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胡惟德

胡惟德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3819 更新时间:2024/1/15 9:18:14

胡惟德(1863—1933),字馨吾,浙江吴兴人。1888年以算学中举人,上海广方言馆毕业,清末历任驻俄使馆参赞,1904年使俄钦差大臣、外务部右丞,1908年使日钦差大臣,1910年外务部大臣,1911年清末袁世凯内阁外务部副大使,1912年民国唐绍仪内阁任外交次长,历任北洋政府驻法公使兼驻西班牙、葡萄牙公使、驻法国公使、1920-25年驻日公使、1922年外交部太平洋会议善后委员会理事、1926年北洋政府外交总长兼关税特别会议全权代表。1927年1月又任内务总长,11月北洋政府平政院院长高级文官惩戒委员会委员长,1918-1928年四次连任常设仲裁法院仲裁员等职,1933年病逝于北平。胡惟德是中国近代著名外交家,曾多次担任驻外使节,后任民国外交总长兼代国务总理,参与并见证许多重大外交事件,是书写晚清与民国外交史不可或缺的人物。其子胡世泽也是著名的中华民国外交官,是首位中国籍联合国副秘书长。

基本资料

中文名:胡惟德

别名:字馨吾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浙江吴兴

出生日期:1863年

逝世日期:1933年

职业:政治家、外交家

个人简介

胡惟德少年入上海广方言馆就读。1888年戊子科以算学中举人。1890年随薛福成出国,任驻英国使馆翻译学生,继升随员,三年期满后任驻美国使馆参赞。1896年任驻俄国使馆参赞。1902年2月,任代办使事;同年7月以三品卿衔派充出使俄国钦差大臣。1907年9月,内调外务部右丞。1908年3月任使日本钦差大臣。1910年派兼任海牙国际法院中国委员;5月再度内调升外务部右侍郎;7月迁左侍郎,兼税务大臣帮办。1911年10月,任袁世凯内阁外务部大臣兼帮办税务大臣。1912年3月底,北京政府任命为税务处督办,唐绍仪内阁外交部次长;1912年11月任驻法国公使兼驻西班牙、葡萄牙全权公使。1914年起,专任驻法国公使。1920年9月,任驻日本公使。1922年6月,免职回国待命,改派为毛革改良会会长,三个月后改任外交部太平洋会议善后委员会理事。1926年3月,出任贾德耀内阁外交部总长,兼关税特别会议全权代表;4月兼署国务总理并摄行临时执政。1927年1月任顾维钧内阁内务部总长;6月代理国务总理;11月任平政院院长及高等文官惩戒委员会委员长。1918-1928年四次连任海牙国际法院常设仲裁法院仲裁员。1933年11月24日病逝于北平。终年70岁。

人物生平

出身背景

胡惟德1863年生于浙江吴兴一贫寒之家。出于谋生需要,少时被父母送入上海广方言馆就学,主修算学,兼习法文。修业十年后,胡惟德获准进入京师同文馆深造。1890年,为清政府出使英、法、意、比四国大臣薛福成选中,随同赴英实习。此后,先后随驻外大臣杨儒赴美、驻俄,官至二等参赞。

清末驻外公使

1902年2月17日,大清驻俄使馆沉浸在悲痛之中——驻俄公使杨儒因与俄交涉交还东三省时,受俄权臣维特威逼羞辱,跌伤患病卧床一年而病逝。使馆一切事务落到了参赞胡惟德身上。

胡惟德干练持重,处理外交事务稳妥得当,深得清政府赏识。他先是成功主持对俄交还天津交涉。庚子事变后,英、日、俄曾在天津成立“天津都统衙门”,驻兵占领天津。胡惟德经与俄交涉,迅速促使天津交还事宜顺利解决。其次,则是庚子事变后的还款问题。俄国趁当时银贱金贵,要求以金价为赔款基准,意图扩大在华利益。胡惟德与俄方交涉,一再拒绝俄方讹诈要求。1902年7月,清政府任命胡惟德出任驻俄公使,成为独当一面的外交重臣。他继续交涉庚子还款问题,并依据《中俄交收东三省条约》,促使俄方履约,从东北完全撤军。1904年,日俄战争在中国东北土地上进行,直接损害中国权益,无力抗拒的清政府只能宣告中立。胡惟德奉命与俄方交涉中国中立事宜,并援引海牙和会章程和红十字会条款,筹组红十字会在战区救助中国民众。然而,日俄无视清政府要求,拒绝中方要求。

