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王如松

王如松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4192 更新时间:2024/1/18 10:20:59

如松(1947.9~2014.11.28),江苏南京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著名生态学家,中国科学院理学博士。主要从事中国可持续发展及生态环境问题的研究工作。

基本资料

名:王如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947年9月

逝世日期:2014年11月28日

职业:科学家

毕业院校:安徽师范大学、中科院研究生院

信仰:共产主义

主要成就:中国工程院院士

研究专业:系统生态、城市生态、人类生态

人物生平

1947年9月12日,王如松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原籍湖南省衡阳市。

1962年7月,考入安徽省淮北市第一中学。

1965年7月,高中毕业,考入皖南大学(1972年定名为安徽师范大学)数学系。

1970年7月,大学本科毕业,获得数学学士学位。

1978年9月,进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就读系统生态硕士研究生。

1981年10月,硕士毕业后进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生态中心,担任助理研究员(至1986年5月)。

1982年3月,进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就读城市生态专业博士研究生。同年10月作为访问学者,前往意大利国际理论物理中心学习(至1982年12月)。

1985年12月,获得理学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继续在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工作,先后担任副研究员(1986年-1990年)、研究员(1990年-)。

1986年6月,出任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系统生态重点实验室主任(至1996年5月)。

1988年9月,作为访问学者,前往奥地利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院(IIASA)学习(至1988年11月)。

1991年2月,作为访问学者,前往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进行合作研究(至1992年6月)。

1996年5月,出任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系统生态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至2006年6月)。

1999年1月,出任国际环境问题科学委员会(SCOPE)第一副主席(至2009年12月)。

2000年1月,出任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科技委主任。

2006年6月,出任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至2014年11月)。

2009年1月,担任东亚地区生态学会联合会(EAFES)主席(至2010年12月)。

2011年12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隶属于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环境规划与环境影响预测技术)。

2014年11月28日0时5分,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67岁。

主要成就

科研综述

王如松主要从事城市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理论方法研究。揭示了环境、经济与社会耦合的动力学机制和控制论规律;研制了从量到序、从优化到进化、从物态到生态的泛目标生态规划和共轭生态管理方法;开发了横耦合、纵向闭合、区域整合、社会复合等产业生态转型和生态工程集成技术;以海南、扬州、大丰为实证,创建了融污染防治、清洁生产、产业生态、生态社区和生态文明于一体的生态省、市、县建设模式。

学术论著

截至2014年11月,王如松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50篇,论著12本;1984年与马世骏共同发表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一文及1988年出版的《城市生态调控原则与方法》专著是该领域的代表性论著。

承担课题

截至2014年11月,王如松主持完成多项城市生态领域的国家重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和重要国际合作项目,包括国家基金委管理学部重点基金“区域城市复合生态管理”,中德国际城市生态学合作研究,国际科联环境问题科学委员会(SCOPE)生态城市课题以及北京、海南、扬州、大丰等地方政府委托的生态城市、生态产业和人居环境生态规划与管理的应用研究。

科研成果奖励

截至2014年11月,王如松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次、省部级一等奖3次,二等奖2次,三等奖3次。

教学思想

王如松要求博士生不仅要有广博过硬的专业知识,还应该具有“哲学视野、科学精神、美学品位和天地情怀”。

指导学生

截至2014年11月,王如松先后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40多名,1996年获得中国科学院优秀教师(博导)称号。

人物评价

王如松是中国城市生态学的奠基人、生态文明建设的倡导者,他提出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论和所从事的城市生态学实践,为国家生态战略转型提供了科学依据,做出了很大贡献。他立足生态,放眼天下,为解决事关国家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福祉的生态问题大声疾呼,呕心沥血。他博览群书,雅好文学,悦数理而敦诗书,格万物而致良知,在他身上,体现了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的完美融合。(科学网评)

王如松是中国第一位自主培养的生态学博士,他连续四届担任“世界生态城市建设论坛”主席,主持规划了中国第一个生态省、市、县的建设,为中国生态城市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与先行经验。(淮北市教育局评)

