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夏济安

夏济安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4147 更新时间:2024/1/19 10:45:32

夏济安(1916—1965),评论家。原名夏澍元。江苏吴县人。弟弟夏志清是中央研究院院士。1934年进金陵大学、中央大学学习,1937年转学上海光华大学英系(今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毕业后相继在光华大学、西南联大、北京大学、香港新亚书院任教。1950年由香港去台湾,任台湾大学外语系讲师、副教授、教授。夏济安少年时期先后在苏州中学、江湾立达学园(即现在的上海市松江二中)、上海中学求学。上海光华大学英文系(今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毕业,曾任教西南联大、北京大学外语系和香港新亚书院。1950年来台后任教于台湾大学外文系,为早期小说作家白先勇、欧阳子、文兴、陈若曦、叶维廉等人的蒙老师,1956年与吴鲁芹、刘守宜等创办《文学杂志》并兼任主编,在杂志上主张“朴素的、清醒的、理智的”文学,与其弟夏志清对当代文学的贡献十分深远。1959年赴美,在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加州柏克莱大学作研究,主要工作是研究中国共产党党史。1965年2月23日因脑溢血病逝美国奥克兰,1975年夏志清曾出版其遗著《夏济安日记》,载录的是夏先生在1945年1月到9月全部的日记。夏济安的中文著作还有《夏济安选集》、《现代英文选评注》等;英文著作有《GateofDarkness》,这是一本1949年以前左派文人的评论集。夏志清是其亲弟。

基本资料

中文名:夏济安

别名:夏澍元

国籍:中国

出生地:江苏吴县

出生日期:1916

逝世日期:1965

职业:教授

毕业院校:上海光华大学

人物生平

1956年创办《文学杂志》。《文学杂志》于1956年9月由台大外文系主任夏济安教授及吴鲁芹和刘守宜创办。其初衷正如创刊号《致读者》所言:“我们的希望是要继承数千年来中国文学伟大的传统,从而发扬光大,我们虽然身处动乱的时代,我们希望我们的文章并不‘动乱’。我们不想逃避现实。我们的信念是,一个认真的作家,一定是反映他的时代,表达人的时代精神的人。我们并非不讲求文字的美丽。不过我们觉得更重要的是让我们说老实话。“从该刊随后四年中出版的内容来看,它在鼓励写实文学的同时,更倾于十九世纪西方批判现实主义,它介绍了西方现代文学潮流,发表了大量台湾作家创作或翻译的现代主义作品。

1959年7月,夏济安离台赴美,于西雅图华盛顿大学、柏克莱加州大学任教,并从事研究工作。后因脑溢血而英年早逝于病逝美国。《文学杂志》不久便停刊。《文学杂志》提倡写实路线,对文学摆脱政治化、庸俗化的道路起了引导作用;同时,它对中西文学理论和作品的评价,也推动了台湾文学素质的提高,提升了纯文学的地位。《文学杂志》能广纳各种风格的作品,投稿者众多,这无疑对活跃文坛,推介人才起了重要作用。作品有《夏济安选集》、《夏济安日记》、《黑暗的闸门》,译作有《名家散文选读》、《莫斯科的寒夜》。夏济安对英美文学有着精湛研究,尤其是国际公认的研究中国新文学的专家。其中英文著译甚多。所选注的《现代英文选评注》至今畅销海峡两岸。

“武侠小说这门东西,大有可为,因为从来没有人好好写过。”在金庸写武侠小说之前,夏济安先生就有这样的意愿了,“将来要是实在没有其他办法,一定想法子写武侠小说。”后来,夏济安读罢《射雕英雄传》,心凉了,“真命天子已经出现,我只好到扶国去了。”

人物评价

吴鲁芹言:

“济安之‘趣’与一般耍贫嘴说俏皮话就自以为是风趣,别人也以其人有风趣视之,实在是大异其趣的。他首先口齿就不伶俐,要想在说俏皮话或者刻薄话上争胜,本钱就不够,而且也不屑为之的。我们不是学究冬烘,但有时也忧虑人心不古,世风日下,把尖刻傲之语,看作是幽默与风趣,曾经是我们引以为忧的世风。济安之‘趣’,是从他为人之‘真’产生的。大约当今之世,真面目,真性情,愈来愈少了。不带几分假,就很够有趣,况他妙语如珠之外,在动作上和办事务的风格上,又会奇峰突起,出人意料?”

