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居巢

居巢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1351 更新时间:2024/1/16 3:00:00

居巢(1811年-1889年?(也有说1865)),中国清代晚期画家。原名易,字士杰,号梅生、梅巢、今夕庵主等,室名有“昔耶室”、“今夕庵”等。广东省番禺县隔山乡(今广州市海珠区)人,所绘山水、花卉多秀雅,草虫则活灵活现。绘画师承恽寿平。工诗词。

基本资料

名:居巢

别名:原名易,字士杰,号梅生、梅巢、今夕庵主等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广东省番禺县隔山乡(今广州市海珠区)

出生日期:1811年

逝世日期:1889年

职业:画家

主要成就:创立了“居派”绘画

代表作品:《梨花》

生平

居巢(1811~1889(也有说1865),中国清代画家。字梅生,号梅巢。今夕庵主。广东番禺隔山乡人(今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自幼喜爱诗文书画,曾任广西按察使张敬修幕僚,在广西期间曾受光宝等人影响,所作花鸟注重写生,回粤后与其弟居廉一同对景写生,作品多写蔬果野花,轻描淡写,澹逸清华,开岭南画派之先河。《中国历代书画家集》苏文编绘所作尤得江山之助。山水、花卉、鸟禽,皆雅秀,草虫尤精。书法规模恽寿平,工诗词,有昔邪室诗、烟语词、今夕盦读画绝句及题画诗。卒年六十。按巢弟廉生于一八二八,则巢之出生当早于一八二七,以卒年一八九九推之,年应在七十以上。居巢在十香园去世。

《中国历代书画家集》苏文编绘

十香园开馆授课

自东莞回广州后,居巢居廉在故乡隔山乡建“十香园”。“十香”指的是十种名贵花卉:瑞香、素馨、鹰爪、茉莉、夜合、珠兰、白兰、含笑、夜来香、鱼子兰。种这些花卉并非仅为观赏,也为他们写生入画所需。后代研究者曾有统计,这些花卉正是二居绘画中时有出现的题材。在十香园,除了二居的居所外,居廉授徒的地方名“紫梨花馆”。居巢花卉草虫扇面——《梨花》(粤藏)中就有题款:“偶阅唐人说部,有紫花梨事潜,尤物不复见于世。戏拈一枝,倘所谓笔补造化者非耶!”自然界以白梨花居多,紫梨花是十分稀有的花卉,据二居的后人居玉华女士称,“紫梨花馆”的命名就缘出于此。

在十香园,居巢已近晚年,在张敬修逝世后的一年,居巢也在十香园过世,享年54岁。与居廉广收门徒不同,居巢一生几乎不收弟子,这情景颇似后来“岭南画派”的陈树人与“二高”,前者一生也不收徒弟,后者则广收。

绘画成就

居巢的绘画以花鸟见长,在当时的岭南画坛独树一帜。居巢与其弟居廉所创立的居派花鸟画和以翀为代表的小写意花鸟画是当时广东最主要的两大花鸟画流派,而居派画风影响地域之广和时间之长均为何翀一派所望尘莫及。居巢居廉花鸟画的一大特色是题材上以状写岭南风物为主。在早于居巢的广东画家中,也有尝试描绘岭南特有物产的画家,但其所画的品种较少。居巢居廉则不同,其所画的花卉草虫、蔬果水族以及时令风俗等异常丰富,其中多为岭南独有的品种。画中所描绘的动植物超过两百种,其中包括荔枝、龙眼、香蕉、芒果、橄榄、菠萝蜜等,以及各类小花小草小虫。以往作画题材中罕见的水族动物也是居巢作画的题材之一,从草鱼、鲤鱼到螺、蚬等,都有涉及。此外居巢、居廉还喜画昆虫。邓秋枚称居巢“草虫尤胜”,高剑父在其《居古泉先生的画法》一文中首先介绍的也是其昆虫画。

由于师承宋光宝,工笔没骨画风和注重写生的习惯对居巢和居廉的画风有莫大影响。居巢居廉的绘画以写生为基,功底深厚。高剑父称居廉“眼之所到,笔便能到,无物不写,无奇不写,前人不敢移入画面的东西,师尽能之。甚至月饼,角黍,火腿,腊鸭等等一般常见而不经意的东西,他一一施诸画面,涉笔成趣,极其自然,天衣无缝,可算打破过去传统思想的束缚了。”据高剑父介绍,居廉在写昆虫时,“每将昆虫以针插腹部,或蓄诸玻璃箱,对之描写。画毕则以类似剥制的方法,以针钉于另一玻璃箱内,一如今天的昆虫标本,仍时时观摩”。这与当时清代画坛以临摹前人作品为主、绘画风格和技法墨守成规的常态截然不同。居巢在《含笑花图》扇面中毫不讳言:“予从事写生,颇尚形似。”

