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乐森璕

乐森璕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1088 更新时间:2024/1/20 6:21:39

乐森璕,古生物学家、地层学家、地质教育家。对川黔桂粤等省区域矿产地质调查做过开创性的工作,创建与领导了贵州省的地质矿产勘测与研究机构。擅长四射珊瑚化石及泥盆石炭纪地层之研究,所著《广西中泥盆世珊瑚动物群》、《四川龙门山区泥盆纪地层分层分带及其对比》为国际地质古生物界所重视。长期任教于中山大学、贵州大学、重庆大学、北京大学,从50年代起对北京大学地质系的重建与发展功劳很大,培养了大批人才。

基本资料

名:乐森璕

国籍:中国

出生地:贵州省贵阳市

出生日期:1899.09.04

逝世日期:1989.02.12

职业:古生物学家、地层学家

毕业院校:北京大学

代表作品:《贵州南部地质矿产》

人物简历

1

祖籍江西省吉安市,祖辈居贵州黄平县,因经商迁贵阳定居。

1918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

1920—1924年在北京大学地质学系学习,毕业获理学士学位。

1925—1927年在农商部地质调查所任练习员和调查员。

1927—1934年在广州市两广地质调查所任技正,并在中山大学兼任教学工作。1934—1936年赴德国留学,先后在格廷根大学和马堡大学学习。

1937—1950年任贵州省矿产测勘团主任、贵州省地质调查所所长,贵州大学地质学系教授。

1950—1953年任西南地质调查所副所长,西南军政委员会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

1953年任重庆大学地质系教授,兼古生物学教研室主任。

1954年任重庆大学地质系主任。

1955年任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教授,兼地质学教研室主任。

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地学部学部委员(院士)。

1964年任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主任。

1964年当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第五、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78年任北京大学地质系系主任。

1989年2月12日在北京病逝。

生平概况

乐森璕,字季纯,1899年9月19日出生于贵州省贵阳市。1918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由于受到“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的发,“科学救国”和“教育救国”思潮的影响,1920年升入北京大学地质系学习,受到著名学者李四光、何杰、烈及葛利普等教授的培养。1924年毕业,获理学学士学位。

在贵州省的煤、铁、铝、汞、铜、锰等矿产资源的普查评价和开发利用方面,乐森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在1945年发表《贵州主要矿产之分布与重工业中心之建立》,大力呼吁发挥贵州省的资源优势,建立重工业基础。他1929年的《贵州南部地质矿产》一文奠定了都匀、独山一带泥盆系地层划分的基础,创立蟒山石英砂岩,并论证了中上石炭统及二叠系地层的存在。此外,他还在贵州的安顺、关岭、法郎和永宁等县创立了新铺中生代地层名称,发现安顺淡水螺层,并最早发现了中三叠统法郎组的化石。

抗日战争爆发,乐森璕在贵州省建立了贵州矿产测勘团,着手研究贵州省的地质矿产,同时还为贵州大学地质学系的学生授课。那时经费不足,人手少,交通不便,匪盗横行,工作条件十分险恶,生活也很艰苦。当时风华正茂的地质学者许德佑、陈康和马以思在贵州境内惨遭土匪杀害。墨耗传来,乐森璕十分悲痛。亲友劝他放弃地质研究,但他不畏艰险,继续奔劳在贵州的山山水水之间。当日机轰炸贵阳市时,他正在周围的山上进行地质调查,城中数处中弹起火。但他不顾家室安危,继续坚持地质工作。其论文、报告和地质图达15种之多。1944年他在贵阳市召开的中国地质学会第20届年会上宣读了《贵州地质纲要》和《贵阳附近地质构造》两篇论文,首次发现贵阳市附近的志留系地层并称之为高寨田页岩,确定其时代为晚志留世。乐森璕和蒋溶还编制了《贵阳附近地质旅行指南及地质图》,实测了贵州省清镇、平坝、安顺、紫云、关岭、郎岱、镇宁和普定等8个县的1/20万地质图及贵阳市附近的1/5万地质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乐森璕还一如既往地关心贵州省的矿产资源开发和家乡经济建设。他一贯认为贵州省地下资源富饶,贵州的开发大有可为。1981年,乐森璕年逾八旬,还兴致勃勃地飞往贵阳市,参加贵州省委和省科委举办的“自然科学讲座”,做了题为《贵州煤矿研究史》的报告,并一再表示愿为开发贵州省的自然资源尽力。