此后,胡惟德先后担任外务部右丞、驻日钦差大臣、海牙国际法院中国委员、外务部左侍郎兼税务大臣帮办等职。辛亥革命爆发后,胡惟德出任袁世凯内阁外务部副大臣署理外务部大臣,位居外交决策中枢地位。

民国首任外交部次长

1912年1月,中华民国成立。2月12日,胡惟德以外务部大臣身份代表袁世凯,率领民政大臣赵秉钧、陆军大臣士珍等,前往养心殿参加清王朝最后一次朝见皇帝仪式,接受清廷退位诏书,成为清廷退出历史舞台的见证人。3月,袁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以唐绍仪为内阁总理的第一届北京政府成立。胡惟德因袁的关系,被任命为总统府外交顾问、税务处督办,并兼任外交次长,在外交总长陆征祥到任前,兼代外交总长。由于胡惟德观念保守,在外交部一切沿用前清旧习,自然不为5月到任的主张仿照西方模式彻底改革的外交总长陆征祥所容。1912年11月,他被外派为驻法国公使兼驻西班牙、葡萄牙全权公使。1914年起,专任驻法公使。

在胡惟德使法期间,欧洲一战爆发。受困于战时环境,胡惟德随时与外交部、驻英公使施肇基、驻德公使颜惠庆等互通信息,交换对形势看法,但难有作为。1917年8月,中国加入协约国集团,宣布对德奥宣战。中国参战目的只限于取消德奥在华的领事裁判权、没收敌产、废除条约等,不派军队而是提供民役。期间,先后有约15万华工赴法参战。胡惟德为首的驻法使馆,为维护华工利益做过一些努力。

参与巴黎和会

一战胜利后,身在巴黎的驻法公使胡惟德极为忙碌,一方面为举办庆祝欧战胜利活动而忙碌,另一方面承担了中国参与巴黎和会的筹备工作。

在巴黎和会上,中国派出了以外交总长陆征祥为首的代表团。但是,代表团在任命全权代表时,因人选和席次问题引发了内讧。一度传言胡惟德将出任全权代表,却未能成为事实。因全权委员名额有限,北京政府任命其为“欧会襄办委员”。胡惟德曾接洽安排陆征祥与法国总理克里孟梭会面,还亲往伦敦活动。胡惟德更联合颜惠庆等人,说服北京政府同意组成由全体公使在内的委员会,讨论和会事宜。虽然权限所限,胡惟德还是尽力参与了和会中国代表团召开的75次会议,特别是极力调和代表团内部矛盾,为中国的和会外交作出了贡献。

由于和会完全操纵在英、法、美、意、日五大国手里,4月30日,中国争取山东回归的外交努力遭遇失败。代表团内部围绕着是否签字问题发生争执。在代表团秘密会议上,胡惟德主张签字,理由是“国际联合会不可自屏于会外”等。但中国代表团最终选择了拒签。

“幕后英雄”

1920年9月,巴黎和会结束约一年后,胡惟德转任驻日公使。一战时,日本借机对德宣战,强行将德国的中国胶州湾租借地据为己有,又提出臭名昭著的“二十一条”要求。巴黎和会期间,更运用卑鄙手段,迫使其他列强同意,由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侵略权益。日本的倒行逆施,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怒,掀起了声势浩大的“五四”爱国运动,维护中国山东主权。悬而未决的山东问题犹如一枚炸弹,使处理中日关系如履薄冰。此后,“安福祸首引渡事件”、“福州事件”、“庙街事件”又火上添油,使中日关系更形紧张。在此种情形下,驻日公使一职如烫手山芋,总统徐世昌数度觅人接任,胡惟德在北京政府允诺“于外交各案,仍请中央负责,个人决难单独进行,并要求关于驻日使馆之公费,亦须按月拨发,以免无法筹措时发生困难”的任职条件后,同意履新。

胡惟德到任后,随时留意日本国内动向,不时向北京政府提供日方愿与中方交涉的消息,还出面与暹罗(今泰国)驻日公使洽谈中暹通使问题。恰在此时,美国主持召开“华盛顿会议”,胡惟德充当了“幕后英雄”的角色。

