄孙,与张钟端交往甚密。在刘恒泰的引荐下,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张钟端、刘恒泰、潘祖培、罗文华等四名进步青年趁回国省亲之机,登门拜访青霞,谈及清廷腐败、外强入侵及日本明治维新、女子教育等情况,鼓动青霞亲赴日考察,以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使青霞颇为动心,决心赴日游历。青霞的想法得到了时任湖北臬台的次兄马吉樟的支持。第二年,马吉樟奉派赴日考察学务,便呈请学部、外务部为青霞办理了出国护照,与她一起东渡日本。

1908年创办的公立中州女子学堂附小(今开封市二师附小)的创办人之一便有刘青霞;1909年,刘青霞在尉氏创办了华英女子学校,这是当时河南的第一所女校。又捐地2公顷,兴办蚕桑学校。以巨款先后资助过河南和北京的许多学校。她还修建桥梁,开办"孤贫院"、"平民工厂"。回国后,又捐巨款资助同盟会河南支部在开封开设的"大河书社",作为开展革命活动的经费。同盟会员张钟端由日本返国,策动起义,她设法予以掩护。民国初年举办爱国捐,被推举为河南国民捐事物所总理。积极参加京津地区妇女要求参政的运动,并被选为北京女子参政同盟会会长。刘青霞还于1911年夏天营救了一批革命党人,又捐巨资作为武装起义经费。刘青霞曾两次去上海见孙中山,表示要拿个人全部财产报效国家,作建筑铁路之用。虽然孙中山嘉纳其意,终因种种原因,未能成行。刘青霞的这个愿望直到1922年,冯玉祥第一次督豫时才得以实现。冯认为:“与其族人争讼,不如收归公有。”于是,刘家的大部分财产归公,移作办学之用。1923年刘青霞去世,享年45岁。

革命事迹

在辛亥革命波澜壮阔的历史上,有两位女性声望极高,一位是秋瑾,另一位是刘青霞。“南秋瑾,北青霞”,曾是当时传遍大江南北的声音。

1895年,18岁的她嫁给尉氏县豪门刘耀德,改姓刘,故人称刘青霞。25岁时夫亡,刘青霞开始步入社会,参加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活动。1907年,刘青霞随兄马吉樟携义子鼎元东渡日本,成为她一生中重要的转折点。在东京,她接触了孙中山及同盟会人士,通过与留日进步学生的频繁接触,深知清王朝的腐朽没落,逐步接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并加入同盟会,成为一名社会活动家。留日期间,了解到豫籍留日学生中的同盟会会员因缺款不能办《河南》杂志,于是慷慨捐资,使该杂志在东京出版。她与友人在东京创办《中国新女界》月刊,宣传妇女解放思想。刘青霞的日本之行,奠定了她革命思想形成的基础。从此她全身心地倾注在推翻清王朝和建立民国的事业上,并捐出大量财产支持革命事业。回国后,刘青霞又捐巨款资助同盟会河南支部在开封开设的“大河书社”,作为开展革命活动的经费。1908年,河南创办的公立中州女子学堂附小(今开封市二师附小)的创办人之一便有刘青霞。1909年,刘青霞在尉氏县创办了华英女子学校,这是当时河南省的第一所女校,后又捐地2公顷,兴办蚕桑学校。她还出资先后在尉氏县开办刘氏小学堂、孤贫院、平民工厂,还在贾鲁河上建造了歇马营大石桥。民国初年,刘青霞曾两次赴上海晋见孙中山,并通过马吉樟掩护同盟会成员从事革命活动,并捐巨资作为武装起义经费。在国内,刘青霞享有很高的声望,她曾先后被聘为北京女子法政学校校长、北京女子学务维持会会长、北京女子参政同盟会会长、河南国民捐总经理等职。1922年,冯玉祥任河南督军,刘青霞毅然将全部家产捐给国家,以作为河南的办学经费。1922年末,刘青霞因长期在艰苦的环境下生活和为社会、为革命奔走操劳,积劳成疾,不久病逝于安阳。其侄将其遗体运回尉氏县,葬于尉氏县大桥庄刘氏祖莹。在刘青霞故居仍完好保留有两处四合院、35间房屋,院中她生前栽种的一株腊梅花,依然枝繁叶茂、幽香袭人。19世纪末20世纪初,正是中国社会急剧变革的时代,社会转型期改革思潮的激荡,使刘青霞由被动转变为主动地融入到时代的潮流中,从而使她成为中国近代史上为数不多的爱国革命女性之一,成为辛亥革命时期与秋瑾齐名的杰出的妇女活动家、教育家、政治家。她的一生,坎坷传奇,胸怀天下,孙中山曾亲笔题写“巾帼英雄;天下为公”盛赞刘青霞。