乐森璕非常关心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和师资队伍的建设。青年教师开课前,他总是热心辅导,帮助制定教学计划,修改讲稿,有时还亲自听课,并且组织教师互相观摩。他曾多次制定和修改中青年教师培养和进修计划,花许多时间审查教师的科研成果,提出修改意见,热情推荐发表,甚至亲自作序。

1946年以后,乐森璕到贵州大学兼课,帮助丁道衡培养贵州大学第一届地质系毕业生。他非常重视研究生的培养,精心指导,严格要求,热情鼓励。研究生一入学,他就帮助制定学习计划,指定英文参考书,并要求全文译成中文,规定进度,每周检查。乐森璕对研究生的论文选题、野外工作和室内研究都给予详细指导和定期检查,还对研究生论文逐字反复修改,连标点符号和参考文献格式都不放过,甚至亲手示范贴化石图版。在他的细心指导下,研究生的专业知识和外语水平提高很快。

古生物地层学

乐森璕一生以极大的兴趣从事古生物学和生物地层学研究,发表了许多论著,做了许多奠基性工作,特别是对中国泥盆纪珊瑚的研究做出了许多贡献。

早期的珊瑚研究:在1927年乐森璕发表的论文《奉天直隶石炭纪管状珊瑚之一新属》,是第一篇中国学者研究珊瑚化石的著作。乐森璕与黄汲清在1932年合著的《扬子江下游栖霞石灰岩之珊瑚化石》则是中国学者第一部研究早二叠世床板珊瑚、四射珊瑚和苔藓虫的专著,大大丰富了世界同期珊瑚动物群的资料,为国际地质古生物界所重视。1927年到1933年间,乐森璕发表的《广西北部栖霞层新发现之珊瑚化石》、《浙江西南志留纪凤竹页岩中之网膜珊瑚》等一系列珊瑚研究论文,增加了对于中国南方珊瑚动物群的认识,为划分对比地层和确定地质时代提供了新的依据。

留学德国的研究成果:1934年到1936年乐森璕赴德国留学,先在格廷根大学研究德国泥盆纪的石燕等腕足动物化石,后在马堡大学师从著名古生物学者魏德肯学习四射珊瑚。他的博士论文《华南广西省中泥盆世四射珊瑚化石群》,详细描述了大量四射珊瑚化石种属,与莱茵区进行对比,结合腕足动物群的对比研究,建立了广西省中泥盆统艾菲尔阶和吉维特阶的地层划分,确定了泥盆系三个统的生物地层,证明该地区下泥盆统存在海相地层,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度评价。

乐森璕的研究论文《中国南部海相下泥盆统上部及中泥盆统下部地层问题》,经过几十年生物地层学实践的考验,证明地层结论基本正确,奠定了中国南方泥盆系研究的重要基础。

四川龙门山泥盆纪地层的详细分层分带研究:在1953年乐森璕应四川省石油管理局之邀,详细研究四川省西北部龙门山地区的泥盆纪地层和化石,把泥盆纪地层划分为上泥盆统2个组、3个化石带,中泥盆统2个组、7个化石带和下泥盆统2个组、3个化石带,列出了各化石带的珊瑚和腕足化石名单。他的研究为四川地区的区域地质研究和石油天然气开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推进了中国泥盆系的研究。

在龙门山地区野外调查研究期间,乐森璕发现一个寺庙的台阶上露出了一点鱼化石,当即请石匠将这块阶石换下来,经古脊椎动物专家刘宪亭研究确定为新属新种,命名为乐氏江油鱼。这是中国首次发现的节甲目鱼化石。这个发现也说明了他观察的精细和知识的渊博。