巴黎和会虽然解决了欧洲列强间的分赃问题,但远东地区特别是中国问题,各国之间尤其是美、日之间利益划分问题却没能解决。于是,在美国操纵下,1921年11月~1922年2月,在美国华盛顿召开了著名的“华盛顿会议”。北京政府派出了以施肇基为首席代表、顾维钧与王宠惠为全权代表、有130余人组成的庞大代表团。胡惟德虽未与会,但作为与当事国日本联系的官方代表,他及时将日本关于华盛顿会议的态度、政策电告政府,有助于形成北京政府的对日决策。而且,他还随时向政府就中日问题提供建议和咨询。中日最终就山东问题签署《中日解决山东悬案条约》,使拖延八年之久的山东问题得以解决。

1922年6月,北京政局变故,胡惟德被免职回国待命。1923年5月,北洋政府任命胡惟德为外交委员会副委员长。

政治生涯顶峰

上世纪20年代中期,南方的国民革命军北伐,北洋政府的统治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在谢幕前的一刻,军阀、政客拼命抓住机会,争相亮相,造成北洋政府内阁更替频繁,也为胡惟德这样的外交官登上权力顶峰提供了机会。

1926年3月,新上任的北洋政府国务总理贾德耀组阁,胡惟德再次担任外交总长,并兼任关税特别会议全权代表。就在贾德耀组阁之时,冯玉祥国民军与奉军作战打响。期间,两艘日本军舰护卫奉系军阀军舰进入天津大沽口,炮击国民军。国民军开炮自卫还击,将日本军舰逐出大沽口。事后,日本认为国民军破坏了《辛丑条约》,与英、美等八国向段祺瑞执政府发出最后通牒,提出拆除大沽口国防设施的要求,并限令48小时内答复。列强的强权与蛮横,引发了北京学生、市民等在天安门举行声势浩大的国民大会,声讨列强的罪行。但是,段祺瑞执政府丧心病狂,血腥制造了“三一八”惨案。4月9日,冯玉祥领导的国民军发动政变,驱逐段祺瑞。北京政府处在混乱之中,由外交总长胡惟德、财政总长贺德霖、教育总长胡仁源三人暂时维持,欧美人士称之为“三H政府”。20日,段祺瑞宣布下野,任命胡惟德兼署国务总理并摄行临时执政职权。这是胡惟德政治生涯的顶峰。但胡惟德以年事已高,只同意以代理身份维持局面。5月13日颜惠庆组阁,他辞去了一切职务。

1927年1月,胡氏复任顾维钧内阁内务总长,但到3月底便拒不到部办公,自行宣告辞职。1928年5月,胡惟德第四次连任海牙国际法院常设仲裁法院仲裁员,为他外交职业生涯画上了句号。

人物肖像

胡惟德的肖像从7月25日开始塑造,在9月11日前这段时间完成。

法国雕塑家布德尔(1861—1929),是法国19世纪到20世纪之交的大师之一,布德尔博物馆,进口大厅楼上的露天陈列处的一个台座上,有一座中国人模样的青铜雕像,雕像右边衣衫上有布德尔1919年的签字,以及左边衣袖上有中文签字——蒲台儿作于己未夏日。由于时间的关系,只拍了照片,带回来研究。第二次杨成寅夫妇又专程去了解雕塑情况,经过管理员热心帮忙,最后由馆藏人员找出一卷资料。资料中记载,模特中文名字叫(HooWeiTeh),他用法文念出“胡惟德”的声音。资料里面还有胡惟德自1917至1919个年期间写给雕塑家的九封法文书信,并且给了复印件。杨成寅到杭州后开始考证研究,终于在《顾维钧回忆录》一书,上册45-48页中,弄清了胡惟德在巴黎活动的情况。原来胡惟德是当时中国政府派驻巴黎公使。1919年的“巴黎和会”期间,代表团团长是当时的外交总长陆征祥,正式代表有王正廷(中国南方军政府代表)、顾维钧、施肇基(驻伦敦公使)和魏宸组。因代表名额有限,公使胡惟德未能被派指代表,但享有代表资格。顾维钧称胡惟德为“中国外交界老前辈”,“胡惟德是个具绅士风度式的外交家和学者”。由此可见,胡惟德是一位思想上近似顾维钧的人物。

世界著名雕塑大师布德尔为一个中国资深外交家和学者塑像,在法国雕刻史上独一无二的。这座雕像本身在艺术上颇有特色。他不同于布德尔其它作品强调“建筑性”,人物形象极其个性,东方人的特点,表现得非常充分。

