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金仲华

金仲华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1804 更新时间:2023/12/30 11:20:54

金仲华,笔名孟如、仰山等,汉族,浙江桐乡人,现代著名国际问题专家、社会活动家,抗日战争时期任《世界知识》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上海市副市长。

基本资料

名:金仲华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浙江桐乡

出生日期:1907年

逝世日期:1968年4月3日

职业:中国报刊工作者、国际问题评论家

毕业院校:杭州之江大学

简介

金仲华(1907年—1968年),中国报刊工作者、国际问题评论家。原籍浙江桐乡,1927年毕业于杭州之江大学。1934年与胡愈之等创办《世界知识》杂志,任主编。1935年任生活书店编辑部主任,同年与邹韬奋等创办《大众生活》周刊。1936年任《永生》杂志主编,1937年抗战爆发后,加入“保卫中国同盟”,先后在上海、武汉协助韬奋编辑《抗战》三日刊和《全民抗战》三日刊。1938年赴香港编辑《世界知识》和主编《星岛日报》,兼国际新闻社的领导工作和香港中国新闻学院的教学工作,并任《大众生活》编委。解放战争时期,曾一度担任香港《文汇报》主笔。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历任上海市副市长、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代表、上海《新闻日报》社长、总编辑、中国新闻社社长、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上海市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多次代表中国新闻界参加世界和平理事会和国际记者协会会议。“文革”中遭受迫害,于1968年4月3日去世。

个人经历

1923年考入杭州之江大学,毕业后于1928年春进入上海商务印书馆,任《妇女杂志》助编。1932年初,任《东方杂志》编辑。同年,任苏联塔斯社上海分社的电讯翻译,开始研究国际问题。1933年底,受聘于福州路开明书店,编辑《中学生》杂志。1935年金仲华进入生活书店任编辑主任。同年6月,与叶绍钧、刘大杰、陈望道、老舍等署名发表《我们对文化运动的意见》。12月,与马相伯、邹韬奋、沈钧儒、李公朴等署名发表《上海文化界救国运动宣言》。1936年,金仲华赴香港,协助邹韬奋筹办《生活日报》,同年夏回上海后任《世界知识》杂志主编。

1937年,全面抗日战争开始后,金仲华加入上海文化界救国会,为国内外报刊撰文呼吁海外华侨和国际组织支持中国抗战。在上海、武汉等地参加编辑《抗战三日刊》与《全民抗战三日刊》,介绍战局进展,以通报抗战消息,并附有金仲华妹妹金端苓手绘的战局地图,很受好评。1938年8月到达香港,参与筹建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香港分会和国际新闻社香港分社,并任《世界知识》、《星岛日报》主编。时宋庆龄在香港创办保卫中国同盟,金仲华任执行委员。1939年春,青记分会创办中国新闻学院,金仲华兼任副院长,主持院务。1941年12月,日军占领香港。1942年初,与夏衍、金山离开离港,来到桂林。1943年,金仲华加入中国民主革命同盟。1944年夏,日军进攻湘桂,同年年底至重庆,任美国新闻处译报部主任,常选译《新华日报》言论、消息,翻译了泽东的《论联合政府》。

1945年,日本战败。金仲华随美国新闻处迁往上海。同年12月,在上海复刊《世界知识》杂志。1948年,辞去美国新闻处工作。同年7月,前往香港,接受中共委托,主编新华社香港分社对外英文期刊《东方通讯》。1949年3月,离开香港返回内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金仲华先后任《新闻日报》、《文汇报》社长、中国新闻社社长(1952年12月-1968年),英文版《中国建设》杂志社社长,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会长,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等职。历任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一至第四届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部副部长,上海市副市长(1952年11月-1967年2月)。