金庸在《天龙八部》后记中言:

“陈先生(指陈世骧)告诉我,夏济安先生也喜欢我的武侠小说。有一次他在书铺中见到一张圣诞卡,上面绘着四个人,夏先生觉得神情相貌很像《天龙八部》中所写的‘四大恶人’,就买了下来,写上我的名字,写了几句赞赏的话,想寄给我。但是我们从未见过面,他托陈先生转寄。陈先生随手放在杂物之中,后来就找不到了。夏济安先生曾在文章中几次提到我的武侠小说,颇有溢美之辞。我和他的缘分更浅,始终没能见到他一面,连这张圣诞卡片也没收到。我阅读《夏济安日记》等作品的时候,常常惋惜,这样一位至性至情的才士,终究是缘悭一面。”

白先勇在《蓦然回首》言:

“那一刻,我的心在跳,好像在等待法官判刑似的。如果夏先生当时宣判我的文章‘死刑’,恐怕我的写作生涯要多许多波折,因为那时我对夏先生十分敬仰,而且自己又毫无信心,他的话,对于一个初学写作的人,一褒一贬,天壤之别。夏先生却抬起头对我笑道:‘你的文字很老辣,这篇小说,我们要用,登到《文学杂志》上去。’那便是《金大奶奶》,我第一篇正式发表的小说。”

刘绍铭言:

“他的去世标记我生命上的一个转悷点;我这样敬爱他,我至少得试写一部小说奉献在他的灵前。他知道我写成了一部像样的小说,一定比知道我被聘哈佛大学当教授更为高兴。”

标签: 夏济安

更多文章

  • 康殷

    名人大全编辑:笑红尘标签:康殷

    康殷,(1926一1999),别署大康。男,汉族,祖籍河北乐亭,1926年4月出生辽宁义县。1944年入吉林师范大学美术系学西画。中国当代古文字学专家、古玺印专家、篆刻家、书法家、画家。曾担任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首都师范大学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等。著有:《古文字形发微》、《

  • 查士标

    名人大全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查士标

    查士标(1615--1698),字二瞻,号梅壑散人,懒老。新安(今安徽歙县、休宁)人,流寓江苏扬州。明末生员,家富收藏,故精鉴别,擅画山水,为海阳四家之一。清初著名画家,书法家和诗人。与孙逸、汪之瑞、僧弘仁等书画家一起被称为“新安四家”。中文名:查士标外文名:ZhaShibiao别名:梅壑散人,懒老

  • 周伯萍

    名人大全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周伯萍

    周伯萍(1920—2012),安徽肥西人;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皖东北进出口货物检查处处长,淮海行署财粮处副处长,苏皖边区六专署财粮处处长,华中行政办事处粮食局、苏南行署粮食局局长。建国后,历任华东粮食局局长,粮食部办公厅主任、司长、下策研究室主任;1964年入外交学院学习,后任驻坦桑尼亚大

  • 孙伏园

    名人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孙伏园

    孙伏园(1894年-1966年1月2日),原名福源,字养泉,笔名伏庐、柏生、桐柏、松年等。绍兴人。现代散文作家、著名副刊编辑,在新闻学上有民国“副刊大王”之称。中文名:孙伏园别名:福源、伏庐、伯生、松年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浙江绍兴出生日期:1894年逝世日期:1966年1月2日职业:散文作家

  • 沙玉清

    名人大全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沙玉清

    沙玉清(1907—1966),农田水利学家和教育家,我国现代农田水利学科的创始人。1935年他的专著——我国第一本《农田水利学》出版,1937年他主持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农业水利教育机构——西北农学院农业水利系。他长期从事泥沙问题研究,是我国早期研究泥沙问题的专家。1965年他的又一本专著《泥沙运动学引

  • 林少宫

    名人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林少宫

    林少宫教授是我国著名的数理统计学家和计量经济学家,我国计量经济学奠基者之一,担任中国现代统计研究会名誉理事长和中国数量经济学会顾问,生前为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顾问、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数量经济与金融研究中心名誉主任。中文名:林少宫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汉出生地:北京出生日期:1922年12月逝

  • 陈衍

    名人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陈衍

    陈衍(1856~1937),近代文学家。字叔伊,号石遗老人。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清光绪八年(1882)举人。曾入台湾巡抚刘铭传幕。二十四年,在京城,为《戊戌变法榷议》十条,提倡维新。政变后,湖广总督张之洞邀往武昌,任官报局总编纂,与沈曾植相识。二十八年,应经济特科试,未中。后为学部主事、京师大学

  • 丁声树

    名人大全编辑:心作祟标签:丁声树

    丁声树(1909-1989),号梧梓,河南邓州人,中国杰出的语言学家,词典编纂专家。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他以博古通今而著称,他在音韵、训诂、语法、方言、词典编纂等各个学科都有很深的造诣,并且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曾主持编写《现代汉语词典》、《昌黎方言志》,

  • 孙大雨

    名人大全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孙大雨

    孙大雨(1905-1997),原名孙铭传,民盟成员。祖籍浙江省诸暨市,出生地上海。1925年毕业于北京清华学校高等科。1926年赴美国留学,就读于达德穆斯学院,1928年获高级荣誉毕业。1928-1930年在耶鲁大学研究生院专攻英文文学。1930年回国后,所任武汉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平大学女子文理

  • 李实

    名人大全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李实

    李实(1597-1674),字如石,别号镜庵,四川遂宁人,晚年占籍长洲。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理学家、语言学家,为长洲著名明遗民。生于明季万历丁酉年十月十五日寅时,没于清朝康熙甲寅年十月初九日酉时,终年七十八岁,门人私谥“贞文先生”。李实早年在家课馆从教,崇祯十六年(1643)中癸未科进士,授长洲(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