四射珊瑚的总结著作。在1955年,乐森璕与王鸿祯和俞建章一起编写了《中国标准化石》中的腔肠动物部分,对中国已发现的珊瑚化石进行了总结,以满足当时大规模开展地质普查工作的急需。

1964年乐森璕与吴望始合著的《珊瑚化石》(四射珊瑚)一书,是中国第一部全面总结四射珊瑚研究的著作,系统介绍了四射珊瑚的形态、构造、分类、时代分布规律、古生态和演化趋,以及采集和研究方法。该书在美国、法国和苏联的四射珊瑚总结著作的基础上加以补充和修正,代表了当时国内外四射珊瑚研究的新水平。

乐森璕的治学态度非常严谨,一些问题往往经过长期观察研究,多方验证后才做出结论。

60年代,乐森璕到北京西郊小汤山疗养期间,将马特斯著的德文《微体古生物学导论》译成中文,约55万字。他以工作代替了休养。虽已84岁高龄,他还亲自撰写《四射珊瑚类的起源问题》文稿,由科研助手带到第一届全国珊瑚学术会议上宣讲。这篇论文介绍了澳大利亚发现的早寒武世四射珊瑚和床板珊瑚,进而探讨古生代早期珊瑚类的起源和演化历史。

地质人才培养

乐森璕把一生献给了地质教育事业。1927年到1934年,他在中山大学兼课,1936年留德归来又在中山大学任教,直到抗日战争爆发。1946年以后,他到贵州大学兼课,帮助丁道衡培养贵州大学第一届地质系毕业生。1950年他担任西南军政委员会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1953年,调到重庆大学地质系任教授,兼古生物学教研室主任,1954年任系主任。1955年北京大学恢复地质学专业,乐森璕先后担任地质地理系的地质学教研室主任和古生物学教研室主任,1964年任地质地理系系主任。1978年起,北京大学地质学系与地理系分开,他担任地质学系主任。

乐森璕多年从事地质学和古生物学教育,在北京大学亲自讲授过“无脊椎古生物学”、“地史学通论”、“床板珊瑚”、“四射珊瑚”、“古生物学研究法”、“生物地层学概论”和“矿产地层学”等课程。他讲课一丝不苟,对学生严格要求,还经常讲老专家学者的作风,鼓励同学们热爱地质事业,树立雄心大志,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乐森璕非常重视研究生的培养,精心指导,严格要求,热情鼓励。研究生一入学,他就帮助制定学习计划,指定英文参考书,并要求全文译成中文,规定进度,每周检查。乐森璕对研究生的论文选题、野外工作和室内研究都给予详细指导和定期检查,还对研究生论文逐字反复修改,连标点符号和参考文献格式都不放过,甚至亲手示范贴化石图版。在他的细心指导下,研究生的专业知识和外语水平提高很快。

乐森璕始终关心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和师资队伍的建设。青年教师开课前,他总是热心辅导,帮助制定教学计划,修改讲稿,有时还亲自听课,并且组织教师互相观摩。他曾多次制定和修改中青年教师培养和进修计划,花许多时间审查教师的科研成果,提出修改意见,热情推荐发表,甚至亲自作序。他60高龄还亲自带领中青年教师进行野外工作和教学实习,拄着手杖上山,指导现场观察,收集科研资料。

为恢复和发展北京大学地质系呕心沥血,1955年乐森璕着手恢复北京大学地质专业,他和王嘉阴两位教授,带着两名助教日夜忙碌,担当起组建教师队伍、开展教学工作,选择和建立实习基地,购置图书资料、仪器标本和建设实验室等一系列繁重任务。北京大学地质学系得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建设和发展起来,其中凝聚着乐森璕的不少心血。

乐森璕念念不忘北京大学地质学系师资队伍的建设和教学实验大楼的建设,他曾多次向国家有关部门写提案,还利用各种机会提出建议。他常说:“我最大的心愿就是把地质学系重建好;我最大的快乐就是为培养地质科学人材奋斗到生命最后一息”。