文革开始后,金仲华受迫害。金仲华没有遵照宋庆龄的嘱咐,将其寄来的信件"阅后烧掉",被"造反派"抄家时抄走。金仲华于1968年4月3日,在书房上吊自杀。

1978年,金仲华被平反,骨灰安放于上海市龙华公墓。1989年,清明节前,其骨灰被迁葬到上海万国公墓名人墓区。

个人大事记

民国16年(1927年)在杭州之江大学文科读书,毕业后,被上海商务印书馆招聘录取,任《妇女杂志》助理编辑,后任主编。

民国21年(1932年)夏,进入塔斯社上海分社担负编译工作,并开始研究国际问题。

民国22年(1933年)秋,与胡愈之、钱俊瑞、钱亦石、沈志远、章乃器等在中共地下组织的领导下,在上海组织了党的秘密外围组织“苏联之友社”,研究和介绍社会主义,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救亡主张。同年底起,到开明书店负责编辑《中学生》杂志。

民国23年(1934年)9月,参与创办《世界知识》杂志,并为主要撰稿人。

民国24年(1935年)任生活书店编辑部主任和生活书店理事会理事,还参加韬奋主编的《大众生活》杂志的编辑工作。同年12月,上海文化界救国会成立,他是该会的倡议人之一,具体负责文字宣传工作。

民国25年(1936年)3月7日,任《永生》周刊主编;《永生》杂志后交钱俊瑞主编,他赴香港协助邹韬奋筹办《生活日报》,后回上海,协助编辑《生活星期刊》,一度代理主编。

民国26年(1937年)初起,主编《世界知识》,直至1949年3月,被国民党政府社会局勒令停刊。抗日战争全面开始后,还协助韬奋先后在上海、武汉编辑《抗战三日刊》、《全民抗战》。民国27年(1938年)1月任生活书店编审委员会委员,同年8月赴港,参加宋庆龄在香港创建的保卫中国同盟(1945年改名为中国福利基金会),任执行会委员,负责华语通讯,并参与筹建和领导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协会香港分会和国际新闻社香港分社。同年底至翌年5月担任《星岛日报》总编辑。

民国28年(1939年)4月,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协会香港分会创办中国新闻学院,他任副院长,主持实际院务,到太平洋战争爆发被迫中断招生。

民国30年(1941年)1月,皖南事变爆发。他不顾国民党反动当局的禁令,将周恩来在《新华日报》发表的亲笔题词:“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制成锌版,在《星岛日报》国内新闻版上刊出,并冲破国民党政府的封锁,刊登有关报道,使海内外读者通过报纸了解皖南事变的真相。5月,《大众生活》周刊复刊,任编委,后曾在《华商报》工作。

民国31年(1942年)初赴桂林,为《广西日报》写专栏文章,一度担任主笔。民国32年(1943年)加入中国民主革命同盟。同年底至民国37年(1948年)上半年,先后在重庆、上海担任美国新闻处译报部主任。

1945年8月底,曾陪同宋庆龄等会见从延安抵渝参加国共谈判的毛泽东、周恩来。民国35年(1946年)4月起在上海参与主编《联合晚报》,直至翌年5月该报被查禁。

1948年7月到香港,主编新华社香港分社出版的对外宣传英文期刊《远东通讯》,同时担任《新生晚报》“国际知识”副刊的编辑。年底,参加香港《文汇报》编辑工作,任总主笔。

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他参加军管会工作。6月,被委任为《新闻日报》临时管理委员会委员,并任社长兼总编辑。

1950年接受中国共产党的委托,创办和主编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张英文报纸《上海新闻》;4月被任命为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部副部长。

1951年任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副主席,并兼任“和大”上海分会主席。1952年任英文《中国建设》杂志社第一任社长、中国新闻社第一任社长。

1953年1月被任命为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9月当选为上海市副市长。“文化大革命”前,他一直担任上海市政协第一、二、三、四届副主席,并从1958年3月起任文汇报社社长。

金仲华墓碑

1963年3月兼任上海市人民委员会文教办公室主任。多次代表中国新闻界参加国际新闻工作者协会会议。著作有《国际新闻读法》、《战时新闻阅读法》、《妇女问题》、《妇女儿童保护问题》、《青年与生活》等。