绘画技法

在绘画技法上,居巢不仅在工笔、写意方面均能得心应手,而且擅长撞水、撞粉法,极大地丰富了传统绘画的表现手法。撞水法是用于画植物的枝叶。在色墨未干时将水注入叶子或枝干的光的一面,这样墨色被水排开,在墨与水之间形成自然的边界,产生向光和背光的效果。高剑父曾经介绍,居巢居廉在写叶时,“则以水注入色中,从向阳方面注入,使聚于阴的方面。如此则注水的地方,淡而白,就可成为那叶的光线,且利用光线外不匀的水渍,干后或深或浅,正所以见叶面的凹凸也。不需刻意渲染,而一叶中的光阴凹凸毕现。”画枝干时也是如此:“写枝亦是用撞水之法,有撞草绿及石绿作为树色与苍苔色的。枝干不用钩勒的线条,因撞水的原故。其色则聚于枝干的两边,干后俨然以原色来作‘春蚕吐丝’的钩勒法一样。”撞粉法则是用于描绘花瓣或蝴蝶翅膀。具体做法是“以粉撞入色中,使粉浮于色面,于是润泽松化而有粉光了。在一花一瓣的当中不须着意染光阴,惟以浓淡厚薄的粉的本身为光阴。”“梅生写蝶翅及主力的花,在当前的三两朵,于粉未干时,常以笔将画架起,使画面略为倾斜,则粉自聚于一端”,因此“干后其色即表为轻松浮润,如朝露未干一般”。撞水撞粉之法,虽不是居巢独创,在恽寿平、宋光宝的画中已有出现,但据高剑父所言,“古人写花向无撞粉之法,自宋院至南田时,用粉法皆系抹粉,挞粉点粉、钩粉而已,未尝有撞粉法也。有之则自梅生。(藕堂虽有,而其法略异,惟烘粉一法,是他独到处。)”居巢居廉有意识地大量使用撞水撞粉之法,使其广为人知,其推广之功不可没。

标签: 居巢

更多文章

  • 聂风智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聂风智

    聂风智(1914-1992),原名聂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东军政大学教育长,华东军区空军司令员,中朝联合军空军司令员,南京军区、福州军区空军司令员,福州军区副司令员兼军区空军司令员,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军区空军司令员,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

  • 惠栋

    名人大全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惠栋

    惠栋(1697年11月18日~1758年6月27日)清代汉学家。汉学中吴派(苏州学派)的代表人物。字定宇,号松崖,学者称小红豆先生。江苏元和(今江苏吴县)人。祖周惕,父士奇,皆治《易》学,三世传经,赞为一代佳话。生于1697年十月五日(11月18日),死于1758年五月二十三日(6月27日)早年,随

  • 聂云台

    名人大全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聂云台

    名其杰,号云台,湖南衡山人,曾国藩的外孙。母亲是曾国藩的小女儿曾纪芬。1883年少年时代的云台随父聂缉椝住上海。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回湖南参加童试,中秀才,随即跟外国人学英语、电气、化学工程等新学科。后赴美国留学。他有一个国人皆知的外祖父——曾国藩。光绪三十年任复泰公司经理。光绪三十四年改组华

  • 毛致用

    名人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毛致用

    毛致用(1929年11月-2019年3月4日),男,汉族,生于湖南岳阳,1952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7月参加工作。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毛致用也成为中国唯一退休后居住在农村的国家领导人。2019年3月4日14时10分,毛致用在湖南逝世,享年90岁。中文名:毛致用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

  • 聂真

    名人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聂真

    聂真(1908-2005),河南滑县留固镇西尖庄人,北平中法大学肄业。1929年受中共党组织委派进入滑县国民党县党部,利用合法身份开展革命斗争。1930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任中共北平东城区委宣传部部长,后经组织安排回滑县建立中共滑县县委,任县委书记。中文名:聂真别名:原名聂元真,字性初

  • 罗门

    名人大全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罗门

    罗门(1928年-2017年1月18日),原名韩仁存,男,生于海南文昌县铺前镇地太村。祖父为清代进士,父亲搞远洋航海生意,是当地唯一拥有3条大木船往来南洋一带的富翁。罗门兄弟13人,他是老三。2017年1月18日,罗门在台北逝世。中文名:罗门别名:韩甲元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海南文昌县铺前镇地

  • 窦光鼐

    名人大全编辑:心作祟标签:窦光鼐

    窦光鼐(1720~1795)清代官员、学者。字元调(一说符调),号东皋,山东省诸城市舜王街道西郭家埠村人。乾隆七年进士,授编修,官至左都御史、上书房总师傅。历督学政,所得士位至公卿者众。窦氏立朝五十年,风节挺劲,无所阿附,清高宗深器重之。诗文宗韩杜,制义则自成一家,著有《省吾斋诗文集》。中文名:窦光

  • 曹顶

    名人大全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曹顶

    曹顶(1514-1557),通州余西场(江苏南通市)人。江苏省通州市任侠家,抗倭民族英雄通州余西场曹顶。据曹氏家谱载:北宋末年,曹彬后裔,山东武惠堂曹姓、梁姓、开封府任姓、中原季、刁、姜、李等众姓,携家谱、典籍,举家携庄客南渡;元末明初,避兵火,自金陵、句容,经常熟北渡,迁通州余西场。中文名:曹顶国

  • 蔡启瑞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蔡启瑞

    蔡启瑞(1914.1.7-2016.10.3),福建同安人(今为厦门市翔安区),物理化学家,中国催化科学研究与配位催化理论概念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华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化学系,1950年获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博士学位,1956年任厦门大学化学系教授,1958年创

  • 张龙翔

    名人大全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张龙翔

    张龙翔(1916.3——1996.10),教授,生物化学家。浙江吴兴(今湖州)人。193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系。1942年获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44年回国。曾任重庆桐油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教授。1946年起,历任北京大学化学系、生物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副校长。1981年5月至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