标签: 乐森璕

更多文章

  • 钱宝钧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钱宝钧

    钱宝钧,纤维化学家、教育家,中国化纤工业、纤维高分子科学的开拓者之一,中国化学纤维专业教育的奠基人之一。我国纺织教育、科技界德高望重的老前辈,中国纺织大学(现东华大学)名誉校长,中国纺织大学校友会名誉会长。长期从事化学纤维研究和纺织教育工作,在化学纤维成形工艺理论和纤维结构性能研究等方面取得显著成就

  • 姚宏业

    名人大全编辑:笑红尘标签:姚宏业

    姚宏业(1881—1906),字剑生,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湖南益阳下梅塘人。1904年赴日留学,设路矿学校,首倡保护路矿主权,1905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05年因与陈天华抗议日本文部省颁布的旨在禁止中国留学生活动的《清国留学生取缔规则》而回国。陈天华蹈海后,姚宏业在上海与秋瑾、于右任租屋开学,创办

  • 胡寄窗

    名人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胡寄窗

    (1903~1993)中国经济学家。原名钟睿,四川天全县人。1926年毕业于北平大学法学院,1938年获英国伦敦大学经济科学硕士学位。回国后历任四川大学、华西大学、东北大学教授,兼任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教授。1949年后,历任之江大学财经学院国际贸易系主任、院长,浙江财经学院院长,上海财经学院、上

  • 王文庆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王文庆

    王文庆(1882—1925),浙江台州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早年赴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留学,留学期间,结识陶成章、龚宝铨、魏兰等革命党人,投身反清革命。1905年加入光复会,不久又加入中国同盟会。1906年刘道一发动萍浏醴起义,王文庆秘密返浙,组织浙江会党配合起义。因浙江起义计划泄露,王文庆再次出走日

  • 张福运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张福运

    张福运,男,多用于中国人名,最为知名者为中国第一个留学哈佛的学者、中国现代法学家、政治家张福运(1890-1983),曾经担任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海关总署署长、税务总署署长等重要职务;另有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张福运(1968-)。中文名:张福运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山东福山(今烟

  • 林翼中

    名人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林翼中

    林翼中(1887年-1984年),中华民国时期政治家,香港崇正总会理事长。广东合浦(今属广西)人。汉族客家人。1925年后,历任陈济棠部政训处处长、政务处处长,广东省民政厅厅长,国民政府农林部次长,广东省参议会议长等。1949年广州解放前夕,移居香港。1984年在香港病逝。中文名:林翼中国籍:中国民

  • 宋则行

    名人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宋则行

    宋则行,原名宋侠,(1917.10——2003.6.5)上海崇明人,著名经济学家,专于西方经济和西方经济学说研究。1939年毕业于中央政治学校大学部经济系。1941年入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当研究生,毕业后留所任助理研究员。1945年到英国剑桥大学攻读现代西方经济理论,1948年获剑桥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

  • 张子高

    名人大全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张子高

    张子高,化学家和化学教育家,湖北枝江人。中国化学史研究的开拓者之一。长期从事化学多门二级学科的教学工作,为我国培育了几代化学和化工科技人才。在化学史的研究工作中,倡导文献记载和实验重演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著有《中国化学史稿(古代之部)》。中文名:张子高别名:张准,张芷皋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湖北

  • 杨泰芳

    名人大全编辑:晴天标签:杨泰芳

    杨泰芳(1927.04.30~2012.07.17)男,广东梅州市梅县区人,大学本科毕业,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委员、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原主任委员,中共第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十二届二中全会递补为中央委员,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原邮电部部长、党组书记。2012年7月17日,

  • 卢师谛

    名人大全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卢师谛

    卢师谛(1886—1930),四川成都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早年追随孙中山投身民主革命,并加入中国同盟会,曾任四川中华革命党司令长官、中华民国军四川国民军副司令等职,是孙中山的得力助手。1930年12月23日病逝于上海,国民政府以国葬礼安葬卢师谛于南京紫金山南麓,以之陪侍总理陵寝卢师谛。193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