1968年4月23日在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诬陷迫害下含冤逝世。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1978年8月12日得到彻底平反昭雪,恢复名誉。

标签: 金仲华

更多文章

  • 钱临照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钱临照

    钱临照(1906.8.28.-1999.7.26),生于江苏省无锡县鸿声乡。物理学家、教育家。我国金属晶体范性形变和晶体缺陷研究以及物理学史研究的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史事业的开拓者。长期从事压电效应和金属晶体形变机理研究,在国内首先用电子显微镜研究单晶体形变,推动了全国晶体缺陷和电子显微学研究。抗日

  • 张灿玾

    名人大全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张灿玾

    张灿玾(1928年7月—2017年9月),男,汉族,中共党员,山东荣成人,山东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中华诗词学会会员。1949年1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2009年,被评为新中国成立以来首届“国医大师”。2017年9月1日,张灿玾因病医治无效在济南去世,享年90岁。中文名:张

  • 陈国达

    名人大全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陈国达

    陈国达(1912.1.22~2004.4.8),广东省新会县人,地质学家,活化构造学说和递进成矿理论的创立者。国际地质界称他为"地洼学说之父",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34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地质系;1946升任中山大学教授;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98年起为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陈

  • 周志宏

    名人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周志宏

    周志宏(1897.12.28-1991.2.13),江苏丹徒人,冶金与金属材料专家。中国金属学与金属热处理的带头人之一,中国合金钢与铁合金生产的奠基人之一。1923年(中华民国十二年)毕业于天津北洋大学,1924年(中华民国十三年)获美国匹兹堡卡内基理工学院硕士学位和哈佛大学博士学位,1953年加入

  • 丁夏畦

    名人大全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丁夏畦

    丁夏畦(1928.5.25-2015年5月11日)湖南省益阳县(今桃江县)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应用数学研究所研究员,数学家,长期以来从事偏微分方程和函数空间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为发展我国的数学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而在国内外数学界知名。2015年5月1

  • 刘有成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刘有成

    刘有成(1920-2016),男,安徽省舒城县人,有机化学家,中国自由基化学奠基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1945年赴英国留学,1948年赴美国任教、继续求学。1954年12月突破重重障碍回国。次年根据国家需要赴兰州大学工作,并创建了中国国内第一个自由基化学研究小组。1980年当选为

  • 阿甲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阿甲

    阿甲(1907-1994),中国当代著名戏剧编剧兼戏曲理论家、表演和导演艺术家。阿甲原名符律衡,曾用名符正。1907年生,祖籍武进,定居无锡宜兴蜀山。阿甲自幼随父读书,爱书画,尤喜京剧。他生性聪颖,常为乡邻写字作画,在当地有“十灵童”之称。抗战爆发后,他投奔革命,1938年春赴延安,考入鲁迅艺术文学

  • 袁可嘉

    名人大全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袁可嘉

    袁可嘉(1921年-2008年11月8日),浙江余姚(现属慈溪)人。民盟成员。1946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外国语文系英国语言文学专业。历任北京大学西语系助教,中共中央宣传部毛泽东选集英译室翻译,外文出版社翻译,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文学

  • 唐若青

    名人大全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唐若青

    唐若青(1918~1983)湖南湘乡人。民国23年(1934年),唐若青在其父戏剧家唐槐秋组建的中国旅行剧团开始舞台生涯,扮演《梅萝香》剧中梅萝香角色,引起上海观众的注意。从此时开始,直至抗日战争前夕,连续在近30部中外名剧中担任主要角色,如《茶花女》中的玛格丽特、《复活》中的卡秋莎、《雷雨》中的鲁

  • 冯钟越

    名人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冯钟越

    冯钟越(1931年12月31日—1982年10月),北京人,杰出的飞机结构强度专家。长期从事飞机结构设计与强度研究工作。在新型歼击机结构强度计算与试验,航空结构分析系统(HAJIF)的开发研制和航空结构静、动、热强度试验现代化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因长期积劳成疾于1982年10月,不幸病逝,年仅51