后实纪念

淮北一中王如松纪念室

2016年11月28日,淮北一中杰出校友王如松纪念室在淮北一中正式开放,纪念王如松院士逝世两周年。

标签: 王如松

更多文章

  • 曹菊如

    名人大全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曹菊如

    曹菊如(1901年5月-1981年1月),原名淡初,福建龙岩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官员、中国银行家,曾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党组书记。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参与长征,后投身抗日战争。1949年中共建政后,出任政务院财经委员会委员兼副秘书长。1954年起出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兼党组书记。19

  • 张涤生

    名人大全编辑:胖次标签:张涤生

    张涤生(1916.6.12-2015.8.19),江苏无锡人,医学家、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终身一级教授,中国整复外科事业的创始人和开拓者,被誉为中国“整复外科之父”。1941年(中华民国三十年)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医学院,1964年首创远红外线烘绑疗法,1966年完成中国首例断指再植成功,1976年完成

  • 赵子允

    名人大全编辑:胖次标签:赵子允

    赵子允(1937~2004),男,山东曹县人,毕业于西安地质学校,后函授毕业北京地质学院。曾任新疆地矿局第一区调大队职工、新疆地矿局地质高级工程师,是著名的地质工作者、向导和探险家。他在野外探矿并涉足探险长达四十余年,足迹遍布罗布泊、天山、阿尔金山、昆仑山、吐鲁番盆地、柴达木盆地等地,不仅发现大量矿

  • 刘道一

    名人大全编辑:胖次标签:刘道一

    刘道一(1884—1906),湖南湘潭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少年时期喜欢阅读进步书籍,1903年受革命潮流影响,加入华兴会。1904年赴日本留学,1905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06年,刘道一受黄兴委任为萍浏醴起义领导人。到达长沙后,刘道一将核心同志召到水陆洲船上秘密开会,商定了起义的具体计划。不幸

  • 孙大光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孙大光

    孙大光(1917-2005),安徽寿县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新中国交通和地质矿产工作优秀的领导者,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第三、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原地质矿产部党组书记、部长,2005年1月13日10时1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中文名

  • 杨堃

    名人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杨堃

    杨堃(1901~1998),男,汉族。著名民族学家、民俗学家、人类学家、社会学家、教授。曾用名杨赤民,笔名有张好礼、杨念基等。中文名:杨堃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河北省大名县出生日期:1901逝世日期:1998职业:民族学家毕业院校:保定直隶省立农业专门学校留法预备班,中法大学,里昂大学代表作品

  • 田桐

    名人大全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田桐

    田桐(1879—1930),字梓琴,湖北蕲春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田桐少怀大志,酷爱读书,文采出众,曾考取秀才。后来又进入武昌文普通中学堂读书。1903年冬,田桐因积极宣传革命思想,被学校开除,无耐之下离国赴日本求学。翌年,田桐与白逾恒、宋教仁等志士共同创办《二十世纪之支那》杂志,给当时麻木的民众

  • 黄一欧

    名人大全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黄一欧

    黄一欧(1892—1981),湖南长沙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黄兴之子。1907年加入中国同盟会。辛亥革命期间,参加黄花岗起义和上海起义、南京光复之役。中华民国成立后历任广州国民政府参事、安徽省榷运局长、天津特别市政府参事、国民政府立法院立法委员等职。解放战争时期,积极参与湖南和平解放运动。新中国成立

  • 郑晓丹

    名人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郑晓丹

    郑晓丹,女,(1947---1968)。北京地质学院附中高三学生。十年浩劫中,因支持和捍卫《出身论》的观点、反对“四人帮”的血统论、维护人的尊严和平等而死于非命,英年21岁。她在那个年代是这方面典型的代表之一。中文名:郑晓丹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黑龙江牡丹江出生日期:1947年2月逝世日期:1

  • 裴文中

    名人大全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裴文中

    裴文中(190401.19-198209.18),字明华,河北丰南人,史前考古学、古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192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1937年获法国巴黎大学博士学位,1929年起主持并参与周口店的发掘和研究,是北京猿人第一个头盖骨的发现者,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