标签: 胡惟德

更多文章

  • 沈德符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沈德符

    沈德符,明朝文学家,浙江秀水(今浙江嘉兴)人。万历四十六年(1618)中举人。他的祖父、父亲都是科举出身,曾任职监司词林。他自幼生长于北京,曾得以在国子监读书。据说他聪敏好学,每天都要读一寸厚的书籍。他精通音律,熟谙掌故。所撰《万历野获编》多记万历以前的朝章国故,并保存了一些有关戏曲小说的资料。除《

  • 沈浮

    名人大全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沈浮

    沈浮(1905年3月23日-1994年4月27日)。剧作家、导演,原名沈吉安,又名沈哀鹃、百宁,天津市人。自编自导自演喜剧片《大皮包》。1933年进上海联华影业公司,编辑《联华画报》,编导过一些影片。编创话剧《重庆二十四小时》、《金玉满堂》、《万家灯火》等。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国影协上海

  • 黎庶昌

    名人大全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黎庶昌

    黎庶昌(1837—1896),男,字莼斋,自署黔男子,贵州省遵义县东乡禹门人。黎皑第四子。早期从郑珍学习,讲求经世之学。清咸丰十一年(1861),贵州因地方战乱停止乡试,黎庶昌北上赴顺天府乡试。时值英法联军进攻北京,太平天国占据南京,清廷内外交困。是我国晚清时著名的外交家和散文家。中文名:黎庶昌国籍

  • 董行佶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董行佶

    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北京市剧协理事,曾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艺委会委员。董行佶在北京人艺的舞台上,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像话剧《日出》中的胡四,《北京人》中的曾皓,《茶馆》中的马五爷,《蔡文姬》中的曹丕,《雷雨》中的周冲等,这些人物经他刻画后入木三分,为剧本增色不少。是著名演员李成儒的老师,上课

  • 许宝騄

    名人大全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许宝騄

    许宝騄(1910.09.01-1970.12.18),字闲若,数学家。在中国开创了概率论、数理统计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在在内曼-皮尔逊理论、参数估计理论、多元分析、极限理论等方面取得卓越成就,是多元统计分析学科的开拓者之一。中文名:许宝騄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北京出生日期:1910年(庚戌年)9

  • 梁披云

    名人大全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梁披云

    梁披云,学名梁龙光,又名梁雪予,1907年生于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2010年1月29日上午9时许在澳门逝世。长时间居住在澳门,著名诗人、国学大师、书法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中文名:梁披云国籍:中国出生地:福建泉州市永春县出生日期:1907年逝世日期:2010年1月29日职业:著名诗人、国学大师、书

  • 申秀梅

    名人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申秀梅

    申秀梅(1930年-1993年),1938年与姐姐申凤梅同进临颍张盘镇越调小科班学艺,1947年,姐妹俩参加了解放军二野第二纵队胜利剧团。在电影《智收姜维》中扮演姜母。申秀梅,临颍县人,河南著名越调演员,省戏剧家协会会员,项城越调剧团业务副团长,她原在漯河等地当演员,于1951年随团到项城,而后曾在

  • 郑天挺

    名人大全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郑天挺

    郑天挺,男,又名郑庆甡,字毅生,福建长乐首占乡人,生于北京。中国近现代历史学家、教育家。1920年于北京大学国文系毕业后,参与厦门大学筹建与教学,兼任图书部主任。1922年入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1924年毕业后,任教于北京大学、浙江大学。抗日战争爆发后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总务长,北京大学教授、文科

  • 金仲华

    名人大全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金仲华

    金仲华,笔名孟如、仰山等,汉族,浙江桐乡人,现代著名国际问题专家、社会活动家,抗日战争时期任《世界知识》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上海市副市长。中文名:金仲华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浙江桐乡出生日期:1907年逝世日期:1968年4月3日职业:中国报刊工作者、国际问题评论家毕业院校:杭州之

  • 钱临照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钱临照

    钱临照(1906.8.28.-1999.7.26),生于江苏省无锡县鸿声乡。物理学家、教育家。我国金属晶体范性形变和晶体缺陷研究以及物理学史研究的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史事业的开拓者。长期从事压电效应和金属晶体形变机理研究,在国内首先用电子显微镜研究单晶体形变,推动了全国晶体缺陷和电子显微学研究。抗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