故居

刘青霞故居位于开封市顺河回族区北土街刘家胡同,刘家宅院建于清光绪六年(1880年)。刘家宅院是典型的封闭式四合式院,坐北朝南,东、西宅院布局及建筑形式完全一致,各由前、中、后三进院落组成,占地面积900余平方米,东院、西院共有清末明初建筑风格的房间70余间,属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整座院落建筑雕饰素雅,门敞窗明,相配益彰,虽无雕梁画栋之华美,却也碧玉素装,雅而不俗,是目前河南省保存最为完整的中原古典建筑风格四合院。2006年5月被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标签: 刘青霞

更多文章

  • 庄虎臣

    名人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庄虎臣

    庄虎臣(?—1928),名殷杰,以字为名,清代通州西集镇谢楼村人。1893年在松竹斋旧址创办“荣宝斋”,充任经理,清末民初复开辟近代书画艺术厅,1928年6月病逝于家。中文名:庄虎臣别名:殷杰国籍:中国出生地:清代通州西集镇谢楼村逝世日期:1928年6月主要成就:荣宝斋创始人庄虎臣清光绪十九年(18

  • 张锦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张锦

    张锦(1910-1965),清末两广总督张鸣歧之次女,有机化学家和化学教育家。主要从事有机化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她在雌激素estrogen全合成研究、多环氮芥、多环杂环及表面活性抗菌剂研究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她倾心高等教育事业,曾先后任教于重庆大学、厦门大学、北京大学、北京石油学院等多所高等学府,对

  • 聂春荣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聂春荣

    聂春荣(1911-1991),直隶深州(今河北深县)人。1934年毕业于天津工业学院机电系。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延自然科学院教员、东北经济委员会计划处副处长、东北工业部机械局副局。1953年后,历任第一机械工业部二局副局长、机械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国家科委情报局局长,中国科

  • 赵昌

    名人大全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赵昌

    赵昌,生卒年不详(约公元11世纪),字昌之,北宋画家,广汉剑南(今四川剑阁之南)人。工书法、绘画,擅画花果,多作折枝花,兼工草虫。初师滕昌祐,后来发展出自身画风,没骨花鸟自成一派,有徐熙、黄荃遗风。在北宋时期与宋徽宗赵佶齐名,是宋代花鸟画坛的杰出画家。中文名:赵昌别名:字昌之国籍:中国·北宋民族:汉

  • 张凤翙

    名人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张凤翙

    张凤翙(1881—1958),字翔初,陕西西安人,祖籍河南沁阳,中华民国时期著名政治家。1904年,被清政府陆军部选派到日本学习军事,先后在东京振武学校、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就读,奠定了他后来军旅生涯的基础。1909年毕业回国。1910年任职陕西新军,曾任督练公所委员、三十九混成协司令部参军、参谋兼二标

  • 曹素功

    名人大全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曹素功

    曹素功(1615—1689年),原名圣臣,号素功,安徽歙县人,清代四大制墨名家之一。他早年潜心科举仕宦之途,因不遂心愿,便返乡以制墨为业。最初借用名家吴叔大的墨模和墨名,并开店营业,以后墨质和工艺造型日渐精良,名声亦渐远扬,其墨业更加兴旺。后移店至苏州、上海等地,常为权贵和名流定版制墨,在社会上层影

  • 秦孝仪

    名人大全编辑:黑姑娘标签:秦孝仪

    秦孝仪(1921-2007),台湾著名学者、政治家。曾担任国民党副秘书长、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等职,主持台北故宫博物院工作长达18年。中文名:秦孝仪外文名:ChinHsiao-yi别名:字心波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湖南衡山(今衡东)出生日期:1921年2月11日逝世日期:2007年1月5日毕业院

  • 莫德惠

    名人大全编辑:心作祟标签:莫德惠

    莫德惠(1883—1968),字柳忱,中华民国时期政治家,国民政府考试院院长。1906年考入天津北洋高等巡警学堂,毕业后分配吉林省警察厅任西局局员,旋即升任西局局长。1910年调任哈尔滨警务局滨江巡警局局长。1914年莫德惠受奉天都督张锡銮之邀出任双山县知事并兼理司法,成绩裴然。1921年与张学良相

  • 高其佩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高其佩

    高其佩(1660—1734)清代官员、画家,指画开山祖。字韦之,号且园、南村、书且道人。别号颇多,另有山海关外人、创匠等。奉天辽阳(今属辽宁)人,隶籍汉军。康熙时以荫由宿州知州迁四川按察使,雍正间擢都统,后罢去。工诗善画,所绘人物山水,均苍浑沉厚,尤善指画,晚年遂不再用笔。中文名:高其佩国籍:中国出

  • 申泮文

    名人大全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申泮文

    申泮文(1916年9月7日——2017年7月4日),男,汉族,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人,无机化学家和化学教育家。他执教无机化学基础课逾40年,编写和翻译化学专著多种。他长期从事无机合成和金属氢化物化学研究,为创建南开大学新能源材料化学研究所、南开大学化学系应用化学研究所奠定了基础。2017年7月4日,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